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验、重点、艺术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实
验、重点、艺术班)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西周建立后,在分封同姓诸侯的同时,也分封了部分异姓诸侯。

其目的是( ) A.稳定统治秩序B.强化宗法制度C.促进民族交融D.加强文化交流
2.下图描绘的是我国古代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从坐而站到跪。

这一变化反映了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集权不断削
弱 B.皇权的不断强化
C.地方权力不断加
强D.相权的不断加强
3.以下摘自钱穆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的评价,该制度应是( )
A.西周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C.汉代的刺史
制 D.元朝的行省制
4.有学者评论说:“(它)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

”该学者评论的是( )
A.科举制 B.郡国并行制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5.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

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最重要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为A.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6.这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局限。

上述材料评价的是( )
A.雅典民主B.小国寡民 C.君主专制D.罗马法律
7.《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写道:“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材料表明( )
A.罗马法能够消除罗马社会矛盾B.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
C.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D.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依据
8.“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

后来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化作一种由主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权,其负责对象也由原来的国王转变为议会。

”这种制度是( )
A.两党制B.责任内阁制C.总统共和制D.联邦制
9.萨姆.亚当斯曾打趣地说:“我跨进这座楼房时吓得绊倒在门槛上了。

在我面前出现的是一个强大的全国性政府,而不再是一个各式各样权州的薄弱联盟”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美国实行了( )
A.联邦制B.三权分立C.总统制D.两院制
10.近代某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任期七年,在规定的颁布法律期限内,共和国总统可以通过一项材料确凿的咨文,要求两院重新审议法律,两院不得拒绝这一要求。

”该宪法可能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11.某法律条文规定:“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关于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
A.应出自《1787年宪法》 B.反映德国立法权归皇帝
C.反映的是君主专制政体 D.专制色彩浓厚的代议制
12.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外关系发生逆转的第一步。

“逆转的第—步”对中国意味着(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它提出了( ) A.保护小农经济的主张 B.实现产品公有的设想
C.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实行平均分配的政策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对中国是灾难性的战
争。

对“灾难”解读正确的是( )
A.满清政府主权完全丧失B.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国人忧患意识开始增强 D.中国社会性质彻底改变
15.在近代某一条约签订时,列强要求赔款数额为4亿5千万两,用意是当时中国有4亿5千万人口,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

材料中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天津条约》
16.《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该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 )
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 B.结束了封建社会历史
C.结束中国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D.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最能反映这场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8.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两个一百年”的起点分别是( )
A.1912年1919年 B.1919年1949年C.1921年1945年D.1921年1949年
19.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目标,成为国共合作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旗帜的是( ) A.旧三民主义 B.“三大政策” C.新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
2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探索出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这条道路的特点是( )
A.议会斗争与暴力革命相结合 B.以城市为中心
C.以资产阶级为革命对象 D.农村包围城市二.材料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21题20分,22题20分,共40分)
21.(20分)政治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

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着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继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并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腿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

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问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

泛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

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有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创制”有哪些制度?秦朝以后的“变局”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中央机构实行哪种制度?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晌?(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处处注重权力均衡的?(4分)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各自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影响。

并由此谈谈你的认识。

(6分)
2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在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年以来”,人民解放军的那一次行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指的是哪三次战役?(8分)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此革命起点事件是什么?这一革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4分)
(3)“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

请分别列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领导的一次重大革命斗争?(4分)
(4)请概述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4分)
历史试卷(21--34班)参考答案
1--5ABDAB 6--10ACBAC 11--15DACBC 16--20ACDCD
21.(1)变局: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2分)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分)
(2)调整:实行三省六部制。

(2分)
影响: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

(4分)
(3)制衡:政府机构实行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实行联邦制,体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相结合;实行两党制,保持彼此制衡与监督。

(任答2点即可,4分)
(4)影响:中国: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和发展。

(任答1点即可,2分)
美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为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分) 认识: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都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2分)
22.(1)行动:挺进大别山(2分)
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6分)
(2)事件:五四运动(2分)
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2分)
(3)斗争:太平天国,辛亥革命(4分)
(4)意义:标志着中国100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中国
即将诞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任答2点即可,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