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下二(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童年又重领于我的心头。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暖暖的心情◇失落和怀念
③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2、生各抒己见。只要想象合理,都应该给予肯定。
3、这一家子的其乐融融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一家子带到我们面前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在头脑里产生相应的画面,看看他们各自在忙些什么?
4、生自由否表现出乡村自然环境的优美,“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温馨、和睦,以及“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轻松、活泼、愉快。
2、师生互动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3、师小结:词原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代,宋代是词鼎盛时期,句的长短随着曲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就是上下两段。宋代的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是著名的词人。
1、课题入手,想象内容。
师:课文描写的村居生活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2、练习朗读,《清平乐.村居》读准生字音,读顺诗句。
(1)看骆驼咀嚼。2)看骆驼脱皮毛。(3)关于铃铛的遐想。4)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1、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2、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3、小结
第2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科下册添改式教案设计
课题
7*祖父的园子
共1课时
第
1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
1、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2、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
1、师:词本身就是为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建议学生自己尝试配乐演唱。师可范唱苏轼的《水调歌头》,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生练习试唱。众评议。
1、师:关于词、关于辛弃疾,我们才刚刚有了很肤浅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课外多阅读些经典文学作品,吸取更多传统文化的精华,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2、诵读全词,结束本课时学习。
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添改教案或练习
一、学习《牧童》
(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第1页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添改教案或练习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3、通过读注释或借助工具书,基本理解诗歌大意。
(二)检查自学,深入探讨
1、指名读诗,正音,注意“篙、棹”两个生字的读音。
2、再读全诗,并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
3、师生互动交流诗歌大意,可以先交流自己读懂的语句,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共同交流探讨。
(全诗大意:一只不再扬帆划桨的小船中间,坐着两个小男孩,很奇怪的是,没有下雨,这两小孩居然撑着伞,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撑伞不是为了遮风挡雨,而是舞动着伞柄起到类似扬帆的作用。)
第1页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添改教案或练习
三、发挥想象,加深理解
四、改编歌曲,激发兴趣
五、总结谈话,回归整体
六、布置作业,积累升华
边的田间地头种豆,老二呢,正忙着编织鸡笼。最顽皮、可爱的莫过于最小的那个孩子了,瞧,他趴在溪边剥莲蓬,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1、师:这一家子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能想象得出老两口正在说什么悄悄话吗?
2、生互动交流。
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记住他在风中吹奏的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3、诵读全诗。
(一)借助画面,导入新诗
1、观察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看一看,诗歌是怎么描写他们的?
2、生自由读诗。“遮”,注意要读翘舌音。记住字形。读通、读顺全诗。
小学五年级语文科下册添改式教案设计
课题
5、古诗词三首
共2课时
第
1
课
时
教学内容
《牧童》《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
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3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
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4个认识的字。
2、体会诗词的意境,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具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添改教案或练习
一、课题导入,介绍知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中间有个分隔符号,前者是词牌,后面是词的题目。)
1、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收集、背诵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开展一次背诵比赛。
3、小结
第2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科下册添改式教案设计
课题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共2课时
第
1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写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3、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1、读懂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具准备
歌曲《送别》、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添改教案或练习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
第1页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添改教案或练习
二、学习《舟过安仁》
三、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三)设身处地,感悟诗情
1、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3、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困惑,或板书黑板,或与学生个别交流。提倡组内合作,借助注释以及工具书,初步理解词的大意。
4、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正音、评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亡、剥”两个字在本课的读音。
5、交流比较生僻、不易理解的词。如,醉里、相媚好、亡赖。
.指名说大意,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距离农家低小的屋檐不远处,是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屋檐下,有两个头发发白的老头、老太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大儿子十分勤快,在溪
2、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添改教案或练习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四、汇报交流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4、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5、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现出来。
6、指名读、齐读。读后点评。
背诵两首诗。预习《清平乐.村居》
第2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科下册添改式教案设计
课题
5、古诗词三首
共2课时
第
2
课
时
教学内容
《清平乐.村居》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我”很喜欢骆驼。◇“我”很善良。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2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科下册添改式教案设计
课题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共2课时
第
2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敢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配乐范读。
5、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
第1页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添改教案或练习
四、作业
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重点、难点或关键
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1、读懂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添改教案或练习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童年又重领于我的心头。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暖暖的心情◇失落和怀念
③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2、生各抒己见。只要想象合理,都应该给予肯定。
3、这一家子的其乐融融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一家子带到我们面前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在头脑里产生相应的画面,看看他们各自在忙些什么?
