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药物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药物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药物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药物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8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和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每组40例。

对两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及生存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及评估。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依从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艾滋病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可以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并且还能提高药物依从性及生存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艾滋病;药物依从性;生存质量【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drug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0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and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nursing intervention),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Observation and evaluation were made on drug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drug compliance rate as 95.00% (38/40)than 75.00% (30/40)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quality of life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patients contains higher clinical value. It can not only control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but also improve the drug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Drug compliance;Quality of life艾滋病是臨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仅能采用抗病毒治疗,对其疾病发展起到控制作用。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艾滋病已经不再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绝症,而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的慢性病。

然而,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除了药物治疗外,更需要的是全面的护理。

在护理中,个体化延续护理是一种重要的护理方式,它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一、个体化延续护理的概念个体化延续护理(Individualized Continuity of Care)是指针对不同的患者,按照其不同的病情、需求和偏好,提供多种形式、全面、协调的护理和服务,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的一种护理模式。

个体化延续护理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其身体、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确定目标,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在护理实施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保证护理质量和效果。

个体化延续护理的基本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强调患者的自主权、尊严和选择权;以科学为基础,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医疗护理的有效性;以现代化为手段,借助技术手段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二、艾滋病的护理现状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患者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并导致器官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等并发症。

艾滋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药物治疗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发展。

但是,艾滋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药物治疗会导致副作用,例如皮疹、恶心、腹泻等,影响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此外,艾滋病患者还需要面对来自社会的歧视和孤立,这些都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领导加大投入,推进艾滋病知识宣传和教育,加强艾滋病防控和治疗服务,提高艾滋病患者的保障和福利水平。

但是,在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医疗服务过程中缺乏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医院之间信息共享不畅,导致患者就医不便利;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困扰和家庭关爱不足等问题。

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进行优 、 良、 可、 差评分 。 1 . 4 统计 学 处 理
患者为研究对象 , 患者均 通过 医院伦 理委 员会批 准 , 均签署 知 情 同意 书。其 中男 5 6例 , 女3 4例 。年龄 1 8~6 5岁 , 平均 年龄
对所收集 的资料 采用 S P S S 1 7 . 0进 行分 析 , 计 量资料 采用 均数 ± 标 准差 ( ±S ) 进行 表示 , 计量资料 的对 比采用 t 检验 ,
从性 , 并且 可以降低 患者的死亡率 “ 。本文拟 探讨护理 干预
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 和生 活质量的影响 , 现报告 如下。 1 资料 与方法
1 . 1 一 般 资料 选取 2 0 1 3— 4 — 0 2 0 1 4—0 5间 在 我 院 就 诊 的 9 0例 艾 滋 病
评定患者 的依从性 : 在 半年 内坚持 配合 治疗 , 遵 医嘱按 时 服药者为完全依从 ; 在半年 内基本 配合规 范治疗 , 漏 服药 1 ~3 次或未漏服者为基本依 从 ; 在半 年 内基本不 遵照 医嘱 , 漏服 药 3次以上或中断治疗 的患者 为不依 从。根据 患者 的生 活质量 ,
1 . 3 疗效 评 价
关键 环节 , 也是 提高患者生存 质量的必要保证 。艾 滋病患者 往 往态度消极 , 对 治疗 不存 希望 , 遵 医行 为差 , 因而 达不到预期 效
果。为此 , 医院采取有针 对性 的护理干预尤 为重要 。有研究 表 明, 对艾滋病 患者采取适 当的护 理干预 , 可 提高 患者 的服药 依
两组 , 每组 4 5例患者 。观察组 中男 3 0例 , 女 1 5例。年龄在 1 8

6 4岁 , 平均年龄为 ( 4 1 . 0±1 . 3 ) 岁。对照组 中男 2 6例 , 女 l 9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深入探究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以此来为医护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本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一共62例为实验对象,并将其随机分配为人数相同的常护组以及特护组。

对常护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对特护组患者既要采取常规护理,又要在此之上为其开展个性化延续性护理,两个月后查看并比对这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等等方面。

