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石排水沟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江城市过境高速公路项目
八分部
片
石
排
水
沟
软
基
处
理
方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二零一六年六月
一、编制依据
本标段路基设计结合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及气象等自然条件,依据相关规范、标准及指导性意见等进行,主要设计依据如下: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1-2003)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
(5)《公路软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D31-02-2013)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本工程起止桩号K33+700--K38+510 总计4.81千米,路线主要跨越县道134,县道133及小青龙河,主要位于内江市东兴区高桥镇、柳桥镇、田家镇,共涉桥梁4座,其中小青龙河大桥1座,桐麻沟中桥,黄家湾中桥2座及高桥互通桥1座,各种涵洞22道,路基挖方66.82万方,填方63.84万方。
(二)水文气象环境
①K36+640~K34+660段路线斜跨冲沟水田,为填方路基,中心最大填高约5.6m,上部为约
1.3m的粉质粘土,主要呈软塑-可塑状,路基加载后将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问题,其中0-0.7m 地基土承载力值90-104KPa,下部地基土承载力值为120-190KPa。
②K36+060-K36+255黏土红褐色,以粉粘粒为主,湿-稍湿,软塑-可塑状。
③K36+765~K36+925段路线斜跨冲沟水田,为填方路基,中心最大填高约10.8m,上部为约0.7-1.6m的粉质粘土,主要呈软塑-可塑状,路基加载后将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问题,其中0-0.9m地基土承载力值为56-80KPa,下部地基土承载力值为175-225KPa。
④K37+000~K37+300段路线斜跨冲沟水田,为填方路基,中心最大填高约3.1m,上部为约
0.5-2m的粘质粉土,主要呈软塑-可塑状,路基加载后将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问题,其中0-1m 地基承载力值为76-105KPa,下部地基土承载力值为110-169KPa。
⑤BK0+000-BK0+080该段为填方路基,路线跨越水田、池塘,工区斜坡段地表出露基岩,池塘、水田段地表覆盖层为坡洪积黏土,红棕色,稍湿-湿,软塑-可塑,厚度约1.4-3.7m,
主要性质有:承载力较低、触变性、流变性、高压缩性、低透水性、不均匀性等特点,路基加载后将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问题。
⑥EK0+720-EK0+920段路线斜跨冲沟水田,为填方路基,路堤最大填高约4.6m,上部为约
1.1-
2.7m的黏土,主要呈软塑-可塑状,路基加载后将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问题,其地基土承载力值为66-138KPa。
⑦EK0+980-EK1+017段路线斜跨冲沟水田,为填方路基,路堤最大填高约5.1m,上部为约
2.5-3m的黏土,主要呈软塑-可塑状,路基加载后将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问题,其中0-2.4m 地基土承载力值为83-102KPa,下部地基土承载力值为152-162KPa.
(三)主要工程量
序号分部工程处理范围处理深度(m)数量(m)软基厚
度
坡脚方式备注
1 片石排水沟K37+000~K37+300 1.0 300 1.2m 无K36+765~K36+925 1.0 160 1.2m 无K34+640~K34+660 1.0 20 1.3m 无K36+060-K36+255 1.5 20 1.5m 无
2 片石排水沟BK0+000-BK0+080 1.2 240 3.7m 无EK0+720-EK0+920 0.8 200 2.3m 无EK0+980-EK1+017 2.0 65 2.5m 无
五、施工工艺技术
1、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底检验→片石回填→测量放样→排水沟砌筑→勾缝养护
2、施工方法及工艺
(1)施工准备
材料要求
片碎石换填及片石排水沟所用片石应选用不易风化的片石,最大粒径不超过层厚的2/3,对大于30cm的石块用大锤或炮机进行解小。
②路基两侧挖临时排水沟,排除地表水,准备施工机械、施工换填料。
(2)换填施工
①挖沟排水
开挖临时排水沟,开挖时,应尽量做到临时排水沟设在永久排水沟位置;若临时排水沟无法排尽的积水地段,应用水泵进行抽排水。
②清除淤泥质粘土层
清淤前,用全站仪准确放出清淤范围,测量原地面标高,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进行清除淤泥质粘土层。
清淤采用以机械为主,人工辅助配合。
所清除淤泥粘土必须到指定的位置堆放。
清淤至设计标高后,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进行片碎石填筑。
③片石排水沟施工
