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B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B卷·综合能力创新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4分)
斑斓()娴熟()璀璨()篝火()
2.请你体会前后句子的特点;再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
(3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更是处处涟漪。
人生如酒;每一滴都是醉人的:人生如歌;每一拍都是优美的;;每一掬都是清爽的;;;人生如梦;每一次都是灿烂的。
3.在你的积累中肯定有许多描写大自然壮美景色的诗句;请默写出两句来。
(2分)
①
②
4.下面一段文字是对我国享有盛名的”三峡景观”的描绘;其中搭配和衔接不当的一句是 ( )。
(2分)
A.有人说;三峡像一轴展不尽的山水画卷
B.也有人说;三峡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
c.依我们看;三峡倒像一部辉煌的交响乐
D.它是由“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这三个具有各自不同旋律、节奏的优美的画面组成的
5.下面这则告示告诉游客的主要意思是什么?(4分)
某旅游景点的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二、现代文阅读(55分)
(一)绝版的周庄(1 2分)
王剑冰
①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
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
清凌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
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着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
②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
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以致使你这样沧桑。
而你依然很关;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
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
只是不再含羞;大方地看着每一位来人。
周庄;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呼唤好久了;却不知你在这里。
周庄;我叫着你的名字;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动人。
我真想揽你入怀。
只是扑向你的人太多太多;你有些猝不及防;你本来已习惯的清净与孤寂被打破了。
我看得出来;你已经有些厌倦与无奈。
周庄;我来晚了。
③有人说;周庄的出现是以苏州的毁灭为代价的;眼前即刻闪现出古苏州的模样。
是的;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
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绣的团扇;已远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
这样;周庄这位江南的古典秀女便名扬四海了。
然而;霓虹闪烁的舞厅和酒楼正在周庄四周崛起;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
④参加“富贵茶庄”奠基仪式。
颇负盛名的富贵企业和颇负盛名的周庄联姻。
而周庄的代表人物沈万三也名富;真是巧合。
代表富贵茶庄讲话的;是一位长发飘逸的女郎;周庄的首席则是位短发女子;又是巧合。
富贵、茶、周庄、女子;几个字词在春雨中格外亮丽。
回头望去;白蚬湖正闪着粼粼波光。
⑤想起了台湾作家三毛。
三毛爱浪游;三毛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三毛的长发沾的什么风都有。
三毛一来到周庄就哭了;三毛搂着周庄像搂着久别的祖母。
三毛心里其实很孤独。
三毛没日没夜地跟周庄唠叨;吃着周庄做的小吃。
三毛说;我还会来的;我一定会来的。
三毛是哭着离去的三毛离去时最后亲了亲黄黄的油菜花;那是周庄递给她的黄手帕。
周庄的遗憾在于没让三毛久久留下;三毛一离开周庄便陷入了更深的孤独;终于把自己交给了一双袜子。
三毛临死时还念叨了一声周庄;周庄知道;周庄总这么说。
⑥入夜;乘一只小船;让桨轻轻划拨。
时间刚过九点;周庄就早早睡了;是从没有电的明清时代养成的习惯?没有喧闹的声音;没有电视的声音;没有狗吠的声音。
⑦周庄睡在水上。
水便是周庄的床。
床很柔软;有时轻微地晃荡两下;那是周庄交换了一下姿势。
周庄睡得很沉实。
一只只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
鞋子多半旧了;沾满了岁月的征尘。
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灿然的樱花。
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如同我。
我知道;打着鼾息的周庄;民族味儿很浓。
⑧坐在桥上;我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周庄;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
这么看着的时候;就慢慢沉入进去;感到时间的走动。
感到水巷深处;哪家
屋门开启;走出一位苍髯老者或纤秀女子;那是沈万三还是迷楼的阿金姑娘?周庄的夜;太容易让人生出幻觉。
(略有删改) 1.周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其独特的水乡古镇魅力成为中国大地上一个新的旅游热点。