结果:特护组患者在经过个性化延续性护理之后,不管是从哪一方面来说,其评分都要显著高于常护组患者。

结论:个性化延续护理能对艾滋病患者起到较好的作用,其不但能够提升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也能够改善患者较为负面的情绪,所以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关键词:个体化延续护理;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如今,艾滋病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

此病不但并发症较多,也具有死亡率较高的特点。

一旦感染艾滋,则患者必须要长时间的接受治疗,这对于患者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都是双重的打击。

因此,艾滋病患者非常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等负面的情绪,甚至会有一些艾滋病患者出现自残、自杀等等心理倾向。

这不仅会使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受到限制,而且还会使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步下降。

所以,一定要对艾滋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延续护理,并由此来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患者的依从性有所改善。

我院在此次对艾滋病患者进行个性化延续护理的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一共62例为此次实验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配为人数一致的常护组以及特护组。

常护组31例,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为18岁至64岁,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患者人数为11例。

特护组31例,男25例,女6例,年龄为20岁至60岁,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患者人数为5例。

纳入标准:患者已被确诊患有艾滋病;患者年龄在十六周岁以上;患者资料健全,医务人员后续能够随访。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影响分析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影响分析

[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 号] 2 0 9 5 —1 4 3 4 . 2 0 1 4 . 1 2 . 0 7 4
1 一 般 资 料 与 方 法
艾滋病病毒早 已成 为威 胁人 类生 活健 康 以及社 会发
展的主要问题 , 我 国艾 滋病 患 者 每 年 正 呈 现 出逐 年 上 升 趋
护整 体配合和 工作效 率 , 提 高急诊 抢 救 的成 功 率。 同时 ,
迅速 、 超 前 和规 范 的 急 救 护 理 措 施 实 施 , 也 使 患 者 家 属 在
焦虑担忧守护的同时 , 能 够看 到患者生存 的希望 。近几年
在在急诊科实施临床快捷护 理路径 , 协调 了医护 、 医患、 护 患之间的关系 , 促进 了急救 患者 的即刻信 息能够得 到及 时
1 7 3 4
V o 1 . 2 5 N o . 1 2
J o u r n a l o f Ae r o s p a c e Me d i c i n e
D e c 2 0 l 1 4
患者已经出现心跳呼吸停 止从 而失去救 治时 间 , 经 过长时 间 的心肺复苏后宣布死亡 。
而规 范 了 流 程 , 做到 了“ 快、 准、 全” , 提 高 了 急 救 过 程 中 医
3 . 1 迅速彻底清除毒物是 抢救 急性有机 磷农药 中毒 的关 键 彻底 清 洗 患者皮 肤 头发 污染 的毒物 , 口服农 药 中毒
2 4 h 内应分秒必争 的反 复彻底 洗 胃, 以减少控 制农 药继续
3 讨 论
快捷护理路径是 以 患者 的病情 为 中心制 定 的最全 面个 体 化服务流程 , 小组成员按照培 训预案 , 实行 分工协 作 , 同步 实施 , 紧张有序 的急 救措 施 。急 救 中成员 职责 明确 , 思 路 清晰, 抢 救程 序能 够有计划 , 并快捷 、 高 效的 组织 实施 , 从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DOI:10.16662/ki.1674-0742.2018.35.145目的研究分析对艾滋病患者施予个体化延续护理的效果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个案管理室2017年1—12月管理及新建档的213例艾滋病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106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个体化延续护理的107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

結果B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40.78±6.92)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41.45±7.25)分、心理状态(15.50±2.96)分、生理状态(16.31±3.42)分、社会关系(16.86±2.85)分、独立情况(14.62±2.49)分、精神世界/宗教/个人信仰(14.88±2.52)分、环境(15.46±2.64)分,好于常规护理的A组(63.62±5.59)分(t=26.483 0,P=0.001 2)、(70.32±6.60)分(t=30.381 4,P=0.001 1)、(13.14±3.80)分(t=5.059 1,P=0.004 3)、(14.32±3.23)分(t=4.365 0,P=0.005 2)、(14.76±3.16)分(t=5.094 0,P=0.003 2)、(12.89±2.67)分(t=4.890 9,P=0.003 1)、(12.35±2.92)分(t=6.771 5,P=0.002 1)、(13.77±2.34)分(t=4.942 3,P=0.004 2)(P<0.05)。

