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孝”的语句

合集下载

孔子关于及时尽孝的名言警句

孔子关于及时尽孝的名言警句

孔⼦关于及时尽孝的名⾔警句1. 论语中有关孝⼼的名⾔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于⽝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出⾃春秋孔⼦弟⼦及再传弟⼦《论语·为政第⼆》译⽂:孔⼦说:“当今的孝⼦,只是说能够供养⽗母就⾏了。

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

若对⽗母不孝敬,那和⽝马⼜有什么区别呢?”2、⼦⽈:“⽗母在,不远游,游必有⽅。

——出⾃春秋孔⼦弟⼦及再传弟⼦《论语·为政第⼆》译⽂:孔⼦说:”⽗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3、⼦⽈:”⽗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则以惧。

“——出⾃春秋孔⼦弟⼦及再传弟⼦《论语·⾥仁第四》译⽂:孔⼦说:”⽗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为他们长寿⽽⾼兴,⼀⽅⾯为他们衰⽼⽽担忧。

4、孟武伯问孝,⼦⽈:“⽗母惟其疾之忧。

”——出⾃春秋孔⼦弟⼦及再传弟⼦《论语. 为政》译⽂:孟武伯问什么是孝。

孔⼦说“孝就是让⽗母对⾃⼰除开担忧⽣病⼀事外,再⽆别的担忧。

”5、弟⼦⼊则孝,出则弟。

——出⾃春秋孔⼦弟⼦及再传弟⼦《论语·学⽽篇第⼀》。

译⽂:孔⼦说:“弟⼦们在⽗母跟前,就孝顺⽗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2. 论语中有关孝⼼的名⾔不孝的⼈是世界最可恶的⼈。

-----------------鲁讯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的本能和感情之中。

爱国主义则是放⼤了的孝⼼。

-------戴达菲尔德⼀个天⽣⾃然的⼈爱他的孩⼦,⼀个有教养的⼈定爱他的⽗母。

-----------林语堂⼤孝终⾝慕⽗母。

唯孝顺⽗母可以解忧。

---------孟轲孝敬⽗母经常可以代替最⾼贵的感情。

-------孟轲母爱胜于万爱------莎⼠⽐亚世界上有⼀种最美丽的声⾳,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我们⼏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的⽗母,因为这种爱像⼈的活着⼀样⾃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莫泊桑孝⼦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烦恼⼼,惊怖⼼,愁闷⼼,难⾔⼼,愧恨⼼。

《论语》中的“孝”

《论语》中的“孝”
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 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 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 其行。于予与改是。”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 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 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 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 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我慢慢地、慢慢地 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 一场,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 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 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 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 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 的地方,而且,他用背 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3.21 哀公问社于宰战栗。”子闻 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 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贯彻“忠恕”时,应注意什么?
《论语》
孔子关于“孝”的看法,你 觉得哪一点最重要?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 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 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 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浅析《论语》中的孝

浅析《论语》中的孝

浅析《论语》中的孝《论语》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其中关于孝的论述备受人们推崇。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观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象征之一。

本文将从《论语》中的几段经典语句入手,探讨孝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学而》)这一句话是孔子在论述学习礼仪的过程中提到的。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在家中尽孝,不应该长期离家,否则就是不孝顺亲。

孝顺父母是人们最基本的道德义务之一,是中国传统思想中一直被推崇的美德。

二、“父母在,舍我其谁?”(《论语·卫灵公》)这是孔子在为自己的言论作证时说的一句话。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的一种思想观念,即在父母面前,自己要退居二线,把他们置于第一位。

这句话也寄托了孔子对父母的深情厚谊,表明了他内心深处对父母的一份承诺。

三、“不敬远人,不友远人,以临近人。

”(《论语·里仁》)这句话揭示了孔子对孝的认识。

孔子认为,要想表现出对父母的孝顺之心,必须首先尊敬和友善远方的人,这样才能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你对父母的孝心。

只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孝顺的真谛。

孔子在这句话中明确表述了孝与仁的关系。

他认为,孝是仁的基础,子女对待父母的孝心,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直接的道德行为,不孝不仁,仁者必定是孝子。

