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
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1.【答案】D
【解析】学生对维新思想的理解。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入侵的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挽救民族危亡之路,维新派主张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严复思想的特点的理解。
2.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 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 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 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 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2.【答案】C
3.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
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
这一变化说明:
A. 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
B.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
C. 中国土人面临文化落差一味逃避
D. 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
3. 【答案】B
4. 《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
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4.【答案】B
【解析】AD是在70年代文革时期,B是20世纪90年代,C60年代。
5.国务院日前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下列与中国航天相关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东方红一号卫星被送入预定轨道②国家制定863计划③钱学森舍弃外国优越条件,冲突阻挠归国④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 ③①④②
B. ①③②④
C. ④②①③
D. ③①②④
5.【答案】D
【解析】东方红一号卫星被送入预定轨道是在1970 年,国家制定863计划是在1986年,钱学森归国是在1955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国家的标志是2003年“神舟五号”升入太空。
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③①②④,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6.下表反映了我国1993—1997年GDP数据及相关要素的贡献率
2
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 劳动密集型产业已被取代
B. 外向型经济主导地位确立
C. 国民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
D. 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
6.【答案】C
【解析】根据我国1993—1997年GDP数据及相关要素的贡献率数据看出,科技进步贡献率由1993年的百分之29.6增长到1997年的百分之81.5,说明国民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故C正确;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GDP的贡献率数据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D。
7. 1955年,《人民日报》社论说:“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现。
”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A. “左”倾错误严重摧残文艺发展
B. 艺术家深入理解“双百”方针
C. 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
D. 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
7.【答案】C
8. 1951年11月,年轻的芝加哥大学博士巫宁坤回国进入在北京的燕京大学担任西方文化教授,在学校尘封的图书馆中没有看到基本英美文学理论书籍,只找到苏联删减翻印的美国小说,作为他宣讲人文主义的教材。
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A. 留美学子服务祖国成为时代潮流
B. 新中国政府举办大学的艰难起步
C. 西方文化仍是新中国高校主课程
D. 苏联影响到新中国学习西方文化
8.【答案】D
3
9. 1952年新中国进行了院系大调整。
调整前,旧法学院是政治系,法律系分设,以示法律独立于政治之外。
调整后,将不同学校分立的政治、法律两系加以合并组建新的政法学院,强调法律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法律应服从政治。
这种变化:
A. 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法律教育体系
B. 清除了旧中国法律体系的不良影响
C. 适应了人民政权政治建设的需要
D. 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法律基础
9.【答案】C
【解析】抓住关键信息“将不同学校分立的政治、法律两系加以合并组建新的政法学院,强调法律和政治是不可分的,法律应服从政治”分析解答,排除与关键信息无关选项即可。
10.“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和业余大学是一条腿。
教育制度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要认真研究,该恢复的恢复,能实行便实行。
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
”邓小平的这一看法旨在:
A. 初步建成国民教育体系
B. 推动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D. 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10.【答案】B
【解析】由材料“教育制度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要认真研究,该恢复的恢复,能实行便实行。
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
”可以得出所述为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A是在文革之前;C 是在1995年提出的;D是在1956年,在文革之前。
11.下图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赴校证,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4
A. 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
B. 《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C. 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
D.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
11.【答案】D
【解析】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的基本史实。
12.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东西方两部著名的话剧《茶馆》和《等待戈多》的剧照,当时两剧在中国和西方上演时均引起轰动,他们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
B. 描写了社会历史演变
C. 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D. 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12.【答案】D
【解析】话剧《茶馆》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等待戈多》剧本所揭示的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表现出现代世界的荒诞和无意义,深深地拨动了那个社会条件下人们的心弦,人们看不到生活的出路,终日无所事事,极端痛苦,又极端无聊,渴望改变,却又无力自拔;所以综上所述,这两个剧本都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故选D;A不符合史实,B不符合《等待戈多》,C 不符合《茶馆》,故排除ABC。
二、非选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
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
——严复《救亡决论》(1895年)
材料二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
5
鲜耻”八个字。
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
材料三就世界观和基本的价值观而言,严复是一个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这导致他对中国的传统进行无情的批判……笼统地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医治中国的弊病只能利用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对严复的评价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4)综上,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
(2)与当时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运动时期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俄为师”成为新的救亡选择,严复的态度相对保守。
(3)不准确。
维新变法时期,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全面否定;一战后,严复反思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肯定。
(4)答案示例: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要继承,也要反思;要增强文化自信;对于传统文化如何扬弃,既要放到具体时空予以具体分析,也要在一个长时段内加以总体评判。
【解析】
第(3)问,需要联系材料一、二的内容,然后对材料三进行分析判断,材料一没有全部否定传统文化,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严复主张回归传统文化,据此判断出“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的评价不符合实际。
第(4)问,属于开放性设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解题时需要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传统文化,需要批判的继承,据此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