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3届高三上册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在线考试题免费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由孔子到孟子,“孝”的内涵由家庭、道德伦理慢慢走向政治、道德二重化。
孝道与治道开始慢慢地融合,并成为历代帝王和圣贤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把“孝”由家庭推向社会,把个人的伦理道德升华为治国平天下。
这主要体现了
A. 儒家的治国追求
B. 儒家思想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
C. 追求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D. 统治者提高个人修养以治理天下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孝的内涵由家庭、道德伦理慢慢走向政治、道德二重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把孝由家庭推向社会,把个人的伦理道德升华为治国平天下”来看,儒家逐渐把伦理道德升华为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这体现了儒家的治国追求。
故答案为A项。
B项“儒家思想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与材料时间“由孔子到孟子”不符,排除;C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内容,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统治者提高个人修养以治理天下,排除。
选择题
下表是《后汉书》中关于东汉时期田庄主的行为记述(部分),据此可推知,当时
记述
出处
“世善农稼,好货殖”
《樊宏传》
“世以货殖著称”
《李通传》
“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
《仲长统传》
A. 土地兼并现象比较严重
B. 田庄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C. 田庄经济形成完整体系
D. 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落实
【答案】B
本题考查东汉田庄经济,材料“世善农稼,好货殖”“世以货殖著称”“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反映了东汉时期田庄主在农业、商业等方面的措施,尤其突出其对商业的重视,这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土地兼并现象,故A排除;材料信息也没有反映田庄经济形成完整体系,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故D排除。
选择题
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最为稳定,历朝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变化不大,如下图所示:
这是因为县级政权的职能是
A. “劝农课税”并维持地方治安
B. “总领禁旅”并加强边疆防御
C. “监察百官”以缓和社会矛盾
D. “提举市舶”以发展对外贸易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县一级行政区划主要是负责地方的民政和社会治安,因此在古代政治机构变化中最为稳定,A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县一级行政机构不符合军事方面,B选项排除;监察百官是御史大夫的职能,C选项排除;提举市舶负责的是海外贸易,D选项排除。
选择题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意思是蚕桑养殖获得的利润高于种地,故大多农户发展蚕桑,没有体现农耕技术衰退,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桑蚕之利,
厚于稼穑,公私赖焉”以及地主在蚕丝收获之际催收田租,这些说明了养蚕缫丝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地主的剥削程度减轻,故D项错误。
选择题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
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说明洋务企业管理极为不完善,故A项错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洋务企业过渡依赖西方技术,故B项正确;洋务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的近代企业,故C项错误;“有些洋匠不懂技术”不代表所有洋匠都为外行,故D项错误。
选择题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
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
随后,美国同意和谈。
这表明
A. 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 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 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 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答案】A
【解析】
注意题中时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以及题干信息“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美国同意和谈”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方同意与中方和谈以解决朝鲜问题说明抗美援朝使中国国际地位获得提高,故A正确。
两大阵营冷战对峙局面结束的标志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排除B。
新中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作用是在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排除C。
抗美援朝后南北朝鲜仍然维持对峙分裂局面,至今尚未实现半岛统一,排除D。
故
选A。
选择题
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
由此可知,该学者
A. 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 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 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 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信息全球化使“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可知,该学着客观地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批判反全球化的信息,故B项错误;C项只符合材料部分信息,故错误;该学者没有提出应对全球化的策略,故D项错误。
选择题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
这些谚语
A. 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 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 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答案】C
【解析】“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等谚语是16世纪德国社会流行的,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前德国民众对基督教会腐败的痛恨,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A项错误,C项正确;欧洲首次思想解放是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法国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故D项错误。
选择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用解剖、明暗、透视法等方法对人物和景致进行现实主义的“逼真”刻画,由此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