五、“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论语·雍也》)这句话强调了孝子对父母年龄的关注。

孔子认为,对父母的年龄要心知肚明,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关照、照顾,让他们感受到子女的关爱和孝心。

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这句话与第四句的意思类似,孔子认为,孝顺和悌亲(对兄长或姐姐的顺从尊敬)是仁之本,只有通过坚守孝悌之行,才能达到精神修养和道德修养。

总体而言,《论语》中的孝坚定了中华民族孝亲爱老的传统道德观念,它可以引导人们用心体会对亲人的孝心,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实践。

关于孝的经典名言

关于孝的经典名言

关于孝的经典名言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代表着尊敬父母亲的重要道德准则。

下面是一些关于孝的经典名言,希望能够激励我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孝道。

一、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1. 《孟子·滕文公下》:“孝者,人之本也。


2. 《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 《论语·里仁》:“孝为悌之本,悌为仁之门。


二、孝顺父母,是表现人间大爱的重要方式。

1. 《庄子·天下篇》:“孝子之于父母也,爱之甚,敬之如在宾廷,视之如若失之。


2.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孝者,身之至爱也。


3. 《大学》:“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三、孝道要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1. 《孟子·离娄下》:“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君子不辞其亲。


2. 《史记·文子》:“天子谓其亲曰:‘虽皇帝,无以当父母之恩,故甚
听其言。

’”
3. 《孝经》:“幼而孝者,长而慈者,老而诚者。


四、孝道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不断积累达成孝道的力量。

1. 《礼记·檀弓上》:“有车既驾,从人以有道。


2. 《论语·颜渊》:“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 《孟子·尽心上》:“孝子以安父母,而不以劳之。

”。

孔子关于孝道的名言_孔子孝道名言有哪些

孔子关于孝道的名言_孔子孝道名言有哪些

孔子关于孝道的名言_孔子孝道名言有哪些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关于孝道的论述,那你知道孔子的孝道名言有哪些吗?下面分享了孔子关于孝道的名言,供你参考。

1)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2)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3) 14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出自《劝报亲恩篇》。

4)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5)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6)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7)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8)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9)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10)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孔子关于孝道的名言【经典版】1)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2)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关于孝悌的古诗句

关于孝悌的古诗句

关于孝悌的古诗句1. 关于节孝悌诗句有那些,1、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孔子《论语》译文:你知道这个孝道的本源,是从甚么地分取法来的?它是取法于天地的,天有三光照射,能运转四时。

以生物覆帱为常,是为天之经。

地有五土之性,能长养万物,以承顺利物为宜,是为地之义。

人得天之性,则为慈为爱。

得地之性,则为恭为顺。

慈爱恭顺,与孝道相合,故为民之行。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译文: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4、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尽心上》译文: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5、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离娄上》译文: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6、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林逋《省心录》译文: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译文: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8、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春秋《礼记》译文: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春秋《论语·里仁第四》译文: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1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春秋《论语·里仁第四》译文: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2. 关于孝悌的名言养儿方知父母恩可怜天下父母心1,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2,母亲的心是女儿的天堂.——柯罗里3,父母的美德是子女最大的财富.4,岁月给母亲忧愁,但未使她的爱减去半分.——华兹华斯5,母亲犹如光辉灿烂的朝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中国古籍里关于孝的名言或诗句

中国古籍里关于孝的名言或诗句

中国古籍里关于孝的名言或诗句孝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之一,中国古籍中有许多关于孝的名言和诗句,这些名言和诗句展示了古代人们对孝的理解和追求。

以下是关于孝的一些古籍名言和诗句的相关参考内容:1. 孝敬父母的重要性:《论语·述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孟子·滕文公上》:“始作俑者,务在其中矣;待其成也,亦然。

”2. 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古文观止·慎终追远》:“有子安诸?有子怀恩?子反以告其邻人,曰:‘怀恩病矣,子云何覆之?’邻人曰:‘以慎求神,实礼不虚敬。

