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工程创优做法【整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主体结构工程创优做法
第一节钢筋工程
一、墙钢筋定位
(一)材料:梯子筋、垫块。
(二)工具:钢卷尺、水平钢筋定位卡具。
(三)工序:墙体暗柱钢筋绑扎→安装墙身梯子筋→安装水平钢筋及水平定位卡具→墙筋绑扎→安装保护层垫块。
(四)工艺方法:
1、剪力墙暗柱钢筋绑扎完成后,在剪力墙内自暗柱或转弯100~200mm处开始安放定位梯子筋,梯子筋安放间距不大于2m,并代替同位置竖向钢筋。
2、绑扎竖向钢筋及水平钢筋,在距上层现浇板面上200mm处安装工具式水平钢筋定位卡,全部钢筋绑扎完毕后按1m见方成梅花形安放模板定位撑筋及保护层垫块。
(五)控制要点:加工尺寸、安放位置及数量。
定位筋两头做防锈处理。
(六)质量要求:钢筋间距允许偏差10mm,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2mm。
二、柱钢筋定位
(一)材料:钢筋、垫块。
(二)工具:钢卷尺、柱筋定位卡具。
(三)工序:柱筋绑扎安装柱筋定位卡具混凝土浇筑拆除定位卡具。
(四)工艺方法:
制作钢筋定位卡具,可刷黄色漆标识。
柱筋绑扎成型后,在距离楼面标高上200㎜处安装定位卡具,并与主筋绑扎牢固,混凝土浇筑后取出定位卡具循环使用。
(五)控制要点:加工尺寸、安装位置。
(六)质量要求:柱主筋间距允许偏差±5mm。
三、板钢筋定位
(一)材料:垫块、马凳(塑料、钢筋、混凝土垫块及马登)。
(二)工具:钢卷尺、墨斗、撬杠。
(三)工序:定位弹线→板钢筋绑扎→安装底筋保护层垫块→安装马凳。
(四)工艺方法:
1、根据板钢筋的设计间距,在模板表面弹出每道钢筋位置线,第一道钢筋距梁边50mm。
2、板钢筋绑扎完毕后,按1m见方在钢筋交叉处呈梅花形安放保护层垫块及马登,垫块及马凳距板边不大于500mm,
3、垫块、马登应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板厚度及钢筋规格相适应(若采用混凝土垫块,则垫块混凝土应比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个强度等级)。
(五)控制要点:垫块及马凳的规格、间距。
(六)质量要求:钢筋位置允许偏差10mm,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2 mm。
四、钢筋滚轧直螺纹连接
(一)材料:钢筋、连接套筒、保护帽。
(二)工具:直螺纹滚丝机、扳手、砂轮切割机。
(三)工序:钢筋下料→滚丝→丝头检验→直螺纹套筒连接。
(四)工艺方法:
根据钢筋料单采用砂轮切割机对钢筋切割下料,切口的端面平整并与轴线垂直。
要求加工好的钢筋螺纹的丝头、牙形、螺距等必须与连接套筒一致,螺牙应无裂纹、无断牙及其他缺陷,丝头加工长度为标准型套筒长度的1/2(选用套筒规格应符合表2.1-1),及时在套丝端安装塑料保护帽。
