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古诗赏析课堂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的乡愁
——小学语文六年级古诗赏析课堂实录
一、以歌曲为引,切入思乡主题。
师:故乡是什么?古今中外很多人用不同的形式去表达对故乡的思乡感情。
下面我们听一首歌曲《故乡》
师:在这首《故乡》里,歌手表达的是什么思乡感情呢?
生:对家乡的思念
二、以《枫桥夜泊》为例,学习赏析之道。
师:过去的时候,交通不方便,如果去遥远的外地,没有半年一年是回不了家的。
通讯也不发达,有电话吗?(生:没有)有QQ吗?(生:没有)有E-mail 吗?(生:没有)是啊,家中的音讯常常是不知道的。
所以,古诗中有很多表现思乡之情的诗。
比如这首和我们苏州有关的唐朝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
(出示,指名朗读)
师:读古诗就要这样,字正腔圆的把每个字的音发清楚。
我们说人有眼睛,眼睛会流露我们的情感。
诗其实也有眼睛。
那么这首诗中,哪一个词是它的眼睛,表露了整首诗的情绪?一起找一找,发现请举手。
(等待)
生:就是那个“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师:哪一个词?
生:愁眠。
师:到底是哪个词?到底是“愁”还是“眠”?
生:愁眠。
(众笑)
师:再准确一点——
生:愁
师:“眠”是睡觉,没有情绪的。
“愁”才是情绪。
我不知道这个叫张继的唐朝的诗人因什么而愁,但我推测他的愁绪里边是糅合了“思乡”的“愁”的,我这样推测的凭据在哪里?你能从诗句中找到吗?
生:“姑苏城外寒山寺”,因为他是在城外。
师:城外?他家如果就住在城外呢?找得还不准。
生:“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哪个词?
生:“到”
师:“到”就是愁了?“到”说明要思乡了?
生:“到客船”。
师:哪个词?
生:“船”。
(马上改正)“客”。
(师等待继续说)“客”说明作者来到了异地,作客他乡。
师:哦,非常好。
唐朝诗人张继,知道的人很多。
知道张继写过什么诗呀?(众生:枫桥夜泊)你还能说出张继的别的诗吗?(生摇头)你们不知道,我也说不上来。
看起来这个张继是“一诗成名”的。
那么这首《枫桥夜泊》到底有着怎样的好,使它流传了这么多年,让这个叫张继的诗人留在了诗册上呢?今天这堂课,我们主要来探究一下:诗人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来表现他的愁绪,打动我们读者的心?
师:首先来做一件事情,我们来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哪些声音,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觉?请你用不同的标记符号在诗中做标记。
(板书:景物声音感觉)
(生自读标记,师巡视,已完成的同学同桌有交流。
)
师:把你找到的“景物”交流一下。
生:我找到的景物是“月落”。
(板书:月落)还有“霜满天”的那个“霜”字。
师:“霜满天”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是不是作者看到的景物?你知道霜是什么东西?
生:就是在一些寒冷的冬天,天气特别的寒冷。
在一些……
师:看到过,但说不明白。
霜是气温降到零度以下附着在地上、草木上像冰晶一样小颗粒的东西。
那么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霜满地”,不是“霜满天”啊,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我觉得是他可能是心里很失落,很失落,感觉好像心里结霜了一样。
师:你是觉得他心里有霜,所以看到满天是霜。
也就是说“霜满天”不是作者实实在在看到的,而是心里的一种感觉。
由“霜满天”我们推想,此刻作者的身体一定有什么感觉?
