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常考基础20练1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常考基础20练 13
理解常有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以下各句对“兴”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稽其成扫兴坏之纪(快乐)B.抑王兴甲兵,危士臣(发动)
..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产生)D.每览这人兴.戚之由(发生)
E.兴尽悲来(兴致)

2.以下各句中“请”字用法同样的是
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②郡之贤士医生请于当道③能够一战,战则请从④王好
...
战,请以战喻⑤军中无认为乐,请以剑舞⑥后来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⑥
3.下边加点字,解说为动词“说话”或“说”的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王笑而不言.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③讽《诗》、《书》百家之言.④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⑤而侯生
曾无一言半辞送我⑥广故数言欲亡⑦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
A .①②③④B.②⑤⑥ C .①④⑥ D .①②④⑥
4.以下加点词解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丈夫亦怜爱其少子乎?丈夫:指女子的配偶
..
B.沛公奉厄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指男女结婚的事
..
C.皆祖屈原之冷静辞令冷静:形容不慌不急,镇定沉稳
..
D.云鬓半偏新睡觉,衣冠不整下堂来睡觉:入眠后醒来
..
5.以下句申加点词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辞:言辞,文辞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方:才
B.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危险
非刘豫州莫能够当曹操者非:除了,除以外

C.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度:制度,法度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负:辜负,对不起
D.孤与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盾发:发出,送出
盖失强援,不可以独完盖:大体,表示揣摩、估计

6.以下句中加点词解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其余祖父积后代弃者不论焉祖父:指父亲的父亲
..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发布文告
..
B.多谢后代人多谢:大大地表示感谢
..
璧有暇,请指示王指示:指,指点;示,给看
..
C.乃不知有汉,不论魏晋不论:无,不,不用;论,说
..
亦雁荡之详细而微者详细:形容细节方面很明确
..
D.先帝不以臣鄙俗鄙俗:卑,低微,地位低下;鄙,鄙俗,见解浅陋
..
岂果知道欤?或听说之过实耶?知道:知,懂得;道,道理
..
7.对以下句中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为哪
一项A.以致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到乡:农村。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生下来。


8.以下的“望”意义完整同样的是B.若有营,予佐尔贾.贾:通“价” ,钱。

D.“离骚”者,犹离.忧也离:走开。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并汾乔木,望秋先陨③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④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⑤夜雪初霁,荠麦弥望⑥敢所认为怨望⑦不意君之望臣深矣⑧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⑨埯褊心不可以无少望⑩先达德隆望尊⑾自幼有公辅之望⑿王谢萧陈,南朝豪门望族
A.①②⑿B.⑤⑩⑾C.⑥⑦⑨D.③④⑧
9.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说,完整正确的一组是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 借助 ) 于物也。

( 《劝学》 )
②胡公按 ( 巡察 ) 部,令所部勿供张。

( 《海瑞传》 )

③寻蒙国恩,除.( 委任 ) 臣洗马。

( 《陈情表》 )
④保 ( 保护 ) 民而王,莫之能御。

( 《齐桓晋文之事》)

⑤乃重建岳阳楼,增其旧制.( 规模 ) 。

( 《岳阳楼记》)
⑥失约,当 ( 应当 ) 斩。

《陈涉世家》)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D.②④⑤⑥
10.为以下句子中“顾”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
加兵于赵者②环视国内,贼氛方炽③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此中④子布元表诸人各顾老婆⑤激动大义,蹈死不管⑥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⑦人之发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⑧顾自民国肇造,事变纷乘
A.①②③ |④|⑤⑥⑦ |⑧B.①⑦ |②③④ |⑤|⑥⑧
C.①⑧ |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1.分别选出以下各组中对加点词解说错误的一项
(1) 伐()
①坎坎伐檀兮 ( 砍伐 )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战争)
(2) 疾()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 ( 征伐、攻击 ) ④一令每出,平伐.其功 ( 自夸、炫耀 )
①君有疾在腠理 ( 病 )