套筒连接时,将钢筋丝头拧入经型式检验合格的连接套筒,用扳手拧紧,使钢筋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再用扭力扳手校核拧紧力矩,标准型接头安装后的外露螺纹不大于两个完整丝扣。
(五)控制要点:切割下料、螺纹加工、钢筋连接。
(六)质量要求:切割端头平整、与轴线垂直,丝头长度公差为+2P,钢筋连接牢固。
五、封闭箍筋闪光对焊
(一)材料:钢筋、焊剂。
(二)工具:钢筋切割机、弯曲机、专用箍筋闪光对焊机、钢卷尺、量角器、水平尺。
(三)工序:箍筋弯曲成型→箍筋闪光对焊→箍筋安装。
(四)工艺方法:
1、根据箍筋料单用钢筋切割机对钢筋切割下料,钢筋切割断面平直,在弯曲机上按照箍筋尺寸进行弯曲,对接端口预留在短边中间。
对焊时,箍筋端头应在同一轴线上对准。
2、安装时,箍筋对焊封闭接头应相互错开,同一截面的对焊接头属占箍筋总数的百分率不得超过50%。
梁箍筋对焊接头应放在梁上下位置。
(五)控制要点:弯曲尺寸和角度、接头轴线、焊头安装位置。
(六)质量要求:成品箍筋内净空偏差±5mm,接头轴线偏差在2mm以内,焊接头处的弯角不大于3°,焊接接头表面无横向环向裂纹。
六、剪力墙钢筋绑扎
(一)材料:钢筋、铅丝。
(二)工具:钢筋绑扎机。
(三)工序:钢筋定位→扎丝下料→钢筋绑扎。
(四)工艺方法:
墙体钢筋绑扎时,应在现浇板上弹线定位,先帮墙体暗柱钢筋绑扎,安装梯子筋后绑扎竖向钢筋,搭接长度不小于35d,搭接处保证有三根水平筋,绑扎范围不少于3扣,竖筋接头50%错开,接头中心错开距离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钢筋间距可采用设置预制混凝土撑筋的方式。
扎丝应根据绑扎钢筋直径不同分别下料,直径12mm 以下钢筋宜用22号铅丝,直径12~25mm钢筋宜用20号铅丝,长度应考虑绑扎后扎丝预留长度为20~30mm。
绑扎时宜优先采用钢筋绑扎机进行绑扎提高工效,相邻绑
丝呈“八”字扣梅花形分布。
(五)控制要点:铅丝规格、长度、方向。
(六)质量要求:钢筋间距均匀,绑扎牢固。
第二节混凝土及模板工程
一、楼梯踏步定型模板
(一)材料:6~8mm厚钢板、10#槽钢、∠50×5角钢、焊条、Φ12钢筋、可调支撑件、脱模剂。
(二)工具:电焊机、角磨机、氧气瓶、乙炔瓶、割枪。
(三)工序:楼梯定型钢模放样→钢模制作→钢模吊安→钢模加固→钢摸拆除。
(四)工艺方法:
根据楼梯宽度、高度、长度、踏步级数进行放样,加工制作定型钢模。
定型钢模踢面采用6~8mm钢板与10号槽钢焊接固定,槽钢距梯板边缘200mm~300mm,其上用Φ12圆钢焊4个吊环,槽钢两端与10号槽钢焊接连接,每端槽钢侧面焊接可调支撑螺母。
楼梯钢筋绑扎后,安装定型钢模,定型钢模安装应考虑起步位置和建筑饰面做法(砂浆20mm,地板砖30mm,石材40mm),确保相邻两跑楼梯梯步在一条线上。
(五)控制要点:定型模板加工制作尺寸、安装位置。
(六)质量要求:定型模板安装牢固,水平位移偏差±3mm,标高偏差±3mm。
二、后浇带留置
(一)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留置
1、材料:钢板网、木模板、钢板止水带、钢筋。
2、工具:电焊机、铁皮剪子。
3、工序:裁剪钢板网→安装止水带→安装、加固钢板网→安装、加固模板→模板拆除。