结论在对艾滋病患者借助个体化延续护理实施干预后,可以提升其生存质量,促使患者的病情获得把控,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标签:艾滋病;运用;个体化延续护理;效果;影响;生存质量艾滋病为并发症过量、死亡率过大的重型传染病症[1-2]。

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目的: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24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个体化延续护理前后,分别采用WHO艾滋病生存质量量表(WHOQOL-HIV)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护理后患者WHOQOL-HIV各项目评分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护理前,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个体化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标签:个体化延续护理;艾滋病;生存质量艾滋病是一种对个人及社会危害极大的严重性传染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

艾滋病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进行抗病毒治疗,长时间住院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以及经济负担,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极为严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这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本研究特对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24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对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24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为21~43岁,平均年龄(33.3±2.2)岁,均符合国家修订的HIV/AIDS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恶性肿瘤、严重并发症、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个体化延续护理,具体护理措施为:①成立个体化延续护理专业小组,成员主要包括传染科医师1名,康复治疗师2名,护理人员8名,心理咨询师2名。

小组成员均接受艾滋病延续护理专业培训,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护理流程,具备交流沟通、心理支持等服务能力。

②建立健康档案:切实做好艾滋病患者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③实施方案:确保患者出院时人手一本艾滋病知识宣传手册,加强患者对艾滋病的认知度。

个体化协同护理模式对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个体化协同护理模式对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个体化协同护理模式对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协同护理应用在艾滋病中的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本文研究入选对象共计62例,其入院时为2020-01至2021-01,且均为艾滋病确诊患者,并采取抽签法将其分成两个对比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并对其实施不同护理,即一组常规护理,一组个体化协同护理,并分析不同的护理效果。

结果生活质量评分在护理前的对比结果中显示(p>0.05),即无统计学差异性;在护理后的对比结果中显示(p<0.05),即统计学差异性显著,且研究组较高;研究组在护理满意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p<0.05),即统计学差异性明显。

结论个体化系统护理应用在艾滋病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推广。

关键词个体化协同护理;艾滋病;生活质量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逆转录病毒感染后,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逐渐成为许多伺机性疾病的攻击目标,促成多种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该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以及性行为进行传播[1],一旦遭受病毒的侵害,则会导致机体逐渐虚弱,最终诱发多种疾病,出现死亡的现象。

目前,药物是首选的治疗方式,但因患者的依从性不高,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基于此,本文以我院的艾滋病患者为例,分析个体化协同护理的干预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在我院确诊为艾滋病的患者62例作为此次观察对象,并将其分组后实施不同的护理,分组方式以抽签法为准,分别命名为对照组、研究组。

对照组:本文31例中包括患者女15名,患者男16名,年龄范围:24岁-58岁,平均(40.77±3.51)岁。

研究组:本文31例中包括患者女16名,患者男15名,年龄范围:23岁-59岁,平均(40.65±3.32)岁。

以上内容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病情监测、口头健康宣教、药物指导、待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索个性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病患生存质量带来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就医的40名确诊艾滋病的病患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人,其中A组对其进行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B组病患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延续护理,观察两组每例病患的生存质量(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生活状态、身体功能)、不良情绪、护理满意度。

结果:两组病患中,B组在生存质量、不良情绪、护理满意度上都优于A组病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艾滋病病患使用个体化延续护理进行干预,在生存质量、不良情绪的抑制、护理满意度上都有不错的表现,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个体化延续护理;艾滋病;生活质量;影响艾滋病是由于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病患在感染后有着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在潜伏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一旦发作,将对病患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至此多种免疫细胞损坏,最终引起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以及恶性肿瘤。

在临床阶段中,对艾滋病病患的治疗中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对病患的寿命、生活质量等方面得以提高,减少治疗中的痛苦。

