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说课讲稿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大家好,我是一名九年级历史教师,今天给大家讲解的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本课重点讲解了工业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工业化进程对社会的影响,把握历史发展趋势。

一、课标要求《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部分,掌握本课的核心要点具有重要意义。

课标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会以下几个方面:1.剖析工业化进程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2.理解社会阶层的变化及其意义;3.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革命和文化变革;4.分析工业化进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异同。

二、教学内容1. 工业化进程与社会变化2. 社会阶层的变化3. 工业化带来的科技和文化变革4. 工业化进程的异同三、教学方法本课重点侧重于讲授理论和分析,有点“知人善用”的教育思想,通过启发式教育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方法:1.板书法:突出课程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最核心的内容。

2.案例分析法:以实例为引导,分析工业化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及其影响。

3.小组讨论法:经过集体思考和交流,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4.课件呈现法:通过多媒体课件,优化信息呈现方式,加深学生对内容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导入:引入工业化进程,说明为什么工业化进程必须要来。

2.讲授主体:分别讲授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阶层变化、科技和文化变革、工业化进程的异同。

3.案例分析:通过工业化进程的典型国家进行分析,如英国、法国、美国等,说明工业化进程在这些国家中的异同。

4.小组讨论:结合学生现实和社会发展,让学生自由发挥,分小组探讨工业化进程对于当代人的影响及应对之策。

5.课堂检测:通过以低碳环保、安全健康等方面为主题的问题,以此对所学知识及是否能够正确认识作出考查。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配套习题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配套习题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形成系统的认识。

本课主要讲述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过渡到工业化社会,从而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一系列变革,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兴起、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等。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和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等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如人口增长、大众教育兴起、城市化等,以及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分析原因,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加深对工业革命引起深层变化的认识。

2.既要认识到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繁荣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弊端,树立全面科学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雾霾下的城市》教师:近年来,雾霾这个名词我们屡见不鲜,但是同学们知道吗?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一种粉红色的雾让他们谈之色变。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揭晓答案吧!(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将雾霾说起,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对此处的介绍不仅与本课内容紧密相关,而且也密切联系现实。

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明白学为今用的重要性。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后再讲解新课。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1.人口迅速增长展示图表:教师:图中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现象:西方四国人口不断增长;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出示材料: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

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如人口增长、大众教育的兴起、城市化等;认识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加深对工业革命引起深层变化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要认识到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繁荣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弊端,树立全面科学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

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14.3℃)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呢?人类工业文明时代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工业化建设与人类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1841—1877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教师引导分析: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引起英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和1841年相比,1877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下降到14%,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比下降到31%,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上升到55%。

总结: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3.阅读教材,说说大众教育的兴起与影响。

目标导学二:城市化1.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化兴起的主要原因。

提示: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单元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

本课主要讲述了工业化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变化,包括美国、苏联、西欧等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迁,认识不同国家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提高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他们可能已经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但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细节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规律,理解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工业化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变化。

2.难点:对不同国家发展特点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历史背景和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历史书籍、文章、图片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历史资料,呈现工业化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变化,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美国的“婴儿潮”、苏联的解体、西欧的联合等,让学生理解不同国家的发展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理解。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3)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3)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包括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福利制度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工业化国家在战后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福利制度以及工业化国家面临的问题,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福利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以及对工业化国家发展产生的挑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在战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福利制度方面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同时也要关注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业化国家在战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福利制度方面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2.难点:对于福利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以及对工业化国家发展产生的挑战的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阅读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史料资料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二战后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业化国家发展变化的思考。

2.导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史料,了解工业化国家在战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福利制度方面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互相交流和学习。

4.展示与讲解:学生代表进行展示,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包括经济发展、科技、福利制度、教育改革、文化变迁等方面。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社会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过于注重表面现象,缺乏对历史本质的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及其原因。

2.教学难点:分析社会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二战后工业化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变化。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社会变化的原因。

3.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社会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及其原因。

