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学全套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形式逻辑学的内涵 与逻辑学的演变
一、什么是形式逻辑学 2、思维的形式化
(1)词项逻辑的形式化——用符号代替概念
例如:“所有水都是往低处流的” 其中:“所有…都是”是常量,用A代替
“水”和“往低处流”是变量,用s和p代替 形式化后即为sAp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形式逻辑学的内涵 与逻辑学的演变
第二章 概念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三、概念和语词方面的逻辑错误
同一语词可表达不同概念为偷换概念提供了可能性 3、人为的制造“混乱”
既然同一语词表达不同概念为偷换概念提供了可能 性,就应当尽量避免这种情况,但现实生活中却常常 有人在人名、地名、商品名和其它一些概念上有意无 意地制造混乱。 例如:亚思达、原生态唱法、赣州市南康市坪市
第二章 概念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二、概念和语词
2、概念和语词的联系 概念离不开语词,总体而言,语词
也离不开概念
第二章 概念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三、概念和语词方面的逻辑错误
同一语词可表达不同概念为偷换概念提供了可能性
1、无意的偷换概念 例如: (1)女:你了解达尔文吗?
男:了解一点。但不如英文、法文了解得多 (2)孙子:爷爷!你爸爸是猴子吗?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第二章 概念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二、概念和语词
1、概念和语词的区别
(3)同一语词可表达不同概念,不 同一语词可表达同一概念
例如:同一语词表达不同概念—— “运动”可表达物体位移、体育锻炼、政治斗争 “活动”可表达体育锻炼、团体工作、拉关系走后门
不同语词表达同一概念—— “母亲”和“妈妈” “土豆”和“马铃薯”
性和关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思维的内容和形式 三、思维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相同形式可以表达不同内容
例如:“人往高处走”与“水往低处流” “如果赶不上火车,那么乘汽车去”与“如果你
无法改变环境,那么改变你自己”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思维的内容和形式 三、思维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相同内容可以采取不同形式
念的外延
第二章 概念
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4、反变关系 在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之间,存在:
内涵增加,外延缩小;反之亦然
的规律
第二章 概念
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不同语词的不同 概念的反变关系
古代长篇小说
第二章 概念
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第二章 概念
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概念的内涵 二、概念的外延 三、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四、内涵和外延方面的逻辑错误
第二章 概念
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 特有属性
1、一般而论,概念在使用中其内涵是隐匿的 2、即使对概念下定义也仅揭示其本质属性
第二章 概念
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1、单独概念 单独概念是外延为一个的概念
例如:“北京”、“鲁迅”
第二章 概念
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2、普遍概念 普遍概念是外延多于一个的概念
例如:“城市”、“青年”
第二章 概念
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1、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把对象当作集合体反 映的概念
周答:“很简单,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路。” 又问:“你们中国人走路都低着头,而我们美国人走路是挺胸 抬头。” 周答:“因为我们走的是上坡路,而你们走的是下坡路。”
第二章 概念
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三、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 四、相对概念和绝对概念 五、实概念和虚概念 六、精确概念和模糊概念
二、学习逻辑学的方法 (略)
第二章 概念
第一节 概念概述 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 第四节 概念间的关系 第五节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第六节 概念的定义和划分
第二章 概念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二、概念和语词 三、概念和语词方面的逻辑错误
第二章 概念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词项)
例如: “江西理工大学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其中:“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 “高处”、“低处”等均是思维的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思维的内容和形式 二、思维的形式
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其中:概念主要表达属性 判断主要表达关系 (以上的属性和关系均为已知现实存在的) 推理表达由已知的属性和关系得出过去或未来的属
例如:“森林”、“丛书”、“舰队”
第二章 概念
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2、非集合概念 非集合概念是不把对象当作集合 体反映的概念
例如:“树木”、“书本”、“军舰”
第二章 概念
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3、怎样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1)看表述:集合概念的子概念不能被表
第二章 概念
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即具有其内涵所反映的 特有属性的全部事物
例如:“班干部”的外延是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 生活委员、文体委员……等
第二章 概念
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1、类、子类、分子 通常把具有某一相同属性的若干事物称作一类事物 把一类事物中又具有某一相同属性的事物称作子类 把一类事物中的个别事物称作分子
爷爷:我爸爸怎么是猴子? 孙子:老师说人的祖先是猴子
第二章 概念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三、概念和语词方面的逻辑错误
同一语词可表达不同概念为偷换概念提供了可能性 1、无意的偷换概念
第二章 概念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三、概念和语词方面的逻辑错误
同一语词可表达不同概念为偷换概念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可能性 2、故意的偷换概念 例如: 甲:××经常和群众打成一片,应该得到提拔。 乙:这种人怎么能提拔?应该把他调去武术队。
数理逻辑 (人工语言)
与 数 学 结 合—离散数学 与语言学结合—数理语言学 与 哲 学 结 合—逻辑哲学 与物理学结合—开关电路
现代归纳逻辑
模态逻辑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1、逻辑学有助于正确思维,但不等于思维能力 2、逻辑学有助于口头表达,但不等于口才 3、逻辑学有助于书面表达,但不等于写作能力
