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自学应迈好四道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自学应迈好四道坎
作者:施泽寿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年第10期
激发学生语文兴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关键;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首先得给学生创造一个条件,并在这个条件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养成时,对知识的独立获取能力也就相应提高了。
为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我经过探索与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教师启发助学
这是一个以教师为主的过程,助学正在启发引导激发兴趣,给学生自学创造条件。
1.抛砖引玉。
教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大概的提示,并不断的提出一些问题,提示点到为止,问题由浅入深,使学生似乎明白什么而又不太明白,从而在一种愤悱的状态下进入学习。
2.展示材料。
教师为将要学习的内容,展示一些辅助性材料,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录音、图片等。
材料的展示为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创造了一定条件。
3.制造辩论。
作为语文学习,敢于对所学的内容产生疑问,敢于对别人的理论,观点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是一种较为主动的学习方法。
因而,教师在备课时有意识地制造几个能引起学生因奇而富有争议性的问题,给学生一个发散思维的空间,使书面所学知识和生活所学知识结合起来,从而促使学生在阅读时多思多想。
4.明确要求。
教师对所学内容理出重点、难点,并提出自学时应达到的要求,同时也强调哪些东西不容忽视,哪些东西应作细化分析。
在整个启发引导的助学过程中,无论教师采取哪种助学方式都必须遵循: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以帮助学生较好的学习为目标,尽量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他们展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世界。
二、学生独立自学
当教师给学生打开一扇求知的大门之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应由学生独立来完成。
由于课堂自学受时间的限制,因而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独立学习,就需要一定的学习方式。
1.围绕课后思考练习的自学。
课后思考练习一般是围绕课文重点和难点来设计的,教师备课时要能“换位”到学生的角度,判定出阅读难度不大,较易理解,以前已大量接触过的知识。
2.编写阅读提纲的自学。
有些篇幅较长,结构较复杂,内容较抽象的文章,用编写阅读提纲的方式先给课文里出一个头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阅读理解全文。
3.以教师设计问题的自学。
有的课文内容学生能较顺利地阅读理解,而课后思考练习较为单一,教师为此而设计若干问题,问题由大到小,由浅入深,不仅能引导学生自学,而且能较好的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4.发现问题的自学。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碰到不同的问题,这是一个好现象。
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敢于向问题挑战,并要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努力地去解决问题。
当碰到实在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再向老师发问,“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故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这种自学方法把老师从大量的讲解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赢得了发散的空间。
三、同桌合作互学
经过个体的独立学习,此时,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如果教师马上介入的话恐怕有点操之过急,应该再次鼓励,引导他们在同学之间共同探讨,研究,从而使大问题化小问题,小问题化没问题。
在同学间合作互学阶段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好合作互学小组。
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上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在分组时要考虑到好、中、差这三个层次,让每一个小组中都体现出一种互补互学的特点,最好以5-7人为一小组。
2.把握好互学的内容。
在同学间合作互学时往往会出现因某一问题而引发的争辩,而争辩过程中又会离所讨论问题越论越远,甚至一发不可收拾,此时教师应采取“围”、“拉”、“收”的方法,让学生“论”不离中心,“辩”不离主题。
在学生争辩的过程中,使他们学有所悟,辩有所得,这正如写散文诗时要“形散而神聚”一样,如果学生是“形散”上的组织者,那么“神聚”的组织者就是教师了。
3.控制好辩论的局面。
在学生互学的争辩中,首先要求他们尽量控制好音量,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其次要求他们互相尊重,不应使争辨演化成为矛盾。
三是要求他们取长补短,努力达成对某一问题的共识。
四是要求他们分配好时间,人人参与互学讨论,争取互学人人有所得。
四、效果反馈矫正
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结束后,究竟自学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预定的目标,还存在哪些问题……此时就需要教师检查落实,在效果反馈校正时,我们可采取采用如下方式:
1.问答式。
教师对学生自学时的问题进行提问,在师生之间一问一答,并就某一分歧较大的问题进行商讨,进行规范解答要点。
2.概述式。
学生在自学之后往往在头脑中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一个印象,但其印象深否,教师可针对不同的知识请学生概述,诸如概述的故事情节、主要内容、写作特点、中心思想等等。
既可做全面概述,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概述,在概述时有出入或争议的,师生共同确定。
3.赏析式。
对文章的写法、作者的观点、课文的人物进行赏析;对课文的词语、课文的某一句段、整篇文章进行赏析。
在评论赏析中加深理解,品味课文“美”所在,在“美”的学习中让语文学习生活化。
4.小结式。
所谓小结就是对所学课文进行小结,既可小结课文讲了哪些方面内容,也可小结自学中学到了什么,从而达到学有所得的学习目的。
5.习作式。
学了某一范文除了理解之外,应该还要学会运用,即“学以致用”。
教师可以就课文某一情节让学生作缩写或扩写,文字较少的在课堂内完成,文字较多的可以在课后完成。
效果反馈矫正时,教师抓住重点、难点,对于学生能理解把握的教师可以一提而过或不提,至少采用哪种方式要因“惰”而定,因“文”而异,不可照抄照搬。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自学的四个步骤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
它能较好地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这一现代教学思路。
它符合“提高认识”——“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习惯”的语文自学能力培养这一理论框架。
因而,我觉得这一教学方法还是切实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