生:冷,整个身体都很冷。
师:这种“冷”,既有气候的冷,也有心里的“冷”,用刚才同学的话说是“心里有霜”。
冷气从脚底下往上漫,往上漫,往上漫,直到全身发凉,于是他感觉到好像空气中都布满了霜。
这是诗人的一种非常特殊的感觉。
(板书:霜满天)这种特殊的感觉,写出了他的那种愁绪之深,深到身体也发凉。
(生继续回答,师依次板书:江枫、渔火、寒山寺、客船
听到:乌啼钟声)
师:把这些景物、声音、感觉找出来,对于我们六年级的同学来说,可能不是最
难的。
接下来我们深入读进去。
我们要用心想一想:这些景,这些声音,它是怎样跟愁绪结合起来的,你能不能对此作出自己的解释?比如说,刚才这边的同学非常棒,他说“霜满天”是因为他心里有霜,他心里有寒意才有这种特殊的感觉。
他就是对“霜满天”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你能对这些景物、声音和“愁”作出自己的解释吗?同桌交流一下。
(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
师:刚才我走下去,听了一些同学的解释,非常好啊。
“诗无达诂”,只要能讲得通,圆其说,都很棒。
谁愿意把自己觉得想得很有意思的讲给大家听听,分享一下,好吗?
生:我想说的是“月落”。
因为我觉得张继这个诗人呢,他当时的心情特别的低落,低沉,所以他觉得此时的月亮就跟他的心情的一样,就是快要落下去了。
师:由月亮落下去,想到诗人的心情也是低落的。
给点掌声。
谁能补充“月落”?生:我想说“乌啼”。
师:不,还说“月落”。
生:月亮给人的感觉就是思乡的。
师:是啊,月光迷离的,梦幻的。
一到月下,思念的感觉就出来了。
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
还有补充,可继续——
生:月亮落下去了,就代表一天结束了。
一天天在结束,人也一天天在老去。
作者仍然还是回不到自己的故乡,所以他只能思念。
师:呀,没想到,在你这里“月落”是感叹时光流逝得太快。
生:我是认为这个“月落”,月落下去了就证明快要天亮了。
师:那说明什么?
生:他还没有睡着,说明他心里有非常非常大的愁。
师:太棒了。
(掌声)他发现了月落里藏着的时间奥秘。
月亮落下去的时候,其实就是太阳要升起来了。
那说明什么,他整整一夜都没有睡着觉,愁得厉害啊。
生:我选的是“江枫”,我觉得就是枫树这种树到秋天会变红,然后慢慢地从树枝上面飘落下来。
然后飘落下来的时候,心里的愁绪也跟着这片枫叶一起的飘落下来。
师:你说的是飘零的枫叶,飘零的心绪。
那我问你,能够清楚的看到江边的树是枫树的是什么季节?
众:秋天。
师:你们来看看这个“愁”字怎么写?(生讨论,一个“心”,一个“秋”)“离人心上秋”,那就是愁。
作者选择秋天来写愁绪,秋天本身就是一个让人生
愁的季节,因为“愁”字就是“心上有个秋”。
生:我选择的是“钟声”。
因为我觉得寺庙里的钟声就是那种绵延缓慢的声音,然后我觉得作者是和钟声,就是他的心跟着钟声一起缓慢悠长的思念自己的故乡。
因为作者暂时不能回到家乡,所以说只有钟声伴着他的心,一起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师:寺院钟声是怎么样的?它和我们的下课铃声、上课铃声是不一样的。
一声一声撞上去的,缓缓的,绵延不绝的。
(播放钟声)这哪是撞在钟面上啊,分明是一声一声、一下一下的撞在作者的心上。
生:我想说的是“乌啼”。
大家都知道乌鸦的叫声都是很悲凉的,那个悲凉的叫声和自己的思乡之情结合在一起,更加感觉自己的心情很悲凉。
师:要是换一个喜鹊,行不行?喜鹊在那里叫?
(众笑,答不行。
)
师:所以用“乌啼”、“钟声”这样的声音渲染的那种环境的寂静和清幽,渲染的那种愁的氛围是很突出的。
生:我来说“渔火”。
就是那个时候已经很晚了,那时候的船上的渔火也比较少了。
就是稀稀落落的,星星点点的,这就像他的内心一样,他的快乐只有一点点,而更多的是他的愁。
师:无边的黑暗,无边的愁,那快乐是很小很小,就像渔火星星点点。
非常有创意。
(掌声)那客船呢?有同学想对此作个解释吗?船在水上是怎样的?生:“客船”在水上是一会起,一会落,就类似于作者的心一样,漂泊不定,就像船一样,一会上一会下。
师:那种漂泊感和愁绪不是也紧密的结合起来了么?刚才我们说到了诗第一行的“月落”,指天亮了。
最后一行出现的时间是——(生:夜半)正常来讲,应该先说(众“夜半”),再说(众“月落”),作者为什么把“月落”放在诗的第一行?
