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抗ENA抗体配合抗ds-DNA抗体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核抗体、抗ENA抗体配合抗ds-DNA抗体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20T02:55:00.778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5期作者:柯秀霞
[导读] 对抗核抗体、抗ENA抗体和抗ds-D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予以探讨。
福建古田县医院福建古田县 352200 科室:检验科
【摘要】目的探讨抗核抗体、抗ENA抗体配合抗ds-DNA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设置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同期前来我院的60例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抗体阳性检出率。
结果观察组抗核抗体、抗ENA 抗体和抗ds-DNA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00%、70.00%和75.00%,较之于健康对照组有差异(P<0.05);男女患者抗体阳性检出率对比有差异(P<0.05)。
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抗核抗体、抗ENA抗体和抗ds-DNA抗体阳性检出率高,可为疾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抗核抗体;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指的是机体对自身抗原出现免疫反应而引起的组织损伤类病变,它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类型,可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重大损伤,治疗难度大,被临床医护人员认为是疑难杂症[1-2]。
该疾病典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此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病过程中可对患者不同组织脏器结构功能造成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失衡所致,使得机体本身产生多种抗体,各种抗体聚体形成免疫复合物。
涉及到组织器官出现相应病变[3]。
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抗体,其中抗核抗体(ANA)、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 ds-DN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抗 ENA)是诊断此类疾病的常用指标[4]。
自身抗体中,既存在特异性指标,也有非特异性指标,因此可联合多项指标来准确诊断此类疾病,在此基础上为疾病治疗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此背景下,我院将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设置为研究对象,对抗核抗体、抗ENA抗体和抗ds-D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予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设置6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前来就诊,同期60例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
观察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20-70岁,均值(47.12±5.45)岁,病程6-20个月,均值(12.78±2.54)个月;对照组中男女均为30例,年龄最低22岁,最高69岁,均值(46.96±5.52)岁。
两组性别、年龄一致(P>0.05),可对比。
1.2方法
于入组者入院次日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mL,使用高速医用离心机以4000转每分钟的速度离心处理10min后,取上层清液待测。
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定性判断:1:100阴性。
1:100阴性:血清样本中无抗核抗体;1:100阳性:微量,提示可能存在某种风湿病或其他疾病;1:320阳性:阳性,存在某种风湿病或其他疾病。
抗ds-DNA抗体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判定:反应物浓度不低于100IU/mL即为阳性;抗ENA抗体经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判断:以条带标记位置为判定依据,相应抗原条带呈深色为阳性,未出现条带为阴性。
所用试剂均购自德国欧蒙医学诊断实验公司。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阳性检出率对比
比较观察组和健康对照组抗核抗体、抗ENA抗体和抗ds-DNA抗体阳性检出率。
1.3.2 不同性别患者阳性检出率比较
比较男女患者抗体阳性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软件SPSS 22.0后统一处理,阳性检出率经百分数(%)表示,x2检验,P<0.05提示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阳性检出率对比结果
观察组抗核抗体、抗ENA抗体和抗ds-DNA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健康对照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阳性检出率对比结果[n(%)]
3 讨论
自身免疫性疾病指的是机体作用于自身抗原后产生反应继而累及自身组织导致的疾病,它并非一种具体的疾病名称,而是多种疾病的统称,可使得患者出现功能障碍和(或)病理改变[5]。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形成明确定论,既受感染、物理与化学因素的影响,也与家族遗传因素有关。
一般来讲,可根据致病抗原将此病分为系统性病变和器官特异性病变两大类,其临床特点包括[6]:(1)对患者血液进行检测,可检测到可结合自身免疫组织成分产生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和(或)呈现出高滴度的自身抗体;(2)患者对应组织器官呈现出免疫疾病特征,病变范围和致敏淋巴细胞或自身抗体形成的抗原分布对应;(3)以动物为研究对象,注射相同抗原,可复制出近似于人体的疾病类型,且疾病可经相应致敏淋巴细胞或自身抗体转移于同系动物间;(4)疾病产生原因尚未明确,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特发性特点,受既往用药史和病毒感染等因素的影响较大;(5)病程长,反复发作,慢性迁延,疾病严重程度与自身免疫应答为正相关关系;(6)患者多为年长者,遗传倾向明显;(7)一个患者体内可能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予以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可对患者病情起到缓解与控制作用。
通常情况下,自身免疫性疾病类型不同,患者所呈现出来的症状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别,具有明显错综复杂的特点,为此必须对疾病诊断手段和方式予以深入研究。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普遍会产生自身抗体,后者在疾病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可通过检测自身抗体的方式来诊断此类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缓解或恶化,此病活动期和缓解期交替存在,活动期可对多处脏器造成损伤,存在多种抗体,在疾病诊断中发挥着各自的价值。