4、工艺方法:
根据剪力墙厚度、止水带位置裁剪钢板网,应选用厚度0.5~1mm,网孔5~8mm 的钢板网,依据剪力墙水平钢筋规格和位置开口。
止水带应竖直安装在墙厚1/2处,钢板止水带槽口应超向迎水面,用附加筋焊接固定在墙筋上。
钢板网用扎丝绑扎在Φ10@200的附加固定钢筋上,将木模板根据水平钢筋间距锯出槽口,安装在钢板网外侧,用钢管、方木加固,间距不大于500mm。
5、控制要点:钢板网、止水带安装固定、模板支撑。
6、质量要求:钢板网、止水带固定牢固,后浇带宽度允许偏差±10mm。
(二)现浇板后浇带及施工缝留置
1、材料:木工板或胶合板模板、木方、20mm×15mm木条。
2、工具:电锯、电刨、榔头等。
3、工序:弹后浇带或施工缝位置线→钉木条→绑扎底层钢筋→安装模板→绑扎上层钢筋→钉木条→拆模。
4、工艺方法:
按设计在底模上弹出后浇带或施工缝位置线,按线钉20mm宽15mm高木条做底层
钢筋保护层,按上下层钢筋间距、规格及位置在胶合板模板两侧开槽加工侧面封挡模板,底层钢筋绑扎后安装侧模,上层钢筋绑扎后,在侧模顶钉木条作为上层钢筋保护层,侧模用方木加固,间距不大于600mm。
5、控制要点:木条厚度,开槽大小位置。
6、质量要求:侧模位置准确,安装牢固。
三、墙体竖向施工缝留置
(一)材料:钢板网、钢丝网、加固钢筋。
(二)工具:铁皮剪、榔头、电焊机。
(三)工序:确定留设位置→裁剪钢板网、钢丝网→安装钢板网、钢丝网→浇筑混凝土。
(四)工艺方法:
设计无要求时在门窗洞口顶部1/3范围内或纵横墙交界处留置竖向施工缝。
选用厚度0.5~1mm、网孔直径5~8mm钢板网,依据外墙水平钢筋规格和位置在钢板网上开口,钢板网用扎丝绑扎在Φ10@200的附加固定钢筋上,钢板网两侧敷设钢丝网防止漏浆,固定牢固后浇捣混凝土。
(五)控制要点:钢板网开口位置。
(六)质量要求:施工缝位置准确,钢板网安装牢固。
四、门窗洞口定型木模板
(一)材料:φ12或φ14螺杆及螺母、∠100×10和∠50×5角钢、5mm厚钢板、
方木、竹胶板。
(二)工具:开孔器、电砂轮、电焊机及焊具等。
(三)工序:加工制作阴角连接件→拼装定型洞口模板→安装定型洞口模板→模板拆除
(四)工艺方法:在∠100×10角钢上焊接φ12或φ14螺杆加工阴角连接件,与洞口模板进行拼装,调节螺杆与∠50×5三角形支撑件连接固定,形成洞口整体定型模板,安装固定洞口模板,在钢筋网架上焊接定位钢筋进行固定。
(五)控制要点:阴角连接件加工、固定,定型模板拼装、安装。
(六)质量要求:定型模板安装牢固无变形,接缝严密,洞口模板尺寸偏差0~5mm。
五、梁柱核心区混凝土施工
(一)材料:混凝土、0.5~1mm厚孔径5~8mm钢板网。
(二)工具:振捣棒、抹子、刮杠等。
(三)工序:位置留设→加工安装钢板网→梁柱核心区混凝土浇筑→梁板混凝土浇筑。
(四)工艺方法:柱混凝土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大于一级时,在距柱边大于1/2核心区高度位置绑扎钢板网,钢板网依据梁钢筋的位置、规格开口,并用扎丝绑扎于Φ10@100的附加固定钢筋上,附加固定钢筋应与梁箍筋焊接牢固(本法适用于梁高小于1m)。
先浇筑梁柱核心区混凝土,初凝前浇筑梁板混凝土。