’子以是言告祭宾户,而呼其妻子曰:‘怀恩病矣,尔云何瘳之?’其妻子曰:‘以慎用祭,亦以慎用祭,后获神视有庶无庶。

’其母又告关野人曰:‘怀恩病矣,尔云何医之?’关野人曰:‘以安肆心,以正归敬。

’”3. 孝心是人之本:《礼记·檀弓上》:“孝者,所以事灵者也。

”《孝经·卷一·开头·事父母》:“父母之爱,上天之仁也。

”4. 父母在世,子女应尽孝道:《古文观止·报恩尽孝·善终孝子南安柳宗伟表事父母》:“孝者,尽力事亲也。

生自有时,死亦有日;生不孝父母谓之不吊,死后亲人谓之哭长。

天下事父母有三不疏:力不叵测,财三无余,言永不遗。

”5. 孝顺能带来祥瑞和美满的生活:《礼记·大学·第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所以报天之民德也,报地之民德也,报神之民德也,百世以为亲;报鬼神之民德也,百世以为祐;报尧天之民德也,百世以为灵。

”《孝经·卷一·开头》:“父母之爱,报而及已,则祥瑞至;不得时报,祥瑞过迁。

若穷年未庆于父母,则异乎常祥瑞。

”6. 孝心感动天地,受到神明庇佑:《古文观止·报恩尽孝·慈光球诉宗室失衷》:“如以孝悌之心养亲,仁义之理兴亲,为天下贞臣,神明福之不离踵;如抛躯捐物于经纪之时,死不见殡于世,神明怨之不容德;如改欲告富在仕进,暖宜发往于私收,神明笑之不康琻。

论语论孝的篇章

论语论孝的篇章

《論語》論「孝」的篇章在論語這本書中,常常可看到孔子與弟子談論孝順的道理,而孔子總是能依問孝弟子性格的不同,而提出對「孝」不同的闡釋,可見孔子「因材施教」的用心。

以下是論語中,孔子談論「孝」的篇章:一、子游問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為政第二‧七)翻譯:子游問孔子什麼是孝道。

孔子說:「現在孝順的人,只說能奉養父母就是孝順,但說到犬馬,人也都能供給食物,這是很不敬的,要用什麼來分別孝順父母和餵養犬馬呢?」章旨:說明孝順父母不只做到奉養就夠了,重點在於恭敬,否則跟飼養牲畜沒什麼差別。

二、子夏問孝。

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

曾是以為孝乎?」(為政第二‧八)翻譯:子夏問孔子什麼是孝道。

孔子說:「侍奉父母和顏悅色是最難得的。

有事時,弟子來效勞;有酒飯時,讓長輩先享用。

竟然以為這樣就是孝順?」章旨:說明孝順父母應以和顏悅色對待父母,而服勞、奉食只是旁枝末節,未足為孝。

三、孟武伯問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為政第二‧六)翻譯:孟武伯問孔子什麼是孝道。

孔子說:「做父母的只擔心子女生病。

」章旨:說明孝順就是珍重自己的身體,不讓父母擔憂。

四、孟懿子問孝。

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為政第二‧五)翻譯:孟懿子問孔子什麼是孝道。

孔子說:「不要違背禮節。

」樊遲替孔子駕車,孔子告訴樊遲說:「孟孫向我問孝,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禮節』。

」樊遲說:「這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父母在世的時候,侍奉父母要依禮;父母去世的時候,下葬要依禮,祭祀也要依禮。

」章旨:說明行孝不可以違背禮節。

五、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學而第一‧九)翻譯:曾子說:「父母去世時能謹慎處理後事,父母去世後能誠敬祭祀父母,如此人民的道德就會歸於淳厚。

」章旨:說明百善孝為先,能慎終追遠,盡子女的應盡的孝道,則風俗就可歸於純樸寬厚。

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句子或经典事实

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句子或经典事实

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句子或经典事实古代中国的文化以及哲学思想对孝道有着特殊的观念,并以孝道为其礼仪教化的核心。

论语更是将孝道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以让孝道成为一种至善、至美的伦理学标准。

下面详细介绍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句子或经典事实。

首先,“子曰:‘孝乎,义乎,犹不可以已也。

’”(《论语为政》)这句话提出了极高的孝道标准,并将孝道和义道相结合,表明孝道必须与义道相统一,以完成其使命。

其次,“孝子不匮”(《论语八佾》),孝道不仅仅是关爱如同父母的亲人,而是把关爱扩展到任何身边的人。

此外,“安上恭下,其别乎!”(《论语子路》),在谈论孝道时,孔子特别强调安上恭下,这代表着孝道也包括“恭”(安、宁),所以孝不仅要把爱心传递给上级,也需要有礼貌待人。

