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尼《挖掘》下的日常生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无异,祖辈在农田里生活的日子与年轻一代渐行渐远。父亲 佝偻着身子正在挖掘北爱尔兰餐桌上的主食:马铃薯。父亲挖 薯的娴熟姿势、神情以及衣着都在接下来的两节诗中展现得淋 漓 尽 致 :“ 直 到 他 紧 绷 的 臀 部 在 苗 圃 间/ 低 低 弯 下 ,又 直 起。…… 我们捡拾他撒出的新薯/ 爱它们在手中又凉又硬” (吴德安,8)。诗中通过对希尼父亲掘地的微观描写,以小见 大,向读者展开一幅爱尔兰古朴的田园生活画卷,循声望去,北 爱尔兰乡村那特有的满是石头的土地上,三三两两村民因劳作 而面色绯红,而那铁锹触到地上的石子发出的响声在整片大地 上此起彼伏。二十年以来,父亲与土地为伴,马铃薯地里烙下 了父辈的汗水和心血。铁锹与父亲似是融为一体的和谐,父亲 把脚踩在铁锹上,另一头的长柄撬起,最表面的那层厚土便轻 松被掀开;铁锹因多年的使用已经被磨得锃亮,新鲜的马铃薯 被翻出。诗人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力与美交融,也体 会到农家生活劳作的艰辛。铁锹在父亲的挥舞下一上一下,父 亲也随着铁锹的挥舞俯身或者仰头。刚翻出来的马铃薯冰凉 硬冷的触感以及父亲熟练的掘地动作勾起诗人在幼年关于祖 父的回忆。“铁锹”如同家族的图腾,父亲从祖父手中接过铁锹, 接过整个家族的重担,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赖以生存的劳作技 能,在父亲这一辈上得以延续。诗人就幼年给祖父送牛奶这一 生活片段为读者塑造了一位任劳任怨的老祖父形象。为了得 到更多过冬的泥炭,祖父匆忙喝完牛奶又埋下身,“继续利落地 切割,把草皮甩过肩,为得到更好的泥炭/越挖越深。挖掘”(吴 德安,8),挖掘这个姿势贯穿包括父亲祖父在内的所有北爱尔 兰村民的一生,对于他们而言,挖掘是一种信仰。他们在这片 土地上挖掘的不仅仅是果腹之物,更是他们的人生。这便是农 家的日常生活:熟练地在土地上作业,过着自给自足的闲淡人 生。他们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他们最淳朴的想法便是能在自 己的土地上种上庄稼并且收成尚好。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著名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 尼的诗作被给予高度赞誉,抒情中融入对人生的思考,“能从日 常生活中提炼出神奇想象,并使历史复活”(吴德安,2)。不同 于后现代诗歌奇特的语言拼接组合、文字游戏等晦涩难懂的诗 歌技巧,希尼的诗歌基调大都是清新平缓的节奏,善于从朴实 自然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出令人惊喜的意象。日常生活中的琐 碎是最容易被众人忽略的,而在希尼的诗歌中,日常生活被赋 予了一层温润的光辉,在光辉下隐藏的力量正在蠢蠢欲动。在 希尼笔下,诗歌不是晦涩难懂的词汇组合,而是充满韵律与画 面感的享受,质朴辛劳的爱尔兰民俗文化跃然纸上。
1 自然原始的农家生活
《挖掘》是希尼的成名作,也是整本诗集《一个自然主义者 之死》的奠基之作。本诗以动词进行时“digging”开启全章,欲 在表现出挖掘是每一个生活清苦的农家面对土地无法改变并 持续一生的姿势。他们开垦农田,播种农作物,丰收粮蔬都离 不开挖掘。诗歌开篇,诗人可能是坐在房间准备创作,笔刚好 夹在手上,就在诗人在房间握笔准备写诗的时候,窗外传来父 亲在土地上开始劳作的声音。“窗下,响起清脆刺耳的声音/铁 锹正深深切入多石的土地/我的父亲在挖掘”(吴德安,7)。或 许这里的土质不是太好,铁锹触到满是石子的土壤发出的声音 吸引诗人往窗外看去,原来是父亲在挖掘着什么。同大多数乡
诗中通过对希尼父亲掘地的微观描写以小见大向读者展开一幅爱尔兰古朴的田园生活画卷循声望去北爱尔兰乡村那特有的满是石头的土地上三三两两村民因劳作而面色绯红而那铁锹触到地上的石子发出的响声在整片大地上此起彼伏
OISvSeNrs1eish 海 外 英 语
希尼的第一本诗集《一个自然主义者之死》描述诗人童年 在故乡北爱尔兰德里郡的木斯滨的记忆。《挖掘》作为开篇第一 首诗,诗中父亲垂着腰埋头挖马铃薯的情景拉开了希尼在故乡 所见所闻的质朴农民日常生活的序幕。本文拟从《挖掘》中诗 人的父辈在田间辛勤劳作的画面入手,分析希尼如何通过这一 稀松平常的情景上升到另一个高度,这就是希尼笔下日常生活 的神奇之处。
2 自然原始生活的审美
希尼平实、直白、简练的语言风格为读者描绘的是一次日 常生活的本真体验。它不似其他诗歌的恢弘大气,却似邻家小 院的清幽宁静。其诗题材趋于日常,但通过对极平常事物的聚 焦,能让读者体验到超越诗作的人生哲思。正如杜威所认为的 艺术只是日常经验的提取、精炼、打磨和加强,“恢复审美经验 与生活的正常过程间的连续性”,“回到对普通或平常的东西的 经验,发现这些经验中所拥有的审美性质”(王巨川,20)。祖祖 辈辈柴米油盐的平常生活,在希尼淋漓尽致的观照下,透露出 的是对平淡生活的赞扬。王巨川指出:“优秀的诗歌作品在于
zwwx@ 2016 年 8 月
Tel:+86-551-65690811 65690812
希尼《挖掘》下的日常生活
罗晶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旅游系,贵州 铜仁 554300)
摘要:作为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 1939-2013)的开山之作,《挖掘》奠定了希尼诗歌作品朴实无华的特点。诗中祖父 辈恬淡闲静的农家日常生活,使读者体会到的却是更深层次的人生内涵。该文试图通过分析希尼《挖掘》这首诗中稀松平 常的劳作场景,探讨诗人如何让琐碎的日常生活重新赋予上美感并引人深思。 关键词:谢默斯·希尼;挖掘;日常生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39(2016)16-0146-02
由于爱尔兰与英国长久以来的纷争,希尼有着特殊的生活 与教育经历。其特殊的背景使得国内外评论界集中于对希尼 文化身份与民族认同的探究。几乎希尼的所有诗作都被认为 是对自己相冲突的双重文化身份的探寻与追求。希尼笔下爱 尔兰祖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生活也被深深烙上了追求 爱尔兰本民族文化的印记。在笔者看来,除却希尼对民族文化 身份问题的探寻,希尼诗作中质朴纯真的祖辈们日出而作,日 落而息的日常生活也是希尼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在一首首 犹如日常对话的诗篇中,希尼融情于诗,读者感受到的是最真 挚最自然的情感,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未经修饰的生活场 景似还存有一丝日落时分田埂里淡淡的青草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