③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 憎根 ) ⑤问民之疾苦 ( 难过 )

(3) 举( ) ②君疾贫富不均 ( 仇恨、憎恶 )

④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痛心 )

⑥声非加疾.也 ( 大)
①吾力足以举.千钧 ( 举起 )
③约以连兵大力.( 发动 )
⑤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 抬起 )

⑦守兵叫,函谷举.( 攻陷、占据 )
(4) 微() ②略举所见十条 ( 举出、提出 )

④全在天津阅兵之举.( 行为 ) ⑥举孝廉不可以 ( 推选、介绍 )

①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 ( 隐蔽、隐匿 )②桓公微服而行于民间(不显现的)
..
③童微伺其睡 ( 躲、藏 )④微风鼓浪(渺小、稍微)
..
⑤刍荛之微,先民询之 ( 地位低下、低贱)⑥其文约,其辞微( 委婉、高深 )
⑦微斯人,吾谁与归( 无、没有 )

12.以下句子加点词与例句意思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A.旦日不可以不蚤自来谢.项王B.尝有所荐,其人来谢.
C.使君谢罗敷:“宁愿共载不?”D.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
13.阅读下边三组句子,注意此中加点的字,读后填空,每个括号里只填一个字母。

( 甲 )A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B.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C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D.适重病,不可以行
..
( 乙 )A .秦伯说,与郑人盟B.鲰生说我曰
..
C .及说备使抚表众D.说悉心中无穷事
..
在甲组中 ()和()中的“适”意义同样。

在乙组中 ()和()中的“说”意义同样。

14.以下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兵旱相乘,天下大屈;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B.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暮霭沈沈楚天阔;张良出,要项伯
C.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植其杖而芸;徐公来,孰视之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倔起阡陌之中;其余祖父积后代弃者不论焉
15.以下加点的词全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备他盗之进出与特别也商酌损益,尽进忠言,则攸之、依允之任也
....
B.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审谛之,短小,黑赤色
....
C.奉使来往,无留北者孰与君少长
....
D.怀怒末发,休祲降于天先帝创业末半,而中道崩殂
....
16.以下加点词不所有是偏义复词的一项
为哪一项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日夜勤作息
....
B.以先国家之急尔后私仇也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
C.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
D.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
....
17.以下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同样的一项为
哪一项
A.子布、元表各顾老婆若能以吴越之地与中国抗衡
....
B.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遗迹
..
..
C.无为在歧路,子女共沾巾汝既为水军都督,能够廉价从事
....
D.饰以楼观亭谢,与江山相发挥臣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
....
18.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思邻近的一项为哪一项
A.若舍郑认为东道主 B.秋季漠漠向昏黑
.....
C.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 D .颜色憔倅,形容枯搞。

....
19.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一样的一项为
哪一项
A.及长,专长性理。

B .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

....
C.笃志研究。

D .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

,愿守代边.
?
- 3 -
璧有暇,请指示 王。

( 《廉颇蔺相如传记》 )
..
子布、元表各顾老婆 。

( 《赤壁之战》 )
..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 国抗衡。

( 《赤壁之战》 )
..
D .忧劳能够兴国,逸豫 能够亡身。

( 《伶官传序》 )
..
21.以下句子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 此物故 非西产
. .
②何可胜道 也哉闻道 白,认为莫已若也
. .
A .两个“故”同样,两个“道”不一样
C .两个“故”不一样,两个“道”同样
2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孔子师 郯子、苌弘 此唯师 心自用耳
B .孔夫子不耻 下问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
. . .
. C .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 而江浙之梅皆病 . D .孜孜焉唯深造是 急是故狂夫之言
. . .
23.从以下各题中,选出加点词与其余用法不一样的一句,把序号填入表中。

