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一、选择题 ( 此题共 12 个小题 , 每题 4 分, 共 48 分。
在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英国伦敦的城市扩展示意图和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 完成第1~3题。
伦敦的城市扩展
伦敦城市人口的变化
1.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伦敦地区的城市化特点是 ( )
①城市占地面积扩大②城市人口增长③城市绿地增加④城市功能区增多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 伦敦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
A.18 世纪
B.19 世纪
C.20 世纪中前期
D.20 世纪后期
3.20 世纪中后期 , 伦敦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较多, 主要原因是 ( )
A. 出生率下降 ,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B. 城区人口老龄化 , 死亡率升高
C.中心区居住环境恶化 , 城市居民向外迁移
D.经济危机导致市中心区经济的衰退
答案
解析 : 第 1 题, 图示信息显示伦敦地区城市化的特点是城市用地面积扩大 , 城市人口增加。
第 2 题, 从图中可看出 20 世纪中前期曲线斜率最
大 , 说明城市化速度最快。
第 3 题,20 世纪中后期 , 伦敦中心区环境恶
化 , 人口由市中心区向郊区和小城镇迁移。
1995—2021 年 , 吉林省长春市设立了一系列开发区。
以下图示意2021 年该市城区的地貌 ( 图 1) 、水系 ( 图 2) 和开发区分布 ( 图 3) 。
据此完成第 4~5 题。
图 1
2021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含解析〕
图 2
图 3
4. 图 3 中设为旅游经济开发区的是()
A. Ⅰ区
B.Ⅱ区
C.Ⅲ区
D.Ⅳ区
5. 该市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过程中首先要防止()
A.城区交通拥挤
B.居民收入分化
C.产业结构失调
D.土地资源浪费
答案:
解析:第 4 题, Ⅲ区位于高地、丘陵区 , 为河流上游 , 有湖泊 , 风景秀美 , 应为旅游经济开发区。
应选C项。
第5 题, 该市高地、丘陵面积广阔, 平原面积小 , 且平原已被老城区占据 , 因此城市用地紧张 ,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首先要防止土地资源浪费。
应选 D项。
以下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示意图, 该城市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
2021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含解析〕
支柱。
据此完成第6~7 题。
6. 影响新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 公路
B. 铁路
C.航空
D.水运
7. 新城区建设对老城区的积极影响有()
①缓解交通拥堵②优化空间结构③引发人口集聚④“摊大饼〞式扩张
A. ③④
B. ②③
C.①④
D.①②
答案:
解析:第 6 题, 电子信息产业产品更新换代快 , 需要及时运到市场 , 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高。
图示新城区有飞机场 , 交通快速便捷 , 因此影响新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航空。
第 7 题, 新城区建设对老城区的积极影响有缓解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以下图为重庆市七大主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图。
读图, 完成第 8~10 题。
2021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含解析〕
8.对该城市主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特征的表达 , 正确的选项是 ()
①靠近主城区外围②靠近城市中心区外围③靠近市中心交通干道④靠近多种交通运输设施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 该城市七大物流园布局特征表达了()
A.政府的规划调控作用
B.布局地地价相对较高
C.布局地物流开展根底较差
D.物流对运输时间和费用要求低
10. 物流园的开展对该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是()
A.减少城市中心区仓储用地
B.减缓了主城区的空间扩展
C.加快该市用地功能的调整
D.不利于物流园区周边的开发
答案:
解析:第 8 题, 读图可知 , 该城市主要物流园区位于主城区内 , 靠近城市中心区外围 , 靠近多种交通运输设施。
第 9 题, 该城市七大物流园布局特征表达了政府的规划调控作用。
第 10 题, 物流园的开展对该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是加快该市用地功能的调整。
以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城市2001 年和 2021 年同时段地表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中数值表示气温 , 单位为℃ ) 。
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据图判断 ( ) A.2001 年
甲地可能为工业区
B.2021 年乙地可能为绿地
C.2021 年城郊热力环流更强
D.2021 年城郊最大温差为9 ℃
12.该城市 2001—2021 年( )
A. 由中等城市开展为大城市
B.城市空间形态没有变化
C.城市的辐射集聚功能减弱
D.人口和工业向郊区迁移
答案:
解析:第 11 题,2001 年甲地气温最高 , 可能为工业区。
2021 年乙地比周围地区气温高, 不可能为绿地;2021 年城郊温差减小, 城郊热力环流减弱 ;2021 年该城市最高气温大于 22 ℃、小于 24 ℃, 最低气温大于16℃、小于 18 ℃, 最大温差大于 4 ℃、小于 8 ℃。
第 12 题, 从 2001 年到 2021 年, 该城市环路仍为二环、三环、绕城高速 , 城市规模变化不大 ;2021 年高温区多出现在三环以外 , 二环以内气温下降 , 其可能的
原因是二环路以内的人口和工业外迁。
二、综合题 ( 共 52 分)
13.(16 分)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以下各题。