5.案例分析:以某一个工业化国家为例,让学生分析其社会变化的过程和影响。

6.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高速发展的工业化时期,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包括: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利国家的建立,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对西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深入。

在思维上,他们已经能够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判断,但对于复杂的历史事件,还需要引导。

在情感态度上,他们可能对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好奇,但对于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制度可能了解不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认识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和解读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认识到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和价值观的差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2.难点: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图片,如工业化国家的城市景象、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二战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呈现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利国家的建立,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它们对西方国家产生了哪些影响?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背景及其造成的影响;2.理解工业化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3.掌握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2.难点: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问题及其影响。

三、教学内容1.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工业化国家的发展,不仅对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社会结构带来了重大的改变。

随着机器的广泛应用,机械化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使工业生产大大提高的同时,也加速了社会的分工和职业分化。

因此,工业化时期,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2. 工业化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工业化的发展,引起了城乡经济结构的变化。

在城市中,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工厂和矿山,吸引了大量农民前往城市,同时也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村也面临着巨大的变化。

农村的人口大量减少,也出现了更加庞大的农业机械化。

3.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问题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危机。

其中,最严重的是工业国家的社会问题,包括经济危机、工人疾病和贫困等问题。

此外,社会的文化变化也是工业化带来的重大变化之一,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和知识层面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将采用讲授、分组探究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及其原因,特别是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还包括了工业化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工业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社会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六、作业及参考答案1.阅读教材第6课,完成课堂总结;2.阅读相关资料,分析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问题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问题包括经济危机、工人疾病和贫困等问题,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和知识层面的提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第6课,主要讲述了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战后工业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战后工业化国家的各个方面,如工业化的推进、福利国家的建立、教育的普及、科技的突破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战后工业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发展,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后工业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战后工业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史料。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战后工业化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战后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战后工业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阐述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如:战后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原因是什么?福利国家的建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科技的突破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包括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社会问题的出现。

本课的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拓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工业化进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历史知识,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掌握其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2.教学难点: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特点和原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教学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工业化进程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工业化国家的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的特点和原因,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共同得出结论。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革命后,英、法、美、德等国在人口数量和劳动力结构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了解大众教育出现的背景;了解西方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了解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观察图表《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增长》,了解从1801年到1911年,这四个国家的人口增长趋势,培养学生观察图表、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生活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马车、木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出行时可以坐火车。

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主要生活在农村;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伦敦、巴黎、纽约等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

阅读上述文字并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些变化对人类是有益呢,还是有害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1.阅读材料和教材,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17世纪人口增长缓慢,每年大约增长0.5%~1%。

在土地比较辽阔的地方,如北美的新英格兰和俄国,人口增长率要超过1%,但人口已经比较密集的地方,如在法国,则低于0.5%。

有的年份,死亡率超过出生率,造成了人口大幅度下降,比如遇有战争、瘟疫和饥荒的年代。

材料二:1750年以后,人口开始稳步增长,特别像英、法、北美、爱尔兰、意大利、俄国……欧洲人口在1750年时有1.4亿,到1780年时达1.88亿,1850年达2.66亿,几乎每半个世纪增加约40%。

设问1:为什么欧洲17世纪人口增长缓慢?提示:主要是因为当时生产力落后,战争频繁,自然灾害不断,医疗卫生条件不好。

设问2:1750年以后,人口开始稳步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工业革命的开展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政治环境的稳定、人口流动的增加、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等。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主要讲述了二战后,西方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有:科技的飞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崛起,福利国家的建立,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挑战与对策。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科技发展,第三产业,福利国家,教育改革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图片,让学生对工业化国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主要内容。

3.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4.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6.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编写小论文,深入研究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一个方面。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发达国家在二战后的快速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需要学生对各个领域的发展进行综合理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发达国家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缺乏系统的思考和深入的分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发达国家的发展变化。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