(1) ①子路从尔后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 于其址
..
③左右欲刃 相如④夫山居而谷 汲者
. .
⑤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 乎⑥去今墓 而葬焉
.. .
⑦禽兽之皮足衣 也⑧独乐 乐,与人乐 乐,孰乐
. . .
(2) ①箕 踞以骂曰②齐将田忌善而客 待之
..
③反接,布囊 其口④日 削月 割,以趋于亡
. . . ⑤人皆得以隶.使之⑥备南.走,肃径迎之
⑦余自齐安舟 行适临汝⑧变姓名,诡踪影,草 行露 宿
. . .
(3) ①大行 不管细谨②燕赵之珍藏 ,韩魏之经营
.....
③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 ④翩翩两骑 来是谁
. . ..
⑤贾家庄几为巡徼 所陵迫死⑥盖其又深,则所至 又加少矣
.. . ⑦虽狂风波不可以鸣.也⑧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4) ①小 学而大 遗②将军身被坚 执锐
. .. .
③卒不忍独善 其身④瑜等率轻锐 断后来
. ..
⑤兵不血刃,遐迩 来服⑥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 . . ⑦亦以明死生之大.
(5) ①卒使上官医生短 .屈原于顷襄王②山多 .此物也
③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可以废远 ④素善 留候张良
. .
⑤府佐快 其所为⑥复前行,欲穷 其林
. .
⑦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⑧欲居之认为利,高 其值
. . . (6) ①汗 牛塞屋,荣华家之书②先生之恩,生 死而肉骨也
. .
③外连横而斗 诸侯④闻 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
⑤仇敌远 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⑥苦 其心志,劳 其筋骨
. . .
⑦会盟而谋弱 秦⑧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
. . B .两个“故”同样,两个“道”也同样
D .两个“故”不一样,两个“道”也不一样
(7)①孔子师郯子②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
③且庸人尚羞之④而耻学于师
..
⑤先国家之急尔后私仇也⑥为能急人之困
...
(8)①帅欲斩陈,众将请.之②君子死.何己
③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④六王毕,四海一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
24.加点词与“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的“远”“丰”用法同样的一组是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②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
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④忠言逆耳利.于病⑤市中游侠儿得佳者
笼养之,昂.其直⑥不如因善.遇之⑦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⑧于是废
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A.①②⑥⑦B.①④⑤⑧C.②③④⑧D.②④⑥⑦
25.以下加点的活用词类与其余三项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老妇必唾其面B.今王鼓乐于此
..
C.赵王之后代侯者,其继.有在意D.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阅读以下文段,达成文后各题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 [1] 也。

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
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

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
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

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
臣不信,伤臣于王者。

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

使臣信如尾生[2] ,廉如伯夷 [3] ,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以
乎?”燕王曰:“可。

”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

廉这样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
燕之危主乎 ?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

信至这样,何肯扬[4] 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哉 ?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认为人也。

皆自覆[5] 之术,非进步之道也。

且夫三
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

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 [6] ,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以外。

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步之道,臣之趣固不
与足下合者。

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步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冒犯于君者也。


( 选自《战国策》卷二十九《燕一》)
【说明】
[1]不信人:不诚实的人。

[2]尾生:传说尾生很讲信义,曾与一女子约会桥下,洪水来了也不离开,终于被淹死。

[3]伯夷:姓墨胎,名允,字公信,狐竹君的长子。

周武王灭殷,伯夷义不食周粟,与其弟
叔齐饿死于首阳山。

[4]扬:原作“杨” ,据黄丕烈《札记》改。

[5]自覆:自取消亡。

[6]营丘:在今山东临淄境内。

26、选出与“所谓以忠信冒犯于君者也”一句中“信”的含义不同样的一句

A.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B .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
..
C.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D.此四君者,皆理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27、“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中的“乘”选择正确的意义
A、登,升B 、驾,坐,骑 C 、依靠,趁着D 、连结E 、利用 F 、适应,顺着 G 、冒着,顶着H 、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I 、“四”的代称
28、选出与“武安君从.齐来”中的“从”意义同样的一项
①吾不可以变心以从俗兮②旦日,客从外来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④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⑤公子从其计,请如姬⑥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进而师之⑧愿为市鞍马,此后替爷征
⑨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⑩齐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A、①④ B 、②⑥⑧ C 、③⑦⑨ D 、⑤⑩
29、与“臣,东周之鄙人也”中“鄙”的意义同样的一句
A、蜀之鄙,有二僧 B 、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乱世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 、先帝不以臣鄙俗,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0、请选出“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中“使”的意义不一样的一