作者慕名来游;却在文章第③段发出“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的疑问。
从全文的表述看;“周庄的操守”具体指什么?(3分)
2.见到周庄;作者连叹“我来晚了”。
你认为第②段中的这两句话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3.根据全文的表述;你认为文章标题“绝版的周庄”的含义是什么?(3分)
4.在文章的结尾段;作者说“看着周庄”;“感到时间的走动”。
请你写一个学习和生活中的情境;简单谈谈“感到时间的走动”的经历和体验。
(3分)
(二)美丽的徐闻珊瑚世界(12分)
①在我国大陆最南端;湛江雷州半岛徐闻县西海岸;有一个闻名全国;被誉为“水族大观园”的珊瑚自然保护区;区内的珊瑚礁绵延20多公里;面积达2000公顷。
据专家研究;珊瑚礁已有近万年的发育史。
②徐闻西海岸一带岸礁众多;海水清澈;水温、盐度稳定;非常适合珊瑚虫的繁殖生长:多年来当地一直十分注重生态的保护;保护区内的珊瑚种类繁多;达五十多个品种。
其中软体珊瑚有千年佛、白汽泡、鸡冠花;硬体珊瑚有角星、海脑、扇形;等等。
③当艳阳高照;风平浪静的日子;乘着小船在珊瑚丛上面缓缓滑行;犹如在一片美丽的丛林中漫游;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触手可及。
还有散落在“丛林”中的“翡翠”、“玛瑙”;形态各异;时隐时现的“鲜花”;橙黄蓝白红;煞是可爱;美不胜收。
不时还可见五彩缤纷的鱼儿与游船一起穿梭漫游;构成一幅奇异的海底风景画。
④珊瑚礁群向来被海洋学家称为海上“热带雨林”。
它占海洋面积不到.O.2%;却栖息了1/4的海洋生物;供养着9万多种鱼类。
我国的海南岛沿岸本来有中国最大的珊瑚礁群;历史在十万年以上;但因过度开发;仅10多年有的地方已成了海底废墟。
而徐闻的珊瑚礁群作为目前祖国大陆保存最完好的珊瑚自然生长区;正吸针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者。
为了永远给予孙后代保留这一片天赐的生态自然景观;当地政府已制订了以保护为前提;结合生态和环境旅游的利用计划;要让这一颗明珠永远闪亮在祖国大陆南端的西海岸边。
1.文中为什么称珊瑚礁群(区)为“水族大观园”和“热带雨林”?(2分)
2.文章第①②段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徐闻珊瑚自然保护区?(4分)
答:第①段:
第②段:
3.请从写作手法或语言运用特点的角度对第③段的表达效果(特点)作简要分析。
(3分) 4.文章末段写海南岛珊瑚礁群受损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分)
(三)西湖的绿(节选)(10分)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
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
不能一一去说。
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
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走进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
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
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
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
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
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
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象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1.文中划线的词语“绿茸茸”与“绿荫荫”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3分)
3.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苏堤和花港的绿;请简要概括这两种绿的特点。
(4分)
(1)苏堤的绿:
(2)花港的绿:
(四)读山品水(21分)
王玉如
山水之美;古来共谈;然而人们谈得最多的;还是山的灵性和水的神韵。
孔子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智者则步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这就是山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的根本原因。
人们通过读山品水;可以领悟到世事的兴衰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寻觅到自己精神家园的相通之处;故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徜徉于名山大川以寻求灵感。
读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有各的读法。
远读其;近读其;精读其;细读其;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视角不
同;意境也不同。
“不登高山;不知平地”;是一种发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一种境界;“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一种坚守;“五千仞岳上摩天”;是一种豪壮。
不要以为山是凝固的;山是岿然的活物。
.
