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胺醇溶液与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COPD观察及药学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丁胺醇溶液与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COPD观察及药学评价卢毅
【摘要】目的:分析沙丁胺醇溶液与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药学特点与疗效。
方法97例COPD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日期尾数分为研究组(50例)和参照组(47例)。
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
则联合应用沙丁胺醇溶液与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的疗效和肺功能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优于参照组的
80.9%(P<0.05);且研究组肺功能改善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沙丁胺醇溶液剂与异丙托溴铵溶液剂治疗COPD能够改善肺
功能、促进康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6(010)017
【总页数】2页(P138-138,139)
【关键词】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
【作者】卢毅
【作者单位】225411 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COPD是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喘、咳嗽严重和痰量增加,此外还会存在疲乏、失眠、嗜
睡等临床体征。
COPD的致病原因有很多,尽管患者气道受限不可逆,且呈现进行性
发病的趋势,但是通过有效的方法仍然可以缓解和预防[1]。
临床中的主要治疗措施为祛痰止咳、平喘和抗感染等,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而医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
越来越多的新型药物在COPD中得到应用,本文通过分组对照研究沙丁胺醇溶液与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COPD的疗效,现将方法与结果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97例COP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
规范标准》[2]。
根据患者的入院日期尾数分为研究组(尾数为奇数,50例)和参照组(尾数为偶数,47例)。
研究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61.6±8.3)岁;病程9个月~17年,平均病程(7.4±4.1)年。
参照组患
者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62.1±8.6)岁;病程11个月~18年,平均病程(7.7±4.4)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手段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吸氧、止咳、解痉、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措施。
研究组患者在其基础上使用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药物联合进行治疗。
沙丁胺醇溶液100~200 µg,采取雾化吸入的方式给药,5次/d,以7 d作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同时采用异丙托溴铵溶液40~80 µg,使用雾
化吸入治疗,4次/d,以7 d作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
与体征消失,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肺部恢复正常或得到明显的改善;有效: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得到缓解,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前改善;无效:治疗后没有明
显变化甚至出现病情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对患者治疗后的肺活量(VC)、第一秒用气呼气量(FEV1)、最大呼吸中断流速(MMVF)、呼气峰值流速(PEER)指标进行观察比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
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28例,无效1例,治疗总
有效率为98.0%;参照组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26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9%。
研究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改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VC指标为
(3.9±0.7)L,参照组为(3.0±0.6)L;研究组患者的FEV1指标为(1.85±0.43)L,参照组为(1.22±0.41)L;研究组患者的MMVF指标为(1.90±0.58)L/min,参照组为
(1.27±0.59)L/min;研究组患者的PEER指标为(3.31±0.63)L/min,参照组为
(2.34±0.57)L/min。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C、FEV1、MMVF以及PEER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OP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发病之后气流受限呈现进行性发展,伴随着肺部对于有害气体与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通常还有肺部血管的慢性炎症、中性粒细胞以及巨
噬细胞的数量增加。
沙丁胺醇属于β2受体激动剂,能够扩张支气管,抑制炎性介质
的释放,减轻气道水肿现象,同时药物还能够改善支气管炎黏膜纤毛功能[4],从而
改善肺功能。
异丙托溴铵则属于抗胆碱能药物,能够阻断支气管和肺组织中M受体,提高环磷酸腺苷的活性,降低细胞中钙离子浓度,起到舒张支气管以及松弛平滑肌的
作用。
本文中,联合应用沙丁胺醇溶液和异丙托溴氨溶液的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好、肺功能改善明显,提示这两种药物在COPD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沙丁胺醇溶液与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COPD能够改善肺功能、促进康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献】
[1]毛红燕.异丙托溴铵和沙丁胺醇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广西医学,2010,32(1):55-56.
[2]卢艳萍,张天翼.异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765-2767.
[3]侯艳,李继东,薛庆亮,等.布地奈德分别联合异丙托溴铵和沙丁胺醇两种吸入治疗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临床军医杂志,2015,43(2):123-125,138.
[4]韩雪峰,乜庆荣,张爱民.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临床肺科杂志,2011,16(7):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