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狄之国——鲜虞国,中山国前身,邢国晋国的死敌,越挫越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狄之国——鲜虞国,中山国前身,邢国晋国的死敌,越挫越

春秋时期由白狄族建立的诸侯国主要有四个,分别是肥国(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鼓国(河北晋州市)、仇由国(山西盂县东北),还有一个就是现在要讲的鲜虞国。

据说白狄最初在陕北及陕西洛水流域,后来东迁到太行山一带。

西周建立后,尽管王室大量分封了姬姓宗国以及许多臣服于周室的异姓方国,但有些地区中央仍然管辖不到,位于今河北石家庄一带的白狄一族较为活跃,西周时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分化出好几个支脉。

《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石山,鲜虞之水出焉,而南注于虖沱。

”据说鲜虞氏发源于鲜虞水,古时候有条鲜虞水,源出五台山。

一支白狄族在此繁衍生息,形成鲜虞氏,后建鲜虞国。

关于鲜虞国的地理位置,《汉书·地理志》注引应劭云:“新市,本鲜于子国,今鲜虞亭是也。

”新市,即今河北石家庄市正定县新城铺一带。

鲜虞氏在春秋早期国力较为强大,对中原的侵犯也甚为猖獗。

之前说过的邢国(周公旦后裔所建),是作为周王室抗击戎狄的存在,位于鲜虞国的南面。

史书中邢国有多次与戎狄之一的鲜虞氏激战的记录,出土西周铜器《臣谏簋》铭文还记载了“邢侯搏戎”的状举,这里的戎狄其实就是指鲜虞氏。

《左传·闵公元年》记载:“狄人伐邢……齐人救邢。

”说得是公元前661年,鲜虞氏进攻邢国,邢国措不
及防,全线崩溃,危在旦夕,幸亏管仲识得大局,以“诸夏亲昵,不可弃也”为由力谏齐桓公出兵援助,邢国才得以保全。

臣谏簋
春秋初期,鲜虞氏、肥氏、鼓氏、仇由氏几个家族团体建立联盟,多次打败过周边的邢国、卫国。

春秋中期后,白狄面临的主要敌人是扩张成瘾的晋国。

晋国从春秋初期晋武公、晋献公父子一路扩张,“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将晋国的版图延伸到白狄胯下。

从晋昭公开始,晋国着手筹划兼并鲜虞氏、鼓氏、肥氏、仇由氏的战略。

并于公元前530年灭肥国,公元前520年灭鼓国,公元前457年灭仇由国,而鲜虞氏算是四个同盟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还打败为强大的晋国。

《左传·定公三年》记载:“秋九月,鲜虞人败晋师于平中,获晋观虎,恃其勇也。

”说得是公元前507年秋,也是肥国和鼓国被灭后不久,鲜虞军在平中大败晋师,还俘获了晋军大将观虎,这是由于观
虎自恃勇猛的缘故。

鲜虞氏算是报了同族肥氏、鼓氏被灭之仇。

之后晋国对鲜虞氏开始了报复性打击。

《左传·定公五年》记载:“晋士鞅围鲜虞,报观虎之役也。

”公元前505年,晋国的士鞅帅师包围鲜虞国都,以报之前观虎被俘之耻。

《左传·哀公六年》记载:“晋赵鞅帅师伐鲜虞。

”公元前489年,晋国赵鞅攻打鲜虞国。

鲜虞氏毕竟需要长期面对一个实力超强的晋国,在晋国的不断打击下,鲜虞国的战斗力一日不如一日,最终也沦落到与肥、鼓同样的命运。

鲜虞国大概在战国初期受到重创,或为晋所灭。

这里出现了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鲜虞氏并没有亡国,而是为了躲避晋国,向北方辙移到今河北唐县一带,之后改体为中山国,建立新的政权。

因此,《路史》记载说:“鲜虞子,中山新市也,有鲜虞故城,白狄别居。

”而另一种说法认为,中山国跟鲜虞国是当时两个毗邻的独立存在的政权,甚至认为中山国并非戎狄之国。

不管如何,鲜虞氏对加强促进中原与外族文化的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算是完成了历史使命。

文/堰风
更多方国历史
白狄之国——仇由国,被一口大钟亡国,成语“斩岸堙溪”的来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