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表述,正确的是()
A.物质跨膜运输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B.小分子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C.被动运输既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
D.蛋白质分子通过载体的作用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2.下列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若细胞被台盼蓝染液染色,则表明该细胞为活细胞
B.若黑藻细胞中叶绿体在运动,则表明该细胞为活细胞
C.若细胞中线粒体被健那绿染色,则表明该细胞为活细胞
D.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则表明该细胞为活细胞
3.如图为K+、Na+和a分子三种物质的跨膜运输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三种物质的运输方式都属于主动运输
B.加入线粒体抑制剂对K+的运输没有影响
C.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不同的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D.载体蛋白③运输a分子的速率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无关
4.细胞中的酶与代谢密切相关。
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在一只U型管底部中央放置了不允许二糖通过的半透膜(对单糖的通透性未知);将U形管左侧和右侧分别倒入等量的质量分数相等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在U形管的两侧同时滴入等量的麦芽糖酶溶液;观察右侧液面的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液面的变化情况取决于半透膜的通透性B.液面可能会一直升高至一定高度后停止C.液面可能先下降后再上升至一定高度停止 D.该实验可用来验证酶的专一性
5.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用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是因为这样的细胞具有()
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
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D.大且有颜色的液泡
6.下图A中有两个相同的渗透装置,装置1中盛有溶液a,装置2中盛有溶液b,溶液a、b都为蔗糖溶液(蔗糖无法通过半透膜),且a溶液浓度<b溶液浓度,c为清水,图B
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表皮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A中装置2的液面一段时间后会高于装置1的液面
B.图B中的5、4、6相当于图A中的2
C.图B中的7与图A中的2通透性不同
D.若图B所示为某农作物根毛细胞,此时应及时灌溉
7.图1表示物质扩散的图解,图2是设计证明图1物质扩散成立的实验装置。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水柱将持续上升
B.图甲中水柱将先上升后下降
C.图乙中水柱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维持不变
D.图乙中水柱将先上升后下降
8.如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甲图可以判断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B.甲图中随着细胞外物质浓度的降低,运输速率会变慢
C.甲图中箭头表示当细胞外物质浓度高于细胞内时,物质只能从细胞膜外向细胞膜内扩散D.乙图说明自由扩散过程受物质浓度的影响
9.下图中Ⅰ~Ⅳ说明了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均为主动运输
B.Ⅱ和Ⅲ为主动运输,Ⅰ和Ⅳ为被动运输
C.Ⅰ、Ⅱ和Ⅳ为渗透作用
D.Ⅲ为主动运输,Ⅰ、Ⅱ、Ⅳ为被动运输
10.某种植物细胞在浓度分别为200mmol/L和400mmol/L的M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收M 的速率都是10mmol/min。
对此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A.细胞吸收M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D.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11.下列过程都不会使ADP含量增加的是()
A.K+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C3化合物还原成葡萄糖
B.暗反应中CO2的固定,线粒体中的[H]与O2结合
C.甘油和酒精进入细胞,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D.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水的光解
12.下列有关“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绿色植物的任何部位均可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B.该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材料需要前后进行三次显微镜观察
C.蔗糖溶液浓度越高,则观察到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现象越明显
D.植物细胞正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其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13.溶酶体内的pH—般稳定在4.6左右。
当pH升高时,溶酶体膜上与H+和Na+转运有关的蛋白V-ATPase和TPC等将发生相应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其最适pH均接近4.6
B.pH为4.6时,TPC的活性受mTORCl蛋白的抑制
C.TPC通道打开时,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溶胶
D.pH升高时,更多的H+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溶酶体
1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D.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更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
15.图的数学模型能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A.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
B.人体成熟红细胞中K+吸收速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C.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D.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速率随呼吸作用强度变化的情况
KNO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16.将紫色鸭跖草叶片下表皮细胞浸润在大于细胞液浓度的3
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原因有可能是()
①是死细胞②大量吸水③大量失水④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17.下面是生物膜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与功能②有关B.功能③表示的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和胞吞、胞吐
C.激素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调控与图中功能④有关
D.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相邻的细胞间通讯
18.下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①彻底水解后形成单糖和氨基酸B.c运输方式与温度无关
C.b可表示氧气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D.细胞膜的流动性与②③④均有关
19.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依据物质浓度梯度,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一定不需要消耗能量
B.依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载体蛋白的运输一定不是自由扩散
C.依据跨膜的层数,跨膜层数为0的就是胞吞或胞吐
D.依据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过程中耗能就是主动运输
20.下图表示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形态变化。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到②中该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B.当②的体积稳定时内外溶液浓度相同
C.③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后的复原过程
D.施肥过多出现烧苗与①到③变化有关
21.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③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葡萄糖通过细胞膜需要②的协助
D.细胞识别与①有关
22.如图为某同学画的洋葱某细胞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B.该植物细胞的结构7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C.该植物细胞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结构3与4