概念是用于区分事物的。区分事物是 合乎逻辑地思维和表达的最低要求。区 分事物的依据是事物的属性。 事物的属性有:
属性 共有属性 特有属性
本质属性 非本质属性
第二章 概念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词项)
1、特有属性和共有属性 (1)特有属性是一个或一类事物拥 有而其它事物不拥有的属性 (2)共有属性是几个或几类事物共 同拥有的属性
第二章 概念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二、概念和语词
1、概念和语词的区别 (1)概念具有全人类性,而语词具 有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第二章 概念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二、概念和语词
1、概念和语词的区别
(2)有的语词表达概念,有的语词 不表达概念
一般而言,实词表达概念,虚词不表达概念,也存 在多个语词表达一个概念的情况 例如: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 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 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第二章 概念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词项)
2、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1)本质属性是较为基础的、本生 的属性 (2)非本质属性是本质属性派生的 属性
第二章 概念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词项)
3、概念的定义
概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形式
属性
概念
共有属性 特有属性 本质属性 非本质属性
第二节 形式逻辑学的内涵 与逻辑学的演变
一、什么是形式逻辑学 二、逻辑学的演变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形式逻辑学的内涵 与逻辑学的演变
一、什么是形式逻辑学 1、形式逻辑学的定义 形式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 律的学问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形式逻辑学的内涵 与逻辑学的演变
一、什么是形式逻辑学 2、思维的形式化 思维的形式化就是用符号代替思维 过程中的逻辑常量和逻辑变量
例如:“所有水都是往低处流的”与“如果是水,那么 往低处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思维的内容和形式 三、思维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3、内容真假不等于形式真假
内容真假靠实践检验,形式真假靠规则检验 例如:金属是导电的,
铝是导电的, 所以,铝是金属 在以上思维过程中,结论的内容是真的而形式不符 合逻辑规则
第一章 绪论
例如: 类:学校
子类:大学
分子
江西理工大学 赣南师院 赣州三中 文清路小学
第二章 概念
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2、属概念、种概念 逻辑学把对应于类的概念称作属概念,对应于子类
或分子的概念称作种概念,属概念和种概念之间是属 种关系
属种关系使概念之间存在高低层次不同,最高概 念是哲学范畴,最低概念是个别事物
第二章 概念
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四、内涵和外延方面的逻辑错误
概念内涵的多义性和隐匿性为偷换概念提供了可能性, 导致交流中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不一致。 精彩的辩论技巧
新中国成立伊始,世界各国都以不同的视角注视着它,也会经 常遇见一些恶意提问的记者。
曾经有美国记者问周恩来:“为什么在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 却叫‘马路’?”
形式逻辑学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思维的内容和形式 第二节 逻辑学的内涵和演变 第三节 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思维的内容和形式 一、思维的内容 二、思维的形式 三、思维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思维的内容和形式 一、思维的内容
思维的内容是事物的属性和关系
述为母概念
例如:“树”是“森林”的子概念,不能表述为“树 是森林”,则“森林”是集合概念 “树”也是“树木”的子概念,可以表述为“树 是树木”,则树木是非集合概念
第二章 概念
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3、怎样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2)看语境: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 区分是相对的,在某语境中为集合概念 在另一语境中可以是非集合概念
例如:“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
第二章 概念
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4、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方面的逻辑 错误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相对性为偷换概念提供了 可能性。 例如: “庭院里栽种着各种花卉” “女性是伟大的,所以我是伟大的” “毛主席号召为人民服务,又没号召为你服务”
第二章 概念
课堂练习 试指出以下有下划线的概念是集合概 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1、布什把朝鲜、伊朗和伊拉克这三个国家称作邪恶轴心
2、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3、森林被称作地球之肺。我国的著名森林有大兴安岭森 林和西双版纳森林
(1)普遍规律——矛盾律、排中律、
充足理由律 (2)特殊规律——各种具体思维形
式的规则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形式逻辑学的内涵 与逻辑学的演变
二、逻辑学的演变
演绎逻辑(前4世纪)
传统形式逻辑
(自然语言)
(普通逻辑) 归纳逻辑(16世纪)
形式逻辑 (不管内容)
逻辑学
现代形式逻辑
辩证逻辑(19世纪) (兼顾内容)
类和子类的区分是相对的,因此属概念和种概念 的区分也是相对的 例如: 学校是属概念,大学是种概念 大学是属概念,江西理工大学是种概念
第二章 概念
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3、内涵的多少、外延的大小 子类的相同属性多于类的相同属性,所以种概念的
内涵多于属概念的内涵 子类包含于类之中,所以种概念的外延小于属概
一、什么是形式逻辑学 2、思维的形式化
(2)命题逻辑的形式化——用符号代替判断
例如:“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那么改变你自己” 其中:“如果…那么”是常量,用→代替
“你无法改变环境”和“改变你自己”是变量, 用p和q代替 形式化后即为p→q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形式逻辑学的内涵 与逻辑学的演变
一、什么是形式逻辑学 3、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相同语词的不同 概念的反变关系
狭 广义的考试: 笔试、操作 比赛、考核等
考试
第二章 概念
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四、内涵和外延方面的逻辑错误
概念内涵的多义性和隐匿性为偷换概念提供了可能性, 导致交流中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不一致。 例如: “某部开展‘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取得了良好 效果,每位干部战士都会唱,并在合唱比赛中得了团 体第一名” 又如: 甲:你一点也不讲卫生,简直不像个人 乙:我怎么不像人?我的眼睛、嘴巴、鼻子一样也不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