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一)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及检测(附答案)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及检测综合检测1、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灌婴,睢阳贩缯者也。
(丝织品)B.若发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彩色的丝织品)C.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黑色的绢帛)D.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粗布)2、下列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华美的衣着)B.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泉。
(袜子)C.怀黄金之玉,结紫绶与腰。
(丝带)D.沛公加冕。
(戴上帽子)3、下列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古代指十八岁)B.出入平津邸,一见孟尝君。
(官邸)C.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修,至于废弛。
(通“无”)D.周瑜曰:久不与子义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案桌)4、下列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
(不孝顺)B.不孝子秦桧,自小忤逆。
(不顺从,违逆)C.每令鼓瑟,终日达夜,无忤色。
(不高兴的脸色)D.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斜着眼看)5、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自郡吏以下,皆与之有抵牾。
(争斗)B.其人自矜功伐,目无人,莫敢与之牾。
(争吵)C.众遣其劾帅,已而去。
(告知)D.投劾于帝,帝怒而出之京,流黄州。
(揭发罪状的文状)6、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吏民相告讦。
(责问,询问)B.秦桧尽选其亲,众恚忿,不敢言,飞擿发之。
(揭发)C.籍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江东才俊,惮其威严。
(紧张)D.秦舞阳未尝见天子,故震慑。
(内心害羞)7、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修城郭,贬食省用,帝嘉之。
(瞧不起)B.每于宴坐,嗤鄙其文,甚衔之。
(批评)C.赵衔恨遽出,众人讶异。
(心中含恨)D.屈原疾怀王听之不聪也。
(通“嫉”,嫉妒)8、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抄小路)B.君臣不睦,多间。
(隔阂,嫌隙)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及答案(一)教学内容

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及答案(一)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一)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
诣:到,去。
B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风、化:教育感化。
C劝学。
劝:奉劝、规劝。
D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课:征收。
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案:巡视,巡行。
B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游:交际,交往。
C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趋:小步走,跑。
D于是劾其诬罔,一一服罪。
劾:举报,检举,揭发。
3、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人之不善,按而诛之。
(追究,查办)B卫青兵定河西,即按当地山川民情,觅破敌之策。
(按照)C倭寇在渤海郡,横甚,民苦之,请案。
(查办,审理)D案古今帝王之言,上下相违者甚多。
(查考,考察)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白:告诉,禀告。
B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进谗言,说坏话。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伤害。
D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让:责备,过错。
B不党父兄,不偏富贵。
党:偏袒。
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质:抵押。
D且矫诏纷出。
矫:假托,假传。
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臣欺大王之罪当诛。
当:应当,应该。
B王曰:“何坐?”,曰:“坐盗”。
坐:犯罪,犯法。
C师退,次于召陵。
次:临时驻扎。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少:轻视。
7、下列划线字解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项王东向坐。
B停车坐爱枫林晚。
C不肖子坐罪籍没。
D坐法当斩。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宰相是纵览政务的朝廷官员,他的权力要大于御史大夫。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B、太尉是军事首脑;郎中是尚书的下属官员;侍郎侍中是宫廷侍卫;左右拾遗是唐代谏官。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一)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教师版(一)答案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
诣:到,去。
B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风、化:教育感化。
C劝学。
劝:奉劝、规劝。
D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课:征收。
【C劝学。
劝:鼓励,勉励】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案:巡视,巡行。
B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游:交际,交往。
C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趋:小步走,跑。
D于是劾其诬罔,一一服罪。
劾:举报,检举,揭发。
【A案:通“按”,握持】3、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人之不善,按而诛之。
(追究,查办)B卫青兵定河西,即按当地山川民情,觅破敌之策。
(按照)C倭寇在渤海郡,横甚,民苦之,请案。
(查办,审理)D案古今帝王之言,上下相违者甚多。
(查考,考察)【B按,考察,察看】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白:告诉,禀告。
B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进谗言,说坏话。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伤害。
D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C害:担心,害怕】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让:责备,过错。
B不党父兄,不偏富贵。
党:偏袒。
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质:抵押。
D且矫诏纷出。
矫:假托,假传。
【C质:底色,底子】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臣欺大王之罪当诛。
当:应当,应该。
B王曰:“何坐?”,曰:“坐盗”。
坐:犯罪,犯法。
C师退,次于召陵。
次:临时驻扎。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少:轻视。
【当:判罪,治罪】7、下列划线字解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项王东向坐。
B停车坐爱枫林晚。
C不肖子坐罪籍没。
D坐法当斩。
【A坐下,其他都是“判罪”】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宰相是纵览政务的朝廷官员,他的权力要大于御史大夫。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词讲解

11.害:嫉妒.
