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LID与海绵城市建设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LID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政府管理部门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解(摘自章林伟讲话) • 建设理念
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生态修复
• 实现目标
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四位一体)
• 实施途径 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 • 工程技术措施 渗、滞、蓄、净、用、排
3. LID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升)。
低影响开发(LID)概述
• 核心理念:通过合理的开发方式,尽可能维持场地 原有的水文条件,通过综合性措施从源头降低开发 导致的水文状况恶化,减少雨水径流的污染。
• 与BMPs的主要差别:注重源头控制,以维持开发前 自然的水文功能为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维护受纳 水体的生态/生物的完整性;
• 与BMPs的另一差别,是实施主体不仅是市政管理部 门,还包括众多土地、物业的所有者。
4. LID推广工作的动态
• 2014年12月,财政法发布“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 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试点城市由省级财政、住
房城乡建设、水利部门联合申报。
• 试点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达到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 技术指南》要求。 • 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直辖 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
6. 发展趋势
• 国内现在还没有法规,在新开发区域应用LID不是强 制性措施,同步设计、同步审批实际无法操作; • 《指南》的年水量控制率标准要求太高,以后可能 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得比较实际; • 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从城市污水处理向面源污染控 制转变已是明显趋势; • 水务部门现在就关注规划问题,对将来工作有利;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 第一批16个试点城市今年4月获批:迁安、白城、
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 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 咸新区(云南省没有)。 • 据称即将推出第二批试点,前述“海绵城市建设 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的推出就与此有关。 • 政府正在通过中央财政支持试点城市的方法,强 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
Non-structure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 法规建设

土地使用法规 综合性径流控制法规 土地开发法规 混接情况诊断与纠正 建筑工地径流控制 街道清扫 雨水口清捞 工业/商业区径流污染源控制 固体废弃物管理 动物排泄物管理等
• 源头控制措施


