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读懂舌尖上的标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你读懂舌尖上的标签
作者:暂无
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3年第6期
萧野
选购食品时,人们常以口味、价格等因素来衡量,没特别注意食品包装上面的标签,有些
人即使看了也不懂,不知道如何判断这些信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想吃得明白、放心,首先就
要读懂食品标签。

促销食品防保质期陷阱
食品标签,是指附于食品包装或容器上的一切吊牌、文字、图形、符号说明物等。

我国2012年4月20日正式施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标
签中应强制标示的内容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经营者的名称、地
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以及其他
应标示的内容。

很多人买东西先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但许多人不明白保质期和保存期的区别。

保质期是最佳食用期,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质量的期限;超过此期限,在
一定时间内,食品仍然可以食用,只是品质未必那么新鲜。

保存期指推荐的最终食用期,是食
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期。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于2012年取消了保存期的定义。

酒精度大于等于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味精,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

食品搞促销,有些人觉得便宜顺手就买了,殊不知其中一些食品离保质期已经很近,购买
需慎重。

商家有时候会标注包装日期,而不标注生产日期,这样的食品可能不新鲜,也得多加
警惕。

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商家应该在显著位置清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日期或
失效日期。

读词识别食品添加剂
在产品名称和类别方面,消费者也得注意区别。

以橄榄食用调和油为例,它并不等同于橄
榄油,价格也比橄榄油低。

国家目前对食用调和油并无统一标准,各厂家在调和油里添加什么油、各种油的比例不尽相同。

在购买包装产品时,要留意查看配料表。

食品的营养品质取决于原料及其比例。

按要求,
含量最大的原料排在第一位,从多到少,最少的原料排在末位。

如果一个产品排在首位配料的
是水,而后是牛奶和其他材料,那么在食品类别上就属于“乳饮料”,如果排在首位的是牛奶,其次是水等其他配料,那它就属于调味牛奶。

要清楚的是,乳饮料的营养价值不及牛奶高。

看配料表,还得看是否有可能导致过敏或不良反应的配料。

比如,有的人对鸡蛋过敏,买
点心等食品时一定要注意挑选。

通过查看配料表,你就能注意到有些东西是否该规避,比如棕
榈油,含有大量饱和脂肪。

按规定,“植物油”或“精炼植物油”,如经过氢化处理,应标示
为“氢化”或“部分氢化”,而且在营养成分表里要标出反式脂肪含量。

氢化油脂往往有大量
反式脂肪。

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都会增加人的坏胆固醇,摄入过多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它们呈固态,会堵塞血管。

大部分消费者看配料表里的各种食品添加剂总是晕晕乎乎的。

根据规定,食品添加剂不能
简单用“色素”、“甜味剂”等模糊的名称,必须注明其具体名称。

要辨别各种食品添加剂的
作用其实不难。

带颜色的,比如“柠檬黄”、“胭脂红”等,一般是色素;带味道的,如“甜
蜜素”、“阿斯巴甜”、“甜菊糖”等,就是甜味剂;带“胶”的词,通常是增稠剂、凝胶剂
和稳定剂等。

常见的“山梨酸钾”则属于防腐剂。

营养必标“4+1”
人们购买食品很关注营养信息。

今年1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
标签通则》规定,食品得在标签上强制标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4种营养成分和能
量(“4+1”)的含量值,各自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

该通则是我国第一个与食品
营养标签有关的国家标准。

看营养成分表是有技巧的。

首先看分量,因为所显示的营养值以“每份”或“每100 克”
为基础。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所吃的实际分量,结合营养信息表中所列的值来计算摄入了多少
营养素。

卡路里是衡量食物热量的单位,1卡等于4.184焦耳。

人体每天需要摄入约2000千卡的能量。

食物标签上,能量往往以千焦(KJ)为单位,要计算有多少千卡,就将千焦的数值除以
4.184。

如果食品包装正面标示“无卡路里”,那“每份”食物里所含的能量少于5卡。

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信息,按人一天应摄入2000千卡食物的标准计算,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能分别占总能量的13%、27%与60%,那么人一天应该摄入的蛋白质量、总脂肪量应不超过60克,总碳水化合物量应该不超过300克。

营养成分表右侧一栏的“NRV%”,代表该营养成分占标准日摄入量的百分比。

以100克计量的产品,如果脂肪一栏的NRV%标记为15%,那么每食用100克该产品,就摄入15克脂肪。

如果食用该产品超过400克,当日的脂肪摄入就超过60克,已经超标,长此以往对心血管是很大的负担。

“优质脂肪”并非越多越好
在营养成分表里,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
肪(酸)、胆固醇(以毫克计)都归在全脂肪的标签之下,可在脂肪的大标签下分开列出含量,也可全部归于脂肪总量。

饱和脂肪主要来自动物食品,也有少部分植物食品。

例如,椰子油和棕榈仁油都含饱和脂肪。

反式脂肪是人造脂肪,一般由植物油经“氢化”技术处理后产生,是代替动物油的一种产品。

它耐高温、不易变质、可存放更久,能增加酥脆的口感,广泛用于点心、饼干、面包、蛋糕、炸薯条等食品中。

不饱和脂肪主要存在于植物油、坚果、鳄梨和鱼中,通常被称为“优质脂肪”,它不会像
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会增加人的坏胆固醇。

虽然不饱和脂肪属于健康脂肪,也不是多多益善,
仍需注意你每天摄入的卡路里总量。

需注意的是,每日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比例不宜超过
总能量的30%,即600千卡。

胆固醇并不完全对身体有害,它对维生素D和一些激素的产生至关重要,肝脏产生人体所
需的大部分胆固醇,不过,食物里也有胆固醇。

胆固醇主要有两种类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的)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的)。

人的血液中有过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会增加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则会提高血液里低密度脂蛋白即坏胆固醇的水平。

高纤维食品往往高油脂
标签上的总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和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脂肪吸收。

习惯吃精细软食物的人往往受不了“粗糙”的纤维。

一些号称高膳食纤维的产品能粗而不糙,让消费者容易接受,是因为加了油脂。

纤维吸油之后变软,容易下咽。

纤维含量越高的产品,通常所含的脂肪也越多。

钠是盐的一种成分,几乎所有食物都含钠。

加工食品和罐头食品通常比新鲜食物含更多钠。

少量的钠可以保持体液平衡,过量摄入容易引发高血压。

辨别低脂低糖看含量
超市里满是“低脂”、“低糖”、“无胆固醇”等标榜强化营养功能的食品,消费者该如何判断呢?
如果一个产品宣称“无或不含脂肪”,那就是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的脂肪量不超过0.5克。

若是“低脂”固体食品,每100克里的脂肪量不超过3克。

如果是“无或不含胆固醇”,那得在满足饱和脂肪含量的条件下,每100克或100毫升的食品胆固醇含量不超过5毫克。

一个产品宣称“无糖或不含糖”,那每100克或100毫升的食品含糖量不超过0.5克。

若是“低糖”产品,每100克或100毫升里的含糖量不超过5克。

若是“富含膳食纤维”的液体食品,每100毫升的纤维含量应超过3克;而高纤维固体食品每100克的纤维量超过6克。

(本文撰写过程中参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美国《预防》杂志等报道信息,特此声明并致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