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群体性 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群体性哲学
许多动物生活在社会集体之中,整个群体表现出“有意识的”行为方式,某些方面类似于单个人体乃至人类社会的行为模式。
因此研讨动物的意识必须谈到动物的社会意识。
在进化阶梯中位于低档次的蜜蜂和蚂蚁。
我出生在浙江农村,离绍兴不过百里之遥,在那里度过了我的童年。
童年的我也喜欢草间捉虫,河里摸鱼,当我读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和法布尔的《昆虫物语》等等时产生了强烈共鸣。
后来在科学院工作,当我读到达尔文的《人与动物的感情》、诺贝尔奖获得者Karl Von Frisch的《蜜蜂生活》、《动物的建筑艺术》等等著作时,更感到西方科学家耐心的观察,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敬佩他们俯身田野,用平视的角度变成昆虫界的一员来描述它们的生活。
他们翔实生动的报告使我们对昆虫界有了新的了解,对于自然界中的这些小精灵,不由得产生敬畏之心。
Bert Holldobler 和Edward O. Wilson 二人自幼对昆虫世界兴趣盎然,长大后成为昆虫学家,二人经过二十年合作出版巨作《蚂蚁》一书,长达732页,重量达7.5磅。
该书收集了8800种蚂蚁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次年获普利策奖,是获此殊荣的第一部科学类著作。
由于该书过于学术,他们二人又合作写出Journey to the Ants[4]一书,供非专业人士和一般民众阅读,帮我们了解蚂蚁社会的真实面目。
经过亿万年的进化,蚂蚁已形成9500多个种,在全球占领的领
地与人类相当。
蚂蚁的大小和形态各异,体型最小与最大蚂蚁之比,犹如大象与小白鼠。
在巴西热带雨林里,蚂蚁的干重约为陆生动物的四倍(图1)。
《蚂蚁帝国》一书记载,日本北海道发现的一个石狩红蚁的超级部落,有多达三亿多只工蚁和一百个女王,生活在四万五千个巢穴内,占地面积过一平方英里。
蚁群中有女王、工蚁、兵蚁之区别,可以经营养殖、放牧、保育、采食、运输等社会功能。
蚂蚁国的女王身处地下宫殿中央,不见天日,她与子蚁们的通讯主要依赖化学讯号。
她分泌一些化学物质,称为外激素(pheromone),子蚁们不断舔食,然后出去传达女王旨意,把整个蚂蚁王国管理得井井有条。
蚂蚁个体之间的交流,也主要靠化学物质[3]。
蚂蚁虽有复眼,但重要性仅居第三位,第二信息载体是肢体语言,可能是生活在地下的缘故,蚂蚁个体间相遇后相互嗅闻和用触角碰触。
每个工蚁身上都有分泌化学讯号的腺体,分泌的外激素用于不同场合,例如警戒、捕食、跟随等意义。
据报道,蚂蚁分泌的外激素多达20种,如乙醛类、乙醇类、十一烷、油酸辛烯醇等等。
这些化学讯号还可以组合使用,传达更复杂的信息。
更为离奇的是,不同蚂蚁种群同一腺体分泌的化学物质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各个蚂蚁群内部使用不同的“方言土语”,其他群体的蚂蚁是“听不懂”的。
所以,已查明的15000种蚂蚁使用着15000种化学语言进行通讯。
从生存技巧来说,它的社会性得到高度发展,它的群体内分工明
确,效率极高。
例如,切叶蚁中的工蚁,有专门上树切割大叶片的工蚁,将叶片搬运至洞穴后交给另一种工蚁,它们把大叶片切割成小叶片,再交给另外的工蚁,它们负责把小片叶子咀嚼成小团,吐出来接种上真菌放在培养室内繁殖。
整个蚁群的营养供应靠采食真菌为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按照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征,蚂蚁社会已从游牧社会进入到靠种植为生的农耕社会,而且这种养殖作业是在室内进行的,好似今天的温室养殖生产方式。
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生存技巧一词,还应特别强调动物种群与所处环境的互作关系。
应该说,蚂蚁在数万年进化过程中与环境是和谐发展的,与其他物种是共生共荣的。
蚂蚁群中还有一种“蜜缶蚁”的工蚁,它不必外出劳作,只是等在巢内张开嘴吸取采食工蚁吐出的蜜露,把肚子填得鼓圆,在其他工蚁的帮助下挂在天花板上,成为蚁群贮存食品的缶子。
它一动也不动,忠于职守甘心当“梁上君子”达数月之久,这种个体绝对服从群体的意识,犹如一台活的机器。
蜜缶蚁的职责就是作为容器用来存储食物,几个月一动不动挂
在巢穴顶上。
此外,蚂蚁牧场中还圈养了多种“奶牛”,其中最多的是蚜虫,
还有树蚤、泡沫虫、介壳虫和白蝇等。
蚂蚁收集虫子的卵,贮起来加以孵化,然后放在树草上去放养,定期观察,用触角碰触,使其分泌蜜露,然后取食。
蚂蚁的情感世界比较平淡,面部没有表情可呈现。
据报道,70%
的工蚁躲在巢内发呆。
有外敌入侵时,兵蚁们会兴奋地豪迈出征,在
战斗中勇敢杀敌,但不动声色,战斗结束后恢复平静,没有哀伤痛苦的表现。
只有女王婚配时才引起整个蚁群的大骚动,雄蚁追随女王外出婚配,剩下蚁群乱作一团。
科学家研究表明,蚂蚁也有发声器官,只是音量很小。
目前在研究意识的理论问题时,有一种观点认为,系统复杂到一定程度才出现意识现象。
那么,蚁群的许多社会行为也可以认为是意识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一只蚂蚁的“脑子”很小,只有二十万个神经元,但是百万个蚂蚁组成的蚁群,它的神经元数可达数千亿个之多。
这个数量就超过人类大脑中的神经元数了。
而文献中记载,白蚁群中白蚁的数量可达2.5亿只。
一只蚂蚁脱离蚁群就无法生活,正像人的单个神经元脱离系统也无法动作。
世界上有各种形式的动物,也应当有各种形式的意识表现。
不仅蜜蜂、蚂蚁是群居性社会动物,狼、猴、狮、鹿、鼠等等也是群体性动物,离开群体后,单独个体无法生活,狼、狮等在捕猎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的协调配合,着实令人感叹。
每个群体中都有领头者,每个成员必须听命于它。
在与外敌战斗或者捕猎时,它就是最高司令官。
群体社会不仅提供个体成员的食物和安全,还提供成员情感交流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