A.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B .相如既归,赵王认为贤医生,使不辱于诸侯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 .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31、请选出以下各句中的“是”与“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中的“是”意义同样的项
A.觉今是而昨非 B .是己而非人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 .无乃尔是过与
E.同是被强迫,君尔妾亦然 F .定国是之诏既下
G.惟利是图H .然是说也,人常疑之
32、请选出与“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中的“行”意义同样的一项
A.廉这样者,何肯步行数千里 B .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认为人也
C.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D .日月之行,若出此中
33、选出与“廉如伯夷,不取素餐”中的“素”意义同样的一句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B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D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34、选出与“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句中的“辞”意义不一样的一句
去来兮辞 B. 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公辞焉
C.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 .于是辞相印不拜
35、选出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中的“期”意义同样的一项
A.今晚半,方期我决战某所 B .公等遇雨,度已失约,失约,法皆斩
C.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D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非法常可
36、选出与“皆自覆之术,非进步之道也”中的“道”意义不一样的一句
自覆之术而谋进步之道B.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C.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D .臣之所好者,道也
37、选出与“去自覆之术而谋进步之道”中的“去”含义同样的一项
A.逝将去女,适彼乐土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能够已狂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D.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以去也
38、选出与“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句中的“固”意义同样的两项
A.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B.沛公沉默,曰:“固不如也。


C.予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生D.其辱人贱行, 视五人之死 , 轻重固何如哉
E.生乎吾前 ,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进而师之F.斯固百世之遇也
阅读下文,达成文后各题
王进,幽州良村夫也。

为人勇悍,走及奔马。

少聚徒为盗,乡里患之,符彦超遣人以赂招置麾下。

彦超镇安远军,军中有变,遣进驰奏京师,明宗怪其来速,嘉其足力,以隶宁卫指挥。

汉高祖为侍卫亲军指挥使,以进为军校。

高祖镇河东,因以之从,每有急,遣进驰至京师,来回可是五六日,由是愈亲爱之,累迁奉国军都指挥使。

从周太祖起魏,迁虎捷右厢都指挥使。

历汝、郑二州防守使、彰德军节度使。

显德元年秋,以疾卒,赠太师。

呜呼!予述旧史,至于王进之事,何尝不废书而叹曰:甚哉,五代之君,皆武人兴起,其所与俱勇夫悍卒,各裂土地封侯王,何异豺狼之牧斯人也!虽其附托遭受,出于一时之幸,然犹必皆横身阵敌,非有百夫之勇,则必一日之力。

至如进者,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何其甚欤!莫非名器之用,随世而轻重者欤?世治则君子居之而重,世乱则小人易得而轻欤?抑因缘侥幸,未始不有,而尤多于乱世,既其极也,遂至于是欤?岂其又有甚于是者欤?当此之时,为国长辈可是十余年,短者三四年至一二年。