另外,“孝敬之心,伦理之本”(《论语里仁》),这句话提醒我们,孝道是伦理作为基础的核心,孝道乃伦理背后的动力,只有通过孝敬,才能达到完善的伦理标准,达到真正的善良。

最后,“孝在先,礼在后”(《论语季氏》),孝在伦理学中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比任何其他的伦理学标准都更加重要,而且孝道是礼仪教化的基础,也是构成古代文化精神的核心要素。

总结而言,古代中国的文化与哲学观念对孝道具有重要意义,而论语更是将孝道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以让孝道成为一种至善、至美的伦理学标准。

经典句子或事实包括:“子曰:‘孝乎,义乎,犹不可以已也’”,“孝子不匮”,“安上恭下,其别乎!”,“孝敬之心,伦理之本”,“孝在先,礼在后”。

因此,古代中国推崇孝道,并以孝道为其礼仪教化的核心。

回顾古代中国的文化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自古以来,孝道就一直深入民心,是古代文化的核心要素。

孝道不仅是一种伦理学标准,更是一种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应该被推崇,被传承。

尽管当今的社会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古老的孝道思想仍然被传承,关于孝道的各种文化遗产也仍然被珍视。

以上是关于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句子或经典事实的详细介绍,古代中国的文化以及哲学思想对孝道有着特殊的观念,并以孝道为其礼仪教化的核心,希望以此促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孝道的认识,并通过孝道更好地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实践社会公德,以达到世界和平、友谊的理想。

孔子关于孝道名言孔子孝道名言有哪些

孔子关于孝道名言孔子孝道名言有哪些

孔子对于孝道的名言_孔子孝道名言有哪些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对于孝道的论述,那你知道孔子的孝道名言有哪些吗 ?下面分享了孔子对于孝道的名言,供你参照。

1)孟子曰:“亲亲,仁也 ;敬长,义也。

” 孟子说:“亲爱父亲母亲亲,即是仁 ;敬爱兄长即是义。

”出自 (春秋 )《孟子 ;尽心上》。

2)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敬爱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 (春秋 )《孟子 ;离娄上》。

3)14 .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虑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亲母亲受累受累,不要让父亲母亲分担你的忧虑。

出自《劝报亲恩篇》。

4)出入帮助须谨慎,朝夕侍奉莫厌烦。

意思是:父亲母亲出入 (门) 要小心搀扶,早晚侍奉父亲母亲不要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

5)爹娘眼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 ;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顺父亲母亲就是好儿男,孝顺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顺又贤惠的名誉。

出自《劝报亲恩篇》。

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顺父亲母亲,出门要敬爱兄长。

出自 (春秋 )《论语 ;学而第一》。

7)父亲母亲呼,应勿缓 ;父亲母亲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亲母亲呼叫,要赶快答应 ;父亲母亲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 (清)李毓秀18)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应当这样的。

出自《孝经》。

意 ,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9)呼叫应声不敢慢,一心一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亲母亲呼喊,应马上答应,不能够怠慢,要一心一意 ,面带欢笑。

出自《劝报亲恩篇》。

10)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亲母亲吃,好衣先给父亲母亲穿。

出自《劝报亲恩篇》。

孔子对于孝道的名言【经典版】1)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良。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切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鉴别真切的忠良。

出自《名贤集》。

2)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论语中的孝

论语中的孝

《论语》中的孝《论语》中孝的内容可概括为善终追远、善事父母和师生之孝,即子女、晚辈敬仰与追念祖先,秉承先道,赡养、尊敬父母以及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仰幕。

孝本身产生于血缘关系,那么,应如何来尽孝呢?《论语》提示我们:首先就是赡养和尊敬父母。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4] 也就是说尽孝道,首先得赡养父母,但这远远不够,还得尊敬他们。

