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
【摘要】高校的科研创新大部分都是由科研团队做出来的,其创新能力与创新水平,直接决定了一所高校自身的竞争力,进而影响着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水平。
当前我国高校的“科研团队”众多,但有对科研团队的认知还存在着不少的误区,正确界定高校科研团队是建立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前提。
团队管理、团队规模、团队组织建构以及团队的稳定性都对高校科研团队的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关键词】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
当前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因此,世界各国都根据情况构建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2/3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863计划由高校承担,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有60%出于高校[1],高等学校科研创新水平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研究的重要性
在“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呈现出多学科性化、跨学科化和复杂化的特征,科学研究已从过去靠个人力量和作坊式操作进入到了靠大兵团合作攻关解决科学研究任务的阶段。
科研团队是“大科学”时代攻克科技难题、获得创新成果的最有效的手段和模式。
高校的科研创新大部分都是由科研团队做出来的。
2002年,我国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培养和造就团结协作和高效精干的优秀科学家研究团队作为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
科技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在高校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创新队伍,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整合高校现有人才计划,推动人才资源的有效结合,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形成一批充满活力的科研创新群体,成为科研创新的突击队和排头兵”。
为落实上述精神,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先后启动了“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组建和管理办法试行”和“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试行办法”。
高校科研团队作为高等学校进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其创新能力与创新水平,直接决定了一所高校自身的竞争力,进而影响着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水平。
二、高校科研团队的界定
当前我国高校的“科研团队”众多,但有对科研团队的认知还存在着不少的误区,有的人认为只要由几个人一起共同研究的就算是科研团队。
科研团队是为了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而组建的群体,由数量不多的科研人员组成,成员有着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并愿意互相承担责任。
[2]高校的科研团队一般为科研梯队、学术研究中心、课题组等教师科研群体组织。
[3]作为高校科研团队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有共同的科研目标
共同的科研目标是团队成员在一起工作的重要原因,成员为解决共同的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对工作充满热情和期望。
共同的科研目标是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来源,同时,团队成员因为专注于共同的科研目标,能减少团队内部成员间个人冲突,避免内耗。
因此,当前高校中为申请某一个项目临时组建一个的团队,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团队。
2.成员组成合理
高校科研团队成员组成要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分工明确,成员间能形成协作和互补。
组建团队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要发挥团队优势,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和互补可以集思广益,更好、更快的解决科研难题。
另外,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所承担的工作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团队成员的失误可能会导致整个团队的科研任务的失败。
所以,每个团队成员都必须要有能按质按量完成自身科研任务的能力,从而为其他成员的工作做好保证。
因此,一些由老师带领自己学生组建起的团队,也不符合科研团队的要求。
3.以科研项目为依托
科研经费是高校科研团队能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当前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的科研经费主要来源是科研项目。
无论是国家、地方还是高校、企业,一般都是以科研项目的形式资助高校科研团队。
因此,高校的科研团队应该是依托科研项目建立起来的。
三、影响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因素研究
团队管理、团队规模、团队组织建构以及团队的稳定性都对科研团队的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1.团队管理
科研团队的管理对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因为好的管理可以弥补科研团队的研究资源不足[4]。
良好的科研团队管理,可以帮助团队设置结构性目标,能增进成员间的信任,从而提高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
领导者在团队科研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领导能力不仅影响团队绩效,也影响着团队的创新创造活动。
团队领导的不同管理措施会带来不同的团队绩效表现。
所以,有学者指出创新能力的管理比学术团队的组建和成员构成更为重要,并指出人本化的领导方式、成员间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团队创新的组织氛围、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团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5]
2.科研团队规模
关于科研团队规模的研究目前并没有一致意见。
有学者认为团队规模并不必然影响科学家的个人产出,也没有证据能证明任何年龄或年龄段对团队来说是最适合的。
[6]也有学者认为6-12名成员是一个团队最优的规模,这时团队的产出效率最高。
也有学者认为大的研究中心或研究团体在购买研究设备、稳定性、经验累积以及信息流动和经验交流上都比小的群体有优势,从而大规模的研究团体更容易获得产出。
[7]因此高校的科研团队规模应根据科研项目的需求确定,但一般情况下不要过大。
3.团队组织建构
团队组织因素会影响团队的创新能力,研究的自由度、任务的挑战性、团队资源、优秀的领导风格、成员间的合作风格、合理的奖励和认可方式、宽容的团队气氛和机制有利于团队创新。
[8]科研团队良好的创新能力取决于该团队科研目标清晰而重要、成员间沟通良好以及充分的管理支持,而团队管理者的过多干预和目标不清晰往往是导致团队失败的原因。
另外,一个有着良好创新能力的高校科研团队还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文化氛围。
4.关于团队稳定性的研究
大部分的研究都认为,稳定的团队对科研产出有积极作用。
研究发现属于固定团队的科学家个人的科研产出量比属于不固定团队的科学家要多,进一步研究他们指出,稳定的团队有助于团队成员间建立协作和联系,这都有利于他们在科研上的成长和科研产出的增加。
团队的稳定性和团队成员间的平等有助于形成利于提高科学家产出的社会环境。
作为发挥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作用的重要形式,高校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提升策略已经成为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
我国高校的科研团队建设尚在探索阶段,相关研究目前也落后于国外,借鉴国外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经验和科研团队建设理论,根据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我国高校的科研团队组建、运营和管理的方案,提升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许智宏.中国大学的历史使命和发展前景——由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引发的若干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5-206
[2]陈春华,杨晓珊.科研团队运作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2
[3]赵海信.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08):157-158
[4] A.Chawla,J.P.Singh. Organization on Research Groups[J]. Sciemometric,1998,43(3):79-92
[5]杨连生.关于学术团体创新能力及其管理的思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76-79
[6] J.E.Cohen. Size,Age and Productiv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search Group[J]. Scientometrics,1991,1(3):395-416
[7]Henry Etzkowitz. Research Groups As “Quasi-Firms”:The Invention of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J].Research Policy,2003(32):109-121
[8]杜海莲、陈启峰.大学科研创新与科研团体创新能力初探[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2:87-88
课题项目:
安徽新华学院重点教研项目民办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2012jy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