本文则是在艾滋病病患中使用个体化延续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观察对病患生存质量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了本院40名确诊了艾滋病的病患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对照试验,每组20人,纳入病患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各项数据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A组:对A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即用药指导、治疗前后告知、对饮食进行指导、对心理进行疏导等常规的护理干预[1]。

B组:对B组病患进行个体化延续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入院评估在病患入院以后,对其进行综合化的详细评估,具体在就诊、心理、身体、学历等方面进行询问以及检查,随后根据病患个体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2)个性化护理根据具体的病患护理方案,针对病患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结合其自身病情进行讲解,对于接受能力较高的病患,利用国内外的相关参考文献,对于接受能力低的病患,利用图片以及视屏,让病患从多方面了解自身的疾病状况,知晓治疗的方法、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以及预后,告诉病患不治疗的后果,并对病患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让其感受到关怀、树立治疗的自信心,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2]。

探究个体化延续护理应用于艾滋病患者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

探究个体化延续护理应用于艾滋病患者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

探究个体化延续护理应用于艾滋病患者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1~2022.12期间我院治疗的6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个体化延续护理,观察两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护理前两组MOS-HIV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更高(P<0.05)。

结论:艾滋病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性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艾滋病;个体化延续护理;常规护理;生存质量艾滋病(AIDS)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发病率较高,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其主要特征是免疫功能进行性受损。

该病具有多种特点,即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等,若治疗不及时,患者免疫系统在HIV的攻击下可逐渐丧失抵抗力,进而诱发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等,危及到患者生命,故需及早治疗[1]。

除积极治疗外,还需加强患者的护理。

AIDS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多数患者在院外存在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负面情绪严重、对疾病缺乏重视、生存质量较差等情况,故需在院外仍加强患者的护理。

延续性护理干预是一种连续、完整的护理,可将患者的护理由院内延续至院外,具有显著效果。

本研究即探讨了AIDS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2.1~2022.12期间我院治疗的60例AIDS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0~64岁,平均42.14±6.32岁)和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1~65岁,平均42.89±6.54岁)。

将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显示P>0.05,可比。

1.2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向其全面讲解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并加强患者的用药指导,嘱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个体化延续护理,如下:1.2.1护理评估。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对艾滋病患者应用个体化延续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间在我县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68例,按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对照组34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34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比两组生存质量。

结果个体化延续护理后研究组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服药后不良反应的耐受性、生活质量、人际关系、精神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得到提高,P<0.05。

结论通过个体化延续护理的应用提高了患者后期生存质量。

【关键词】个体化延续护理;艾滋病;生存质量;影响艾滋病是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之一,由于传统思想,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备受排斥、歧视,该病是一种慢性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只有终生服用抗病毒治疗。

此病是一种慢性病,周期长,除生理上的折磨,家庭上负担外,对医护人员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

为改善该病患者后期生存质量,提升护理服务,本次研究将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艾滋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半数在一般护理中增加个体化延续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68例均为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艾滋病患者。

患者按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23-43岁,平均年龄为(33.2±5.3)岁。

研究组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为(33.2±5.4)岁。

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观察期间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抗病毒药物,并告知具体禁忌,并告知复查时间。

研究组:除一般护理,增加(1)小组成立:首先遵循自愿的原则邀请成员参与小组,要求成员必须有中级职称,临床经验及沟通技巧足,工作积极主动且认真负责,包括主管医生2名、随访管理咨询2名,1名营养咨询师,所有小组人员均进行前期的培训,熟悉感染者家庭情况、电话随访、健康宣教的流程。

个体化延续护理在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中的影响观察

个体化延续护理在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中的影响观察

个体化延续护理在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中的影响观察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延续护理在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中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000例,并按照数字平均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日常生活照料、基本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延续护理。

比较患者护理前及出院2个月后的SAS、SDS评分。

出院后两个月,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个体化延续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艾滋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升患者生活及生存治疗,护理效果满意,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个体化延续护理;生存质量;艾滋病患者[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continuous nursing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AIDS patients.Methods:1000 AIDS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gital average method.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care such as daily life care and basic health education.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individualized continuous care.The SAS and SDS scores before nursing and 2 months after discharge were compared.Two months after discharge,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Individualized continuous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of AIDS patients,improve patients' life and survival treatment,and has satisfactory nursing effect.It can be widely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 Individualized Continuous Nursing;Quality of life;Aids patients艾滋病是全球公认最重要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强制戒毒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强制戒毒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强制戒毒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强制戒毒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