否则就和养狗、养马毫无区别。

其次,奉养要承父母之欢。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5] 这就告诉我们要和颜悦色地奉侍父母,把最好的奉献给父母,始终如一,不可因时间、情绪、环境不同而有所改变。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6]意思是说,父母在世时,不出远门游学或者做官;如果真要出远门,一定要讲清去处,安顿好父母。

再次,尽孝道不可违礼,态度要谦和。

盂懿子问孝,子曰。

“无违。

”也就是说尽孝道不可违背礼制。

孔子在此还从为政的角度叙述孝道原则,孝不单是对父母要孝,还要扩充到行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之人,这是施行德治的根本。

大孝发展到现在即为追求道义,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谋福利。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

”[7] 即对于父母的错误要耐心、委婉地劝谏,讲究方法,希望他们接受,但叉不可违礼。

最后,行孝要继承父志或父道。

子日:“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

”[8]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9] 上两句要求人们按古代礼制尽孝道,不改变父辈生前奉行的准则。

继承其事业或完成其遗愿。

这个可以扩展到更久远的祖先,善终追远,秉承先辈们的例行方式。

以上主要是孔子的孝道观。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

孔子弘扬了华夏先民的优良传统,第一次将孝道文化提高到人文关怀的理论高度,给予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并不遗余力、身体力行地进行践履、倡导。

关于孝亲敬老的古文名言

关于孝亲敬老的古文名言

关于孝亲敬老的古文名言导读:本文关于孝亲敬老的古文名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孝亲敬老美德更是精髓,更应该继续发扬光大,整理了关于孝亲敬老的古文名言,欢迎阅读。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

出自《孝经》。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

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

关于孝的名言

关于孝的名言

关于孝的名言1、“尊不是任欢喜,孝不是任取舍。

”——《论语·南容》2、“孝弟能养,憎义能报。

”——《诗经·国风·七月》3、“孝子不养,弗孝也;爱贤不用,弗智也。

”——《论语·季氏》4、“孝,一以养之,以此贵之。

”——张衡《思过录》5、“孝慈以养,有功无过。

”——《老子》8、“孝养,国以兴;忠义,贤能任。

”——《论语·公冶长》9、“孝养行在尺蠖之中,而德行及万里之外。

”——司马光《旧五代史》10、“孝,孝养父母,及宗亲之亲,行其恩义。

”——《书经·韩札》11、“孝养父母,明令而不言,顺行而不怠,笃敬而有成。

”——《论语·滕文公》12、“无孝不礼,不孝者不冠;无感恩之心,谓之无慈悲。

”——《大学》13、“孝养听命,以尊事父母,而以礼职以立子孙。

”——《诗经·士燮》14、“易之子,孝敬父母,居庙堂,安叔鬼神。

”——易经《彖传》15、“孝子于祭,报平其分,报厚其干。

”——《礼记·曲礼上》16、“孝,养哉兄弟;尊,尊哉父母。

”——《荀子·行赏》17、“事父母孝,男女有别,宠CS博。

”——《诗经·国风·游山》18、“孝友无疆,报义绵长。

”——《诗经·小雅·孝大比》19、“奔走孝弟,自入书壁,古今英望,并世英豪。

”——《洪范》20、“早孝,遂终之心;仁义,然后死不谢。

”——《论语·子罕》。

问孝《论语》

问孝《论语》

问孝《论语》一曰:"无违。

'何谓也?"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孝敬父母,最基本的就是对父母以礼相待。

以礼事亲,方能称孝。

古代二十四孝中丁兰刻木事亲,甚至因妻子对雕像不敬而将其休弃,这种做法虽然并不能为现代社会所接受,但也足见"礼'在传统孝道中的重要位置。

反观今日,公务员廖天野等所谓优秀人才对年迈父母殴打辱骂,有些子女为争家产将父母逼至自杀,他们连最基本的礼都做不到,又何谈孝道?二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挂念父母,关怀父母,是孝的重要表现。

曾参噬指痛心,黄香扇席温衾,古人对父母无微不至的挂念、关怀令人动容。

而今日,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为照看瘫痪母亲背母上高校;湖南卫视变形记仆人公梁小友即使来到城市依旧挂念父亲腿疾,懊悔参与变形而无法替父亲分担农活,这些现代孝子故事更唤醒了人们心中孝的意识。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方。