4、生自由否表现出乡村自然环境的优美,“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温馨、和睦,以及“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轻松、活泼、愉快。
2、师生互动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3、师小结:词原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代,宋代是词鼎盛时期,句的长短随着曲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就是上下两段。宋代的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是著名的词人。
1、课题入手,想象内容。
师:课文描写的村居生活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2、练习朗读,《清平乐.村居》读准生字音,读顺诗句。
(1)看骆驼咀嚼。2)看骆驼脱皮毛。(3)关于铃铛的遐想。4)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1、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2、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3、小结
第2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科下册添改式教案设计
课题
7*祖父的园子
共1课时
第
1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
1、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2、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
1、师:词本身就是为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建议学生自己尝试配乐演唱。师可范唱苏轼的《水调歌头》,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生练习试唱。众评议。
1、师:关于词、关于辛弃疾,我们才刚刚有了很肤浅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课外多阅读些经典文学作品,吸取更多传统文化的精华,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2、诵读全词,结束本课时学习。
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添改教案或练习
一、学习《牧童》
(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第1页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添改教案或练习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3、通过读注释或借助工具书,基本理解诗歌大意。
(二)检查自学,深入探讨
1、指名读诗,正音,注意“篙、棹”两个生字的读音。
2、再读全诗,并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
3、师生互动交流诗歌大意,可以先交流自己读懂的语句,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共同交流探讨。
(全诗大意:一只不再扬帆划桨的小船中间,坐着两个小男孩,很奇怪的是,没有下雨,这两小孩居然撑着伞,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撑伞不是为了遮风挡雨,而是舞动着伞柄起到类似扬帆的作用。)
第1页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添改教案或练习
三、发挥想象,加深理解
四、改编歌曲,激发兴趣
五、总结谈话,回归整体
六、布置作业,积累升华
边的田间地头种豆,老二呢,正忙着编织鸡笼。最顽皮、可爱的莫过于最小的那个孩子了,瞧,他趴在溪边剥莲蓬,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1、师:这一家子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能想象得出老两口正在说什么悄悄话吗?
2、生互动交流。
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记住他在风中吹奏的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3、诵读全诗。
(一)借助画面,导入新诗
1、观察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看一看,诗歌是怎么描写他们的?
2、生自由读诗。“遮”,注意要读翘舌音。记住字形。读通、读顺全诗。
小学五年级语文科下册添改式教案设计
课题
5、古诗词三首
共2课时
第
1
课
时
教学内容
《牧童》《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
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3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
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4个认识的字。
2、体会诗词的意境,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具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添改教案或练习
一、课题导入,介绍知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中间有个分隔符号,前者是词牌,后面是词的题目。)
1、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收集、背诵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开展一次背诵比赛。
3、小结
第2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科下册添改式教案设计
课题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共2课时
第
1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或关键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写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3、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1、读懂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具准备
歌曲《送别》、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添改教案或练习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
第1页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添改教案或练习
二、学习《舟过安仁》
三、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三)设身处地,感悟诗情
1、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3、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困惑,或板书黑板,或与学生个别交流。提倡组内合作,借助注释以及工具书,初步理解词的大意。
4、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正音、评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亡、剥”两个字在本课的读音。
5、交流比较生僻、不易理解的词。如,醉里、相媚好、亡赖。
.指名说大意,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距离农家低小的屋檐不远处,是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屋檐下,有两个头发发白的老头、老太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大儿子十分勤快,在溪
2、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添改教案或练习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四、汇报交流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4、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5、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现出来。
6、指名读、齐读。读后点评。
背诵两首诗。预习《清平乐.村居》
第2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科下册添改式教案设计
课题
5、古诗词三首
共2课时
第
2
课
时
教学内容
《清平乐.村居》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我”很喜欢骆驼。◇“我”很善良。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2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科下册添改式教案设计
课题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共2课时
第
2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敢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配乐范读。
5、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
第1页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添改教案或练习
四、作业
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重点、难点或关键
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1、读懂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添改教案或练习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