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时政新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时政新闻
作者:税雪
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8年第14期
摘要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是网络时代的必然,它使得新闻传播的方法、
途径、载体等也更加多样化。
时政新闻是与时事政治联系在一起的新闻,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
的重要表现形式。
其作用在于政治宣传和引导舆论。
新媒体形势下,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为时政
新闻的创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文章主要分析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作用和价值,结合案例具
体论述当前社会环境下时政新闻的创新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时政新闻;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4-0082-0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闻传播内容、形式、速度等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而时
政新闻的传播途径也不再局限于电视、广播等,人们开始通过微信、微博、手机App等观看时
政新闻。
时政新闻是与时事政治联系在一起的,除了具备一般新闻的特点之外,应立场鲜明,
内容真实,反应迅速及时,语言简洁准确,必须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进行不断创新和发展,凸显自身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 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作用和价值
新媒体时代,新闻的内容和形式五花八门,时政新闻报道的多是地方上的人和事,具有较
强的地域性、贴近性,深得受众认可和关注。
众所周知,时政新闻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引导整个
新闻传播过程,确保其宣扬的内容和价值观等与社会发展要求相吻合,从而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媒体环境等。
新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网络技术和媒体终端层出不穷,信息也呈现爆炸传播,而时政新闻恰恰能够通过其引导作用的发挥,确保整体舆论走向。
现如今,单一的纸媒和
广播电视媒介等已无法满足时政新闻传播要求,其对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的依赖度也
非常大,以这些新媒体为载体,时政新闻的传播速度、质量、效率及扩散效果等都得到了保障,甚至拥有固定的受众粉丝群。
例如,笔者所在的富顺县广播电视台相继推出了“最富顺”微信
公众号和“富顺眼”手机App,这些新媒介的推出,使以往形式单一、内容空洞、语言生硬的
时政新闻报道模式再也引不起大众的注意,时政新闻必须通过创新来适应新媒体时代多元化传
播途径的
需要。
2 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创新方法
1)创新时政新闻报道理念。
社会热点和政治动态为时政新闻主要内容来源,其舆论导向作用的发挥需依靠政府的推动和配合。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革新了时政新闻报道方法和思路等,
对时政新闻报道理念创新予以支持,最大程度彰显时政新闻的作用和价值。
新媒体环境下,想
要扩大时政新闻的影响力,推进其发展,理念创新不应忽略。
结合新媒体特点,创新时政新闻
的编排理念和方法,将其社会效应发挥到最大[2]。
以“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为例,其从以往的时政新闻报道模式中跳脱出来,除了定时更新
时政热点之外,也会根据时间节点,增加与世界杯、高考等相关的推送,微信公众号上还设置
了新青年、微悦读、新华答题等板块,与以往纸媒纯时政类新闻相比,在内容及形式的选择上
都更加多样化,符合受众的碎片化阅读需求。
2)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手段。
新媒体环境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报道方式,在时政新闻的传播过程中,有了各类移动终端的参与,其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不容忽略。
时政新闻作为权威性新闻类别,其担负着社会稳定的责任。
但传统时政新闻的传播方式和报道手段很单一,无论是新闻的
报道模式,还是内容,都缺乏灵活性,无法凸显时政新闻的价值和作用。
以新媒体为载体,对
时政新闻的报道手段进行创新,使其报道方式更加多样化,报道过程也更加立体,赋予受众以
直观全面的新闻感受,将时政新闻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早些年,时政新闻多通过电视、广播、
报纸发布,受众获得时政新闻的途径非常有限,新媒体时代,人们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等
随时随地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市政新闻,时政新闻报道手段的创新恰恰满足了不同受众群体的
诉求。
3)创新时政新闻报道风格模式。
时政新闻不同于其他类别的新闻,其常常受到内容的局限,无论是风格,还是模式都比较严谨,这使其舆论引导作用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新媒体环境下,
为彰显时政新闻价值及作用,风格模式创新必不可少。
优选新颖、丰富的内容为受众服务,在
