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假定性与表演真实性视域下现实主义戏剧人物性格化呈现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台假定性与表演真实性视域下现实主义戏剧人物性格化呈现
研究
孙盈;邹子赣
【期刊名称】《艺术科技》
【年(卷),期】2024(37)7
【摘要】目的:研究戏剧表演艺术的真实性审美要求与戏剧艺术假定性的审美特质之间的辩证关系,探寻人物表演性格化在现实主义戏剧中的审美意义。

方法:文章以戏剧的审美形式和审美目的为切入点,结合戏剧史的文献资料整理,梳理戏剧对真实性的审美要求和戏剧假定性的审美认识之间交互发展的认识规律,找到现实主义戏剧对人物性格化呈现的客观需求和审美依据。

结论:虽然舞台上的一切呈现都是人为的假定性呈现,但这并不意味着观众接受的是虚情假意的演出。

现实主义戏剧艺术所追求的舞台幻觉真实感的基础,就是演员通过表演将文本角色活灵活现地再现,这既是观众期望从假定性的舞台上获得真实的情感共鸣的方式,又是表演艺术在假定性和真实性之间的平衡点——演员既在舞台上运用真实的自我情感,又塑造出戏剧文本所假定的角色。

结果:现实主义戏剧艺术源于生活,注重对生活的理解。

戏剧舞台上的创作材料源于自然生活,但戏剧舞台的事物不等同于自然世界的事物。

当演员在塑造角色时,要认识到角色与演员、真实与假定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以人物性格化呈现作为结合点去诠释艺术的真实性。

舞台上的角色是否可信,在于演员是否能在一次性直观呈现的舞台假定性中,通过外部和内部的表演塑造将人物性格化。

【总页数】3页(P13-15)
【作者】孙盈;邹子赣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4
【相关文献】
1.格式塔心理学视域下戏剧舞台美术设计的假定性研究——以评剧《新包公三勘蝴蝶梦》为例
2.电影化过程中昆曲表演假定性的困境——以舞台版《牡丹亭》和两版电影为例
3.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舞台呈现--以话剧《北京人》《特殊作业》《金色的胡杨》为例
4.浅析假定性在戏剧舞台呈现上的应用——以《两只蚂蚁在路上》的舞台呈现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