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A.现实主义作品追求体现求真诉求
B.透视画法引发了技法与视觉革命
C.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世界
D.人物画和风景画取代宗教画地位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的“用解剖、明暗、透视法等方法”和“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等信息来看,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世界,故答案为C项;材料不是反映现实主义作品的追求,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科学对绘画技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美术作品主题的变化,排除D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的风险不断增加。
欧美国家在动物及动物产品方面制定了包括各种规程、标准、手册、指令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严格实行立法、管理、执行分离。
美国根据专家风险报告分析,对于进口可能对本国产生冲击的产品,在境外建立了三层疫情防御体系,规定只能在洛杉矶、迈阿密等口岸进行检疫交易,并制定了猪、牛、羊、马等主要动物档案和溯源体制,未注册的不允许进入流通领域,如英国种猪养殖由养猪协会统一注册,提供系谱认证。
在澳大利亚,还实行分类管理,如一类疾病完全由政府资助,二类疾病80%由政府资助等。
——摘编自营顺仙《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中国进出境动物检疫肩负防控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的重任,或早起源于1903年在中东铁路管理局建立的铁路兽医检疫处,对来自沙俄的各种肉类食品进行检疫工作。
1913年,英国为防止牛羊疫病的传入,禁止病畜皮毛的进口,向中国政府提出检疫要求。
上海的英国商人为了使其经营的产品顺利地出口到英国,聘请了英国的兽医流得洛克在上海做出口肉类检验,并签发兽医卫生证书。
1922年,英国又以中国无国家兽医检查机关为由,禁止中国的肉类出口。
在国外压力和国内商人的强烈要求下,当时政府筹备设立“毛革肉类出口检查所”,并于1927年制定公布了《毛革肉类出口检查条例》,同时限制了染有炭痘病菌的肉类出口
——摘编自张海确《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外来有害生物一旦入侵成功,用于控制其危害、扩散蔓延的代价极大,费用高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外来动物疫情防控应对策略,对有效抵御疫情蔓延、预防外来有害动物入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林祥梅《外来动物疫病》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代欧美等发达国家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外来动物疫病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我国健全外来动物疫情防控措施的积极影响。
【答案】(1)措施:健全法律法规,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风险分析,引入专家建议:建立境外防御体系,限定专门检疫口岸;完善动物档案,实行溯源职责制度;实行分类管理,政府加大资金补偿。
原因:国际贸易往来的密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的确立;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现代科学的促进;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专家团队。
(2)特点:疫情防控适应殖民统治需要;受到西方侵略势力的干涉;被迫设立检疫机构、完善检疫法规;主要涉及肉类产品。
(3)趋势:时间上:改革开放以后外来动物种数迅速增加: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江苏等沿海地区。
影响:有利于完善改革开放政策,营造良好的国内发展环境;有利于增强公民预防外来疫情的意识;有利于健全口岸疫情检疫制度;有利于完善外来动物入侵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和经济发展。
【解析】
(1)欧美发达国家外来动物疾病防控的措施结合“欧美国家在动物及动物产品方面制定了包括各种规程、标准、手册、指令等一系列法律
法规,严格实行立法、管理、执行分离”、“在境外建立了三层疫情防御体系,……在澳大利亚,还实行分类管理”等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即可。
实行这些疾病防控措施的原因根据“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的风险不断增加”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从国际贸易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提供专家团队等内容进行总结作答。
(2)根据“在国外压力和国内商人的强烈要求下,当时政府筹备设立‘毛革肉类出口检查所’,并于1927年制定公布了《毛革肉类出口检查条例》,同时限制了染有炭痘病菌的肉类出口”等内容可总结概括中国近代外来动物疾病防控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图示内容可知,现代中国外来动物疫病发展的总体趋势主要表现在外来动物种数增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健全外来动物疫情防控措施的积极影响可从完善改革开放政策、营造良好的国内发展环境、增强公民意识、完善法律法规、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稳定等方面进行总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机制来实现社会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社
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潮,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而出民主主义之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
)
【答案】论题: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阐述: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在西方启蒙思想影响下,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实行西方民主政治;以及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改变着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制度。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传入,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掀起了新陈代谢的新的一页。
在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衣食住行)以及社会习俗的变化,有利于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
近代中国社会的演进有其很大的独特性,在西方外力的冲击下,通过一个又一个变革,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也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追求社会进步的时代精神。
【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
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依据材料信息得出论题,该论题必须明确;然后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对该论题进行
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比如,从材料信息“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得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论题,然后从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洋务运动的兴起;西方启蒙思想影响下——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和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传入——马克思主义传播;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以及社会习俗的变化等角度分析。
