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2讲 新人教版选修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四第2讲
1.(2017·陕西咸阳三模)导学号 99522508
材料1898年,邹容随兄应巴县童子试,题旨皆《四书》、《五经》,他遂罢考而去,遭父笞责而志不改。

当得知谭嗣同等六君子变法遇难的消息,他悲愤不已,作诗曰:“赫赫谭君故,湘湖士气衰。

惟冀后来者,继起志勿灰。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夏天,他到成都参加官费留学日本的考试,被录取。

临行前,当局以其平时思想激进,取消了他官费留学日本的资格。

1902年春,他冲破重重阻力,自费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同文书院补习日语,革命倾向日趋显露,并结识了一些革命志士。

邹氏之《革命军》也。

诚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也!
——章士钊《介绍<革命军>》
(1)材料中邹容“遭父笞责”和“悲愤不已”后所赋的诗歌反映了其怎样的思想倾向?试用两个主题概括材料所述邹容的事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邹容革命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及《革命军》的影响。

[答案](1)主要倾向:讨厌经学的陈腐,鄙弃八股功名;心向维新思潮,具有变革志向。

主题:年少立志;东渡求学。

(2)主要因素:时局深刻变化的感染;个人的信念和抱负及国外求学的阅历;结交革命志士并受其影响。

影响:宣传了革命思想,启迪了广大人民群众。

[解析](1)第一小问,思想倾向,依据材料“应巴县童子试,题旨皆《四书》、《五经》,他遂罢考而去”可以概括出讨厌经学的陈腐,鄙弃八股功名;依据材料中邹容所作的“赫赫谭君故,湘湖士气衰。

惟冀后来者,继起志勿灰”的理解,结合所学可以概括出心向维新思潮,具有变革志向。

第二小问,主题,依据材料中邹容“遭父笞责而志不改”及其所作诗歌
的理解可以概括总结出“少年立志”的主题;由材料中邹容“冲破重重阻力,自费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同文书院补习日语…”可以概括出“东渡求学”的主题。

(2)第一小问,因素,依据材料中邹容东渡日本后“革命倾向日趋显露,并结识了一些革命志士”,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其邹容思想倾向及其经历,并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影响邹容革命思想形成的因素。

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材料“邹氏之《革命军》也,诚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也”的理解,结合所学概括说明《革命军》的影响。

2.(2017·江西鹰潭二模)导学号 99522509
材料戴高乐从1958年开始连续当了11年法国总统,他领导制定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重新确立法国的政治体制。

任内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外事务上。

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因心脏病猝然逝世。

蓬皮杜总统于次日向法国人民发表广播讲话:“戴高乐将军逝世了,法国失去了亲人。

1940年,戴高乐将军拯救了我们的荣誉。

1944年,他领导我们走向解放和胜利。

1958年,他把我们从内战的威胁中救了出来,他使今天的法国有了自己的制度、独立和国际地位……让我们向法国保证,我们决不辜负我们所得到的教诲,愿戴高乐将军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戴高乐主义”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

(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对法国和法兰西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

[答案](1)背景:20世纪50年代,法国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冷战形势下,法国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影响。

(2)贡献:拒绝对德投降,扭转法国国际形象,赢得国际尊重;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打败德国法西斯赢得民族独立;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确立法国特色政治体制;促进法德进一步和解,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重塑法国大国形象,提高法国国际地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戴高乐主义”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二战结束后,法国综合实力削弱,国际地位低下;冷战形势下,美国加强了欧洲的控制;欧洲一体化进程趋势影响。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戴高乐对法国和法兰西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拒绝对德投降,扭转法国国际形象,赢得国际尊重;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打败德国法西斯赢得民族独立: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确立法国特色政治体制;促进法德和解,推动欧洲一体化;重塑法国大国形象,提高法国国际地位。

3.(2017·江西高考押题卷) 导学号 99522510
材料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并在外交政策方面制定了“和平的新结构”的总构想和总战略。

1969年,尼克松给国会的第一个外交政策报告宣布:“国际关系中的战后时期已经开始。


1969年,尼克松说:“我感到美苏关系可能会是决定我的政府任期的之内和之后世界能否生活在和平中最重要的国家关系。


1969年,尼克松说:“把越南共和国放弃给共产党人……将使我们在寻求牢固、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努力中付出无法估量的代价。


1969年,尼克松说:“美国对亚洲的任何政策都必须着力对付中国这个现实……我们显然不能把中国永远留在世界各国大家庭之外。


1971年,尼克松对《时代》周刊记者说:“如果美国、欧洲、苏联、中国、日本强大而健全,互相平衡,而不互相作对,从而形成一个稳妥的均势,那么我想世界会更安全、也更美好。


——摘编自[美]丹·考德维尔《论美苏关系:1947年至尼克松、基辛格时期》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尼克松“和平的新结构”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尼克松的外交。

[答案](1)内容:正视国际关系力量对比变化;重视美苏关系;坚持全球霸权政策;重视中国问题;倡导国际力量均势与和平。

(2)评析:尼克松的外交思想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依据世界局势变化,对外交政策作出适当调整,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但美国的全球霸权政策仍然是世界和平的威胁。

[解析]本题考查尼克松外交思想的相关内容、评价,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第(1)问,概括指出尼克松“和平的新结构”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材料逐一概括指出,概括时注意将材料语言加以提炼。

第(2)问,简要评析尼克松的外交思想,注意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其调整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但美国的全球霸权政策仍然是世界和平的威胁。

4.(2017·广东深圳一模) 导学号 99522511
材料蒋梦麟(1886~1964年),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青年时赴美留学,并获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北京大学校长。

1918年,他发表《历史教授革新之研究》,抨击儒家重古轻今观念对先前中国史学造成的弊端,呼吁吸纳西方历史教育的经验、体察本国社会生活的需要,活用本国的历史资料,
以革新中国历史教育。

在新式教育中,将王侯将相的重要性降低,而把与平民生活有关的方方面面作为教育内容;政治事件不再居于中心位置,农林、风俗、宗教、家制、娱乐、法庭、学校、聚会等领域一样值得教授;政治家固然影响深远,但科学家的事迹及贡献更值得宣扬;解释史事摆脱了早先儒家学说“仁政”、“暴政”的说法,转向综合考查生产力、人口、气候、地理、交通等因素。

——摘编自马勇《蒋梦麟传》
(1)根据材料概括蒋梦麟历史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蒋梦麟历史教育思想的社会背景。

[答案](1)内容:学习西方的历史教育;以平民生活为中心;重视科学家的作用;扩大历史教育的范围,关注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重视历史的复杂性。

(2)背景:民国初年,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引起资产阶级不满;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蒋梦麟曾留学美国,受到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呼吁吸纳西方历史教育的经验”“平民生活有关的方方面面作为教育内容”“科学家的事迹及贡献更值得宣扬”“农林、风俗、宗教、家制、娱乐、法庭、学校、聚会等领域一样值得教授”“转向综合考查生产力、人口、气候、地理、交通等因素”可概括蒋梦麟历史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2)本问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归纳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分析蒋梦麟历史教育思想的社会背景,需要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如政治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和个人经历等方面考虑,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