'作为子女,假如心中能时常想着父母,行动上自然不必多言。

三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敬源于心中,孝敬父母,只有物质上的供奉远远不够,发自内心的敬才能给父母带来真正的暖和。

新二十四孝将精神上的孝敬作为孝的重要内容,鼓舞人们多回家陪伴父母。

与此相反的是,劳碌的`日本人无空回家探望父母,却创造出"代孝'这一职业,让他人代自己陪伴父母;我国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竟将"常回家看看'作为硬性规定写入法规。

这值得人们思索,父母所需要的子女孝敬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外在形式都是次要的,心中有孝,父母生活贫苦也感暖和;心中无孝,父母生活富足亦觉心寒。

四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心里尊敬父母,脸色自然好看,只有发自内心的孝,才能让亲子双方都体会到孝的乐趣,这是孝的最高境界。

《论语》中的孝

《论语》中的孝

《论语》中的“孝”1.有子〔有子〕有若,字子有,孔子弟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好犯上者〕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

犯,冒犯、触犯,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即从来没有过。

君子务本〔务本〕致力于根本。

务,致力于。

,本立而道生〔本立而道生〕根本确立了,道(为人、治国的原则等)自然就会产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其为仁之本与〕这就是“仁”的根本吧?与,通“欤”,表示疑问。

”(《学而》)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3.子曰:“父在〔父在〕父亲在世的时候。

,观其志〔观其志〕要观察这个人的志向。

因为父亲在世的时候,他要遵从父亲,不能够独立行动。

其,指儿子。

;父没〔没〕同“殁”,去世,观其行;三年〔三年〕多年。

“三”在古文中常常表示多的意思。

无改于父之道〔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指人的行事原则等,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

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可谓孝矣。

”(《学而》)4.孟懿子〔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孟孙,名何忌,“懿”是谥号。

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问孝,子曰:“无违〔无违〕不要违背。

”樊迟御〔御〕驾驭马车,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何谓也〕是什么意思呢?。

”子曰:“生,事之以礼〔生,事之以礼〕父母活着的时候,依照礼制侍奉他们。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5.孟武伯〔孟武伯〕名彘,孟懿子的儿子,“武”是谥号。

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唯其疾之忧〕一说,“其”指孩子,因为做子女的从不妄做非为,所以做父母的只是为孩子的疾病发愁。

一说,“其”指父母,作为子女唯恐父母有疾病,为父母的身体担忧。

”(《为政》)6.子游〔子游〕言偃,字子游,孔子弟子。

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养〕养活。

是指能够养活父母。

至于〔至于〕即使是,即便是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不敬,何以别乎〕若不心存敬意地孝顺父母,那么养活父母和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为政》)7.子夏〔子夏〕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

论语关于孝的句子

论语关于孝的句子

论语孝的句子论语关于孝的句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句子吧,不同类型的句子具有不同的作用。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句子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关于孝的句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关于孝的句子1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2、大孝终身慕父母。

唯孝顺父母能够解忧。

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世上最崇高的名字,就是您——母亲。

呼唤母亲就是呼唤新生;母亲就是未来世界的象征。

5、孝敬和判逆之间,介子推为母而死,选择光荣;李魁只身劈虎报母仇,选择德昭后世;香九龄为父暖被,王文以身喂蚊。

孝敬能够帮忙你成就很多很多。

做个有价值的,无愧生命无愧社会的真正的人,人们也会赠与你回报。

6、孝顺是什么?孝顺是太阳,给人带来温暖;孝顺是大山,给人带来依靠;孝顺是宝石,是一笔财富。

7、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8、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9、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10、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爱的母亲。

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11、父母的爱是崇高的爱——只是给予,不求索取。

不溯既往,不讨恩情。

12、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13、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我们用行动传达孝的信息,让我们用行动将中华民族的这种美德传承下去;同学们,让我们用行动,为孝撑起一片新的蓝天,我们的孝心,绝不能被时代的潮流所冲走;我们的孝心,只能与时俱进,变得更加坚固!14、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