(五)控制要点:钢板网安装固定,梁板混凝土的浇筑时间。
(六)质量要求:钢板网固定牢固,混凝土接槎不能形成冷缝。
六、外墙螺栓孔封堵
(一)木塞堵头封堵
1、材料:干硬性水泥砂浆、防水砂浆、膨胀剂、水泥基防水涂料。
2、工具:柱形刷、抹子、捣棍、灰板、木塞等。
3、工序:清孔→干硬性砂浆填堵→刷防水涂料抹防水砂浆→刷防水涂料。
4、工艺方法:
用柱形刷清理孔内杂物,并在施工前3小时喷水湿润。
孔内侧用圆锥形木塞堵紧,填塞微膨胀干硬性砂浆至距表面30mm处,凝固后涂刷水泥基防水涂料,孔口抹防水砂浆,与墙面齐平,表面再刷一道水泥基防水涂料,洒水养护不少于3天。
5、控制要点:清孔、填塞、防水。
6、质量要求:填塞密实,防水处理到位。
(二)橡胶堵头封堵
1、材料:橡胶堵头、聚氨酯发泡剂、干硬性水泥砂浆、防水涂料。
2、工具:柱形刷、抹子、榔头、灰板。
3、工序:清孔→橡胶堵头封堵→打发泡剂→内墙抹干硬性砂浆→外墙刷防水涂料。
4、工艺方法:用柱形刷清理干净外墙螺栓孔内杂物。
用榔头将橡胶堵头打入外
侧孔进行封堵(选用的橡胶堵头应为锥形,长度20~25 mm,直径比螺栓孔大2~5 mm),外表面与外墙面平齐。
从内侧打发泡剂至内墙面20~30mm处,填塞干硬性砂浆与墙面平齐。
在外侧孔口周围涂刷防水涂料。
5、控制要点:清孔、封堵、发泡剂填塞、防水。
6、质量要求:封堵牢固、发泡剂填塞密实,防水处理到位。
七、混凝土现浇板施工
(一)现浇板混凝土标高控制
1、材料:红油漆、1m长φ12钢筋。
2、工具:排笔、线绳、钢卷尺、水准仪等。
3、工序:标高引测→焊接固定标识钢筋→标识控制点→浇筑混凝土→拉控制线→量测及刮平。
4、工艺方法:
引测标高到施工楼层,将结构500mm标高线引测到墙柱钢筋或梁标识钢筋上,标识点用红油漆标示,间距不大于6m。
混凝土浇筑时按控制标高拉纵横交叉水平控制线,线应拉紧绷直,下量500mm即为板面标高,用刮杠刮平。
5、控制要点:标识钢筋及尺寸,拉线。
6、质量要求:标识钢筋固定牢固无位移,拉线平直无下沉,标高允许偏差5mm。
(二)现浇板混凝土收面
1、材料:混凝土、2m长300mm宽镜面竹胶板、线绳。
2、工具:振动棒、平板振动器、刮杠、木抹子、抹光机、棕刷等。
3、工序:刮杠刮平→搓毛→抹光机收面→拉细毛。
4、工艺方法:
混凝土浇捣后按标高控制线用刮杆刮平,木抹搓毛,终凝前(人站在砼面上脚印深度不超过5mm时)用抹光机收压抹面后,用棕刷拉细毛。
拉毛时脚下移垫2m长300mm宽镜面竹胶板交替后退施工,竹胶板中心间距为500~600mm,拉毛深度、方向一致。
5、控制要点:收抹时间。
6、质量要求:混凝土表面平整,拉毛宽度、间距均匀,方向一致。
八、砼墙、柱顶部及根部防漏浆处理
(一)砼墙、柱根部处理
1、材料:1:3水泥砂浆、海绵条或泡沫胶带。
2、工具:灰板、铁抹子。
3、工序:放线→贴海绵条→安装大模板→大模板根部砂浆封堵。
4、工艺方法:
弹线定位剪力墙或柱边线及模板控制线,在现浇板上贴海绵条或泡沫胶带,厚度5-10mm,海绵条或泡沫胶带内边距墙边线5~8mm,防止挤压后伸进砼墙或柱内。
然后安装大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用砂浆对模板根部进行封堵。
5、控制要点:海绵条粘贴,砂浆封堵。