方法:从我科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强制戒毒艾滋病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人进行分析研究,并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个性化护理的对照组,每组均为50人。

比较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并进行记录。

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均得到提升,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完全依从29例,基本依从12例,不依从9例,依从率82%;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42例,基本依从8例,依从率100%。

护理前,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个数均有所提高。

其中,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个数提高的更明显,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治疗中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信心,可在临床中制订具体的护理方案,并积极推广执行。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引言目前,艾滋病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由于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尚无法治愈,只能通过药物控制病毒发展,使得患者经常处于消极的治疗状态下。

艾滋病的特殊性也使人们错误的认识疾病,对艾滋病患者报以嘲笑、不理解的看法,更打消了患者治疗的积极性。

加上该病治疗周期长,需要长期服药,患者心态差、依从性低是常见现象。

个性化护理不仅强调护理的全面性,还通过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保证患者的积极治疗。

现将个性化护理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科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艾滋病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人进行分析研究,并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个性化护理的对照组,每组均为50人。

对照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8:22,年龄在35岁左右;观察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7:23,年龄在36岁左右。

个体化心理护理对艾滋病孕产妇治疗依从性及康复的影响分析

个体化心理护理对艾滋病孕产妇治疗依从性及康复的影响分析

个体化心理护理对艾滋病孕产妇治疗依从性及康复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个体化心理护理对艾滋病孕产妇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艾滋病孕产妇78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措施。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比对照组高,焦虑、抑郁状态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个体化心理护理在艾滋病孕产妇治疗中运用,患者的依从性显著提升,同时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个体化心理护理;艾滋病;孕产妇;依从性艾滋病(AIDS)属于一种免疫性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患者在患病期间,身体中的HIV病毒直接攻击人体中的免疫系统,因此患者的身体免疫力严重下降,进而导致患者患有各种危险性疾病,并导致患者死亡,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毁灭性的疾病[1]。

艾滋病的传染性比较强,但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三种,对于艾滋病孕产妇而言,在妊娠期、分娩期、喂养期任何阶段有可能将艾滋病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存活率[2]。

为了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提高孕产妇的治疗依从率,我院在临床中对艾滋病孕产妇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措施,整体效果显著。

以下是我院具体的分析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孕产妇78例参与本次研究,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38例,年龄22-40岁,平均(28.1±4.1)岁;观察组共40例,年龄21-42岁,平均(30.8±3.2)岁。

两组患者上述各项资料情况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本研究资料可比。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理护理模式。

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措施:①健康教育宣传护理:对艾滋病孕产妇健康知识宣教工作由参加过国家级艾滋病临床进修培训的专职护理人员负责,主要对孕产妇详细介绍与艾滋病相关的知识,以及孕产妇在治疗期间注意的事项,并纠正艾滋病孕产妇对该疾病的错误认识,端正患者的心理认知,帮互患者树立信心。

人性化护理在艾滋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体会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人性化护理在艾滋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体会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人性化护理在艾滋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体会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针对艾滋病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并探究对其产生的影响。

方法:随机将30例艾滋病患者分为参照组(n=20)与实验组(n=20),分析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并对比两组结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参照组更优,护理满意度较参照组更高,P<0.05。

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艾滋病护理中,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艾滋病;生活质量艾滋病是由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其发展过程中典型特征为免疫功能逐步降低或丧失,导致患者失去抵抗外界感染能力,易生成恶性肿瘤和发生感染,最后导致死亡[1]。

但是现阶段未存在可根治艾滋病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多是通过药物+护理予以患者关怀。

因此,本次主要围绕人性化护理展开研究,分析其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时间及例数: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3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49.5±5.8)岁,研究对象:我院诊治的艾滋病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抽样法,组别:参照组(n=20)与实验组(n=20)。