施工前应针对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地形做出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定出每条纵横片石排水沟的平面位置及开挖深度并撒出白灰线。
本段落片石排水沟均采用横向片石排水沟,并且于下游处设置一道纵向片石排水沟,根据地形排至低洼处。
片石排水沟的间距为4-8m,开挖的基槽断面不应小于设计断面。
④、片碎石填筑
全宽、纵向分层填筑方式。
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先从最低处分层填筑。
人工铺填粒径25cm以上的石料时,先铺大块石料,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摆平放稳,再用小石子找平,石屑塞缝,最后压实;人工铺填块径25cm以下的石料时,可直接分层摊铺,分层碾压;为节省摊铺平整时间,用大型推土机先将填料进行大致推平,个别不平整处,人工配合用细石块、石屑进行找平。
在运送填料时,控制卸料密度,按方格法划好方格后,方可卸料。
填筑区段完成一层卸料后,用挖掘机配合推土机摊铺平整,做到填铺面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以保证压路机压轮表面能基本均匀地接触地面进行碾压,达到碾压效果。
在摊铺的同时,进行初步压实,并保证压路机压到路缘时不致发生滑坡。
六、质量控制
1、石料要求
1)石料应坚韧、密实、耐久、表面无水锈,无风化剥落、裂纹以及结构缺陷。
2)石料不得含有妨碍砂浆的正常粘结或有损于外露外观的污泥、油质或其它有害物质。
2、砂浆要求:砌体工程所用水泥砂浆的标号,应达到设计要求,满足砂浆流动性、保水性、耐久性及粘结力、抗压强度和外观质量要求。
各种标号的砂浆配合比依据试验室提供的资料为准。
砂浆随拌随用。
当在运输或贮存过程中发生离析、泌水现象时,砌筑前重新拌和。
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3、片石质量要求:片石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卵形和薄片者不得使用。
镶面石料应选择尺寸稍大并具有较平整表面,且应稍加粗凿。
在角隅处应使用较大石料,大致粗凿方正。
4、所有新进场的原材料必须进行报验,经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不合格材料坚决清理出施工场外。
严格按照砂浆配合比拌制砂浆。
5、必须做好新砌砌体养护工作:在砂浆尚未凝结的砌体,不可使其承受荷载;如发现砌体在砂浆凝结后有松动现象时,应拆除、洗净,重新砌筑;
6、已加水拌和的砂浆,应于开始凝结前全部用完,一般宜在3~4小时用完,气温超过30°C 时,宜在2~3小时内用完。
在运输过程中或在贮存中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砌筑前应重新拌种。
凝结的砂浆禁止再使用。
7、片石与片石之间均应有砂浆隔开,不得直接接触。
8、使用片石应有计划,角石和面石应首先选出备用,砌体下层应选用较大石块,向上逐渐用较小尺寸石块。
石块应大小搭配,相互错叠,咬接紧密,并备有各种尺寸的小石块,作挤浆填缝用。
七、质量验收标准
浆砌片石排水沟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见(JTG F80/1-2004)
1、基本要求
1)砌体砂配合比准确,砌缝内砂浆均匀饱满,勾缝密实。
2)浆砌片石、混凝土预制块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3)砌体抹面应平整、压光、直顺、不得有裂缝、空鼓现象
2.用料要求
1)砌筑用砂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配合比准确,随拌随用,不得经长时间停工再行加水重拌使用。
2)浆砌片石、混凝土预制块的质量、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
3)使用前对砌块冲洗干净,湿润后进行砌筑。
3.砌筑注意事项
1)为保证砌筑质量应土沟的断面尺寸、沟壁坡度、底部纵坡及其平顺符合规定要求的情况下进行砌筑。
2)砌筑过程应注意石块相互挤紧咬接,砂浆饱满,尤其在底部与沟坡转角处防止渗透。
3)应注意排水沟断面尺寸必须做足,防止排水不畅。
4)砌筑时要求勾缝严密,压光,砌筑平整,不带假缝、抹面空鼓、裂缝等缺陷。
八、文明施工措施
1.文明施工、轻拿轻放;对施工现场产生的振动噪音大的施工机械搭设隔音棚,减少噪音。
2.水泥堆放整齐,进行遮盖封闭。
3.对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消防培训、增强消防意识;对木工棚和操作盘上配备环保型灭火器,消防设施齐全;消防通道畅通,不得占用。
4.施工垃圾做到随时清理,并运到现场现有的垃圾堆放;施工人员不得在现场随地大小便。
九、其他有关措施
1、施工期间要份阶段做好现场平面管理,保证道路畅通,建筑材料、构件、半成品要分期分批进场,合理堆放,尽量少占场地。
2、施工用水管、开关、水泵要设专人管理,保证施工及时清除场地积水。
3、施工场地,建筑物上悬挂有关保护环境的标语、标牌要清晰、牢固,有损坏时要及时补充完善,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采取管、包、封、盖、排等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各种粉尘、废水、固体废弃物及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