12.闻:
①听说,听见;
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 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 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 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 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 "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 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 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
➢ 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 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 ,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 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 .《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 史·侯可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 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 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 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 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表人物个性的
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 、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 、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 、阿谀、谄谗、谲、狷介 耿:光明. 埂:正直. 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及检测(附答案)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及检测(附答案)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及检测1、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灌婴,睢阳贩缯者也。
(指丝织品的商人)B.若发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指彩色的丝织品)D.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指粗布)2、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指华美的衣着)B.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泉。
(指袜子)C.怀黄金之玉,结紫绶与腰。
(指丝带)3、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古代指十八岁)B.出入平津邸,一见XXX。
(指官邸)C.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修,至于废弛。
(通“无”)4、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
(指不孝顺)B.不孝子XXX,自小忤逆。
(指不顺从,违逆)D.燕国有勇士XXX,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指斜着眼看)5、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自郡吏以下,皆与之有抵牾。
(指争斗)B.其人自矜功伐,目无人,莫敢与之牾。
(指争吵)D.投劾XXX,帝怒而出之京,流黄州。
(指揭发罪状的文状)6、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吏民相告讦。
(指责问,询问)B.XXX尽选其亲,众恚忿,不敢言,XXX发之。
(指揭发)C.籍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江东才俊,惮其威严。
(指紧张)D.XXX未尝见天子,故震慑。
(指内心害羞)7、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修城郭,贬食省用,XXX。
(指瞧不起)B.每于宴坐,嗤鄙其文,甚衔之。
(指批评)C.XXX遽出,众人讶异。
(指心中含恨)D.XXX听之不聪也。
(通“嫉”,嫉妒)8、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臣诚恐见欺于XXX而负XXX,故令人持璧归,间至XXX。
(指抄小路)B.君臣不睦,多间。
(指隔阂,嫌隙)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指渐渐地)D.坐有间,仰天长叹,离席而去。
(指间隙)9、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2017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汇总文言人物传记是高考语文主要考察的知识点之一,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汇总,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催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假设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高考语文: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

高考/备考辅导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文言文人物传记中的高频词总结[高考语文]
![文言文人物传记中的高频词总结[高考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39837ee5a98271fe900ef912.png)
文言文人物传记中的高频词总结(上)(一)词语1、比①<动>并列;挨着。
《梁书王筠传》:“吾得比踪昔人。
”②<副>接连。
《史记•吕太后本纪》:“又比杀三赵王。
”③<动>勾结。
《韩非子•孤愤》:“朋党比周以弊主。
”④<动>比较。
《涉江》:“与天地兮比寿。
”⑤<名>比喻,一种传统的表现方法。
⑥<副>都,皆。
《战国策•齐策》:“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比胜。
”⑦<副>近来。
《祭十二郎文》:“比得软脚病,往往岙剧。
”⑧<介>等到,及。
《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
”⑨<介>为,替。
《孟子•梁惠王上》:“愿比死者一洒之。
”⑩<介>比起……来。
《捕蛇者说》:“今吾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1.结党营私。
《管子•法法》:“群臣比,则蔽美扬恶。
”2.集结,聚合。
《韩非子•初见秦》:“天下又比而军华下,大王以诏破之,兵至梁郭下。
2、踣bó①<动>向前仆倒。
《捕蛇者说》:“饥渴而顿踣。