基线资料经组间比较后差别不显著,P>0.05。

1.2 护理方法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人性化护理。

具体如下:①咨询环境。

提供私密环境为患者展开咨询,充分尊重患者隐私,增强患者安全感,以便患者敞开心扉阐述自身疾病问题。

②心理干预。

了解患者详细信息,引导患者讲述因其自身不良心态原因,耐心倾听患者心理诉求并在合理情况下予以满足,充分尊重患者,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使患者受到理解与尊重,同时与患者家属加强交流,叮嘱家属多陪伴患者,使患者获得情感支持,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负性情绪。

③健康宣教。

根据患者及家属文化水平,为其制定针对性宣教方案,详细讲述艾滋病相关知识、日常生活防护措施、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认知度,规避疾病传播风险。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44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44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44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王丽萍【摘要】目的讨论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9例艾滋病行抗病毒治疗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个体化护理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6月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情况,分析影响非依从性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抗病毒治疗完全依从性79.55%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P<0.01;30例非依从性患者中,个体因素影响8例,社会心理因素10例,医患因素影响8例和治疗因素影响4例.结论科学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在提高临床治疗率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2(006)014【总页数】2页(P102-103)【关键词】个体化护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作者】王丽萍【作者单位】611830,四川省都江堰市医疗中心【正文语种】中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简称HAART)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HIV的复制,但长期服药的HAART治疗不能根除体内的HIV病毒,机体极易产生耐药性,极易引起抗病毒治疗失败[1]。

笔者通过对44例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我科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89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经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符合陈曦等主编《艾滋病防治技术手册》[2]中关于艾滋病的诊断标准。

对照组45例,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21~45岁,平均(33.4±3.8)岁;确诊时间在5~16个月之间,平均(8.4±1.2)月。

观察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在22~46岁不等,平均(33.5±3.7)岁;确诊时间在5~18个月之间,平均(8.6±1.2)月。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艾滋病患者护理中个体化延续护理的作用。

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86例艾滋病患者进行研究。

研究人员按照双盲对照原则对本次实验所选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组所选43例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实验组所选43例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在生存质量评分方面有着较大的差距,两组患者在精神宗教信仰、社会关系、生活环境、独立程度、心理评分、生理评分方面的数据比较分析,差异较大,(p<0.05)。

结论: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个体化延续护理有着不俗的表现,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艾滋病;生存质量;一般护理;个体化延续护理前言:艾滋病有着较强的传播性和危险性,患者在患病后往往承受着生理上的痛苦及心理上的压力。

而且社会对艾滋病缺乏足够的了解,会歧视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并没有治疗艾滋病的特效手段,多是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以期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新形势下,有关人员应注意研究分析艾滋病患者护理中个体化延续护理的作用,并比较其与一般护理的表现,以此为依据帮助护理人员优化调整后续护理方案。

参与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实验的艾滋病患者人数为86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本院就诊的8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本院伦理委员会完全知晓本次实验的内容,并许可本次实验的开展。

研究人员在确定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时应向患者及其亲属详细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流程及存在的风险,并在征得患者及其亲属同意后开展本次实验。

研究人员应将本次实验期间死亡或是中途退出的患者排除在实验数据之外。

两组艾滋病患者基础资料可以用于比较,组间数据分析不存在较大的差距,(p>0.05)[1]。

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健康行为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健康行为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健康行为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健康行为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21年11月本辖区登记的艾滋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对两组健康行为与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干预前的定期复查、遵医服药、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等健康行为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和上述健康行为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97.14%,较对照组82.86%高(P<0.05)。

结论: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艾滋病患者健康行为及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艾滋病;健康行为;依从性艾滋病为HIV感染所引发的一种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疾病晚期可并发恶性肿瘤、严重感染,目前无法治愈,可通过药物控制病情[1]。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病率、病死率,但需终身服药,期间良好依从性为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部分患者由于对疾病认知不足、自护能力低下,使得治疗依从性较低。

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可根据患者性格特点、心理状态、疾病认知等进行科学、合理、针对性指导与纠正,改变其错误认知,充分了解疾病与治疗,从而保持良好行为[2]。

