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时蔬:蕨菜高效无公害栽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健时蔬:蕨菜高效无公害栽培
作者:齐心刘洪江
来源:《吉林蔬菜》 2012年第1期
齐心
刘洪江
(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130033)(长春市种子管理站)
据测定,每千克食用蕨菜茎叶中,含蛋白质16克、脂肪4克、碳水化合物100克、
热量2090千焦、粗纤维13克、灰分4克、钙24毫克、磷290毫克、铁67毫克、胡萝卜素168毫克、维生素C35毫克,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也很高。

还含有胆碱、麦角固醇等
营养物质。

此外,蕨菜根茎含淀粉量很高。

蕨菜的营养价值很高,用途也很广。

春季采嫩叶、嫩芽作为鲜食,也可干制腌渍。

冬季
地上叶凋萎后,挖出地下蕨茎,洗净并切成7~10厘米的茎段。

碾碎后放入桶中,加水反复
搅拌,使淀粉渗出,去掉杂渣,经沉淀取出淀粉烘干,即为蕨粉,含淀粉量36.5%,具有
滋补作用,可代粮食,也可制成糕点、粉条食用,在纺织工业中用于浆纱。

还可用蕨粉酿酒,
每千克蕨粉可酿45度白酒0.40~0.45千克。

蕨菜植株的纤维可造纸、制绳。

蕨菜具
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可应用于发热不退、肠风热毒、湿疹、疮疡等病症。

其中的粗纤维能
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

蕨菜能清肠排毒,民间常用蕨菜治疗泄泻痢疾及小便淋
漓不通,有一定效果。

蕨粉可入药,味甘、寒、滑,具有驱虫、清热解毒、补气升阳、利尿消肿、托疮排汗、回表止汗、驱风散寒、降压和促进细胞更生的功效。

蕨菜加工品主要有腌渍和
干制两种。

蕨菜又叫蕨儿菜、火蕨菜、拳菜、拳头菜、蕨薹、米蕨菜、狼蕨、如意菜、鹿角菜等。

以叶芽生长出来未开展的羽状叶和幼嫩叶柄供食。

1起源与分布
蕨菜分布很广,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的山坡、荒坡均有生长。

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各省,多在浅山荒坡,或半山坡及林下草地沙砾山坡,春、夏季生长茂盛。

过去蕨
菜一直作野生蔬菜采食,随着市场需要量的增加,近年来开始人工栽培。

除国内食用外,每年
大量出口,成为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名优蔬菜。

2特征特性
2.1植物学特征
蕨菜为凤尾科蕨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蕨菜高达1米左右。

地下根状茎细长,在地下20~30厘米处匍匐延伸。

茎节处长出叶芽,继后发生枝梗。

成株展开叶为奇数三回羽状复叶,呈阔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长30~60厘米,宽28~45厘米。

叶背常有毛,叶柄长而粗,绿色凹形,埋在土中部分淡褐色,有细毛。

第一回羽叶对生,羽片10对左右。

下部有叶柄,
基部一对羽叶最大,长20~30厘米,宽20~25厘米。

第二回羽叶长圆状披针形,基部宽,稍呈羽状分裂,略似无柄,或有不明显的小柄。

2.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温度对蕨类的影响很大。

对绝大多数蕨类植物来说,白天最适宜的温度是18~
27℃,但一些热带种类需要的温度则是21~27℃。

大多数的蕨类植物都需要有一定的昼
夜温差,一般以夜间温度比白天的低5℃左右为佳。

也有些蕨类对温度的需求随季节变化。

根据蕨类能够忍耐寒冷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抗寒、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四类。

抗寒蕨类可以生长在中国西北、华北较冷地区,能够适应和抵御冬季低于0℃的气温。

如果寒冷季节的最低温度高于4℃,温带蕨类通常都能很好地生长。

有时遇上结冰,只要低温
的时间不太长,或者来热不太猛烈也能继续生存。

这些蕨类分布在中国的华东地区等。

亚热带
蕨类一般在最低温度高于10℃的地区。

光照:绝大多数蕨类喜欢在蔽荫处或散射光线中生活,光线不宜过强。

成年蕨类比幼小
蕨类需要较强的光。

大多数蕨类植株在孢子萌发阶段时,需要较短波长的光线。

蕨类植物在较
短波长的光线中生活时,可以长得大而茂盛。

如果处在有较多长波的光中,其叶片则会变得坚硬、肥厚,容易产生较多的孢子,而且有较强的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土壤:蕨类植物选用的土壤要具备能保持湿度、空气通透等条件。

在栽培中,应该注意
土壤的酸碱性,它对生长的影响极大。

根据对酸碱度的要求可把蕨类分为两种:①喜碱性蕨类(pH7~8)原生于碱性土壤或石灰岩上的蕨类,比一般的需要更多的钙。

为了使这些蕨类
能正常生长,必须在土壤中适当加入一些钙。

②喜酸性蕨类(pH4~7)常生长在潮湿的地区,土壤中含有大量偏酸性腐化有机物质。

还有些喜酸性蕨类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由于
土壤经常受到水的淋冲,土壤中的钙或碱性物质大量冲走。