D.把该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一定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23.蚕豆细胞能利用质子泵所产生的H+浓度梯度推动蔗糖的吸收,这种蔗糖吸收是利用H +势能逆浓度梯度进行,其方式如下图所示。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泵转运H+、蚕豆细胞吸收蔗糖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
B.H+-蔗糖共转运的蛋白质在转运蔗糖过程中需要消耗ATP
C.若降低外界溶液的pH,会使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量减少
D.若提高外界溶液的蔗糖浓度,会使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量减少
24.建国70周年之际,中央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以表彰他在水稻培育方面的贡献。
袁隆平培育的“海水稻”,具有良好的抗盐碱、耐淹等特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水稻”细胞液的浓度比淡水稻低
B.“海水稻”在盐碱地中生长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C.“海水稻”吸收矿质元素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海水稻”根细胞依靠渗透作用吸收矿质元素
25.如图所示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方式,④中的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可代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B.K+和葡萄糖分别以②①方式进入红细胞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③方式进行的
D.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二、多选题
26.下列错误的是()
A.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同一种载体蛋白
B.只有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能通过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C.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入细胞
D.所有细胞都有相同的细胞膜结构,既由磷脂分子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嵌入”支架或“漂浮”在支架两侧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E.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
27.下图为紫色洋葱鳞片叶的一个外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过程中的几个图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质壁分离过程中,图甲中③的颜色会变深
B.图示3个细胞中,丙细胞中的细胞液浓度最低
C.丙→乙→甲可表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
D.如果用黑藻做此实验,细胞中的叶绿体会干扰实验效果的观察
28.下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图像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与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相同
B.图丁可代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
C.环境中氧浓度变化对图示代表的所有运输方式均有影响
D.抗体和胰岛素的释放方式均与戊图代表的方式相同
29.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膜结构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B.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细胞识别与物质①有关
D.由②参加的物质运输一定为主动运输
30.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
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其中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比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快1000倍以上。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转运蛋白参与的物质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B.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会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C.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D.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较快是因为有ATP驱动
三、非选择题
31.为探究植物A能否移植到某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质壁分离实验,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测定植物A根细胞液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
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
蔗糖浓度(mol/L)0.150.20.250.3
质壁分离状态不分离刚分离显著分离显著分离
请回答:
(1)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_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________,因此,植物细胞可以通过__________吸水和失水。
(2)植物A根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的体积变化是________。
(3)第2、3、4组根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则某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
≤______mol/L。
(5)研究小组拟进一步测定植物A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应在__________________蔗糖浓度之间, 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蔗糖溶液进行重复上述实验。
32.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原生质体体积A-B段的变化说明:在该段时间内植物细胞发生_______(填“吸水”或“失水”),细胞液的浓度___(填“增大”或“减小”).
(2)在1min后,处于2 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将缓慢增大后趋于稳定,此时,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_______。
要使该细胞快速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应将其置于________中。
(3)在2 min后,处于2mol/L乙二醇溶液中细胞的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是由于____。
(4)并不是该植物的所有活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还必须具有___等结构。
33.现有A、B、C三瓶外观一样但没有标签的溶液,已知它们分属于质量浓度为0.1g/mL 的蔗糖溶液、0.3g/mL的蔗糖溶液和0.1g/mL的葡萄糖溶液。
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设计了两组实验。
(注:图中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
实验Ⅰ同时将等量的A液和B液分别放入到装置中U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后,左侧的液面升高;
实验Ⅱ将等量的B液和C液分别放入U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后,液面发生了下列变化:先右高于左,后左高于右。
(1)本实验应用的原理是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A是______,B是______。
(3)用紫色洋葱鳞片叶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方式的实验中,常选用______溶液,观察指标主要有______、______及细胞大小。
(4)为了清晰地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若用不含色素的洋葱内表皮作实验材料,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5)为探究洋葱表皮细胞液的浓度,需要设计相关实验。
请写出设计思路:______。
34.某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简单有效地测定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法,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原理:当植物细胞或组织放在外界溶液中时,若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则细胞____(“失水”或“吸水”)而使外界溶液浓度______ ;若植物细胞溶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结果会相反。