6、质量要求:海绵条位置准确、砂浆封堵严密。
(二)砼墙、柱顶部处理
1、材料:模板、混凝土。
2、工具:榔头、錾子、钢丝刷、电锯、振动棒。
3、工序:配制墙柱模板→安装墙柱模板→浇筑砼→拆模→清理浮浆→安装梁板模板。
4、工艺方法:
按照设计图纸配制模板,模板应比墙顶高出20mm。
根据墙柱模板控制线安装加固墙柱模板,模板安装时应按负差控制,防止涨模。
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墙柱顶部标高及水平度,使其比现浇梁板底标高高10~15mm。
待混凝土达到拆除强度后拆除模板。
凿除墙柱砼顶部浮浆,用钢丝刷清理干净。
安装现浇梁板,底模可直接与墙柱混凝土硬拼缝紧密连接,支设时,梁柱模板上口尺寸宜按负差控制。
5、控制要点:标高、水平度、清理。
6、质量要求:标高准确,表面平整,阴阳角清晰顺直。
第三节砌体工程
一、填充墙顶部处理
(一)材料:砖或混凝土斜砌块、三角形混凝土预制块、砌筑砂浆。
(二)工具:切割机、灰刀、线绳。
(三)工序:砌斜砖位置留设→切砖→砌斜砖、安放三角混凝土预制块→清缝。
(四)工艺方法:
1、填充墙砌至梁、板底时,留80~200mm空隙,根据斜砌需要把砖切成平行四边形。
2、在填充墙砌完间歇7天后将顶部空隙斜砌,斜砌角度为45~60°,逐块斜砌挤紧,灰缝厚度控制在8~12mm,两端、中间用三角混凝土预制块砌筑。
(五)控制要点:留置高度、斜砌角度。
(六)质量要求:斜砌砖应逐块挤紧,砂浆饱满。
二、构造柱马牙槎砌筑
(一)材料:砖或砌块、砌筑砂浆、背胶海绵条。
(二)工具:Φ16螺杆或步步紧、切割机。
(三)工序:排砖→砌筑、留孔→贴海绵条→支模。
(四)工艺方法:
1、构造柱与砌体连接处砌成马牙槎,马牙槎先退后进,退后尺寸为每边60mm,高度不大于300mm,进槎下口砖裁成宽60mm,角度45°的斜角。
2、随砌随留穿墙孔,留孔水平距离不大于600mm,竖向间距不大于400mm,第一个孔离板面不大于200mm。
支模前构造柱马牙槎边缘贴海绵条,安装模板时,为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应将一侧模板的顶端做成漏斗状,空心砖朝向构造柱的砖孔应封堵,防止漏浆。
(五)控制要点:马牙槎高度、斜口、海绵条、螺栓孔。
(六)质量要求:构造柱马牙槎进退位置尺寸偏差±5mm。
三、填充墙与混凝土墙交界处理
(一)材料:界面剂、聚合物砂浆、弹性腻子、无纺布、白乳胶。
(二)工具:抹子、刷子。
(三)工序:填充墙与混凝土接触面甩浆→填充墙砌筑→接缝抹角→大面抹灰→拉缝→填缝→贴布。
(四)工艺方法:
1、砌筑前,在填充墙与混凝土接触面上用界面剂甩浆形成毛面,砌筑时与混凝土接缝处砂浆填塞密实。
2、大面抹灰前,在砌体与混凝土接触处抹直角边为10~15mm的聚合物砂浆斜角,大面抹灰后随即在接缝处用抹子拉3~5mm深缝隙,批刮腻子前弹性腻子填塞,表面用白乳胶贴200mm宽无纺布后刮腻子。
(五)控制要点:甩浆、抹角、拉缝、填缝、贴布。
(六)质量要求:接触面砂浆饱满,抹角、填缝处理到位,无纺布粘贴平整牢固。
四、门窗洞口预埋混凝土预制块
(一)材料:混凝土预制块。
(二)工具:灰刀、铲子。
(三)工序:预制块加工→排砖→砌筑及安装预制块。