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

15、尊重他人的有职责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

16、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

1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18、母爱是世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力量。

关于孝的名言警句

关于孝的名言警句

关于孝的名言警句孝,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种传统的美德。

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种核心价值观,孝被视为优秀的品德之一,被传承和尊崇。

以下是一些关于孝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既反映了中国古代智者的思想,又能给我们现代人以启示和警醒。

名言警句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为人父,二为人子。

”–出自《孟子》。

强调了子女应该了解父母的年纪,并意味着关爱和尊重他们。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懂得父母的心,体贴关怀他们。

2.“君子之孝也,幼而不孤,长而知恩。

”–出自《论语》。

强调了子女从小就应该尊敬父母,并在成长过程中感恩。

它提醒我们要铭记父母养育之恩,对他们表达感激之情。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出自《红楼梦》。

这句话表达了子女对于父母的深切思念和感恩之情。

它提醒我们要时刻怀念并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

4.“敬亲如上帝。

”–出自《劝学篇》。

这句话强调了对长辈的尊敬,认为尊敬父母无异于尊敬神明。

它教会我们要将父母当做上帝般尊重对待。

5.“蔽芾甘棠,勿翦勿割。

”–出自《论语》。

这是孔子对于对待父母的一个比喻,意思是不割剪芳香的香草。

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护和珍惜父母的名节和荣誉。

6.“子欲养而亲不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这是一句流行的网络语。

它表达了子女对于无法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思念和坚持。

它鼓励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努力,总会与父母团聚。

7.“百善孝为先。

”–这句话是劝人行善的常见词语。

它强调了孝是最重要的美德,应该放在行善的首位。

它告诉我们孝是一种要时刻保持并实践的价值观。

8.“父母睡外面,子女能安睡。

”–这是一句流行的网络语。

意思是只要父母安全地睡在外面,子女就能够安心入睡。

它引发了对于子女对父母的关怀和保护之情。

9.“天有三宝,命、福、寿;父母有三疾,常忧、常劳、常病。

”–这是一句谚语,告诉我们父母常常为子女付出,常常担忧、劳累和生病。

它提醒我们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结语以上是关于孝的一些名言警句,它们来自于中国古代经典和现代的网络语言。

论语孝悌篇

论语孝悌篇

论语孝悌篇原文:礼如山,重若千钧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一个人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的人,会冒犯君上的人,是很少的;不会冒犯君上,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

孝和悌应是‘仁’的根本。

”注释:有子,孔子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四十三岁,一说小三十三岁,以小三十三岁之说比较可信。

《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一般称字,独曾参和有若称“子”(另外,冉有和骞偶一称字,又当别论),因此很多人疑心《论语》就是由他们两人的学生所纂述的。

但是有若称子,可能是他在孔子死后曾一度为孔门弟子所尊重的缘故(这一史实可参阅《礼记·檀弓上》、《孟子·滕文公上》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至于《左传》哀公八年说有若是一个“国士”,还未必是足以使他被尊称为“子”的原因。

孝弟,孝,会意字,上老下小。

喻为承上启下,传承之意。

也指受华夏社会普遍认同的对待父母的态度;弟,音读和意义跟“悌“相同,音替,tì,怜爱,古时专指作为兄长的哥哥爱护尚是幼小的弟弟。

后渐渐引申到平辈、同龄之间互相的友爱、怜爱。

出处:一、前两句是古时候的成语,“孝”是孝敬父母,“悌”是友爱兄弟。

“其”指的是孝悌,它是仁的根本。

“与”通“欤”,表示语气不那么肯定地说出来。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

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与,在语末是舒缓的感慨,且有前言中事物间互相参与比较义,即与字本义,验之孔门旧籍,可通释。

与“语气不那么肯定”不搭界。

欤,晚出,俗字,加画限义。

二、一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宋代理学家、思想家朱熹总结出来的,世称“朱子八德”,是儒学的精髓,是古时做人的基本道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关于“孝”的语句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
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学而》)
4.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
5.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为政》)
6.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7.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里仁》)
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里仁》)
1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里仁》)
1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
12.子曰:“孝哉,闵子骞。

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先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