天下之人,视其上易君代国,如更戍长无异,盖其轻这样,况其下者乎!如进等者,岂足道哉!《易》否泰消长,君子小人常相上下,视在上者如进等,则其在下者可知矣。

予书进事,所以哀斯人之乱,而见当时圣人君子之在下者,可胜道哉!可胜道哉!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39、选出与“为人勇悍,走及奔马”中的“走”意思同样的一项
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B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C.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D.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40、选出与“少聚徒为盗,乡里患之”中的“少”意思不同样的一项
A.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B .衡少善属文
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 .丈夫亦怜爱其少子乎41、选出与“少聚徒为盗,乡里患之”中的“患”意思不同样的一项
A.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 B .欲无予,即患秦兵之来C.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 D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42、选出与“遣进驰至京师,来回可是五六日”中的“过”意思同样的一项
A.道旁过着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B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C.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D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
43、选出与“由是愈亲爱之”中的“爱”意思同样的一项
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B .故以其爱不若燕后
C.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D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44、选出与“累迁奉国军都指挥使”中的“迁”意思不同样的一项
A.公车特点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B .顷襄王怒而迁之
C.迁我京师,则汝朝夕侍母 D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45、选出与“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中的“疾”意思不同样的一项
A.显德元年秋,以疾卒,赠太师 B .老臣病足,曾不可以狂奔
C.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D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46、选出以下各组中的加点词意义不同样的一组
①显德元年秋,以疾卒.,赠太师
A ②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③初,鲁肃闻刘表卒.
B 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②守兵叫,函谷举
.大恩
①谓言无罪过,奉养卒
③其所与俱勇夫悍卒..
C
①持五十金, 涕零某于禁卒, 卒感焉
D
. ②卒相与欢,为生死之交

47、选出以下各组中的加点词意义不同样的一组
③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①予述旧史, 至于王进之事, 何尝不废书.而叹
A ②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
③读其书 未毕,齐军万弩俱发


予书进事,所以哀斯人之乱
B


即书诗四句

①本之《书 》以求气质
③乃丹书 帛.曰:“陈胜王”
C

②《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③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①战火连三月,家信 .抵万金 D

②军书 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48、选出以下各组中的加点词意义不同样的一组
③余因得遍观群书.
①非有百夫之勇,则必一日之力

A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才能不及中人, 非有仲尼、墨翟之 ①莫非名器之用,随.世而轻重者欤
. B
贤,②是不为也,非 不可以也

③陈涉之位,非 尊于齐、楚、燕、

C
①是己而非 人,俗之通病

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①②是以非为非不乱我,莫则能国为家也治
. .
D ②③穷非迷刘途豫其州未莫远可,以觉现在曹是操而者昨非
..
49、③选辞出多类与非“至.而如是,进多者类,是徒而以非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何其甚欤”中的“如”意思完整同样的一

是非之经,不可以不分
①视其上易君代国,如 .更戍长无异②入溆浦余儃佪兮③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④时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⑤如 .进等者,岂足道哉⑥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⑦公屡促之,必履约⑧如令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能够得生者何不用也⑨日初出大如车
盖,及日中则如盘盂⑩若有地动,尊则振龙
11○相逢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12杀人如不可以举,刑人如恐不胜 ○13如其克谐,天下可定矣○ 14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 15○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14 1215
C 11
13
A 、①②③⑤○
B 、①⑤⑨○ ○ 、④⑤⑥⑦○
D 、⑤⑧⑨⑩○
50、选出与“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中的“疾”意思同样的一项
A .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B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C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51、选出与“世治则君子居之而重”中的“治”意思不同样的一项
A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B .故治国没法例乱
C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D
.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
52、选出与“世乱则小人易得而轻欤”中的“得”意思全不同样的一组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③岂得之难而失之意欤④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⑤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⑥先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常常有得⑦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⑧既得志则尽情以傲物⑨先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⑩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1天下财富何得不蹶
1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13吾得兄事之
14○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1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1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博得仓促北顾○17向为身故而不受,今为贫乏者得我而为之
18○日蚀饮得无衰乎○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0得无教我猎虫所也
A、①⑦⑧⑨○17 B 、②⑩○11○1516○ C 、③○12○13○1819○ D 、④⑤⑥○14○20
53、选出与“当此之时,为国长辈可是十馀年,短者三四年至一二年”中的“当”意思不相
同的一项
A、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B、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C、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54、选出与“为国长辈可是十余年”中的“国”意思不同样的一项
A.视其上易君代国B.故治国没法例乱
C.既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D.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参照答案
1.A(“兴坏”应为“兴隆和衰落”)2.B。