非选择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宋汴京与各州县政府均设有“店宅务”,负责对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
宋真宗年,汴京左右厢店宅务共有公租房23300间。
汴京店宅务的公屋,每间月租金约400~500文钱。
当时汴京一名中下层市民日均收入约200文钱。
汴京左右厢店宅务各设“勾当店宅务”一名(负责人)、“勾押官”各三四名(副手)、“掠房钱亲事官”(业务人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
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28种,包括旧管入库簿、月纳簿、退赁簿、赁簿、欠钱簿、纳钱历、减价簿、出入物料簿、欠官物簿等。
官府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规定店宅务的管理者、工作人员、在汴京拥有房产的市民均不得租赁;同时禁止租赁者转租房屋。
对租户自行改建房屋、添修部分建筑物产权归宿,官府亦立法加以规范。
规定:“赁官屋者如自备添
修,店宅务无得旋添漱钱,如徙居者并听拆随”。
——摘编自吴钧《宋朝的廉租房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廉租房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北宋实施廉租房制度的意义。
【答案】(1)特点:设置专门机构,并立法规范管理;管理制度细致完备;规模大、租金低,具有廉租房性质;注重防止腐败,以保证低收入者租住。
(要求:从“机构与立法管理”“制度完备”“廉租性质”“防止腐败”等方面概括,每点。
)
(2)意义:有利于政府增加收入;向城市中下层市民提供基本住房,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答出“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即可。
)细致完备的管理制度反映出宋朝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具有相当的现代性与先进性。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政府均设有店宅务,负责对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公租房23300间。
汴京店宅务的公屋,每间月租金约400~500文钱……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28种……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即可从设置专门机构、立法规范管理、管理制度细致完备、规模大、租金低、注重防止腐败等方面概括北宋廉租房制度的特点。
(2)本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增加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治理体系先进性等方面简评北宋实施廉租房制度的作用。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巴以冲突中,青少年自幼就目睹并经历了种种灾难和炮火,在其内心留下了深刻的阴影,滋生的仇恨成为“流满于世代血液中的执念与恩仇”,因而,巴以冲突便形成了这样一种循环:
在国际社会各方力量的努力之下,巴以也经历过多次暂时性停战。
多次停战后,又总会重新燃起战火。
以色列凭借着自己的军事优势,接受停战大多时候并不是出于和解的目的,而是作为一种缓冲。
同样,由于巴方内部的不调和,停战常常成为政客们为了达到目的而实行的一种手段。
力量无法平衡的巴以,致使巴方在谈判中做出最大的领土退让后,依然无法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而以方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丰厚的资源,不愿意做出过多的让步和舍弃。
——摘编自张颖《奥斯陆协议签订以来的巴以冲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以关系发展的困局及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巴以关系破局提供合理的建议。
【答案】(1)困局:双方陷入了安全困境的怪圈;间歇性停战无法实现和平。
原因:激烈的巴以冲突在青少年心中滋生激进仇恨的情感;双方停战的目的不是和解,而是政客的手段;双方实力悬殊过大,加剧了和谈的艰难性;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
(2)建议:和谈协商、外交手段等非暴力方式是解决巴以冲突的最佳途径;充分发挥双方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利用好国际社会提供的各种平台,在曲折中谋求进步;双方必须认可对方的现实存在.以及对方执政政府的合法性;等等。
【解析】
(1)困局:从图片中可知双方陷入了安全困境的怪圈;从“在国际社会各方力量的努力之下,巴以也经历过多次暂时性停战”可知间歇性停战无法实现和平。
原因:从“巴以冲突中,青少年自幼就目睹并经历了种种灾难和地火,在其内心留下了深刻的阴影,溢生的仇根成为流淌于世代血液中的执念与思仇”可知激烈的巴以冲突在青少年心中滋生激进仇恨的情感;从“接受停战大多时候并不是出于和解的目的”“ 停战常常成为政客们为了达到目的而实行的一种手段”可知双方停战的目的不是和解,而是政客的手段;从“力量无法平衡的巴以”可知双方实力悬殊过大,加剧了和谈的艰难性。
(2)建议:和谈协商、外交手段等非暴力方式是解决巴以冲突的最
佳途径;充分发挥双方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利用好国际社会提供的各种平台,在曲折中谋求进步;双方必须认可对方的现实存在,以及对方执政政府的合法性。
(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1947年他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赴美学习。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的设计方案。
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最后制成了氢弹并试验成功。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
他临终前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摘编自《邓稼先的光辉一生》
(1)根据材料,概括邓稼先取得的突出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邓稼先。
【答案】(1)贡献:研究核武器理论和发射核武器主要技术,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试验成
功立下了卓越功勋。
时代背景:建国初期我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美、苏等国垄断核武器和
间技术,严重威胁我国国防安全。
(2)评价:他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他积极参加抗口斗争和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体现了爱国主文精神;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国献身于核武器研究事业,体现了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舍己为国的爱国情怀。
【解析】
(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信息“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投入对氢弹的研究”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经济状况及国际状况来分析。
(2)结合其个人经历,从对科技方面贡献及爱国精神方面分析,可以答为:他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他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和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国献身于核武器研究事业,体现了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舍己为国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