生:强调他睡不着觉,很愁。
师:对。
半夜没有睡着,可能正常;天亮的时候,往往是一个人最最困的时候,可他还是醒着。
这样的一种倒置,强调突出了他那种愁绪的浓厚。
(小结)这首诗,很多“愁”的元素巧妙的融在里面:月亮落下去,地上都是霜,这是一个秋的季节。
寂寞的渔火,凄清的古寺,一弯冷月,几下钟声,身处其间的诗人,怎么能不愁肠百结呢?我们再一起来有感情地把这首诗读一遍。
(生有感情地齐读)
五、以一组思乡诗为例,练习赏析之法。
师:刚才我们抓住诗歌中的非常经典的元素,初步学习怎样去赏析一首诗。
我发
给大家的讲义上有一组诗(出示古诗)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长干曲
唐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相问,或恐是同乡。
杂诗
唐王维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八首诗有共同的特点?(众答都是唐朝的诗。
)
师:还有呢?
生:都是思乡的诗。
师:都是思乡的诗,但是他们在表达思乡这种情绪的时候,所选用的元素,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有不同。
八首诗,我们正好有八个小组,我就想请大家来分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一下,这些诗,它是通过什么样的经典元素或者说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现诗人的思乡情绪?
(师出示讨论规则:
·人人发言,由组长指定发言顺序,后面发言的同学听清前面发言人的观点,注意互相补充,不重复。
·每组C号同学负责归纳整理本组的观点并作汇报交流。
)
(学生讨论,师巡视)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我真不忍心打断大家。
但时间关系,必须打断交流了。
每组的C号同学是主汇报,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
第一组:李白的《静夜思》。
生:《静夜思》前面两行“床前明夜光,疑是地上霜”,就是月光照耀他的床前,然后他就觉得像地上的寒霜一样,然后他的心情就好比地上的寒霜一样。
后面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他抬头看到明月,低下头就越发思
念自己的故乡。
这首诗,和《枫桥夜泊》一样,有月亮,也有霜。
师:很棒。
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堪称中国第一思乡诗,妇孺皆知的,通俗易懂。
“抬头望月,低头思乡”,两个动作,也非常经典。
生:我们组讨论的是《宿建德江》,第一句“移舟泊烟渚”的“烟”是烟雾迷茫,更增进他心中的愁。
师:思乡的愁绪,通过烟雾缭绕来写,这样的景能衬托他的情。
继续。
生:“野旷天低树”的“野旷”意思就是原野空旷,就像写他的内心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
师:哦,那么也就是说远离故乡的孤独感通过“空旷”来表现出来,对吗?还有补充吗?
生:“江清月近人”的意思就是,前面也说过就是月亮代表相思的哀愁,然后这个“月近人”就是月亮在人的身边,就像相思就在人的身边一样。
师:“月近人”的感觉是很特别的。
其实月亮是离他很远,但是月亮倒影离他很近。
远的是什么?是家乡的亲人吗?我们不免要这样想。
下一首崔颢的《长干曲》很有意思,初读,似乎一点儿思乡之情都看不出来啊,没有什么月亮,也没有什么烟雾。
生:我觉得作者很思念故乡,为什么呢?因为她在船上碰到一个人,她就问你的故乡在哪里?他说在横塘,然后她就想停下船,问一下是不是同乡,如果是的话,可以问一下家乡的事情。
师:啊?是他说在横塘吗?“妾住在横塘”,“妾”就是女子,是女子说自己家住在横塘。
她问邻船的人家住哪里,是不是同乡。
可见邻船的男子她认识吗?(众答不认识)
师:但是这个女子凭什么推断“或恐是同乡”?按照你们经验。
你怎么知道邻船的和你是老乡?脸上看得出来吗?衣服上看的出来吗?诗里没有写,你知道吗?