①③④⑤请让( 或同意 ) 我,②请示,⑥领取。

3.C。

②话,③语言,⑤一句话,⑦字。

4. D (A 医生:指成年男子, B 婚姻:指子女亲家, C 从容:指言辞举止得体)5 .B (A 辞:托词、借口, C 度:限度, D 发:差遣,盖:由于,由于,连词,表原由)6 .D (A 祖父:祖,祖父;父,父亲。

宣言:宣,发出;言,话语。

B 多谢:多,多多地;谢,劝告,劝告。

C详细:具,具备;体,形体)7 .B。

A 项“乡”通“向” ;
C 项“生”通“性” ;
D 项“离”:遭受。

8. C。

⑥⑦⑨恼恨,①远看,②邻近,③盼望,④盼
望,⑤视线,⑧农历的十五日,⑩○11 名誉,○ 12 显赫,闻名誉。

9. C ( 保,使安;当,判罪。

)10 . C。

①⑧表转折,②③看,④⑤照料,⑥看望、拜
访,⑦莫非。

11.⑴③⑵③⑶⑤⑷③ (1) 组中③功绩。

(2) 组中③妒忌。

(3) 组中⑤所有⑷组中③偷偷,悄悄。

12. A (A 遣歉,赔罪 B 感谢 C告诉 D推却 )13 .甲选A、C,动词,去往; B 女子出嫁;
D 适逢。

乙选 B、C,劝告; A 通“悦” D 诉说。

14. D (A 屈一缺,颁一斑,不一否 B 信一伸,沈一沉,要一邀 C 而一尔,芸一耘,孰一熟 D 涂一途,倔一崛 )15 . D (A 进出:偏义复词,进入,“出”是衬字;损益:不是偏义复词,减损、增添。

B 饥穰:偏义复词,荒年,“穰”是衬字;审谛:不是偏义复词,认真察看。

C 来往:是偏义复词,去,走开,“来”是衬字;少长:不是偏义复词,年少与年长。

D 休祲:不是偏义复词,休,好的征兆,侵,凶兆;
崩殂:不是偏义复词,都是指帝王逝世)16 .D (A 异同:不一样,“同”是衬字;作息:义在“作”,劳作,“息”是衬字。

B国家:义在“国” ,“家”是衬字;远近:义在“远” ,“近”是衬字。

C 死生:义在“死” ,“生”是衬字;父兄:“父”是衬字。

D 中间:不是偏义复词,中
间夹杂 )17 . B (A 老婆:古义指老婆和子女,今义指配偶中的女方! 中国:古又是指中原之地,今义是指国家。

C 子女:古义是指青年男女,今义是指儿子和女儿、子女;廉价:古义是
指依据状况,自行决定适合的举措或方法。

今义是指价钱比较低。

D发挥:古义是指烘托,显现,今义是指表现出内在的能力;感谢:古是指感人奋斗,今义是指遇到他人帮助而怀有好
感 )18 .A(A 项古义为东方道路上款待过客的主人,今义为款待来客的主人。

意思邻近。

B 项古义为秋季的天空,今义为秋季。

C 项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网篮
等。

D 项古义为形体和面貌,今义为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绘。

)19 .D ( 流涕:哭泣 )20 .D ( 指示:指给看。

老婆:老婆子女。

中国:中原地域。

)21 .D ( ①前者为故交,后者
为木来。

②前者为陈述,叙述,后者为道理)22.A (A 师:意动,以为师。

B 耻:前者释为“以为耻” ,意动;后者释为羞愧。

C 病:前者释为弊端、弊端;后者释为患病、
病态。

D 是:前者是宾语前置的标记;后者释为这,“是故”是所以,由于这的意思。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