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七言律诗《书愤五首》(其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的七言律诗《书愤五首》(其一)
陆游的七言律诗《书愤五首》(其一)
《书愤五首》(其一)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赏析】
首联发问,回顾年少气盛时的想法,原以为只要有报国之心,就一定有机会于战场杀敌,不曾想自己的报国之路会如此的艰难。

颔联“概括自己平生所至,是对抗金英雄的追思,表现出高昂的战斗情绪,极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颈联写岁月催人,壮志未酬,已生华发,以沉痛的笔调,抒发了极度的愤慨。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叹息南宋朝廷中没有谋略、将帅之才,流露出对朝廷不思恢复的气愤。

诸葛坚持北伐,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的《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千载而下,无人可与之相提并论。

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朝野中碌碌无为、妥协怯懦的投降派,表明自己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此诗虽然没有用一个“愤”字,但是胸之“愤”已弥漫在字里行间,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扩展阅读:陆游的'家世背景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

[1]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