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氧气,氧气的制法教学案沪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性质活泼的氧气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能叙述氧气的物理性质;⑵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氧气的化学性质,并能描述现象;⑶能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收集方法;⑷
能自行设计简单实验;⑸能记住氧气的用途与氧化反应、催化剂的概念,并能判
断氧化反应。
学习难、重点: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色味的气体,溶于水。
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比空气稍。
(液氧、固态氧为色)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强调指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有性而没有。
2、氧气的检验方法:
【讨论】:如何区分氮气、氧气、空气三瓶气体?
3、氧化反应:
①如;
②如。
注:氧是指氧元素,包括氧气中的氧元素和其他物质中的氧元素。
三、氧气的用途:
和。
熟记化学式:铁Fe碳C氧气O2水H2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
氧化镁MgO五氧化二磷P2O5四氧化三铁Fe3O4
第2课时
四、氧气的制法:
(一)工业制法:属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加压降温蒸发分离
空气——→液态空气——→氮气沸点低,先挥发出来液态氧
(贮存钢瓶中)
(二)实验室制法:
1、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⑴反应装置(装置适用X围:固体加热制气体)
讨论:①图中用了哪些仪器?
②该装置哪部分为气体发生装置?
哪部分为气体收集装置?
③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
④用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加热制氨气能用此装置?为什么?
⑵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
②装入药品(如何装入?)
③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的高度根据什么决定?)
④集气瓶中注满水倒立于水槽中(如何操作?)
⑤点燃酒精灯,加热
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移出水槽⑧熄灭酒精灯
讨论:①试管口为何应略向下倾斜?
②导气管插入试管内为何不宜太长?
③导气管口开始产生的气泡(填“能”或“否”)立即收集,待产生的气泡时才可收集?
④试管口放一团蓬松棉花的目的是。
⑤实验结束后为何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⑶收集方法
①:因为
②:因为,此法验满方法为
这两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各有优劣,。
注:验满氧气在瓶口而检验氧气应伸入瓶中。
⑷反应文字表达式:++
( ) ( ) ( ) ( )
色
2、用过氧化氢(俗名)溶液制氧气
⑴反应装置(装置适用X围: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气体)
讨论:①图中用了哪些仪器?
②该装置哪部分为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为气体收集装置?
③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能否用此装置?为什么?
⑵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如何检查?)
②先向锥形瓶装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塞好橡皮塞,再向分液漏斗中加过氧化氢溶液
③把集气瓶中注满水倒立水槽中
④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⑤收集气体
讨论:①图中分液漏斗可用长颈漏斗代替吗?还可用什么代替?
②锥形瓶能否用烧瓶、广口瓶、试管代替?
③导气管为何只露出橡皮塞一部分?
⑶催化剂。
注:①化学性质不变但物理性质可能变,催化剂可回收再利用
②催化剂与氧气的量无关
⑷反应文字表达式+
( ) ( ) ( )
讨论:1、以上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哪一种更好?主要优点是什么?
2、氧气收集不满的原因有哪些?
3、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的原因有哪些?
熟记化学式: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双氧水H2O2
氧气的制法
一、工业上制取氧气:
加压降温蒸发分离
空气(除尘净化,除去二氧化碳、水蒸气)——→液态空气——→
氮气(液氮沸点低,先挥发出来)
液态氧(贮存蓝色钢瓶中,便于运输和使用)工业制取氧气,属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⑴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⑵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第一种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制取装置:①图中用了哪些仪器?
②该装置哪部分为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为气体收集装置?
2、实验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
②装入药品(如何装入?)
③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的高度根据决定)
④集气瓶中注满水倒立于水槽中(如何操作?)
⑤点燃酒精灯,加热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移出水槽⑧熄灭酒精灯
使用该装置应注意的事项:
①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②试管口为何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③导气管插入试管内为何不宜太长?导气管伸入试管内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和收集
气体。
④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药品里不能混有可燃性物质(如炭粉、棉花等),否则可能因可燃物燃烧而引起爆炸。
⑤试管口放一团蓬松棉花的目的是防止产生的氧气流将高锰酸钾粉末吹进导气管,从而堵塞导气管。
⑥实验结束后为何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如果不先将导管移出水槽,水槽
内的水会沿着导气管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3、收集方法
①:因为氧气溶于水且不与反应。
用此方法收集气体,应先将集气瓶盛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再置于水槽中。
从试管中开始出来的气体是空气,不要收集。
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将导气管伸入到盛满水的集气瓶口收集氧气。
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时,表明集气瓶内水已排完,气体已收集满了。
此时,先用玻璃片盖住盖住瓶口,再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②: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且不与反应。
用此方法收集气体,导气管应接近集气瓶底,便于将集气瓶内空气排尽,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盖上一块毛玻璃片(或硬纸片),以稳定气流。
此方法收集气体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证明氧气
已收集满。
(检验氧气时,木条应伸入瓶中)这两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各有优劣:
排水法收集气体的优点,缺点。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优点,缺点。
4、反应文字表达式:++
( ) ( ) ( ) ( )
色
第二种方法:用过氧化氢(俗名)溶液制氧气
1、制取装置
讨论:①图中用了哪些仪器?
②该装置哪部分为气体发生装置?
哪部分为气体收集装置?
2、实验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如何检查?)
先用,再从分液漏斗口向锥形瓶中,如果,就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②先向锥形瓶装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塞好橡皮塞,再向分液漏斗中加过氧化氢溶液
③把集气瓶中注满水倒立水槽中④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⑤收集气体
讨论:①图中分液漏斗(填“能”或“不能”)用长颈漏斗代替,如果能用长颈漏斗代替,应注意。
还可用什么代替?
②锥形瓶(填“能”或“不能”)用烧瓶、广口瓶、试管代替
③导气管伸入锥形瓶内为何只露出橡皮塞一部分?
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但本身的和
在反都没有改变的称为催化剂。
注:①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但物理性质可能变,催化剂可回收再利用
②催化剂与氧气的量无关
4、反应文字表达式:+
( ) ( ) ( )
【讨论】
1、以上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中更好
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主要优点是①②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适用:制取气体;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适用:制取气体
练习:实验室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混合固体制氨气,则制取氨气用装置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则制取氨气用装置
供先答案: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填“能”或“不能”)
用右图装置。
优点是:
缺点是:
4、如何区分双氧水和水?
5、如图是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⑴指出装置中的错误①
②
⑵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怎样检验集气瓶中
的氧气已收集满?
(3)若用向上排空气收集氧气,气体收集不满的原因有哪些?
⑷若收集的氧气中混入了空气,而实验步骤和装置均无错误,则可能原因是
或。
6、实验室除了可以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外,还可用二氧化锰(MnO2)作催化
剂,加热氯酸钾(KClO3)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的发生装置(填“相同”或“不相同”)。
②加热氯酸钾,除生成氧气,还生成了另一物质----氯化钾(KCl)。
试写出“加热氯酸钾
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文字反应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