而这一生理过程可通过亚甲基蓝蓝色小液滴在与原溶液浓度相等的无色外界溶液中的沉浮来判断。
(2)实验材料:菠菜叶圆片,甲基蓝结晶,蔗糖,清水,试管 10 支,毛细滴管,烧杯,量筒,天平等。
实验思路:
①取 10 支试管,分 5 组(每组 2 只,分为 a,b),编号 1~5,分别装入浓度为 0.0125M、
0.025M、 0.05M、0.1M、0.2M 浓度的蔗糖溶液;
②在每组的 a 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放置 15 分钟;
③向每组的 a 试管中加入一粒甲基蓝结晶,稍等片刻;(加入的甲基蓝结晶极小,溶解后使溶液呈蓝色,对溶液浓度的影响忽略不计。
)
④用毛细滴管从每组的 a 试管中取出一滴蓝色溶液置于 b 试管中部;
⑤ ______________
(3)分析与讨论
①若第 2 组蓝色液滴基本不动,第 3 组蓝色小液滴明显上浮,则取出第 4 组的植物组织放到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形态接近下图________ ;观察到箭头所指部分的颜色为
_________;该植物组织细胞液浓度大约为 _______。
②若发现这 5 组实验结果均为蓝色小液滴均上浮,实验应该如何改进:____________ 35.如图甲表示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图乙表示物质通过膜运输的速率(纵坐标)随环境中O2浓度的变化。
(1)人的心肌细胞吸收O2、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依次是图甲中的____、
___。
二者的区别是是否需要______。
(2)图乙与图甲中的______代表的方式一致。
图中曲线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结果Ca2+的吸收显著减少,而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不受影响,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
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详解】
A、物质跨膜运输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A正确;
B、细胞需要的小分子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一些小分子或离子也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B错误;
B、被动运输中自由扩散既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而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C错误;
D、蛋白质分子通过胞吐作用进入细胞内,不需要载体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到细胞的有关内容,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有很多,活细胞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死亡后就会失去这一特性,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细胞死亡后,细胞质不再运动,健那绿是活细胞染色剂,只能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成熟的植物细胞
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说明细胞有活性。
【详解】
A、台盼蓝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细胞膜,只有细胞死亡后,才能进入细胞,所以能够被台盼蓝染色的细胞是死亡的细胞;A错误;
B、活细胞的叶绿体能过随着细胞质的运动而运动,所以叶绿体能够运动的细胞属于活细胞;B正确;
C、健那绿属于活细胞线粒体专一性染色剂,能够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于无色,死亡细胞的线粒体不能被染上颜色,C正确;
D、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所以,活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死亡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总结了几个判断细胞是否有活性的方法,这几个方法就是对课本试验的总结,所以关键的是掌握课本有关试验内容,灵活运用课本知识。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载体①运输离子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属于主动运输;载体②运输钠离子需要载体,但是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载体③运输的物质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但是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
A、图中3种物质运输方式有载体①参与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出细胞是协助扩散,A错误;
B、K+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加入线粒体抑制剂对K+的运输有影响,B错误;
C、一种物质可以通过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等不同转运方式进出细胞,如图中的a分子,C 正确;
D、载体③运输物质a的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及载体数量有关,D错误。
故选C。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半透膜:是指一些物质可以透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玻璃纸可以让水分子透过,蔗糖分子则不能。
2、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渗透作用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详解】
半透膜不允许二糖通过,但对单糖的通透性未知,所以液面的变化情况取决于半透膜的通透性,A正确;如果半透膜不允许单糖通过,麦芽糖酶能将麦芽糖水解,所以液面可能会一直升高至一定高度后停止,B正确;如果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麦芽糖酶能将麦芽糖水解,所以液面可能先上升后再下降至一定高度停止,C错误;二糖分别为蔗糖和麦芽糖,只加入麦芽糖酶溶液,所以该实验可用来验证酶的专一性,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条件,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
A、没有液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但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A错误;
B、活的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功能完善,但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B错误;
C、活的细胞的细胞质能够流动,但只有具有大夜泡的植物细胞才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C错误;
D、具有大且有颜色液泡的植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才容易观察到发生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正确。
故选D。
【点睛】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
A、根据题干“a溶液浓度<b溶液浓度,c为清水”,所以装置2的渗透压更大,吸收水
更多,一段时间后装置2的液面高于装置1的液面,A正确;
B、图B细胞中含有大液泡,因此可以构成渗透系统,图B中6为细胞膜,7为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8共同构成原生质层,原生质层相当于图A中的2半透膜,B错误;
C、图B中的7具有选择透过性,图A中的2则没有选择透过性,只要颗粒大小小于膜上的孔,均可以通过,C正确;
D、若图B所示为某农作物根毛细胞,上述图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应及时灌溉,D正确。
故选B。
7.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图1显示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而淀粉不能。
甲图中半透膜两侧是清水和淀粉溶液,存在浓度差,发生渗透作用,刚开始导致水柱升高,到一定高度后,由于液面高度差的存在,导致水柱不再升高。
乙图中半透膜两侧是清水和葡萄糖溶液,存在浓度差也发生渗透作用,刚开始导致水柱升高,当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后,葡萄糖也能透过半透膜,并且也要在半透膜两侧达到动态平衡,所以使水柱又下降,答案为D。
考点: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据图甲分析,物质运输的方向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据图乙分析,物质浓度差与运输速率成正比例,表示的是自由扩散。
【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图代表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A正确;
B、自由扩散的动力是浓度差,因此甲图中随着物质浓度的降低,物质跨膜速率减慢,B正确;
C、甲图中箭头表示当细胞外物质浓度高于细胞内时,物质能从细胞膜外向细胞膜内扩散,也可能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扩散,例如水分子的运输,C错误;
D、乙图表示自由扩散,物质浓度差与运输速率成正比例,说明自由扩散过程受物质浓度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图可知,物质Ⅰ、Ⅱ、Ⅳ进出细胞时不需要ATP提供能量,说明是被动运输,而物质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