”《家有名士》:“果倒踣”。
②<动>事情遭受挫折。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
”③<动>败亡;破灭。
《管子•七臣七主》:“故设用无度,国家踣。
”pòu<动>毁坏,破碎。
《吕氏春秋•行论》:“将欲踣之,心高兴之。
”3、俾bǐ<动>使。
《元史彻里》:“俾常侍左右。
”bì<名>同“裨”,益处;裨益。
王维《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谋夫起予,哲士俾我。
”4、便biàn①<名>便利;方便。
《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②<动>有利于。
《信陵君窃符救赵》:“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③<形>简便,轻便。
《冯婉珍》:“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总结(通用4篇)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总结第1篇1.乡,通“向”:“xxx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xxx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xxx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
“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
“令将军xxx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其他:说——悦;亡——无;争——怎;自——只;见——现;那——哪;反——返;熙——嬉;阙——缺;惠——慧;厝——措;距——拒;裁——才;唱——倡;适——谪;邪——耶;与——欤;不——否;属——嘱;得——德;信——伸;曾——增;绌——黜;雠——仇;景——影;离——罹;陵——凌;倔——崛;罢——疲;善——缮;xxx沉;孰——熟;羞——馐;县——悬;燕——宴;益——溢;豫——预;卒——促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总结第2篇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很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个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能够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之间就会有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及答案(一)doc资料

咼考文言文人物传记咼频字词检测(一)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
诣:至腹去。
B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风、化:教育感化。
C劝学。
劝:奉劝、规劝。
D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课:征收。
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案:巡视,巡行。
B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游:交际,交往。
C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趋:小步走,跑。
D于是劾其诬罔,一一服罪。
劾:举报,检举,揭发。
3、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人之不善,按而诛之。
(追究,查办)B卫青兵定河西,即按当地山川民情,觅破敌之策。
(按照)C倭寇在渤海郡,横甚,民苦之,请案。
—(查办,审理)D案古今帝王之言,上下相违者甚多。
(查考,考察)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白:告诉,禀告。
B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进谗言,说坏话。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伤害。
D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卫:责备,过错。
B不党父兄,不偏富贵。
党:偏袒。
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质:抵押。
D且矫诏纷出。
矫:假托,假传。
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臣欺大王之罪当诛。
当:应当,应该。
B王曰:“何坐?”,曰:“坐盗”。
坐:犯罪,犯法。
C师退,次于召陵。
次:临时驻扎。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少:轻视。
7、下列划线字解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项王东向坐。
B停车坐爱枫林晚。
C不肖子坐罪籍没。
D坐法当斩。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宰相是纵览政务的朝廷官员,他的权力要大于御史大夫。
B太尉是军事首脑;郎中是尚书的下属官员;侍郎侍中是宫廷侍卫;左右拾遗是唐代谏官。
C、国子监是中央教育机构;御史主管监察百官,如同现在的纪委;主簿是秘书。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GAGGAGAGGAFFFFAFAF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GAGGAGAGGAFFFFAFAF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包括答案一.doc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一)1、出下列划字解有的一()A乃起扶杖,寺后。
:到,去。
B夫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化:教育感化。
C学。
:奉、。
D是,始南徐州民租。
:征收。
2、出下列划字解有的一()A召有司案,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
案:巡,巡行。
B秦与臣游,伯人,臣活之。
游:交,交往。
C史噤不敢声,而出。
:小步走,跑。
D于是劾其罔,一一服罪。
劾:,,揭。
3、出下列划字解有的一()A 人之不善,按而之。
(追究,)B 青兵定河西,即按当地山川民情,破之策。
(按照)C倭寇在渤海郡,横甚,民苦之,案。
(,理)D案古今帝王之言,上下相者甚多。
(考,考察)4、出下列划字解有的一()A便可白公姥,及相遣。
白:告,禀告。
B令尹子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襄王。
短:言,坏。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而心害其能。
害:害。
D桓晋文之事可得乎?:使知道,告⋯⋯知道。
5、出下列划字解有的一()A大行不,大礼不辞小。
:,。
B不党父兄,不偏富。
党:偏袒。
C永州之野异蛇,黑而白章。
:抵押。
D且出。
:假托,假。
6、出下列划字解有的一()A臣欺大王之罪当。
当:当,。
B王曰:“何坐?” ,曰:“坐盗”。
坐:犯罪,犯法。
C退,次于召陵。
次:扎。
D且夫我少仲尼之而伯夷之者。
少:。
7、下列划字解不同于其他三的是()A 王向坐。
B 停坐林晚。
C不肖子坐罪籍没。
D坐法当。
8、下列法的一是()A、宰相是政的朝廷官,他的力要大于御史大夫。
B、太尉是事首;郎中是尚的下属官;侍郎侍中是廷侍;左右拾是唐代官。
