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春)unit_8_1_slide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处罚法》作出了很多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定
1、四类人不予拘留。
《处罚法》第21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 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 (2)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3)70周岁以上的; (4)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内容
保护环境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环 境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今时 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从根本 上说,它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 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应 尽的责任。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内容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 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的重要条件。在社会生活中,每 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 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 公共场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内容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 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 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密切相关。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一 把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也是沟 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着个人的道德 修养,体现着民族的整体素质。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案例】 美丽女孩 毛陈冰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 、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由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 2005年8月28日通过,自2006 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包括 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处罚程序,执法监督和附则, 共6章119条。
4、房屋出租须登记。
把空闲的房子租出去,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处罚 法》实施之后,这种“普遍”的事情,你可不能“随便”对待。你出租 房屋,必须要租给“有身份证件的人”,而且必须登记承租人姓名、 身证件种类和号码,以便公安机关随时查验。否则将被处以200元 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如果你明知承租人利用出租房屋进行犯罪 活动,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 重的,处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醉酒闹事约束醒。
《处罚法》第5条指出:“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应当给予处罚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 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 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短信扰人可拘留。
《处罚法》第42条: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 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5日以 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 上10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处罚种类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 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情节轻微尚不 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警 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 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 的外国人适用)等。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2013年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指由一定规则维系的有序化状态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
社会生活 职业生活 婚姻家庭生活
三大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主要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 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维 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 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 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公共生活 公共秩序 公共道德 职业道德 择业观 创业观
爱情 婚姻家庭 个人品德 道德修养 法律修养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二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三节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四节 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内容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 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需要他 人帮助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 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 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和原则在公共 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 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内容
爱护公物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 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 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 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 水平的重要标志。如果每个社会成 员都能珍惜、爱护公物,就意味着 全社会的公共财物能够使其物尽其 用,用有所值。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立法目的: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 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 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基本原则:主要有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 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 相结合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