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即将退休的耿市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即将退休的耿市长
来源:大同观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又是一年团圆日,思念你的大同朋友们,衷心祝福人民市长耿彦波及其全家,中秋节快乐,健康平安!
再过数月,耿市长将到龄退休。
很多人都在惋惜:一位万千百姓爱戴的人民公仆,一朝退休,未免太可惜了。
也有人叹息:莫说一个厅级干部,就是再大的官,到了年龄该回家就得回,没什么好遗憾的,为人民呕心沥血干了一辈子,耿市长该歇歇啦!
我常在想:为什么百姓如此高度关注他?
那么多民间人士,自发自愿为他塑雕像,作歌曲,写评书,为他吟诗作赋……这个现象在当代堪称绝无仅有。
因为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
做官能做到如此地步,还有什么遗憾的?
官职是一时的,政声是一世的。
诸多政坛过客,如过眼烟云,三五年后便被人遗忘。
而耿彦波的名字,注定将镌刻在人民的心碑上。
不久前,在微信上看到几张耿市长的近照,他更加消瘦,皱纹更深了,腰身更驼了。
看得令人揪心,让人落泪。
他是中国最疲惫、最消瘦的市长,为了人民福祉,过多过早地透支着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因为常年起早贪黑,他落下了严重的胃病,近几年两次实施手术。
有朋友讲了一件事:
去年,耿市长在家人陪伴下悄悄到北京一家医院做手术。
一位大同教师恰巧也在这里住院,在楼道里巧遇耿市长。
他震惊之余,眼含热泪,快步上前深鞠一躬:“耿市长,我代表大同人民,至少是代表大同教师们向您致敬,希望您保重身体,早日康复,好人一生平安!”
这个举动,惊呆了一旁的医护人员。
后来,当得知这位消瘦、朴素的老汉,就是深受人民爱戴的太原市市长耿彦波,北京医护人员十分惊讶和钦佩。
住院几天,全程陪侍他的仅仅是家人,没有成片鲜花,没有堆积的水果和滋补品,唯有他的结发贤妻,默默地守护一旁。
刚手术完,他便带着创痕返回省城,默默奔走在岗位上。
一位曾在耿市长身边工作过的朋友告诉我:耿的工作强度和效率,胜过寻常规则的十倍以上。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早晨四五点起,晚上十二点后归家,每年磨破好几双鞋子,多次累晕在岗位上。
然而在别人面前,强烈的意志和信念,促使他以一位“硬汉”形象屹立在世人面前。
他最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的疲惫,更担心人们知道他的病情。
曾在他身边工作过的朋友告诉我:“别看耿市长精神抖擞,似乎永不疲惫,但每当夜深人静忙完工作回家时,耿市长看到身边没外人,就像换了个人,不再硬撑,浑身瘫软,常常累得连脚步都抬不起,由司机和秘书搀扶着才勉强上得楼梯……但第二天司机接他时,他又像换了一个人,目光炯炯,精神百倍,真是一位神奇的人物啊!”
关于耿市长的这些故事太多太多了,讲也讲不完。
我在自己的长篇小说《人民市长》(又名《使命》)中,以他为原型,有很多描述。
耿市长为什么这样拼?几年来,在搜集素材和写作的过程中,我找到了答案。
记得耿市长在大同工作时曾讲过:“五十知天命,我今年已经五十一岁了,有限的工作时间就是八九年。
所以我着急,只要我身体底线允许,我就向极限冲刺,挑战极限。
”
有一次,发着高烧的耿市长,深夜时分还在北都桥工地现场忙碌,
他的妻子跑到了工地,抹着眼泪数落:“你现在把自己的生命都给了事业,将来身体垮了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才留给我们……”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是啊!只要一天在岗位,你就呕心沥血干一日。
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我相信,你铿锵向前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歇。
衷心祝愿耿市长:健康、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