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1 鼎湖山听泉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想象,感受到泉声的变化多端,体会泉的趣味。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赏析感受到泉声的奇特,增加宠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体会夜宿僧寺听泉而生的感悟和作者对人生及历史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
大自然是一位宏大的音乐家今,他用大手笔我们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乐章。

波澜壮阔的大海是雄浑昂扬的旋律,演绎激情四射的人生。

轻轻吟哦的湖水是温存的音符,像落花飘落在水上,让人沉醉。

鼎湖山的泉水则叮咚作响,犹如纯洁可人的少女,拨动心灵的琴弦,演奏出动听的旋律,诠释着欢快的真谛。

今日,我们一起来阅读有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在作者奇特的文字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

课件显示教学目标
教学板块之一:寻泉之形
下面就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宠爱的方式阅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跳读,也可以放声朗读,但是要记得,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一边读书一边完成以下任务:
【课件显示】
1、标画:用“”圈画出课文中所写的鼎湖山泉水模样的词语或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概括你看到了怎样的泉水。

2、思考:大光先生在鼎湖山上寻泉踪影,那么他分别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点寻泉影的?并思考这篇游记散文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

信任同学们经过认真的学习,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现在请同学们沟通一下你们的收获。

【明确】
1、示例:我观察了一泓时隐时现交叉流泻遮断路面……的泉水。

2、作者的行踪: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
寻泉的时间:黄昏——————————晚饭后—夜间
(本文以空间转移为主,辅之以时间来组织材料)
这是多么顽皮的泉水啊,正如那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朦胧、迷人透着一股奇特,难怪大光先生被其吸引而不知不觉追寻它的踪影。

教学板块之二:听泉之韵
同学们,刚才我们随着大光先生的脚印去追寻了泉水的踪影,可是它们那么顽皮啊,始终在和我们捉迷藏,所以除了用眼观看,大光先生更是拿出了杀手锏——用耳朵去倾听来连续追踪泉水的踪迹。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4小节,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课件显示】
1、标画:用“”圈画出课文中所写的鼎湖山泉水声音的词语或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概括你听到了怎样的
泉声。

2、表达: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奇特的声音,万物众生,各有特征,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有留意倾听并加
以总结吗?沟通你所知道的自然万物声音的特点。

信任同学们经过认真的学习,又一次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现在请同学们沟通一下你们细读的收获。

【课件显示】
1、示例:我听见了一阵泠泠淙淙、动听如铃、欢快清亮……的泉音。

2、生自由沟通。

追随者大光先生,我们倾听了鼎湖山的泉音,结合刚才的所见,你能感受到这里的泉水有什么特点吗?(多响美)
大家想不想亲眼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亲耳听一听那奇特的泉声呢?
(播放泉水的录象)
教学板块之三:探泉之神
俗语云:画虎画皮难画骨。

就是说啊画老虎时画外表简洁,可要将老虎的气概画出来却很难。

后来比方生疏一个人简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

就拿现在呈现于我们眼前,回响于我们耳畔的泉来说,透过大光先生的笔触,我们能看到鼎湖山泉水的精气神吗?
【课件显示】
联系前面的赏析,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谈谈鼎湖山的泉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比如老师就从第三段第一句这样一个比方句,看到了鼎湖山泉水娇憨、可爱的一面,它是那么的富有生气。

同学们也来各抒己见吧。

鼎湖山泉水仅仅给大家留下了年轻、有活力的印象吗?老师给点提示。

【课件显示】
浓阴、繁花似锦、草丰林茂、古木参天
指名读,这组词是写什么的?(鼎湖山绿树成荫,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


绿树成荫、蓬勃生气的景象与泉水又有什么关系?(是泉水滋润了万木。


课文中还有一个地方对“草丰林茂”作了更为生动的描述,谁能找出来?
【课件显示】
示句: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

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

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这是怎样的气概!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古刹中繁花似锦,古树参天是泉水蕴育的结果。

