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德中学2023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原卷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汉武帝时期曾颁布算缗令,规定商人财产每二千钱抽税一算(120钱),以上财产必须自报,如有隐瞒不报的,鼓励知情者揭发检举,这就是告纸。
凡揭发属实,被告者的财产则全部没收,并罚戍一年,没收资产的一半给告发人作为奖励。
上述政策的目的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加强君主统治权力
C.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D.确立儒家正统地位
2.唐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玄宗下诏宣布实行“折纳”新措施。
规定,关内诸州的课口把原来交纳纺织品的庸、调改为折纳粟米;河南、河北不通水运之州的课口,把原来交纳的租粟改为折纳绢布。
这一规定意在
A.降低政府税赋的征管成本
B.抑制富商大贾的获利资源
C.改善税赋征收单一化状况
D.提高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
3.宋代的政治弱势地位,使其缺乏了朝贡贸易中对政治目的的追求,而复归了贸易中的经济属性。
这使得政府和民间商人集团在这种经济联系中获得了好处。
宋代的这一“追求”A.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 B.推动了全国性商业中心的产生C.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促进了“天朝上国”观念形成
4.据统计1880年,全世界制造品出口总额中有40%以上是英国的,到了1913年英国、德国和美国三个国家在制造品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变成了29.9%、26.4%和12.6%。
这表明A.英国失去工业的优势地位 B.欧洲各国经济发展失衡C.科技革命加剧了市场竞争
D.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5.新航路开辟之后,屠杀与病毒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但世界人口却在增长。
世界人口在1500年约4.25亿,到1600年前后增长到 5.4亿,到1750年前后,达到了7.2亿。
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是A.工业革命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B.各大洲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C.农作物在新旧大陆间的交流
D.近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定型
6.如表是1870—1998年一些西方国家GDP 增长率(%),甲乙丙丁四国依次是
年份
国家
甲
乙丙丁1870—1913
2.44
1.9
3.94
2.83
1913—1950 2.21 1.19 2.840.3
1950—19739.29 2.93 3.93 5.68
1973—1998 2.972 2.99 1.76
A.德国、英国、美国、日本
B.美国、日本、英国、德国
C.美国、德国、英国、日本
D.日本、英国、美国、德国
7.1879年,郭嵩焘出使英、法归国后,指出:“天地自然之利,百姓皆能经营,不必官办督率。
若经由官开采,则将强夺民业,烦扰百端。
”他极力主张官府不要采取行政手段干预工商业,只要“创置器械推行之各省,俟民之择而从焉”即可。
郭嵩焘的这一认识
A.奠定了洋务运动的思想基础
B.顺应了实业救国的思想潮流
C.反映了民族企业发展的要求
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独立发展
8.下表是清政府1849年和1885年的国家财政税收统计表,由此推知,当时
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
年代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
18493281万两77%969万两23%4250万两100%
18853071万两40%3923万两51%714万两9%7708万两100%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B.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民族工业税收占据了主要地位
D.国家的税收政策日益完备
9.1940年8月,国民党政府公布了《非常时期管理银行暂行办法》,规定私人银行不得兼营商业,不得罔积货物及代客买卖等。
该办法还规定一般银行须将其存款总额的2%作为准备金,转存于中央银行,使中央银行的财力更加充实。
这一做法
A.是应对经济“大萧条”的必要措施
B.加强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
C.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是为了准备全面抗战的需要
10.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烈女传》等女学教材。
这种情况表明
A.新式的学堂教育发展迅速
B.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
C.女性读书开始为人们接受
D.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
11.据统计,1953—1957年,中央财政直接组织的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5.4%,地方(省、县两级)财政组织的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54.6%;而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74.1%(含地方上交的收入),地方财政支出仅占25.9%。
这一收支体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充足财力进行重点建设
B.推动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开展
C.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基础
12.1987年3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时说:“国外有些人过去把我看作是改革派,把别人看作是保守派。
我是改革派,不错;如果要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
所以,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
”这一讲话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
A.摆脱了计划体制的羁绊
B.践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D.理顺了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13.下表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期间各国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
工业下降46.2%40.6%28.4%16.5%8.4%1/3
外贸缩减70%69.1%50%48%50%2/3
失业人数1700万600万近300万85万300万3000万
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说明
A.经济危机破坏性大
B.危机爆发的根源