(四)工艺方法:
根据门窗洞口大小及墙体材料规格,现场加工或购买混凝土预制块。
洞口边立皮数杆确定混凝土预制块位置,上、下第一个混凝土预制块中心线距洞口顶和洞口底不超过150mm,中间预制块间距:门洞口不大于1.2m,窗洞口不大于0.5m,按确定的位置随砌随安预制块。
(五)控制要点:混凝土预制块规格、位置。
(六)质量要求:混凝土预制块预埋位置正确,高度偏差不大于100mm。
五、混凝土过梁中穿电管
(一)材料:电管、PVC套管。
(二)工具:开孔器、卷尺。
(三)工序:模板制作→预埋套管→浇筑过梁混凝土。
(四)工艺方法:
1、当有电管穿过过梁时,可采用现浇过梁内直接预埋电管或预制过梁内预埋PVC套管的方式。
2、根据穿管位置、规格、数量在过梁底模上开孔或现浇过梁上预埋套管,开孔或预埋套管管径应比穿线管大2mm,开孔或预埋套管位置应与箱体开孔位置、进管数量、规格一致,电管伸入过梁下30mm,固定牢固后补浇混凝土。
(五)控制要点:电(套)管位置、规格、数量。
(六)质量要求:电管或套管预埋位置、数量、规格准确,电管应垂直进入箱体。
六、墙面管线刻槽及填补
(一)材料:C20细石混凝土或M10水泥砂浆、铁丝网、水泥钉、管卡。
(二)工具:榔头、抹子、铁皮剪子、切割机。
(三)工序:刻槽→填抹混凝土或砂浆→钉铁丝网。
(四)工艺方法:
1、砌体上应用切割机进行刻槽,刻槽深度应保证管线埋设后距表面不小于20mm,
2、且不得超过100mm,墙面不得开水平及斜向槽。
线管埋设设后水泥砂浆固定牢固,宽度小于95mm的槽用M10水泥砂浆填补,大于100mm的槽用C20细石混凝土填补密实,表面与墙体面平齐。
抹灰前在线槽位置处挂贴铁丝网,铁丝网每边大于槽宽100mm。
(五)控制要点:湿润、养护。
(六)质量要求:填补密实、表面平整、铁丝网挂贴牢固。
七、多水房间墙体底部构造
(一)材料:模板、C20混凝土、砌筑砂浆。
(二)工具:灰刀、铲子、线绳、钢卷尺。
(三)工序:墙体放线→支模板→浇筑混凝土。
(四)工艺方法:
弹线确定墙体位置,多水房间底部必须设混凝土坎台,设计无要求时高度不低于200mm,按墙线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挡水台。
(五)控制要点:挡台厚度、高度。
(六)质量要求:砌筑砂浆饱满,混凝土浇捣密实。
八、砌体植筋
(一)材料:钢筋、植筋胶、丙酮。
(二)工具:电锤、小型气泵、砂轮锯、磨光机、钢丝刷、气管、胶枪。
(三)工序:植筋孔定位→钻孔→清孔→注胶→插筋锚固。
(四)工艺方法:
1、根据配筋砌体要求,在现场进行放线定位,植筋孔竖向间距不大于500mm,与灰缝位置对应,距墙皮不小于15mm。
2、用电锤进行钻孔,孔径比所植钢筋直径大一个规格,深度大于钢筋直径的10倍。
用气泵、钢丝刷清孔后再用棉丝沾丙酮清刷孔壁。
将植筋胶注入孔内至外表面1/3处。
植筋前,用棉球沾丙酮将钢筋的植入端擦拭干净,插筋时沿着一个方向旋转插至孔底至胶溢出为止。
植筋胶固化之前,不得扰动。
(五)控制要点:植筋孔定位、清孔、注胶、植筋。
(六)质量要求:定位准确,清孔干净,注胶到位,植筋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