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反思
语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反思范文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中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对土地的留恋和眷顾、对土地的热爱震撼了我的心。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反思1
这篇文章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写给即将购买他们土地的白人领袖的一封回信,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用跳跃式的笔触描述了充满灵性的万物,并对即将统治这片土地的白人提出了“如果转让土地,希望白人能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的要求。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课文题目,也是文章的重点句中心句,在课文中反复出现。
如何抓住中心句让学生感悟“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这一主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我首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神圣?为什么说土地是神圣的。
带着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
课文前四段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世间万物都是离不开土地的。
我配上亮丽的图片引导学生透过优美的朗读,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我又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我们应该怎样做”为题,
发起了新一轮的讨论,让学生再次研读文本,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等途径,激发学生对土地的爱以及保护土地、保护环境的决心。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反思2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班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
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
课文首先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接着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部分又分别从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三个层面来写;文章最后则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导入课文时,我善于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爱好,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我让学生反复读课题,重点读出“神圣”的感觉。
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这块土地”是指美国的西雅图,而这篇课文是由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发表的一篇激情洋溢的演讲。
在初读课文时,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朗读的基调,读得铿锵有力,能读出对这块土地的热爱、崇敬与赞美之情。
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发现了不少亮点: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也参加上台分享;个别小组采纳“接龙”的方法品读优美句段,减轻了难度,体现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各小组发挥自己的优势,实行“有感情地朗读、提问题难难你、知识
点整理、演演更有趣”等方式,学得生动活泼,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台上小组发言完毕,台下的听众(包括老师)随即就进行补充或指正,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个学期,我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图解语文”教学法的探索,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爱好。
我教会学生手绘制作思维导图,并设立了素描本进行先学。
以前的先学作业,我要求学生用统一、单调的传统文字方式完成,学生做得辛苦,学得枯燥无味,甚至在课堂上有“他说了我的答案”等可笑的理由。
了解到思维导图被称为“大脑瑞士军刀”,同学们都非常感爱好。
每天翻开先学本,同学们总会给我带来惊喜。
在班级微信群里,我像捧出宝贝一样,展示同学们制作精美的思维导图。
在黑板上,我亲自示范教学生怎样绘制思维导图。
更多的时候,我会和学生一起合作完成,因为“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刚上课,我请班里的画画能手李岩用红色粉笔画出一个椭圆形,在里面写上醒目的课题。
揭题时,我在“神圣”下面标了两个黄色的三角符号。
整体感知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把中心词“热爱、崇敬、赞美”写在题目下面。
在红色椭圆形的四周,我请四位同学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四条弯曲的连线,写上关键词“结构方法”“中心句”“好句欣赏”“多音字”等。
接着,我又指导他们画出小分支,把内容补充完整,配上简洁的图标。
看着黑板上图文并茂的一张思维导图,我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要句段、写作方法和基础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这是一个“以生为本”的动感课堂,我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尽
情地读,自由地说,尽情地演。
这样的课堂是生机勃勃的,我期待着学生带给我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