2021 年 8 月 5—21 日, 第 31 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
举办地中心奥林匹克公园建于临湖的三角形半岛上,共建有 9 座场馆,赛事期间举办16 个奥运工程和9 个残奥会工程 , 此外 , 主新闻中心和国际播送中心也坐落于此。
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和第二大港口, 目前市区人口600多万 , 包括卫星城在内的大里约区到达1 100 多万。
1822 年成为首都,1960 年首都由此迁往巴西利亚。
以下图为里约热内卢城市功能区
示意图。
(1)指出奥林匹克公园选址的区位优势。
(2)分别说出工业区和高级住宅区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原因。
(3)简述首都迁出后对里约热内卢的主要影响。
答案:(1) 背山面湖 , 风景优美 , 环境质量好 ; 交通便利 ; 地价廉价 , 拆迁相对较少。
(2)工业区分布在临海湾岸边和市区干道旁 , 因为水陆交通便利。
高级住宅区分布在城区东南临海 , 因为背山朝海 , 环境优美。
(3)分散城市职能 , 缓解里约热内卢的城市问题 ; 但使城市的开展
缺少了一方面的推动力 , 开展可能受损 , 也使里约热内卢的关注度和知名度下降。
解析第 (1) 题, 从环境质量、交通、地价等方面分析奥林匹克公园选址的区位优势。
第(2) 题, 根据图示信息描述工业区和高级住宅区的特点, 根据区位特征从图中找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原因。
第 (3) 题, 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角度分析首都迁出后对里约热内卢的影响。
14.(20 分)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以下各题。
兰斯塔德地区是荷兰经济开展的重心, 因其多中心环状城镇格局与大面积的“绿心〞农业区并存而闻名于世, 被国际社会誉为开放空间保护的典范。
兰斯塔德“绿心〞战略于1960 年提出 , 正值荷兰城镇化快速开展时期 , “保护〞作为“绿心〞战略的唯一原那么, 但在实施过程中反对声不绝于耳 , “绿心〞战略并未完全实现“保护〞的目标。
为此,1995 年荷兰政府组织征集和讨论了有关“绿心〞地区开展的意见,达成“绿心〞共识 , 明确了未来的开展方向。
以下图示意兰斯塔德“绿
心〞和城镇布局。
(1)简述兰斯塔德“绿心〞和城镇布局的优点。
(2)说明兰斯塔德“绿心〞战略实施过程中反对声不绝于耳的原因。
(3)请为实现“绿心〞地区可持续开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1) 多中心环状城镇格局有利于控制城市规模, 疏散城市职能 ;
减轻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 大面积农田、绿地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绿心〞战略要求城市环状连接 , 提高了城市间的交通本钱 ; 在快速城镇化时期, “绿心〞战略的实施限制了廉价土地的供给量, 导致城市用地紧张 , 住房本钱上升 ; “绿心〞内单纯开展农业 , 经济结构单一 , 经济价值较低 ; “绿心〞与外围城市长期割裂 , 影响城乡经济的快速开展 ; “绿心〞地区游憩功能缺乏 , 保护价值小。
(3)限制城镇化对“绿心〞的侵占 ; 提高农业开展质量 , 促进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开展, 提升地区经济价值; 改善乡村环境, 推进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建设, 促进乡村地区开展; 提供更多的游憩和自然空间 , 提升“绿心〞的生态效劳功能。
解析第(1) 题, 根据材料 , 从控制城市规模、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
环境和缓解交通拥堵等方面分析兰斯塔德“绿心〞和城镇布局的优
点。
第 (2) 题, 根据图中位置和“绿心〞战略只开展农业的要求, 从交通本钱、城市用地供给、经济效益、对外联系、结构功能等方面分析
反对兰斯塔德实施“绿心〞战略的原因。
第(3)题,针对上题反对的理由, 对症下药 , 找出实现“绿心〞地区可持续开展的措施。
15、阅读材料 , 完成以下各题。
〔16 分〕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 : 加快完善城乡开展一体化机制 , 着力在城乡规划、根底设施、公共效劳等方面推进一体化 , 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以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 时的气温差表。
时间1月2月7月10月全年平均气温差 ( ℃)
(1)1990 —2030年, 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 ?
(2)结合所学知识 , 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解析:第 (1) 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 , 该阶段处于加速开展阶段。
第 (2) 题, 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答复, 其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含解析) 2021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含解析〕
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 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答案:(1) 加速开展阶段。
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 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 城市数量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 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 , 壮大城市经济实力 ; 有利于开展农村经济 , 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 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 或增强农村开展活力 ),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11/11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