C、国子是中央教育机构;御史主管察百官,如同在的委;主簿是秘。
D、在清代,官由大到小的排列是:巡,督,刺史,知州,太守。
9、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官之互相制,把相一分三,削弱了相,接加了皇。
三省是:中省、下省、尚省。
六部是:吏部、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其中“三省”中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事、政事的机构分是()A、尚省、兵部B、下省、吏部C、中省、刑部D、尚省、工部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的一是()A、晋文公.而不正,桓公正而不.。
高分总结】高考文言人物传记高频

【高分总结】高考文言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总结(一)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高考文言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总结(一)

高考文言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总结〔一〕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催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假设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教师版(一)答案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
诣:到,去。
B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风、化:教育感化。
C劝学。
劝:奉劝、规劝。
D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课:征收。
【C劝学。
劝:鼓励,勉励】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案:巡视,巡行。
B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游:交际,交往。
C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趋:小步走,跑。
D于是劾其诬罔,一一服罪。
劾:举报,检举,揭发。
【A案:通“按”,握持】3、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人之不善,按而诛之。
(追究,查办)B卫青兵定河西,即按当地山川民情,觅破敌之策。
(按照)C倭寇在渤海郡,横甚,民苦之,请案。
(查办,审理)D案古今帝王之言,上下相违者甚多。
(查考,考察)【B按,考察,察看】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白:告诉,禀告。
B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进谗言,说坏话。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伤害。
D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C害:担心,害怕】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让:责备,过错。
B不党父兄,不偏富贵。
党:偏袒。
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质:抵押。
D且矫诏纷出。
矫:假托,假传。
【C质:底色,底子】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臣欺大王之罪当诛。
当:应当,应该。
B王曰:“何坐”,曰:“坐盗”。
坐:犯罪,犯法。
C师退,次于召陵。
次:临时驻扎。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少:轻视。
【当:判罪,治罪】7、下列划线字解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项王东向坐。
B停车坐爱枫林晚。
C不肖子坐罪籍没。
D坐法当斩。
【A坐下,其他都是“判罪”】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宰相是纵览政务的朝廷官员,他的权力要大于御史大夫。
B、太尉是军事首脑;郎中是尚书的下属官员;侍郎侍中是宫廷侍卫;左右拾遗是唐代谏官。
C、国子监是中央教育机构;御史主管监察百官,如同现在的纪委;主簿是秘书。
D、在清代,官职由大到小的排列是:巡抚,总督,刺史,知州,太守。
【D、官职由大到小的排列是:总督,巡抚,刺史,知州,太守。
】9、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
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A、尚书省、兵部B、门下省、吏部C、中书省、刑部D、尚书省、工部【A】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欺诈,玩弄手段)B、韩愈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讳。
(鲠,直爽,正直)C、贾谊正道直行,有狷介..之操。
(狷介,正直孤傲,洁身自守)D、项羽自矜.功伐,永不师古。
(矜,珍惜,注重)【D矜,夸耀,自满】11、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B】1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高帝又特为起大第.,辇驾亲临之。
(大臣或贵族的住宅)B、明年,取进士,登第.。
(科举考试的等级)C、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首先)D、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用在整数的前面,表示次序)【C第,只是,只】1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太学,就是国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相当于后来的国子监,是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B、太傅,秦汉前是天子身边重要的辅臣,秦汉以后职能下降,成为专门辅佐太子的老师,也叫“太子太傅”。
C、博士,古代学官名,职责是教授、课试、奉使、议政,如:五经博士,太常博士,太学博士。
D、庠序,都是古代的祭品,夏朝为序,商朝为庠。
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D庠序,都是古代的学校】1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公车特征拜郎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B连辟公府不就。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C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举:推举,举荐。
D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知:了解。
【D知:掌管,管理】1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拜:授予官职。
B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选:选择。