生:听口音。
家乡人说的是家乡话。
师:真棒。
让她忍不住要问陌生男子家住在哪里的,是她呼吸到了熟稔的乡音。
思乡情绪,在这样的相问中表现出来。
第四首王维的《杂诗》也是问,但问的不一样。
生:他问的呢,是他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
实际上就是问他家里的人是否安好,他家里的情况如何。
师:是的,梅花如果开得好好的,家里的一切也应该不错。
好长时间没回家了,家乡的情况如果想问的话,可以列一张长长的清单,可是他什么也没问,就问了什么?
生:窗户前的梅花开了吗?
师:这一问胜千问,这千问凝于这一问。
对家乡的思念就体现在梅花是不是开这样的细节里。
下一首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生:第一句写“边秋一雁声”,边塞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他用孤雁在鸣叫写出了作者心里的孤独。
第二句“月是故乡明”他用月亮来表达思念。
师:你说,真的是家乡的月亮特别的亮吗?
生:不是。
家乡的月亮和别处的月亮其实是一样的。
师:是的,家乡的月亮也是这一轮。
只是他对家乡的那份特殊的感觉,使他觉得家乡的月更明更亮。
下一首。
生:这里“冬至”我觉得和前面的《枫桥夜泊》一样,写的是白居易的心情就和外面的冬天一样,是十分的寒冷。
师:我们民俗当中,有一种说法叫做“冬至大如年”,冬至就应该回家相聚的,可他独自在外面。
生:还有这里“抱膝灯前影伴身”说明他一个人在灯前是十分的孤独,与他一起的就只有他的影子。
师:“影伴身”的这种描述说明他形单影只。
生“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就是写白居易想着家中的人们,夜如此深了,还是坐着,想着远行着的人。
这里的白居易,借自己家的人在思自己说自己也思念家里的人,而且这里“夜深坐”,说明他还没有睡,而且在这种隆冬季节里。
师:真棒。
(掌声)冬天应该早点睡,对吧?他还坐着,那是睡不着啊。
这首诗的特别之处就是作者不说自己想家人,而是说家人在想着“远行人”。
下一首。
生:我说的是“寒山吹笛唤春归”就是说李益在异乡吹笛子,他非常的想家乡,用笛子唤来思念之情。
师:呵呵,笛子唤来的不是春,而是思念之情。
其实这首诗里面还有更明显的,你能说吗?有同学说是“迁客”“泪满衣”,比这个更有意境的在哪句?最后两句大家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师:“雁北飞”什么季节?
生:冬天。
师:啊?
生:秋天
生:春天
师:明明是“春夜闻笛”嘛。
秋天雁南飞,春天雁北飞,雁北飞其实就是雁都回
家了。
诗人通过“雁北飞”来表现将士们的思家之情。
最后一首。
生:《题稚川山水》“五月凉”一个词很有意思。
那个五月份应该已经是夏天了,那为什么他还觉得凉呢?应该是心中的失落。
师:哦,特殊的感觉,五月应该不凉了。
生:还有“晚”,就是已经到晚上了,应该会有暮色。
师:苍苍茫茫,思乡情绪就来了,好多思乡的情绪都是生发在什么时候?傍晚,夜里,对吧?
生:“隔水青山似故乡”看见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好像看见了自己的故乡。
师:故乡想得太多了,看到别处的山水,也像是故乡的山水了。
请再读这首里的“行人无限秋风思”,这里的“秋风思”说的是什么典故呢?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张翰因秋风起想莼菜鲈鱼而回家的故事。
刚才我们同学试着用自己阅读理解去赏析这些诗,我觉得六(2)班的同学都非常棒,赏析的能力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我们通过一组思乡诗的阅读,可能也会觉得“故乡”这两个方块字的分量是很重的。
乡情,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情结。
故乡的景,故乡的物,故乡的人,故乡的音,无论我们走到天之涯,海之角,都不会忘记的。
“故乡”两个字,需要用我们的一生去体会的。
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