C.危机的持续时间长
D.危机下的各国矛盾
14.罗斯福提出了新“四大自由”,即言论、信仰、免于匮乏和免于恐惧。
前两项是旧四大自由的合并,在西方已是不言而喻的。
实际上新“四大自由”的核心就是“免于匮乏”的权利。
从此,有人挨饿不仅是私人的事,而是被剥夺了基本权利,政府和全社会有责任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
从这一观念出发,罗斯福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实行的重大举措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1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946年,英国工党执政后,先后颁布了《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服务法》,把健康保险和失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到全体国民
英国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B
1883年德国政府先后颁布《健康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养老法》等
德国最早建成了福利国家
C
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
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使
资本主义摆脱了经济危
机
D
1946年,戴高乐临时政府正式颁布大规模实行国有化的法令。
煤炭、运输、电力、保险公司和包括法兰西在内的大银行都实行国有化
实行国有化是国家干预的方式之一
A.A
B.B
C.C
D.D
16.1920年11月苏俄政府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
该法令颁布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或集团向苏俄提出租赁申请,签订了135项租让合同,承租人投资总额为4800万金卢布。
这一政策的出台表明()
A.苏俄利用市场和商品关系来发展经济
B.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了承认
C.政府推行的战争政策造成了经济困难
D.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难局面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47年,意大利热那亚湾的里窝那宣布为自由港,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以“自由港”命名
的特殊经济区域。
18-19世纪英国占领直布罗陀、香港岛等地后,均先后宣布这些地方为自由港。
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区还有德国的不莱梅、法国的敦克尔克等地。
进入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出口加工区在世界范围出现并且迅速发展。
许多国家划出特定区域土地作为自由加工区,专供外资厂商开展出口加工业务。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是世界经济特区向科学化和综合化发展的新时期。
许多出口加工区在转型升级,向技术知识密集型发展。
其中较有影响的有: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园”、
日本的“技术城”特别开发区等。
中国80年代创办的深圳等经济特区都是大面积综合性的经济特区。
此外还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伊朗等国也建立了综合性经济特区。
——摘编自钟坚《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态势及其经验》材料二1979年4月,广东省委负责人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兴办出口加工区、推进改革开放的建议。
同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等地设置经济特区,明确要求发挥经济特区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摘编自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特征,并分析影响世界经济特区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经济特区设立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与西方相比较,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以来中外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启示。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农业作物种植情况简表
先秦时期秦汉时期
魏晋隋唐时
期
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黍、粟、稷、稻、粱、菽(大:豆)等后世俗称“五谷”都己种植。
黄河流域种植黍和粟,江淮以南地区主要种植水稻。
(粟、水稻和大豆的最早种植地)北方地区小麦
的推广和南方
水稻品种不断
优化;胡瓜(西
瓜)胡萝卜、核
桃、芝麻、石榴、
葡萄等作物种
植。
形成南稻北
麦种植格
局;南方地
区大规模种
植茶树,西
北地区种植
棉花。
占城(越南)?
的稻种植,经
济作物茶叶、
棉花种植区
域不断扩大
高产农作物甘
署玉米、土豆
和经济作物烟
草、花生、茶
叶、棉花广泛
种植,形成专
业生产区域。
——摘编整理自周跃《试谈中国古代农作物种类及其历史演变》
从表格中要取至少两项信息,围绕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分析说明,(明确写出论题,分析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19.【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中国著名实业家范旭东生于1883年,曾就学日本,专学化工。
1914年,他与几位同事集资5万元,
于天津塘沽办起久大盐厂,生产精盐,那时老百姓叫它“洋盐”。
这是范旭东等人从事中国化学工业的起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7年,范旭东等又集资在天津塘沽创办永利铔厂。
所产“红三角”牌纯碱与洋碱公司相争,长达二十年之久。
20世纪30年代,范旭东又决定兴建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
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碱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
1937年2月生产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
……日军进行南京,永利铔厂沦陷。
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进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摘编自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等(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范旭东创办永利碱厂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概括范旭东永利铔厂的历史贡献。
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