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试验区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黄⼟⾼原综合治理试验区简介
⽶脂黄⼟⾼原综合治理试验区简介
1.试验区地点、规模、范围
⽶脂试验区设在陕西省⽶脂县桥河岔乡泉家沟⼩流域,距县城8km。
位于黄⼟⾼原⽆定河⽔系银河⽀流南⾯的⼆级⽀沟,主沟道长4.13km,流域⾯积5.19km2,试验区⾯积4.2km2。
境内除主沟外,有⼩⽀
沟18条,沟壑密度4.66km/km2。
境内有⼤⼩⼭峁38个,海拔⾼程最⾼点1147.5m,最抵937m,相对⾼差210.5m。
属典型的黄⼟⾼原丘陵沟壑区中的第副区峁状丘陵沟壑区。
全村总⼟地⾯积6310亩,全为沟⾕坡地,近60%的⼟地为⼤于25°的陡坡地。
2.试验区的⾃然条件
年降⾬量平均为425mm,其中60%以上集中在7 、8、9三个⽉,且多以暴⾬形式出现。
年蒸发量
为1577mm,⼲旱系数为3.75,⽓候属⼤陆温带半⼲旱季风区。
⼲旱是危胁农业⽣产的主要因⼦。
全年⽇照2716h,4--10⽉达1744h ,年总辐射量130--140千卡/cm2,年平均⽓温8.4,极端⽓温最⾼37°,最低-24.8,10以上活动积温3373.9,⽆霜期165天。
主要农作物有⾕⼦、⼤⾖、洋芋、⽟⽶、⾼粱等和各种⽠果蔬菜。
⼟壤绝⼤部分为新黄绵⼟覆盖。
⼟质疏松,坡度陡峻,沟壑密布,⼟地利⽤不合理,是影响径流和⼟壤侵蚀的主要因⼦。
再加上⾬⽔集中,年平均有⼤⾬或暴⾬3.84次,因⽽⽔⼟流失极为严重。
年侵蚀模数治理前达16279t/km2·y。
年均输沙量8.4万t,⼟壤肥⼒很低,有机质含量只有0.3--0.5%,⼟壤肥⼒不⾜是粮⾷低⽽不稳的主要原因。
3.试验区及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当地虽然⽓候⼲旱,地形地貌复杂,⽔⼟流失严重。
但由于⾬、热同步,光照充⾜,光、热、⽔资源可满⾜⼀般作物⽣长需要,另外⽓温⽇差较⼤,平均11--15,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加上黄⼟层深厚,⼟壤耕性好,没有地⽅疾病,因⽽开发利⽤时期早,已有2000年以上历史。
⼈⼝密度⼤,试区1979年平
均139.8⼈/km2,1985年上升为152⼈/km2,现已上升为200⼈/km2,达到810⼈。
全村6310亩总⼟地⾯积中,可⽣产利⽤的⼟地4654亩,占总⼟地⾯积的73.8%,试区治理前,由于以农为主,以粮为主,农⽤地3514亩,占可⽤地的75.5%,其它防护林、经济林占19.4%,草地只有5.1%。
⼟地利⽤极不合理,耕作粗放,技术缺乏,⽣物资源落后,⽣产⽔平低下,亩产只有71kg,⼈均占有粮425kg,虽已基本解决吃饭问题, 但经济产值很低,农林牧副可作为商品计算的年总产值只有9.95万元,其中农业
占53.7%,林果业占7%,牧业占8.5%,副业占30.8%,⼈均产值169元,⼈民⽣活困难,⽣态环境恶劣,⽣态与经济⽣活仍处在恶性循环之中。
试验区所在地⽶脂县,属陕北榆林地区管辖,总⾯积1188km2,有坡耕地107.6万亩,粮耕地50万亩左右,98%为梁峁沟壑地类。
