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浜文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家浜文化:
马家浜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因浙江省嘉兴市马家浜遗址而得名。
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
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到前4000年左右发展为崧泽文化。
马家浜文化,居民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稻谷、米粒和稻草实物,经鉴定,已普遍种植籼、粳两种稻。
农用工具有穿孔斧、骨耜、木铲、陶杵等。
还饲养狗、猪、水牛等家畜。
渔猎经济也占重要地位,常发现骨镞、石镞、骨鱼镖、陶网坠等渔猎工具,以及陆生、水生动物的遗骸。
在吴县草鞋山出土了葛麻纤维织造的纬线起花罗纹编织物,远比普通平纹麻布进步。
发现多处房屋残迹。
当时已有榫卯结构的木柱,在木柱间编扎芦苇后涂泥为墙;用芦苇、竹席和草束铺盖屋顶;居住面经过夯实,内拌有砂石和螺壳;有的房屋室外还挖有排水沟。
多红色陶器,腰檐陶釜和长方形横条陶烧火架(或称炉箅)是该文化独特的炊具。
死者埋入公共墓地,各墓随葬品不甚丰富也不很悬殊。
在常州圩墩和吴县草鞋山发现用陶器覆盖人头骨或把人头骨置于陶器中的特殊葬俗;还发现几座死者年龄相近的同性合葬墓,属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
马家浜文化的后继者是崧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