抗核抗体也被称作是抗核酸抗原抗体,是细胞核内RNA、DNA蛋白或其复合物形成的抗体,包括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和抗核仁抗体等多种类型。
抗核抗体主要存在于免疫球蛋白G中,也可在其他免疫球蛋白中出现[7]。
它可用于细胞核中的不同成分的区分,可存在于多种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特别是风湿性疾病中,可准确反映预后开展情况。
因此,筛查自身免疫性疾病时,首先要选择抗核抗体,它是自身抗体的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分裂周期、细胞核和细胞浆中,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时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可作为疾病诊断的一项筛查指标[8]。
自身免疫性疾病类型不同,抗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也不同,系统性红斑狼疮在90%以上,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不低于80%,全身性硬皮病在85%以上。
文中数据显示,观察组抗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6.67%,存在数据差异(P<0.05),可见抗核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筛查作用。
60例健康对照组中,4例患者抗核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表明即便抗核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存在。
因此在对疑似患者进行诊断时,仅通过该指标是无法确诊此病的。
ENA指的是可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解的抗原,也被称作是可溶性核抗原,包括Sm抗原、SnRNP抗原等多种类型,成功分离不同抗原,可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工作和治疗工作的可行性。
抗ENA抗体不同,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不一样,如抗Sm抗原特异性存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抗SnRNP抗原可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诊断提供依据[9]。
文中数据显示,观察组抗ENA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所得结果与学者刘琳的诊断结果一致[10]。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某种抗ENA抗体仅在单一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出现,可考虑将该血清指标作为诊断该疾病的标志性抗体。
如抗Sm抗体只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出现,可视其为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抗ds-DNA抗体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指标,患者处于活动期时,超过70%患者该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程度一致,尤其是活动性狼疮性肾炎存在明显关联,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予以诊断,也可评估治疗效果、预测预后工作开展情况[11]。
患者病情缓解时,抗ds-DNA抗体低度下降或转为阴性。
上述研究表明,观察组抗ds-DNA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可见抗ds-DNA抗体检测可用来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该指标对狼疮肾病的诊断灵敏度低,即便检测结果为阴性,也不能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存在。
女性患者抗核抗体、抗ENA抗体和抗ds-DNA抗体阳性检出率均高于男性(P<0.05),提示与男性相比,女性群体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较高。
总的来讲,抗核抗体、抗ENA抗体和抗ds-DNA抗体联合应用,可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阳性检出率,在疾病鉴别、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抗体类型不同,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诊断时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也存在明显差别,在疾病诊断工作中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组合,以实现不同抗体间的补充,从而对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疾病予以准确折断,促进疾病治疗工作的开展,旨在控制疾病发展,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束庆,范晴晴,刘蕴星,等.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 药学进展,2019,43(4):276-281.
[2]涂荣芳,杨雪,唐映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36(6):208-211.
[3]贾雪莹,巩丽,黄高昇,等. 人细小病毒B19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学相关性研究进展[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20,36(1):79-84.
[4]李董姣,关晓菲,解燕川,等. 抗核抗体与抗ENA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相关性分析[J]. 医药与保健,2020,28(5):141-142.
[5]毛洪博,孟凡杰,谭婷婷. 血清抗bFGF自身抗体在活动期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检测价值分析[J]. 河北医学,2020,26(2):338-342.
[6]陈渊,张鹏,李健. 282例胸腺瘤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指标分析[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9,35(11):655-658.
[7]詹明君,益西措姆,扎西央宗,等. 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检测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西藏地区的应用[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9,13(6):488-491.
[8]王晓丽,陈治水,薛成军. 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卫生工程学,2020,19(2):97-99.
[9]杨丽红,张世国,毕其华,等. ANA,抗ENA抗体联合抗ds-D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9):2877-2879.
[10]刘琳. 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7):45.
[11]平利峰,王晓磊,孙凤艳,等.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自身免疫抗体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研究[J]. 疑难病杂志,2019,18(3):28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