⽔⼟流失严重,⼟壤年侵蚀模数1.5--2万t/km2,每年约有1200多万吨泥沙直接进⼊黄河,带⾛⼤量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壤瘠薄。
光照充⾜,热量资源较好,但⽓候⼲旱,年降⽔422mm 。
⼟壤多为新育的黄绵⼟,⼟质良好,⼟层厚
约100mm左右。
交通、流通基础条件差,商品经济不发达。
全县⼈⼝约5万户,20万⼈,其中农业⼈⼝,占90%,农村劳动⼒资源丰富,季节性剩余劳⼒约30--40%。
境内⼈⼝密度为160⼈/km2,⼈⼝严重超载,超过联合国⼲旱半⼲旱地区合理负载⼈⼝20⼈
/km2标准的7倍。
经济为传统产业,以农为主,以种植业为主,以粮⾷⽣产为主,1991--1995年五年平均单产约138kg,⼈均占有粮270kg,⼈均纯收⼊548元。
是⼀个⽣活⽔平极低的贫困县。
但是⽶脂县在解放后,在农⽥基建⽅⾯进⾏了⼤规模有组织有领导的建设,取得了重⼤成绩,⾄1979年已建成基本农⽥25.59万亩,是解放初期的25倍,是1965年的2.5倍,占总耕地⾯积81.63万亩的31.35%,⼈均“三⽥”1.7亩,“三⽥”⾯积的产量占到粮⾷总产量的56.2%。
以后⼜⼤搞了农⽥基本建设,⼈均接近2亩基本农⽥。
4.试验区建⽴发展史
试验区由陕西省黄⼟⾼原治理研究所于1980年建⽴。
该所位于陕西省⽶脂县,⾪属陕西省农业科学院。
原名“陕西省黄⼟⾼原综合治理⽶脂试验站”,1986年改为现名,是⼀个具有多学科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
现设有综合治理、农业技术开发、组织培养三个研究室,马海⽑研究中⼼、陕西省农科院⽶脂区域治理试验站、综合办公室、驻杨陵办事处等机构。
有试验⽰范基地五个,主要有设在⽶脂县桥河岔乡泉家沟综合治理试验区,总⼟地⾯积6310亩;远志⼭⽰范果园,⾯积71亩;位于延安南泥湾的安哥拉⼭⽺试验场和旬⾢县马兰农场柳树坪分场,总⾯积约2万余亩,现有安哥拉种⼭⽺1000余只。
⽶脂所内设有良种鸡、猪繁殖场;杨陵农科院内设有组织培养实验室和洋芋脱毒实验室。
现有建筑⾯积约10000平⽅⽶,科研⽤
房4500平⽅⽶,万元以上科研仪器设备30多台(件)。
有环境优雅、设备齐全的招待所。
现有职⼯62⼈。
其中专业技术⼈员40⼈,内有⾼级技术职称⼈员8⼈,中级职称20⼈。
主要研究任务是:以黄⼟⾼原峁状丘陵沟壑区为对象,以扭转⽣态恶化、改变贫困⾯貌、促进经济发展为⽬标,以⽣物资源的鉴选与利⽤为核⼼,研究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持续农业⽣态经济体系模式及相应的⽅法、技术、产品等。
主要研究试验⼿段是针对黄⼟⾼原存在的问题,在试验区开展试验研究,树⽴典型,做出样板,以点带⾯,扩⼤推⼴。
试验区设有完善的⾬量和径流监测系统,积累了试区建⽴以来的系统监测资料。
研究所内建有设备齐全的⽣物试验楼,有各种仪器、设备120多台(件),分析测试⼟壤、动物、植物理化性状和开展实验室研究,提⾼试验研究的准确性。
对鉴选的优良动、植物资源,应⽤胚胎移植和植物组织培养先进技术加速繁殖。
除本所科研⼒量以外,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瑞典农业⼤学、北京农业⼤学、省农科院有关研究所、西北农业⼤学、西北⽔保所等有关专家开展过多项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