4.引导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课堂讨论。

4.视频资料:准备与发达国家发展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资料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 教材分析本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6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包括美国、苏联、西欧和日本等国家。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这些国家在战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问题的出现。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后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些国家在社会变化中的具体表现和特点,以及社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比较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问题的出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对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培养学生对现代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及其特点。

2.难点:社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以及学生对现代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比较法:通过对美国、苏联、西欧和日本等国家的社会变化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分析其社会变化的具体情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战后工业化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工业化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工业化国家?战后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介绍美国、苏联、西欧和日本等国家的社会变化情况,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问题的出现。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主要讲述了二战后,西方国家进入工业化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本课重点介绍欧美日等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通过分析这些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让学生了解工业化对国家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认识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二战后的西方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西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规律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工业化对西方国家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战后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变化。

2.难点:分析工业化对西方国家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2.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提炼出规律性认识。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准备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二战后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二战后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二战后,西方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二战后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变化,如经济繁荣、生活水平提高、科技发展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一、课题:《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二、教具:PPT三、教法:讲述法、讨论法四、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革命后的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相关内容。

2.掌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了解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贫富差距加剧,学会辩证、理性地看待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3.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与我们如今所享受的文明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难点:科学地看待工业文明的影响。

六、课前导入通过一组北极地区的动物生存现状对比的视频和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工业化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从而引入《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本节课的学习。

七、新课讲述教师:两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相继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工业化浪潮席卷全世界。

工业革命使得工业化国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社会面貌具体都有哪些变化呢?探究一:工业化与人口变化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

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

——摘编自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1804年世界人口只有10亿,1927年增长到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

2020年,世界人口总数已经接近76亿。

学生:工业化带来大量人口增长探究二:工业化与劳动力结构变化教师:出示图表,从图一图二上来看,英国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农业人口数量减少,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开始出现转型。

教师:英国习惯法规定:妇女没有财产权,没有离婚权,妇女挣来的工资在法律上属于丈夫,丈夫拿出去喝酒、赌博,妻子也不能有任何抱怨......工业革命后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 教材分析《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工业化国家在社会变革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本课以英、美、日三国为例,通过分析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变化,使学生了解工业化国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与变革。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真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有助于学生对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在社会变化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掌握英、美、日三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理解社会变化的双面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化国家在社会变化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英、美、日三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英、美、日三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兴趣。

2.讲授新课:分别介绍英、美、日三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工业化国家在社会变化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世界近代史,讲述了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自此进入电气时代。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强国行列,其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代科学文化蓬勃发展,逐渐繁荣起来。

围绕上述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园家的社会变化》、《近代科学与文化》三课教学。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初步学会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初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本课教学承载着实现上述内容和目标的任务,为此,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准备、板书设计等全方面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部编版)要求:“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的第2课。

本课主要讲了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

本课由“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和“社会问题”三部分构成。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这些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是有益还是有害。

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和社会问题等史实,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
社会问题。

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本课中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文献材料、图片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

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阅读“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和“社会问题”的文献材料、图片等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既要认识到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繁荣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弊端,树立全面科学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2.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社会问题。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成熟的历史学习方法,抽象思维能力大幅提升。

本课是世界近现代史,从时间上离学生比较近,但空间上还比较远。

再加上一些历史人物的伟大性和历史事件的复杂性,教学也是不易的。

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多补充史料,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说教学方法和准备
1.教学方法:启发式、史料分析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

2.教学准备:课件、搜集图片史料等。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
1.生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生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1)出示材料:1841—1877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
(2)师指导分析。

(3)生得出结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3.生阅读教材,小组内交流大众教育的兴起与影响。

环节二:城市化
1.生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化兴起的主要原因。

(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2.生读教材和材料,了解城市化兴起带来的变化特征(以中国为例)。

3.小组内交流:工业化初期,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

城市的环境很差。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环节三: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1.生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讨论交流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

2.生读教材和材料,说说工业革命出现的环境问题。

环节四:课堂总结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伴随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是欧洲国家大众教育兴起,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加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六、说板书设计。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口增长
大众教育
城市化
社会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