对了,文中还特殊点明白从斯里兰卡运来的菩提树,在这儿还能成活,更是说明泉水——蕴育生气。

看来泉水不仅奇特动听还滋润着鼎湖山的万木,蕴育出蓬勃的生气,让我们怀着感谢的心情自由地读读自己宠爱的句子吧。

好,本课的学习临时就到这里,请同学们课后将课文再反复读上几遍,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预备。

再见。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分析精彩语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各种表达方式的含义或作用。

2、通过多项拓展性读写活动,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宠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之一: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随着大光先生,去观赏了鼎湖山的风光,用一句话形容你印象中的鼎湖山。

(温故)
是啊!在这雨后安静的暮色中,看到这秀丽的景色,听到这动听的声音,谁不为之倾倒呢?所以我们忍不住循着钟声,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寺,并打算就在这座寺院里借宿。

(师范读)入夜,山中万籁俱寂……汇成一曲奇异的交响乐。

同学们自主朗读第8小节前7句,完成学习任务:
【课件显示】
这么多泉声回响在耳边,哪种声音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它有什么特点?
同学各自沟通,说明缘由,并通过朗读体会。

教学板块之二:语段赏析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对夜里写泉声的句子作批注;用圈点勾画加批注的方法进行赏析。

【课件显示】
体会这四句描写泉水的话美在哪里?
这段文字都是比方句,把泉声比作音乐,句子的形式一样神形兼备。

【课件显示】
例句: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赏析:这句话用了比方的修辞,把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声比作提琴声,写出了听到的泉声柔曼的特点,这是作者深夜听泉听到的第一个层次。

夜晚,作者回味着白天所看到的、听到的,渐渐的,自己的心和山泉融在了一起,不禁谱写了一曲奇异的交响曲,你们说这交响曲真正的作者是谁呢?(大自然)
大自然就是这交响曲的作者,泉声就是一个个跳动的美的音符,让我们一起来奏响他。

(配乐朗读,一组读小提琴,增加一组读琵琶,再增加一个组读大提琴,全班齐读铜管齐鸣。


你觉得作者听得对吗?夜晚那么黑,他能辨别得清吗?(他是认真在听)
其实呀,这里的泉声远不止这些,让我们也认真去倾听、辩识、品尝,你仿佛还听到哪些奇特的泉声?
(播放泉水的音乐)
【课件显示】
(1)、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2)、那像()一样(悠扬)的,是(泉水绕过树根的声音)。

(3)、那像()一样()的,是(泉水拍打卵石的声音)。

(4)、那像()一样()的,是()。

作者能从众多的声音里辨识出哪里是小溪,哪里是飞瀑……这就叫会品尝,这就叫会想象!这就叫独特的体验!这就叫诗!诗一样的语言,诗一样的想象!(引导同学背诵这4句)
我觉得此时的你们也和作者一样听懂了山泉美丽的乐韵,感受到山泉跳动的脉搏,体会到泉水的生命之美,美的感受往往能孕育出了美的语言。

能谈谈你此刻的心情吗?(同学自由发言,感受到泉水的美)
教学板块之三:体会感悟
我们应当感谢作者谢大光,让我品尝,引我遐思。

作者谢大光在文章的最终他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来一起读。

(引读最终一个自然段)
【课件显示】
作者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组织同学读后先在书上做批注,后小小组沟通,然后全班沟通。

今日我们一起走进鼎湖山听泉,我们用耳朵去听,我们更认真去听,于是我们便发觉了与众不同的美。

此时,老师只想借作者谢大光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们今日这次开心的鼎湖山之旅。

【课件显示】
啊,我完全沉醉在泉水的唱歌之中。

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蕴育生气,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梦也罢,醒也罢。

我愿清泉永在。

我愿清泉常鸣。

教学板块之四:课外延长
鼎湖山的风光无限,以泉为盛,它们入目、入耳、入心,可是文中提到现在的鼎湖山由于大批旅游者,给自然爱护区带来潜在的威逼,请你为鼎湖山写一段广告词。

【课件显示】
1、为鼎湖山写一段广告词。

2、以“听雨”为题写一片断,要求仿照第8节“此时却能分出很多层次……汇成一曲奇异的交响乐”
一段,用比方的修辞从各个角度来写雨声,写出雨声的层次感。

布置作业:见本课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