泥炭土以及高度有机化的腐殖土一
般偏酸性,它能为喜酸性蕨类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肥料:蕨类与其它植物一样,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氮、磷、钾,还需要一定数量的微量
元素。

需求量最大元素是氮。

3高效栽培技术
3.1繁殖
蕨菜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繁殖,即用营养钵进行无性繁殖和孢子繁殖(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①分茎繁殖。

利用直立根状茎、根状茎或匍匐茎的一部分均可产生一棵新植株,这就是分茎繁殖。

分茎时在根状茎上必须带有生长点,而且这些生长点最好在分茎之前已
经开始发育。

把分出的茎段横卧浅植于土壤表层中,种后将土壤适当拍紧,并用喷壶喷水一遍。

②叶芽繁殖。

有些蕨类在叶和根部能产生出新的植株。

也有些蕨类的叶芽生在叶片顶端,当叶
下垂触地时,顶端的芽在不离母体的情况下落地生根,形成一棵新植株。

还有些蕨类直接在叶
片上萌发成小植株,将芽和母体分离后栽植即成为新株。

③组织培养。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能
使成年植株中极细微的组织团生长成新的植株。

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

一般情况下,当培养植株长6厘米左右高即可移出试管进行土栽。

孢子繁殖:孢子的采收。

当孢子囊开始成熟时,便由绿色变为淡褐色、黄色、橘黄色或
深褐色。

在收取孢子时,选采叶片上的孢子囊最好已变为成熟的黄褐色。

将采下的叶片放入一
个干净光滑的纸袋中,密封折叠。

一般叶片在纸袋中放1~2天,使绝大部分孢子弹射到纸袋里,然后再打开纸袋取出叶片,将孢子收好,有待进行培养。

从孢子萌发到出现肉眼可见的绿
色原叶体后,就可以开始移植了。

成丛成块的幼小原叶体可先移植到小花盆中,栽培基质由半
砂半泥炭配成。

移植后要保证幼原叶体与新的栽培基质紧密接触,使其根容易伸入其内。

栽培
基质在使用前应经过消毒。

移植后喷雾浇灌。

当原叶体渐渐长大,并在上面萌生出幼小的孢子
体后,再进行第二次移植。

移到较大的花盆中,直到长至2~3厘米高时,即转入一般管理。

3.2管理
在蕨类一年四季都能正常生长的地方,浇水、施肥和日常管理长期不断。

在较温暖的生
长季节,施肥可以适量增加,而在较寒冷季节则应少施肥或不施肥。

旺盛生长期要经常进行修剪,除去老叶和受损伤的叶片。

修剪时,最好从叶柄基部切除。

冬季:在温带地区的冬季,室外的蕨类大多数都开始休眠,只需很少的管理。

在亚热带
地区的蕨类,冬季生长极为缓慢,除了适当地修剪老叶或每月浇1~2次水和肥外,几乎无其
它管理。

春季: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春季蕨类生长旺盛,新嫩的幼叶不断地萌出并伸展开来。

初春最重要的管理是修剪,务必在嫩叶长出前剪去衰老枯死的叶片。

春季要及时施肥促进生长,一般以每15~20天施肥一次为宜,每次每公顷150千克尿素。

春季是分株、移栽的大好
时机,分株最好在幼叶展开之前进行。

选健壮株分株,株行距为(0.5~0.6)米×(0.7~0.8)米,每穴2~4株。

栽后浇水。

夏季:进入夏季后,绝大多数蕨菜还会继续长出新的叶子,仍需提供充足的肥料,一般
20天追一次肥,每公顷施尿素150千克。

最主要的是浇水和保持空气湿度。

当气温急剧升
高时,一般3~5天浇一水以降低地温,保持土壤湿润。

雨后要及时排水,避免湿度过大引起
死株。

秋季:秋季蕨类植物的生长速度开始变慢,水分的需求也日趋减少,浇水施肥也应减少
或停止,一般只要土壤湿润就不必浇水。

落叶型的蕨类植物将变成黄褐色,并渐渐枯萎。

秋季
不要过多地修剪老叶片,因为老叶覆盖在植株周围,有保温作用。

北方地区有些蕨类需要覆盖
厩肥或杂草防冻。

3.3采集
采收时间:一般以4~6月采收为宜,还应根据各地气候特点和蕨菜生长情况,确定最
佳采收时间。

过早,植株幼小,影响产量;过晚,植株老化,不能食用。

一般蕨菜嫩薹高2
0~25厘米,羽状小叶苞尚未展开,即“抱拳”时,采收为宜。

阳坡、向阳处,采收时间较短,质量较差,阴坡、背阴处,采收时间较长,质量较好。

采收方法:从新鲜部分以下适当的部位,用手一根根地折下。

然后,将折下的蕨菜基部
在地上轻轻擦磨,使基部沾有泥土,轻轻地放在底部垫有青草的筐内,以防失水老化。

并在筐
的最上面覆盖一层青草,以防日晒。

运送整理:采收后应及时运往加工地点。

将幼嫩、粗壮、色泽新鲜的蕨菜,按不同长度、色泽、质量分类捆把,每把直径5~6厘米,重量500克左右。

捆扎部位在基部2厘米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