本研究将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用于艾滋病患者中,旨在评价其对患者健康行为、依从性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至2021年11月本辖区登记的艾滋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

对照组男女分别25例、10例,年龄23~51岁,平均(37.18±2.64)岁,病程1~4年,平均(2.51±0.87)年。

观察组男女分别27例、8例,年龄22~50岁,平均(37.11±2.59)岁,病程1~4.5年,平均(2.58±0.91)年。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个体化护理实施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临床影响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

方法:纳入艾滋病患者66例开展临床护理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8月~2021年7月,选择动态随机化分组法设置组别,护理A组33例、B组33例。

抗病毒治疗期间,护理A组配合常规护理,护理B组配合个体化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治疗期间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及细胞免疫、HIV病毒载量水平差异。

结果:B组护理后健康感知、躯体功能、心理健康、健康压力评分及CD4+T、治疗依从性均高于A组,且血HIV病毒载量低于A 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开展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病后生活质量改善具有积极效果,并可在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后提升细胞免疫功能水平,积极控制血HIV病毒载量水平。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干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临床依从性前言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患者现阶段唯一治疗方案,可在对症接受“鸡尾酒”抗病毒治疗后积极抑制体内HIV病毒载量水平,维持病后免疫系统功能稳定,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维护患者预后生存质量,保障健康安全,但抗病毒治疗要求患者保持良好治疗依从性积极按时服药,以发挥治疗效果,故需要积极解决患者治疗依从性问题[1]。

因此,为比较分析个体化护理实施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临床影响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特开展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1临床资料纳入艾滋病患者66例开展临床护理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8月~2021年7月,选择动态随机化分组法设置组别,护理A组33例、B组33例。

A组(男/女,19/14),年龄24~68岁,平均(46.09±5.41)岁,病程(14.32±3.36)年;B组(男/女,18/15),年龄22~68岁,平均(45.35±5.49)岁,病程(14.38±3.35)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性病、艾滋病防治·
-7878.
年我国HIV感染病例的晚发
,2016,37(2):218-221.
7月就诊于我院的80例艾滋

92.50%比对照组
1.63)分等均比对照组评分高【收稿日期】2018-09-09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所致,这种传染病具极大地危害性,治疗以抗病毒
为主[1]。

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能有效抵抗
HIV,控制病情进展。

但是,抗病毒治疗的过程极为
长久,甚至是终身,这使得患者易产生负面情绪,进
而做出不良行为,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探究个体化护理的效果,我院以2015年7月~2017
年7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
就诊于我院的80例艾滋病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
护理方案分2组,观察组40例,男女比例18∶22,
年龄(26~48)岁,平均(30.25±5.24)岁,病
程(3~16)个月,平均(9.58±2.11)个月;对照
组40例,男女比例21∶19,年龄(27~46)岁,
平均(31.14±5.27)岁,病程(5~14)个月,平均
(9.06±1.47)个月。

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入院后,评估患者
病情,为患者说明病况,商榷治疗方案,遵医嘱指导
患者用药,并告知治疗及日常注意事项,给予患者饮
食建议等。

观察组行个体化护理:①建立档案。


理组为入院患者建档,登记个人信息及病况既往史。

②心理指导。

护士定时评估患者心态,不暴露患者
隐私,耐心倾听与疏导患者情绪,随时解答患者疑
虑,协助家属全程陪同患者治疗。

③药物指导。


促患者依时依量用药,护士要求家属协助监督患者服
药,挑选1天中患者易记住服药的时间点,与日常活
动联系,以督促服药。

针对记忆力差的患者,为患者
准备记事本或闹钟,提醒患者用药,并标注好用药剂
量、时间,做好用药教育,说明不规则服药的危害性。

④生活指导。

定期组织患者举办健康讲座,介绍疾
病知识及抗病毒、预防等宣教。

告知患者禁烟酒,说
明烟酒的危害性;告知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传染
他人;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物品专门保存,切勿与他
人混放;注意口腔卫生清洁,个人衣物、被褥先消毒
再清洗;加强性行为安全,正确使用安全套;定期检
测HIV抗体;勿接触有创伤、皮肤病等人员,若发生
接触,应及时消毒。