2 低影响开发的内涵与适用措施
• 禄丰、武定的新城区,均划出接近地块总面 积10%的土地作为径流峰值流量控制用地, 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楚雄,堪称奢侈。 • 澳洲法规要求业主就地调蓄(OSD),在多数 场合,考虑到水质控制的需求,OSD指南要 求拿出 2% - 4% 场地面积作为OSD用地。
2 低影响开发的内涵与适用措施
• 高速澄清设施 • 过滤设施
1. 雨水综合管理理论体系
低影响开发
• 低影响开发(LID, Low Impact Developments),强 调通过源头、小尺度分散措施控制径流的产生及 其造成污染。1990年代在美国马里兰州提出。 • 在BMPs经过十余年着力推动之后,美国城市雨水 管理的指导思想转向LID,因为依靠前者难以实现 更高的径流水量、水质控制目标(价值判断提
• 楚雄在今后的城市开发中,以源头分散措 施为主,相对比较合理; • 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实施LID比上海周边地 区有利:
– 地下水位较低 – 土壤渗透性较好 – 新开发土地所占面积大
国内部分城市的LID强制性措施
• 北京、深圳等城市,通过地方标准提出了 建筑与小区范围的LID强制措施,主要有:
– 透水性铺面占铺装面积40%以上; – 调蓄容积50m3/ha
发达国家雨水综合管理的发展过程
• 保证城市排涝安全(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 • 合流制系统的溢流污染控制 •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
雨水最佳管理措施(BMPs) 低影响开发(LID)
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LID是在BMPs执行了十余年之后产生、发展起来的。
1背景
美国 城市排水系统的发展过程
以传统排水系 统(灰色基础 设施)为主 快速排除雨污水 上世纪70年代 之前 “最佳管理措施”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BMP)” 控制城市面源污染 上世纪80年代 开始关注 “低影响开发” 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 保持开发前水文条件 上世纪90年代后
主要分为两种: 密集型(intensive) —主要目标景观效果
粗放型(extensive) —用于雨水管理,
粗放型要求少维护,通常以景天属为主要植物 (耐旱,耐寒),不浇水。 粗 放 型 绿 色 屋 面
密集型绿色屋面
可能利用的低影响开发技术
同济大学绿色屋面中试
出水流量过程监测方法 用翻斗式雨量计测量出水的流量变化过程,确定降雨事件的出水总量 粗放型绿色屋面,轻质栽培介质的的厚度10~15cm 植物为垂盆草
4. LID推广工作的动态
• 直到现在,国内该领域所有的技术标准,只有一 个指南级别的(没有编号的)文件; • LID在技术研究、工程应用经验、设施设计建造的
属地化需求等方面,都明显缺乏积累;
• 目前,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实施,没有强制标
准。
5. 水务管理部门的机遇与责任
• 实施LID,是将城市雨水管理的任务、责任由城市 水务部门一家,分摊到包括规划、道路、园林等 各个部门; • 目前,大城市都在着手编制“海绵城市”规划, 落实住建部的相关要求。 • “规划引领”,由各地建委或规划局出面,制定 LID发展规划,对水务部门而言是重大利好。
5. 楚雄水务管理部门的机遇
• 水务部门应该理清工作路线,以亚行贷款项目雨 水滞留池与排水系统工程为基础,争取国家专项 资金支持; • 武定城北大道以东排向菜园河的区域,采用分散
LID措施,以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要求的年
水量控制率(80%);
• 楚雄市新区确定适合当地特点的LID技术措施,实
施LID并对措施的应用效果进行后评估。
•下方有碎石蓄水层与穿孔排水管,可以渗透、滞留部分径流; •楚雄地下水位低,地面坡度大,小区内与市中心除外的道路可能应用。
3. LID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2014年之前
• 研究方面:“十一五”期间,只有国家水专项中个 别课题涉及LID内容,总体上还缺乏重视; • 应用方面:少量公共建筑为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如LEED),开发商自己建设了部分LID设施; • 北京奥运场馆、上海世博会场馆等为体现形象,建 造了一些LID设施,但是部分设施没有充分利用。 • 上述已建LID设施,基本上没有经过后评估。
楚雄可能利用的低影响开发技术
下凹式绿地(Low elevation green)
利用绿地存储、消纳非渗透性铺 面的径流,可同时起到净化径流 水质的作用。
不适合土壤渗透性能差的地方,楚雄市政道路红线范围内的绿地可能利用。
楚雄可能利用的低影响开发技术
植草沟(swale)
公共空间中植草沟(法国)
溢流口 居住区中植草沟(美国)6. 发展趋势• 国家层面,通过研究应用,确定不同地区适用技 术的类型及相关设计参数,在经工程应用检验的 基础上,制定出详细、可信的技术标准;
绿色屋顶的水文控制效果
对照屋面
累 积 雨 量 /mm
时间
不同模拟屋面与出水与对照屋面产流比较
模拟绿色屋面的次降雨进出水水量
介质厚度10~15cm条件下,不同降雨间隔的控制降雨量在15-20mm。 介质厚度10~15mm的粗放型绿色屋顶的年水量控制率在50%~60%之间。 不额外占用土地。
2 低影响开发的内涵与适用措施
源头控制 vs 末端控制
• 以禄丰县、武定县新开发区雨水管理设施为例,若 在相关区域内建设部分LID源头控制设施,排水系 统末端的滞留塘的规模就可以大大缩小,或者不再 需要; • 源头控制设施若能达到峰值流量控制体积,基本上 不要再另外考虑水质控制体积(渗透、过滤、雨水 利用等LID设施,均有良好的水质净化作用)。
3. LID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 “十二五”水专项设置了LID项目(深圳),此外, 一些水专项课题进行LID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 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增加了政府部门对土地开发 过程中径流控制问题的关注。 •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23号文《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 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到建设项目源头控制的要求; • 2014年11月,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 南》,鼓吹“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 化的海绵城市”。
武定居住小区的景观水池
临近车库人行楼梯 临近车库人行楼梯 补水自来水管与压力表 溢流口
2 低影响开发的内涵与适用措施
用屋面雨水作为景观水池的补充水,是上海等大城市常用的雨 水利用措施,水池容积计入50m3/ha的调蓄考核范围。
小区景观水体用作就地调蓄(OSD)的示意图
其他楚雄可能利用的低影响开发技术 3 低影响开发技术及其效果
• 主要用于新开发区域以及成片旧城改造。
1. 雨水综合管理理论体系
LID在美国被提出之后,为认为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的新理论,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产生了多 种相近的城市雨水管理理论体系。 •低影响开发(LID)(美国) •可持续排水系统(SUDS)(英国) •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澳大利亚)
• 上述对“海绵城市建设”含义的归纳表明,相关 概念内涵的范围是城市(雨水)综合管理,明显 超出了LID 概念本身的范围。
• 住建部2015年7月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
与考核办法(试行)》,明确说明了海绵城市的
考虑范围。(《办法》分“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
水安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显示度”6个方面18项评 价指标)。
生物滞留(雨水花园) 屋顶绿化 渗透沟、渗透井 ……
3生物滞留设施现场照片 低影响开发技术及其功能效益
施工中
施工完成
适用于适用于停车场,广场道路等非渗透铺面的径流控制; 设施服务面积比(与不透水面积之比)5~10%,净化效果好。
楚雄可能利用的低影响开发技术
绿色屋面(green roof)
LID理念与海绵城市政策与动态
李田 同济大学 2015.9
主要内容
• 城市雨水综合管理理论体系 • 低影响开发的内涵与适用措施
• LID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 LID技术实施的动态
• 水务管理部门的机遇与责任
• 发展趋势
1. 城市雨水综合管理
城市雨水综合管理(integrated urban stormwater management)的任务: • 洪涝灾害控制; • 非点源污染防治; • 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 超标准降雨的应对措施(大排水系统)。

BMPs中的工程性措施 Structure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 渗透设施


渗透池、渗透井 透水性铺面
植草洼地 植草缓冲带 ……

生态滞蓄

与低影响开发(LID)是同类技术
• 调蓄设施

调蓄池 人工湿地
末端处理设施,不在LID关注的范围之内;
楚雄项目中的多功能滞留塘,更接近BMP 措施(不是分散源头控制)
阶段
关注点 时期
城市雨水最佳管理方法(BMPs)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 美国环保局提出的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理论 与方法体系(1980s); • 美国环保局的定义:“任何能够减少或预防 水资源污染的方法、措施或操作程序,包括 工程、非工程措施的操作和维护程序”。
BMPs中的非工程性措施
上海的透水铺装——要做防渗与下排水
因 为 地 下 水 位 太 高 , 可 能 造 成 污 染
•不能以普通混凝土(C20)做结构层,如果用混凝土必须为透水混凝土; •可用普通混凝土砖做面层,通过砖块间缝隙透水,强度好,不宜堵塞。
上海的生物滞留设施——必须做防渗底与排水管道
铺设防渗膜之前(砂找平)
铺设防渗土工膜与管道之后
•低影响城市设计与开发(LIUDD)(新西兰)
2 低影响开发的内涵 低影响开发的内涵
LID 核心内容
小型分散的、低成本的措施(源头控制)——途径 维持场地(开发前)原有水文条件 —— 目标 以生态、自然的方式控制径流污染 —— 措施 具有良好的景观功能; 强调后期维护、配套管理措施以及公众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