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状疱疹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
作者:刘云英任德明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19期
【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带状疱疹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26例,对其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6例带状疱疹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情况:疱疹3例、头疼2例、眩晕1例、皱眉1例、闭眼0例、鼓腮4例、口角歪斜2例、发热2例。
患者治疗前的症状积分为为(16.5±2.43),治疗后症状积分为(5.3±1.1),其中治愈20例,好转5例,无效1例。
结论带状疱疹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疱疹、头疼、眩晕、皱眉、闭眼、鼓腮、口角歪斜、发热。
通过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按摩、针灸及功能恢复训练治疗的方式,其疗效显著,为基层治疗该类疾病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
带状疱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氏麻痹,主要是由茎乳孔内的面神经因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大多数研究显示其与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有关[1]。
本研究主要探讨由带状疱疹导致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法,山东省沂源县中医院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按摩、针灸及功能恢复训练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带状疱疹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26例。
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3.3±8.3)岁。
所有患者均为单侧病变,其中左侧病变11例,右侧病变15例。
病程3~29d,平均(18.9±3.7)d。
1.2方法所选取的26例带状疱疹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都采用常规药治疗与按摩、按摩及功能恢复训练治疗相互结合的方式,具体方法如下:①地塞米松,10mg/次,1次/d,7d为1个疗程。
肌内注射维生素B1,100mg/次,3次/d;肌内注射维生素B12,500μg/次,3次/d。
疱疹合并感染的患者,可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口服阿昔洛韦0.2g,5次/d,连续服用7~10d。
同时予阿昔洛韦软膏局部外用,3~4次/d,至症状消失。
对于长期不能闭眼致角膜暴露感染的患者,可戴眼罩或左氧氟沙星眼药水点眼,保护角膜。
②患者取仰卧位,选印堂、太阳、下关、四白、牵正、迎香、翳风、地仓、风池、颊车、合谷等穴位。
针刺手法:选用快速直刺、轻刺,手法操作完毕后留针25min,一般患者无针感或轻微的酸胀感。
针灸1次/d,7次为1个疗程。
针具选用华佗牌毫针。
③按摩及功能恢复训练①按摩前嘱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站于患者头侧,取太阳、阳白、下关、丝竹空、攒竹、地仓、颊车等穴位用双手拇指、食指对患者的
面部穴位按摩,再对患者的面部进行轻按摩,每次持续时间约10min,1次/d,7d为1个疗程。
②功能恢复训练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主要方式有主动运动、被动运动以及协调性训练等,可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组动作进行4~7遍,每次持续时间约10min;在每次训练结束后,对患者面部行放松按摩5min,1次/d,7d为1个疗程[2]。
1.3观察指标对24例带状疱疹导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并总结此类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选用疱疹、头疼、眩晕、皱眉、闭眼、鼓腮、口角歪斜、发热作为评分标准,每个项目评分为0~3分,满分记24分,患者症状越轻,得分越少。
其中以评分12分为无效[3]。
1.4统计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26例带状疱疹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
2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情况
2.2患者治疗前后疗效评分情况患者治疗前的症状积分为为(16.5±2.43)分,治疗后症状积分为(5.3±1.1)分,其中治愈20例,好转5例,无效1例。
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明显。
3讨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氏麻痹,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由于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其诊断的依据主要通过对其他疾病进行排除以确诊,治疗方式也暂无统一的标准[4]。
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带状疱疹导致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症状及治疗方法,通过本研究发现疱疹、头疼、眩晕、皱眉、闭眼、鼓腮、口角歪斜、发热是此类患者的主要症状。
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两种主要方式。
但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手术治疗存在着较大争议,主要是由于对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手术减压范围上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由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0%~85%可以自愈,所以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其核心为早期、适量的激素治疗。
本研究采用非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主要的方法为①药物治疗,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
②针灸治疗,从中医上来说主要为疏通经络、祛散风邪、清热解表为主[5]。
主要针刺印堂、太阳、下关、四白、牵正、迎香、翳风、地仓、风池、颊车、合谷等穴位[6]。
③按摩及功能恢复训练。
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评定,现多采用体征、临床症状以及自我的感觉作为评定的依据,目前缺乏量化的评定标准,故科学性、可比性较差[1]。
本研究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通过对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进行相应的量化积分的处理,客观反应出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
床症状改善情况,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进行量化处理。
本研究的结果说明Portmann 简易评分法简易明了、易于操作。
本研究通过对26例带状疱疹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症状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的患者临床症状情况:疱疹有26例、头疼有22例、眩晕有21例、皱眉有20例、闭眼有20例、鼓腮有17例、口角歪斜有22例、发热有18例;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情况:疱疹有3例、头疼有2例、眩晕有1例、皱眉有1例、闭眼有0例、鼓腮有4例、口角歪斜有2例、发热有2例。
综上所述,在基层医院由带状疱疹导致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越来越常见,本研究在常规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按摩、针灸及功能恢复训练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有效地提高了此类疾病的治愈率,为基层治疗该类疾病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张黎明,韩梅,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贝尔氏面瘫.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22(3):211-213.
[2]赵琛,周恩华,于霞,等.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时机.中国康复,2011,10(31):132-133.
[3]张建丽,尤爱民,陈旭,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综合康复治疗.中国康复,2010,25(4):147-149.
[4]王小清.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综合治疗现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2(10):952-953.
[5]林婉娟,张少君,鲍圣涌.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面瘫综合征.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41(5):344.
[6]刘毅斌,程红高,吴劲松.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75例时效性临床研究.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3):19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