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知识点总复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1、请填出右图中的相关结构:
1 目镜 2镜筒 4 物镜 3 转换器 5 压片
夹 6 载物台 7 遮光器 8 通光孔 9 反射镜 10 镜座
11 粗准焦螺旋 12 细准焦螺旋 13 镜臂 14 镜柱
镜头:目镜、物镜:放大物象,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
镜放大倍数
镜座:稳定和支持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
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寻找物象;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小幅升降,调整物象清晰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1)将物象放大的是[ 1 ]和[ 4 ]所示的部分。
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2)转动[ 11 ],使镜筒下降到距载物台2厘米处;转动[ 3 ],使低倍(填“低倍”或“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 8 ],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观察注意::先低后高(先低倍镜调光观察,之后再用高倍镜);先将后升;先粗后细(先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双眼注视物镜,防止物镜碰载物台,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再用粗准焦螺旋上升镜筒,看到物象后,再用细准焦螺旋调清);
▲ 2 显微镜的使用:
使用显微镜的一般步骤是:一、取镜和安放;二、对光;三、观察;四、清洁和收镜
一、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距离)。
4。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三、观察:(左眼看目镜,右眼画图,先低后高,先降后升,先粗后细)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
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7、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四、清洁收镜:
▲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转动(转
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显微镜的光线调节:在实验中,如果室内光线较暗,应选用凹面镜,同时,转动遮光器,选用最大光圈,直到视野白亮为止。
▲如果视野中有污点,如何判断污点是在物镜上?还是在目镜?还是在标本上?答。
移动标本,如果污点也动,说明在标本上,如果不动,说明不在标本上;移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动,说明在目镜,如果不动,说明不在目镜,就在物镜上。
▲光线进入眼睛的途径: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物镜→镜筒→目镜→眼睛
▲3、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当装片向左移时,物像应向右方向移动;将视野的右上方要观察的物像移至中央,装片应向右上方向移动。
▲4、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6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
细胞越大,细胞数目越少,光线越暗。
第二节植物细胞第三节动物细胞
▲1、使用显微镜观察,除了会对光、调节焦距、安放和移动玻片外,还必须使光线能够穿过被观察的物体,这样才能看清楚物象。
因此,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有的生物非常微小,也可以直接做成装片(如草履虫、酵母菌水螅、青霉等)。
上述三种玻片标本都可做成永久(可长期保存)或临时(不能长期保存)。
▲2
1
持细胞形状,防止细胞变形);3
;4
染染液浸染标本)
▲
▲10.9﹪(保持细胞形状);34把牙签附有
5(防止
盖玻片下出现气泡;6)
▲3、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中,可以把制作方法概括成:准备→制作临时装片→染色→观察。
注意: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而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中,用滴管滴加的则是生理盐水。
▲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生理盐水。
保持细胞形态。
如果滴加清水,细胞会吸水而涨破;如果加2﹪盐水,细胞会失水萎缩。
▲5、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着基本相同的结构,分别是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其中起到控制物质进出作用的是细胞膜,遗传信息库是细胞核。
▲人体或动物体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结构功能却是一样的。
▲与动物细胞不同的是,植物细胞还具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等。
植物的光合作用
两种细胞最明显的区别要在 叶绿体 中进行。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各种结构虽然不同,但都分别具有各
19世纪,德国两位科学家施
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了“细
胞学说”。
观点是:动物植物
都有细胞构成,细胞能够产
生细胞。
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三打发现(细胞学说)(能量
转化与守恒定律)(达尔文的
进化论)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1、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 水、无机盐、
二氧化碳 等,这类物质叫 无机物 ;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碳,如 脂肪、蛋
白质、核酸 等,这类物质叫 有机物 。
一般来说, 细胞膜 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
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 废物 排到细胞外。
▲ 2、能量有不同的形式。
食物中的能量属于 化学能 。
阳光中的能量属于 光能 。
物质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属于 热能 。
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3、细胞中能量转换器(叶绿体与线粒体):叶绿体(存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在
合成的有机物中,相当于“加油站”。
线粒体(放能)分解有机物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
能量,供细胞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
相当于“发动机”动物只有线粒体
▲ 4、细胞能够进行能量的转变。
植物叶片细胞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 光能 。
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 有机物 中。
同时,无论植物细胞还是动
物细胞,都含有 线粒体 。
它则使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
变成 二氧化碳 和 水 ,并将有机物中的 能量 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因此,
线粒体被称为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 能量转换器 。
▲ 5、将一粒浸软的小麦种子放在火上燃烧,燃烧的是有机物,剩余的黑色灰烬是不能燃
烧的无机物,说明,小麦中含无机物与有机物;
▲ 6、把新鲜的蔬菜放冷水中,不变绿,但放在开水中,水变绿,原因:活细胞中,细胞
膜将叶绿素控制在细胞内,在开水中,细胞膜被破坏,物质可以自由出入细胞
▲ 7、、为什么临床上常常给危重病人吸氧和点滴葡萄糖?原因:危重病人呼吸与消化相对
减弱,吸氧有助于病人体内细胞及时获得氧气,葡萄糖使病人及时获得有机物,这样,
病人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及时将葡萄糖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供病人需要。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基因是DNA片段,遗传信息位于基因上。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细胞内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
息是由亲代父母传下来的,因而叫做遗船信息。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细胞核中被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
它由
蛋白质和 DAN两种物质组成。
每一种
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遗
传信息的载体是DNA。
上具有
遗传信息的片段叫DNA。
它的结构是一个螺旋
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长,可以分成许多片段,
每个片段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
是基因
▲3、细胞是能量、物质和信息的统一体。
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非常复杂,需要统一的指挥和控制。
细胞的
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核中的遗
传信息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
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
4、小羊多利的身世:多莉不是由受精卵发育
而来,与它身世相关的有三只羊:
A羊卵细胞的细胞核抽出,只要细胞质;B羊
乳腺细胞只要细胞核,并将细胞核注入已经
无有细胞核扥A羊的卵细胞中;这样就具有
形成A羊的细胞质与B羊细胞核结合而成的
融合细胞;C融合细胞经过分裂形成胚胎,
植入C羊子宫内发育,诞生出多利羊。
结果:多莉与B羊一模一样。
说明:细胞核
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5、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叶绿体(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与线粒体(化学能转变成细胞利用的能量)能量转换器;细胞核为控制中心;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化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