C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除:任命,授职。
D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授:授给,给予官职。
【B选:量才授官】1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B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C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起:开始,起初。
D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C起:起用人,授以官职】17、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罢:免去,解除官职B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夺:抢夺。
C免官削爵。
免:罢免。
D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黜:废掉官职。
【B夺:消去官职】18、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再迁为太史令。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低职位,如:左迁。
B擢为后将军。
擢:在原官上提拔。
C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D升(鲁)台都事。
升:升官。
【A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19、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加官进爵。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惩罚。
C元仁宗延佑五年,加封楚三闾大夫屈原为忠节清烈公。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D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B陟:进用】20、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贬:降职并外放。
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C暂为衔使,遂窜南夷。
窜:窜逃、叛变。
D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C窜:放逐,贬官】2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BC于是孔明废之为庶人,徙之汶山。
徙:贬谪。
D调为陇西都尉。
调:变换官职。
【A左除:调动官职,多指降职】2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转、调、徙:调动官职。
B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出:任命。
C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补:补充空缺官职。
D改刑部详覆官。
改:改任官职。
【B出:京官外调】23、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征、辟、荐、举、知、除、授,表示授予官职。
B升、擢、拔、迁、拜,表示提升官职。
C兼、领、补、出、权、判、守,表示兼代官职。
D贬、谪、放、左迁,表示降低官职。
【B拜,表示授予官职】24、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夺、黜、罢、免、去、废,表示罢免。
B复、还,表示恢复。
C告老、解官、请老、乞身、乞骸骨,表示辞官。
D判、假、移病、致仕、摄、行,表示兼代官职。
【D移病,致仕,表示辞官】25、中国封建社会有三大选官制度,分为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下列材料中体现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理解正确的是:()①《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晋宣帝集》有司马懿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案九品之状,诸中正即未能料究人才,以为可除九制,州置大中正”。
③《旧唐书?房玄龄》载:“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A、①察举制②科举制③九品中正制B、①九品中正制②察举制③科举制C、①察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科举制D、①科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察举制【C】26、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正确的一项是:()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放:暂代,代理。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陈情表》)——擢:放逐,贬谪。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陈情表》)——就:就职,上任。
D、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本纪》)——假:晋升,升任。
【A放,放逐】2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错误的一项是()A、太祖继位以来,广稠人众,恩宠下人,奖掖后进,士人以此多.之。
(投靠,归顺)B、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赞同,赞赏)C、“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家人纷然相许.。
(赞许,同意)D、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称赞,表扬)【A多,表扬,赞扬】2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C、“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
?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
【B、预定,不是确定】2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先生复要公饮,把酒论古今治.乱事。
(治理)B、官绅..受贿,召有司行推鞠狱讼之权。
(有权有势的已婚人士,候补待缺补任)C、季布以勇显于朝廷,身屡典.军,帝信之。
(掌管,主持)D、武帝尚幼,主.社稷,治国家,无所不能也。
(掌管,治理)【A治,治理的好,安定太平】3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坟芜秽..而不修兮,魂无归而不食。
(杂草丛生)B、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石兮(稼,种庄稼;穑,收割庄稼。
稼穑,后泛指农业劳动)C、行其田野,视其耕耘..,计其农事。
(耕,耕地;耘,除草;耕耘,后泛指田间劳动)D、风调雨顺,五谷丰稔.,民心怡怡。
(稔,庄稼丰收。
熟稔,熟悉;五谷丰稔,同五谷丰登)【D稔,庄稼熟了】3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五谷,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