品水;由于各人的气质不同;心境不同;也各有各的品味。
在文人眼里;水是温柔的;因此他们常常把柔情蜜意的水与悠悠无尽的爱联系起来。
水之悠长;好像爱情之天长地久;水之波动;似若爱情的起伏波澜。
在哲人眼里;水是运动的;悟出的是人生哲理;孔子说:“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叹的是。
孟子说“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比喻。
荀子对政权与人民的关系;给后人留下了发人深省的警句:“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老子呢?他既说“天下莫柔弱于水”;又看到了水“莫能御之”的力量。
云山苍苍;江水茫茫;读山品水;意味深长。
1.给文中加线的词注音。
(3分)
(1)洗濯 (2)徜徉 (3)岿然
2.依次填人第二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2分)
A.苍茫清秀奔放深沉 B.苍茫清幽豪放深沉
c.广漠清秀豪放深远 D.广漠清幽奔放深远
3.第二段引用诗句;运用排比句式;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4.人们“读山品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请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5.从全文来看;题目“读山品水”的含义是。
(2分)
6.第三段中引用的孑L子和孟子的话;极富哲理。
请分别在哲理句后的横线上;填写一个揭示哲理的句子。
(每句不超过15个字)(4分)
7.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从内容和结构上看;起了
的作用。
(2分)
8.文章引述了诸多古代名家的诗文;请你写出下列诗句的作者及其生活的朝代。
(4分)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者是;他是朝人。
(2)“咬定青山不放松”;作者是;他是朝人。
三、写作(30分)
题目:美丽的家乡
要求:开放思维;自定内容;不少于600字。
第一单元 B
一、1.1án xián càn gōu 2.略 3.略4.D 5.不要在景区留下垃圾;不要采摘景区的花木等等。
二、(一)1.①自然朴实;②风貌古典;③民族味儿浓。
2.不同。
前一句表示相见恨晚的喜悦及对周庄的赞美之情;后一句表现对周庄的纯秀、古典风貌被打破的惋惜和忧虑。
或:相同。
两句都表现对周庄的纯秀、古典风貌被打破的惋惜和忧虑之情。
或:相同。
两句都表示相见恨晚的喜悦及对周庄的赞美之情。
3.周庄是不可再生的珍稀古文化遗产;在开发和利用周庄旅游资源的同时;要珍惜并保护好周庄的特色风貌。
(意思对即可) 4.由读-书、观景、看物、听曲等;引发对过去的某物或对未来的联想均可。
不理解、不符合“感到时间的走动”的举例不得分。
(二)1.因为它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和供养着大量的鱼类(犹如“热带雨林”;生长着大量的动植物)。
2.(1)写徐闻珊瑚保护区的位置、面积及生成(发育)史。
(2) 徐闻西海岸珊瑚区形成的原因(环境)和珊瑚的种类繁多。
3.本题是开放性的;答题可从三个角度中任意一个切入:(1)写作上;用形色结合或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写得生动传神。
前者如“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鲜花;;橙黄蓝白红”;后者如‘‘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散落在丛林中的‘翡翠;、‘玛瑙;;形态各异”。
(2)表达方式上用了具体描写的手法把说明对象写得鲜明、
生动、形象;例如写珊瑚美如“鲜花”、“翡翠、玛瑙”。
(3)语言运用上是不同于前两段;显得形象鲜明生动;多用比喻写出了珊瑚礁的美丽多姿;例如“翡翠、玛瑙”、“鲜花”。
4.(1)珊瑚礁形成不易而要破坏它却很容易;要避免重蹈覆辙。
(2)要避免过度开发;才能长久保留美好景观;使人类和自然界和谐相处;也是为子孙后代造福。
(三)1.不能调换。
因为用“绿茸茸’’才能写出青苔的碧绿而稠密;用“绿荫荫”才能描写出苏堤树木的繁茂。
(意思对即可) 2.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之快速和勃勃生机;仿佛听到了它的脚步声。
(意思对即可) 3.富有意趣(情趣)的美 (四)1。
(1)xǐzhuó (2)cháng yáng (3)kuī rá|n.2.B 3.揭示了“读山”“视角不同;意境也不同”的内涵。
使文章文采斐然。
4.读山视角不同;意境也不同;品水;由于各人的气质不同;心境也不同;也各有各的品位。
5.领略山的灵性;品味水的神韵 6.人生之有限而宇宙之无穷;民心似水流;谁也无法抵挡。
7.抒情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8.①苏轼宋②郑板桥清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