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唯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马赫提出“要素说”,认为构成世界的是要素,要素即感 觉,客观事物是“感觉的复合”。
阿芬那留斯提出“原则同格论”,认为客体不能离开主体 而存在,原则是“认识论的基础”。
经验批判主义是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与休谟的不可知论 的翻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俄国经验批判主义简介
至于我自己,也是哲学上的一个“探索者”。这就是说,我在本书中给 自己提出的任务是:探索那些在马克思主义的幌子下发表一种非常混乱、含 糊而又反动的言论的人是在什么地方失足的。
列宁 1908年9月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1.理论背景 国外:马赫主义标榜反对形而上学,强调实证的经验是知识 的唯一来源有。马赫主义有四个特点:1.拒绝回答哲学的基本 问题。2.掩盖两条哲学基本路线的根本对立 3.曲解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成果,标榜自己是最新的自然哲学。 4.片面夸大辩证法的某些原理。第二国际主张用马赫主义来补 充和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用马赫主义的认论来修正马克思 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三、主要内容和观点
第一章 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论和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一)
揭露马赫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前提“物是感觉 的复合”的唯心主义的实质,指出唯物主义与马 赫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根本对立,提 出了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一、马赫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前提(1-3)
在1905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之后的斯托雷平时期 ,反动势力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活动都十分猖獗,唯心主义 和宗教也泛滥起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的一部分人,包括属 于布尔什维克的波格丹诺夫、卢那察尔斯基、巴扎罗夫和属于 孟什维克的尤什凯维奇、瓦连廷诺夫等人,也加入了唯心主义 的行列。他们歪曲自然科学新发现的哲学意义,吹嘘马赫主义 是现代科学的哲学,妄图用马赫主义“修正”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
我在本书中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探索那些在马克思主义 的幌子下发表的一种非常混乱、含糊而又反动的言论的人们是 在什么地方失足的。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二、写作思路和逻辑结构 1.写作思路
列宁立足于社会实践,并且把社会实践作为整个认识论 的基础。以批判马赫主义的认识论为切入点,用物质的经典 定义辩证的解决和阐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以及两条基本路线 的对立,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把唯物主义辩证 法贯穿于人类认识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从宏观上把握和揭示 人类认识总过程的辩证的规律。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就在于承认感觉是物的反映 或映象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 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 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 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一、写作背景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一版序言
许多想当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家,今年在我们这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进行了真正的讨伐。不到半年就出版了四本书.这四本书主要是并且几乎 完全是攻击辩证唯物主义的。其中,首先是1908年在圣彼得堡出版的巴扎 罗夫、波格丹诺夫、卢那察尔斯基、别尔曼、格尔方德、尤什凯维奇、苏 沃洛夫的论文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丛》,其次是尤什凯维奇的《 唯物主义和批判实在论》、别尔曼的《从现代认识论来看辩证法》和瓦连 廷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第四篇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 的批判》(简称《唯批》)写于1908年2月至10月,1909年5 月以单行本形式出版。列宁在这本著作中全面、系统、深刻 地批判了俄国的经验批判主义,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 识论的基本理论,粉碎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和俄国马赫主 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攻,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 学,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布尔什维克党奠定了坚 实的思想基础。它是代表列宁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也 是学习和研究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经典著作之一。
马赫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前提:从感觉出发,认为感觉 是认识论的基本前提。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二、列宁对马赫主义关于认识论基本前提的批判(4)
1.马赫宣称物或物体是感觉的复合,是同唯物主义的观点相 对立的。
马赫在这里直截了当地承认物或物体是感觉的复合,十 分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观点同一种相反的、认为感觉是物的 “符号”(确切些说,物的映象或反映)的理论对立起来, 这种理论就是哲学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2.现实背景 1905年,“巴黎公社”之后最大的一次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失
败了,出现了斯托雷平专制时期,革命处于低潮时期。俄国无 产阶级政党受到来自“左”的和右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他 们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真正的哲学;但它们的哲学其实都是 主观唯心主义。它们进行的是所谓的“跪着造反。”真正的马 克思主义受到挑战,无产阶级运动在指导思想上受到影响。
第二章 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论和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二)
列宁揭露和批判俄国马赫主义在认识论上的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阐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一、列宁驳斥切尔诺夫对恩格斯的歪曲,阐述了辩证唯物主 义认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1-15)
