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举措培育主导产业——盐城市农业科学院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成效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大举措培育主导产业——盐城市农业科学院实施挂县强农
富民工程成效显著
储彦羚;沈建华
【摘要】@@ 2010年,盐城市农业科学院以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为载体,通过实施六大举措,带动和促进了对接县盐都区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高效农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区新增高效农业面积6.5万亩,特别是其中的"大棚番茄--优质粳稻"模式,真正使种植户实现了"千斤粮、万斤果、万元钱";畜禽养殖量效齐增,全区新建、扩建千头猪场30个、万只鸡场28个、百万只肉禽场1个;农民增收增幅明显,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14.5%,园区所涉农户增收达22.4%,继续在盐城全市县(市、区)中保持第一.
【期刊名称】《江苏农村经济》
【年(卷),期】2011(000)001
【总页数】1页(P70)
【作者】储彦羚;沈建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2010年,盐城市农业科学院以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为载体,通过实施六大举措,带动和促进了对接县盐都区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高效农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区新增高效农业面积6.5万亩,特别是其中的“大棚番茄——优质粳稻”模式,真正使种植户实现了“千斤粮、万斤果、万元钱”;畜禽养殖量效齐增,
全区新建、扩建千头猪场30个、万只鸡场28个、百万只肉禽场1个;农民增收
增幅明显,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14.5%,园区所涉农户增收达22.4%,继
续在盐城全市县(市、区)中保持第一。
一、制定驻村政策,加强绩效考核。
为明确职责和完善考核机制,该院于4月上
旬新颁发了《盐城市农科院“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工作职责与绩效考核办法》,将挂钩服务的科技人员参加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绩效纳入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年度考核挂钩,对成效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年度考评结果表明,各位专家驻村的天数都达到110天以上,部分专家超过200天。
二、强化服务网络建设,提升主导产业规模与层次。
项目组为每位驻村专家制作了“专家服务联系卡”,随时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
该院专家与盐都区对接部门、项目指导员、特色村联系人、核心示范户及一般示范户之间,形成“金字塔”形的服务体系,组织多种送科技到村形式,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示范起到了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作用。
通过与盐都区政府、区农委、区财政局、区科技局等单位和市农委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扩大了盐都区特色产业的发展规模。
三、引进培育新品种,提高产品的上市率。
以盐都区主导产业年度发展规划为核心,该院培育了“盐豇1号”、“盐豇2号”等品种,并且通过物化补贴等形式,组
织盐都区及对接服务村的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分别到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畜牧所、园艺所,镇江市农科所,省农科院宿迁基地等单位,先后引进草莓、葡萄、蔬菜、种猪、家鹅、蛋鸡等新品种20多个,其中丰香、红颊草莓,津绿黄瓜,苏椒
5号,红玉西瓜,红杨苗,扬口草鸡,海兰、罗曼、北农3号蛋鸡和二、三元肉猪等已进入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
四、建成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和5个专业村,培育科技示范户。
围绕项目年度实施
方案,该院与盐都区农委继续以潘黄镇新民村苗木草莓、郭猛镇三湾村果蔬花木、秦南镇河夹村科学养猪、大冈镇光明村和龙冈镇曲东村蛋鸡规模养殖等5个“一
村一品”特色村,并在潘黄镇仰徐村建立葡萄避雨栽培示范基地。
同时驻村专家与指导员和村干部经过调研筛选,明确了670个科技示范户,超过5个特色村总户
数的20%。
通过项目的全面实施,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辐射效果。
五、整合院系统的资源优势,扎实推进农业“三新”入户率。
通过项目组专家们的努力工作,使示范基地和5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农业“三新”技术入户率
均达到97%以上。
一是积极引进省农科院系统适用于设施种植的果蔬与畜禽新品种,在仰徐科技示范基地及对接服务的5个“一村一品”特色村推广,深受广大
科技示范户的欢迎。
二是大力推广省农科院系统现代高效农业的种植新技术,重点推广了“大棚西瓜设施栽培关键技术”、“葡萄避雨连栋大棚种草养禽关键技术”、“大棚番茄—水稻高效栽培技术”等30多项新技术。
三是总结推广省农科院系统现代高效农业的种(养)新模式。
重点推广了肉猪杂交组合模式,葡萄连栋棚下“种植牧草—散养家禽—禽粪还田—葡萄增肥”、“猪/禽—沼—粮/菜”等循环
农业模式,以及“大棚越冬草莓/甜瓜—水稻”、“西瓜—夏大白菜—菠菜”、“春黄瓜—豇豆—秋黄瓜—青菜或菠菜”、“大棚番茄——优质粳稻”、“青椒/丝瓜—芫荽—药芹”等设施栽培模式。
六、积极开展科技培训,着力提高示范户的技术水平。
项目专家组根据所对接服务村特色产业季节性的生产特点,有计划地组织了本所植物保护、蔬菜园艺、畜牧兽医等专业的相关专家,开展密集型的科技培训和现场指导,及时解决现实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和技术瓶颈,为广大种植户排忧解难,取得显著成效。
该所还先后邀请了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畜牧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江苏省农科院园艺所和蔬菜所、镇江市农科所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前来盐都区进行专题讲座或现场指导。
据统计,今年以来项目组已经在盐都区开展集中性培训35次,在田头、大棚、圈舍以及农户庭院开展技术指导上800余次,发放科技资料8000余份、图书1500余册,直接
培训2000余人次、间接受训人数达5000多人次,使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均有了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