内容选择上考量受众的需求,通过风格创新,带给受众不一样的时政新闻体验,确保其传播效
果及社会价值的发挥。
比如,起初很多年轻人都不关注时政新闻,自从微博、微信、手机App兴起之后,“人民
日报”“澎湃新闻”等大V通过短视频、图文、漫画、动图等形式,报道传播时政新闻,手法
新颖,风格活泼,深受受众喜爱。
以公众号“识政”为例,一篇名为《一图读懂:这一年北京
减量发展里的“加减法”》,新闻题目活泼,报道形式为图、文、表相结合,主题、内容清晰,使受众一目了然,也增强了新闻阅读过程中的趣味性[3]。
4)创新时政新闻报道内容。
时政新闻报道要求新闻工作者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极高的政治意识、觉悟等。
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既要对国家的政策方针进行传播,也要注重受众社
会意识的培养和增强,通过正向的舆论引导,为相关政策及制度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时政报
道必须确保新闻内涵,依托丰富的报道方式及内容,确保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受众对
时政新闻的认知。
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民生新闻,新闻工作者要依托微信、微博等,了解民心民意,将时政与民生相结合,通过多样的内容和画面,引发受众的共鸣。
时政新
闻报道内容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可读性、趣味性、简洁性等方面。
5)加快时政新闻报道速度。
以往时政新闻报道思路及内容很难满足新媒体时代的要求,以报纸和广播电视为媒介的新闻传播速度相对比较慢。
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传播速度加快,
哪怕是记者在新闻现场拍摄的一个小视频也会在短短数秒内达到爆炸式的转发、传播效果。
时
效性是时政新闻传播及发展的关键。
传统时政新闻观点有时候会比较片面,新闻工作者很难从
其他渠道了解受众看法,倾听权威声音,新媒体环境下,更多主体参与到时政新闻传播中,进
行发声。
这一过程中,应保证时政新闻紧跟政治动态[4]。
6)时政新闻应与新媒体热点融合。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的传播速度非常之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报纸与微信相融合的全媒体时代已然到来。
时政新闻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传播要求,
遵循先网络传播,后报纸传播的方式,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使时政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形
成互补,从而提高时政新闻的传播速度、效率,并实现传播范围的扩展。
将新媒体应用到市政
新闻报道中,要做到第一时间采访,第一时间出稿,加快稿件的审核及信息发布速度。
同时,
也要对传统时政新闻稿件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创新,以清新活泼的词汇、时尚新颖的动图、微
视频等对市政新闻进行报道。
目前,很多时政新闻微信公众号、微博等都会将一些漫画、音频
等插入时政新闻中,不仅形式活泼,而且也使传播主题和内容等更加清晰,便于受众对新闻事
实进行准确解读,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它的可读性。
7)时政新闻报道应紧跟新媒体时代潮流。
近年,时政新闻写作过程中,文风发生了明显变化,弱化了官本位思想,报道的视角也更多、更广,更全,不再将关注点聚焦在领导,而是与
人民群众相关的事情。
新媒体环境下,应从单一的新闻视角中跳出来,以立体的方式进行时政
新闻报道,依托文字、图片、视频等,对新闻报道内容进行全面呈现,站在受众的角度,聆听
受众的声音,并对时政新闻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等进行创新,使时政新闻报道形式和内容更加柔软,提高受众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5]。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发展赋予了时政新闻以崭新的机遇,不仅加快了时政新闻的传播速度,而且传播内容和形式等也更加灵活、多样。
时政新闻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从
报道理念、报道手段、风格模式、报道内容、速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增强传播效果的同时,带给受众以独特的新闻体验。
新闻工作者要立足创新,发挥时政新闻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推进
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浩华.浅谈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时政新闻创新点[J].视听,2016(4):91-92.
[2]余彬彬.浅谈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时政新闻报道[J].新闻研究导刊,2017(23):20-21.
[3]陈斌.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高时政新闻的影响力[J].建筑建材装饰,2017(14):
12-14.
[4]王惠.浅谈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编辑的创新[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21):66.
[5]吴胜涛,陈喜妹.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的“精、细、新、美”[J].声屏世界,2015(7):59.
作者简介:税雪,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