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贵州省六盘水市2019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中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时,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质量分数偏大,故不完全正确;
B中氯化铵、尿素和氯化钾三种化肥中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只有氯化铵中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尿素和氯化钾中没有明显现象,故不能鉴别;NaCl、HCl、KOH三中无色溶液中分别加入无色酚酞,只有KOH溶液会变红色,而NaCl、HCl中都没有明显现象,故不能鉴别。

故完全不正确;
C中人体缺氟导致青少年会发生龋齿,故不完全正确;
D中酒精灯酒精洒出燃烧可用湿抹布盖灭,因为可隔绝氧气,家里煤气泄漏可采用关阀门、开窗通风,从而降低可燃气体的浓度,故完全正确。

故选:D。

2.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CO、C2H5OH在氧气中燃烧都能生成CO2,则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则铁在氧气中燃烧也一定能发出蓝紫色火焰
解析:A
【解析】
A、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碳元素,正确;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是一种混合物,只含有一种元素,错误;
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含有氧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
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错误。

故选A。

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6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60g溶液
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小于乙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60g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30g溶液,错误;D、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从t2℃降温到
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不确定,错误。

考点: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的知识。

4.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酒精清洗内壁有碘的试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D.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选项错误;
B. 用酒精清洗内壁有碘的试管,因为碘能溶于酒精,选项错误;
C. 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既不是溶解作用,也不是乳化作用,选项错误;
D. 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选项正确。

故选D。

5.下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
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 CO 高温
Fe+ CO2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解析:A
【解析】
【分析】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
2Fe+3CO2。

【详解】
A、生成的Fe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故A正确;
B、反应中红色的氧化铁变为黑色的铁,故B不正确;
C、不符合客观事实,故C不正确;
D、产生的尾气中含量未反应完的CO,有毒,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故D不正确。

故选A。

6.构建模型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物质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
C.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D.该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水,反应的方程式是:2H2+O22H2O。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错误;
B、由上述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征,也符合物质和氧参与反应的氧化反应特征,故正确;
C、由化学反应的特征可知: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没有发生了改变,故错误;
D、任何化学反应都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也不例外,故错误;
故选B。

7.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则参加反应的碳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A.1∶1B.1∶2C.3∶8D.3∶11
解析: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根据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得出参加反应的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生成物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它们之间的比即可正确解答。

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 + O2点燃
CO2
12 44
故参加反应的碳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2:44=3:11,故选D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解析:D
【解析】
【分析】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还需要注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

9.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里,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
A.只有Ag B.Fe、Zn C.Fe、Ag D.Ag、Zn、Fe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里,搅拌,因为铁的活动性大于银小于锌属于能置换出银,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Fe、Ag。

故选C.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
10.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
解析:C
【解析】
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1.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
1.8g×100%=0.2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1.8g水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