⑤运动指导。

按患者个体状况,
拟定运动方案。

卧床患者,护士协助并指导床上运
动,可下床活动适量进行有氧运动,注意监测最大心
率,运动控制(20~30)min,以不疲劳为宜。

1.3 评定标准 参照Zung焦虑(SAS)、抑郁
(SDS)量表评估两组心理状态,SAS评分>50分
即焦虑越严重,SDS评分>53分即抑郁越严重[2]。

根据本院设计护理调查表评估两组治疗依从性,从服
药、运动、生活、饮食、复查等方面评价,分为完全依
从、基本依从、不依从,总依从性=(完全依从+基本
依从)/总数×100%[3]。

参照WHO艾滋病生活质
量量表评估两组生活质量,从生理、心理、精神、独立
性、社会等方面评价,共120个问题,每问(1~5)
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学软件进行
数据分析,正态计量资料(x±s)表示,组间比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比较 心理状态经护理,观察组SAS
及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2.2 治疗依从性比较 治疗依从性经护理,观察组治
表1 心理状态比较(n,x±s)
组别SAS SDS
对照组(n=40)45.11±10.2146.23±9.58
观察组(n=40)32.14±5.63a30.47±5.28a
t7.035 59.112 2
a P<0.05<0.05
注:组间比较,a P<0.05
宁洱县医院皮肤性病科梅毒患者流行病学分析何卫国
(云南省宁洱县医院皮肤科,云南 普洱 665199)
【摘要】 目的 了解宁洱县梅毒流行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宁洱县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2014~2015)年
首诊及转诊的梅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宁洱县梅毒流行呈现低学历、低社会地位、年龄高的特点,职业分布以农民及农民工为主,对性传播疾病防范意识差,就诊意识低,容易造成性传播疾病的进一步蔓延。

结论 应加大对低学历、社会地位低、高年龄段人群、农民及农民工预防、控制性传播疾病的宣传教育,提告其自我防护意识,杜绝不洁、高危性行为,控制性传播疾病的疗效和蔓延。

【关键词】 门诊;梅毒;流行病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181.8+
1;R739.1 文献标志码:B doi :10.3969/j.issn.1002-1310.2019.01.014
【收稿日期】2018-08-16
近年来由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人口流动性加大,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及经商人员
剧增,导致不洁性行为增多,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也
逐渐递增。

宁洱县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自2014
的治疗依从性。

在入院后,护理人员积极督促患者
的用药,以免患者出现不规则服药现象,并与家属共同配合以监督患者用药,为培养患者的用药习惯,做好用药教育,说明不规则服药的危害性,以保证药物的有效治疗。

同时,定期组织患者举办健康讲座,告知患者禁烟酒,说明烟酒的危害性;注意个人卫生,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物品专门保存,切勿与他人混放;注意口腔卫生清洁,个人衣物、被褥先消毒再清洗等,以促进患者养成健康生活行为,防止病情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指导并协助患者运动,以增强患者体质,对抗疾病。

通过每日反复督促上述行为,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为临床治疗提供保障,确保治疗的有效性,进而缓解病情,间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艾滋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负面情绪,提升依从性,防止病情恶化,还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戴色莺,沈张伟,范引光,等.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中流行病学研
究进展[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12):1282-1285.
[2] 曹晓青.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孕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影
响[J].临床研究,2016,24(6):1-2.
[3] 夏雪容,王林.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免疫功能的
影响[J].河北医学,2015,21(1):169-171.
[4] 许颖琪,叶丹,黄鹤,等.急诊艾滋患者心理干预及护理研究[J].
吉林医学,2017,38(6):1159-1161.
[5] 商建红,轧春妹.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
生活质量的影响[J].天津护理,2015,23(4):323-324.
对照组(n =40)
10.21±2.1711.02±2.2111.24±1.8411.78±1.5413.21±2.05t
7.512 3 6.422 916.157 820.870 97.950 1a
P
<0.05
<0.05
<0.05
<0.05
<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