1.驳斥切尔诺夫对恩格斯“自在之物”的歪曲 康德的“自在之物”: 又称“物自体”或“物自身”,指的是在我们之外存在着,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经验批判主义简介
经验批判主义亦称马赫主义,系现代西方哲学学说与流 派之一。十九世纪70-80年代由奥地利哲学家马赫(18381916)与德国哲学家阿芬那留斯(1843-1896)创立,仿效 康德的“批判哲学”而命名。经验批判主义把经验当做哲学 的出发点,主张“批判”或“清洗”掉经验中的客观内容, 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经验“纯粹”化。“纯粹经验”构成 世界的一切。
对康德的“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观点。恩格斯认为,在我 们之外存在着自在之物(客观事物),但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 是不存在的,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人 们在社会实践中可能能动地从事物的现象进到事物的本质,实 现自在之物向为我之物的转化,人们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反映。人们的社会实践不仅批驳了自在之物不可知的观 点,而且证明了自在之物向为我之物的转化。
但其本质又不能为我们所认识的客观事物。康德认为,自在之物 是现象的基础,人们承认可以认识现象,必然要承认作为现象的 基础的物自体的存在。自在之物作用人的感官,是人的感觉的来 源,但感觉材料一经主体所具有的先天的时空形式的整理,就根 本不可能是对自在之物的认识。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恩格斯的“自在之物”: 恩格斯肯定了康德关于“自在之物”是客观存在的,但反
4.指出马赫关于“物是感觉的复合”的本质是主观唯心主义 马赫关于物即感觉的复合的学说,是主观唯心主义,
是贝克莱主义的简单的重复。
5.指出从“物是感觉的复合”出发,必然导致唯我论。
整个世界只不过是我的表象而已。从这个前提出发, 除了自己以外,就不承认别人的存在,这是最纯粹的唯 我论。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1.马赫认为科学的任务是: (1)研究表象之间的联系的规律(心理学) (2)揭示感觉之间的联系的规律(物理学) (3)阐明感觉和表象之间的联系的规律(心理物理学)
马赫主义认为科学的任务是揭示规律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2.物质的本质:物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感觉复合的思想符号。
物理学的对象是感觉之间的联系,而不是物或特体之 间的联系;感觉不是“物的符号”,而“物”倒是具有相 对稳定性的感觉复合的思想符号。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2.逻辑结构
《向报告人提十个问题》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代绪论:代绪论的中心内容是对马赫主义的理论来源进行剖析。 第一章:考察、分折、说明唯物主义与马赫主义在哲学基本问 题第一方面的根本对立。 第二章:考察、分析和说明唯物主义与马赫主义在哲学基本问 题第二方面的根本对立。 第三章:从正面进一步分析说明辩证唯物主义与马赫主义在世 界物质性、规律性、时间空间以及自由必然的关系等一系列重 大哲学问题上的根本对立. 第四章:分析马赫主义在资产阶级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章:考察马赫主义同现代自然科学的真实联系。 第六章:考察分析马赫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 结论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国内:俄国马赫主义者主张用马赫主义来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 因此,哲学上的斗争被提到首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批判马赫主义 ,要从理论上划清马克思主义和马赫主义的的界限,保持党内理 论思想的正确性。
自然科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一系列 巨大成就,出现了“物理学危机”,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 挑战。从哲学上科学的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丰富 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是当时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地“清算”被他们抛弃的观点,才获得了这种不好的名声。正统派在反对马 克思的过时见解(例如梅林反对某些历史论点)时,总是把话说得非常明确、 非常详细,从来没有人在这类论著中找到过一点模棱两可的地方。
不过,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丛》中也有一句近似真理的话 。那句话是卢那察尔斯基说的:“也许我们错了,但我们是在探索。” 这句 话的前半句包含着绝对真理,后半句包含着相对真理,这一点我将在本书中 力求详尽地指出来。现在我只指出一点:如果我们的哲学家不是用马克思主 义的名义,而是用几个“正在探索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名义讲话,那么,他 们对自己和对马克思主义就显得尊重些了。
所有这些人都不会不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几十次地把自己的哲学观 点叫作辩证唯物主义。然而所有这些因敌视辩证唯物主义而联合起来的人 (尽管政治观点截然不同)在哲学上又自命为马克思主义者!别尔曼说,恩 格斯的辩证法是“神秘主义”。恩格斯的观点“过时了”,---巴扎罗夫随便一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好像这是:不言而喻的。唯物主义看来被我们的勇士们驳倒了,他们自 豪地引证“现代认识论”,引证“最新哲学”(或“最新实证论”),引 证“现代自然科学的哲学”,或者甚至引证“20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哲学 ”。我们的这些要把辩证唯物主义消灭的人,以所有这些所谓最新的学 说为依据,竟肆无忌惮地谈起公开的信仰主义(注释:信仰主义是一种 以信仰代替知识或—般地赋予信仰以一定意义的学说。)来了(卢那察尔 斯基最为明显,但决不只是他一个人 ),可是到了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 明确表态时,他们的全部勇气和对自己信念的任何尊重都立即消失了。 在事实上,他们完全背弃了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在口头上,他 们却百般狡辩,企图避开问题的实质,掩饰他们的背弃行为,用某一个 唯物主义者来代替整个唯物主义,根本不去直接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 无数唯物主义言论。按照一位马克思主义者的公正说法,这真是“跪着 造反”。这是典型的哲学上的修正主义,因为只有修正主义者违背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而又不敢或者是没有能力公开、直率、坚决、明确
3.哲学有两条基本路线: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从思想和感 觉到物。列宁从认识论上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鲜明地对 立起来,从而驳斥了马赫主义认识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恩格 斯主张第一条路线,即唯物主义的路线。马赫主张第二条 路线,即唯心主义的路线。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切尔诺夫对恩格斯“自在之物”的歪曲: 第一,恩格斯否认“自在之物”的存在。 第二,责难恩格斯用实践的观点批判康德的“自在之物”不 能成立
恩格斯对切尔诺夫的批判: 第一,恩格斯承认“自在之物”,但和康德的“自在之物”在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回答是不同的。 第二,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工具是实践,切尔诺夫不懂 得实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