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化学一模汇编 实验原理分析(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原理分析
35.(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1)如图1所示,让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先向广口瓶中加入A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膨胀;再向广口瓶中滴加B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又缩小,如此重复操作,气球可以反复膨胀和缩小。

则:
①分液漏斗A中可能是_____溶液,
图1 图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分液漏斗B中可能是_____溶液。

(2)如图2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有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

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填字母序号)。

A.甲:浓硫酸,①:水;乙:稀硫酸,②:碳酸钠
B.甲:水,①:氯化钠;乙:稀盐酸,②:铁
C.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
D.甲:水,①:生石灰;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
(西城)
32(4分)下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利用其进行相关实验。

(1)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止水夹,从a处通入空气,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除杂:打开止水夹,从a处缓慢通入O2和CO2的混合气,瓶中液体无
明显变化,在c处得到较纯的O2。

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3)获得稳定气流:打开止水夹,从a处通入不稳定的氧气流,在c处获
得较为稳定的气流,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止爆炸:气囊中有遇明火能爆炸的H2和O2混合气。

将气囊与a处相连,在c处连接尖嘴管,打开止水夹,通入混合气,在尖嘴处点燃气体,没有爆炸,原因是:①集气瓶中的水能降温和
阻断燃烧;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淀)
34.(5分)为研究NaOH与盐酸的反应,同学们用以下试剂设计不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试剂:镁条、蒸馏水、稀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等
(1)小明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滴加稀盐酸,振荡,红色褪去,可推断NaOH 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小刚取体积相同的稀盐酸分别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向甲中先加1 mL水,充分混合后再放入镁条,向乙中先加入1 mL NaOH溶液,充分混合后再放入镁条。

观察到________,可推断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3)小华利用溶液导电性进行实验。

分别测定几种试剂的导电性,获得相关数据:
实验序号 A B C D
试剂蒸馏水稀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
电流强度/mA 约为0 0.09 0.09 0.09
查阅资料:
I. 溶液中若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通电时就会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了电流。

II. 相同电压下,等体积溶液中,所含离子数目越多,电流就越大。

① 对比实验A、C的数据,可推知NaOH溶液中除水分子外还含有自由移动的和
(填化学符号)。

②实验B、D中电流强度相等,说明等体积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中所含Cl-的数目_______(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③各取10 mL NaOH溶液于两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 mL NaCl溶液和10 mL稀盐酸(所得混合溶液体积均约为20 mL),测两种混合溶液的导电性,电流示数依次为I1和I2。

根据I1________ I2(填“>”、“<”或“=”),也可推断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朝阳)
(丰台)
34.(5分)兴趣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U型管左侧管内固定一小试管,右侧管内挂的是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滤纸条,其中一条是湿润的,一条是干燥的。

(1)将左侧胶头滴管中的稀硫酸注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中,写出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将右侧胶头滴管内的药品注入U形管内,观察到气球明显变瘪,则右侧胶头滴管中的药品为
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通州)
34.某实验小组根据右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省略)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酸、碱、盐的性质,其中装置甲
的试管中盛有固体粉末B,分液漏斗中盛有足量溶
液A,装置乙中盛有足量液体。

请回答问题:
(1)关闭K1,打开K2,若装置乙中水下有少量白磷(此时水温35℃),实验时将足
量A(H2O2溶液)滴加到B(MnO2)中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则乙中有气泡
冒出,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若迅速关闭K2,待反应一段时间
后打开K1,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且白磷燃烧。

(2)关闭K1,打开K2,装置乙中有石灰水。

实验时将A(盐酸)滴加到B(白色固
体)中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看到乙的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变浑浊,那么乙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当甲中不再产生气泡后,在不改变装置的情况
下,进行以下操作,能使乙中液体流入甲中。

(延庆)
35.(4分)三瓶遗失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为鉴别这三瓶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①气体a的名称是。

②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三种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2)若遗失标签的是氢氧化钙、碳酸氢钠、盐酸三瓶溶液,鉴别时不需外加任何试剂,只需将其中的溶液①分别滴加到另外两种溶液②、③中,若实验现象是:一个有气泡,一个无明显现象,则①是____________。

(房山)
34.(5分)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省略夹持仪器)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实验步骤】
①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装入分液漏斗中。

②打开止水夹K1,待氢氧化钠浓溶液完全进入广口瓶之后立即关
闭K1。

③待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K2。

【实验现象】
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注射器中的液体________,U型管中________,广口瓶中的液体出现浑浊。

【实验解释】
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