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湖南长沙卷)1(考试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湖南长沙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某同学阅读《神奇的汉字》后,做了以下归纳,请你帮他找出其中有错误的一项
()(2分)
A.应注意汉字中的一字多音现象,例如:翘(qiáo)首、翘(qiào)尾。
B.大部分的形声字可根据声旁定读音,例如:诘(jí)责、黝(yòu)黑。
C.应注意区别形近字,例如:“躁热”应为“燥热”,“僵绳”应为“缰绳”。
D.要注意成语中一些特殊字形,例如:“锐不可当”不要写成“锐不可挡”。
2.某同学负责“认识文化遗产”板块,写了下面语段,请你帮他选出空格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2分)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工艺品的总称。
湘绣的历史___①___,至今已有2000多年。
它作为一门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艺术内涵博大精深。
绣师们以针代笔,以线作色,将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融于湘绣之中,通过针、线将人物、山水、风景、花鸟、走兽、字画等多种艺术___②___,进行艺术再创造,从而使绣品更加生动逼真、质感强烈、___③___。
A.①源远流长①融会贯通①栩栩如生
B.①源远流长①豁然贯通①惟妙惟肖
C.①追本溯源①融会贯通①惟妙惟肖
D.①追本溯源①豁然贯通①栩栩如生
3.本次活动中,许多同学分享了和父母相处的小故事,下面是从部分学生的分享中选出来
的句子,其中有语病
...的一项是()(2分)
A.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取决于双方能否敞开心扉,换位思考。
B.进入初三之后,为了防止通宵玩游戏的情况再次发生,我主动将手机上交给了妈妈。
C.国庆期间,通过和父亲一起观看《我和我的父辈》,李明同学理解了父爱的深沉和无私,下定决心以后要多体谅父亲。
D.在家长会之后,父母对我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不是一味关心我的学习情况,而且更加关心我的心理健康。
4.给画横线处选填语句,排序最恰当
...的一项是()(2分)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①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①今天的“匠”,对于国家、企业和个人来说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
词
①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①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
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表,古代文体的一种,是古代臣子给君主的上书,内容多是谢恩、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
上表常含有秉忠陈情、倾诉心曲的意思,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B.“二十四节气歌”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其中的两个“春”依次代表“春分”和“立春”。
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开幕即在春分之日。
C.古代很多文人雅士在“名”和“字”之外还有“号”,常用来表达生活经历、思乡情趣、处境心愿等,如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死后谥号“文忠”。
D.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政通人和”出自《岳阳楼记》,“一鼓作气”出自《左传·曹刿论战》,“门庭若市”出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神州大地,如画江山令人心驰神往。
中华文明历史长空,风云人物如群星璀璨,请依照你的理解,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
(共4分,每空1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从内外两方面阐明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相识犹在昨天,离别却又在即。
某班举行“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共6分)
【温馨赠言】
同学们都在互写赠言,请按要求答题。
(1)下列对“赠言一”内的字体及字体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颜体楷书点画丰厚饱满B.欧体楷书笔画游丝连绵
C.隶书笔画蚕头燕尾D.隶书整体空灵飘逸
(2)根据“赠言二”的特点仿写句子,将“赠言三”补充完整,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好回忆】
(3)同学们准备编写一本名为“岁月如歌”的班史纪念册,某同学准备用右图做它的封面,请你说说封面中“图标”的含义。
(2分)
二、阅读与理解(共44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16分)
登赏心亭①
[南宋]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泪已流。
【注释】①此诗写于陆游奉诏回临安面陈恢复大计的路上。
赏心亭在建康(南京)水西门城楼上。
①瓜步:瓜步山,在南京的六合。
①迁都:作为主战派,诗人曾经建议迁都建康,便于随时出师收复汴京,但不被采纳。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岁月遒”暗示了诗人被外放四川秦地做官时的一段不平常岁月。
B.颔联按游踪来写,诗人过了黄牛峡后来到白鹭洲,继而登亭抒怀。
C.颈联运用叠词,写出眼前极其壮丽优美的秋色,照应“乘兴却东游”。
D.全诗先叙事、写景,后抒情,以爱国之情贯穿,使全篇浑然一体。
9.首联和尾联中的哪两个字能体现诗人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4分)
晁错,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
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
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
迁中大夫。
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①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②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后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
还,见上。
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
吾亦恨之!”
(选自《汉书》,有删节)【注】①袁盎,及后文中的窦婴,均为西汉大臣。
①让:责备、谴责。
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释义,推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峭”形声,从山,从肖。
本义指山峰、山尖,引申为山又高又陡、严厉、高超等意思,文中“峭直刻深”中的“峭”是严厉的意思。
B.“以文学为太常掌故”与“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以”字用法和意义相同,都是介词,表“因为”的意思。
C.“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中的“患”是动词,“担心”的意思,《鱼我所欲也》中“故患有所不辟也”是名词,“祸患”的意思。
D.“卒受大戮”中的“卒”是“猝然”的意思,“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的“卒”是“最终”的意思。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B.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C.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D.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
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13.班固在《汉书》中评价晁错“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晁错结局为何“不终”?文中晁错的“忠”又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材料一:
3月20日消息,阿里巴巴旗下A l L abs(人工智能实验室)宣布成立方言保护专项小组,投入1亿元对汉语方言进行保护和开发。
在智能音箱天猫精灵宣布以700元的时薪,招聘一名会说四川话的“声音模特”之后,今日天猫精灵的研发部门、阿里A l L abs宣布,正
式成立方言保护专项小组,天猫精灵将从四川方言开始,逐步进行全国方言的语音优化工作,最终实现全国方言覆盖。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阿里方面正在与相关部委密切接触,或将加入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材料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由于全民普通话的推广,方言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
方言使用的场合和频次大大降低,也让中国语言文化传承产生危机。
此次,阿里巴巴A l L abs以人工智能为技术手段,在全国开展对方言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计划,用科技永久保存方言,可以说是为方言保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
有专家表示,用科技手段进行方言保护是学术圈的研究方向。
材料三:
全国人大代表李礼辉提出及早保护方言的建议,建议加强对方言的调查和研究,中小学不再禁止方言,适当安排方言教育,条件允许下,建立方言博物馆。
建议指出,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
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还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土壤,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年轻一代方言“退化”的现象非常明显。
其中,城市比农村严重,大中城市比小城市严重,小的方言区比大的方言区严重,南方方言区比官话方言区严重。
建议指出,语言文化遗产有特别重要的保护价值。
这首先在于语言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
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之中。
材料四:
我是长沙人老解,我家乡的方言是长沙话,属于湘方言。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住在市区的亲朋好友变得越来越爱说普通话,我的儿子媳妇住在五一路,平时上班都不讲长沙话,在家里,他们和我的孙子都讲普通话。
我认为,流行于民间的俗语,包括谚语、俚语、歌后语等,往往地方色彩很浓,而且颇有趣味性。
比如“搞陀不清”,用来形容弄不明白;“灵泛”形容聪明机灵;“不带爱相”形容讨厌;“七里八里”表示啰嗦,多么生动。
我担心,不会讲长沙话的孙子,还会是长沙人吗?我担心,多少年后,那些承载着厚重文化的美丽的方言会不会逐渐衮落甚至消失?
14.下列说法与上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2分)
A.阿里巴巴旗下AI Labs将加入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B.全民普通话的推广是方言逐渐衰落的一个主要原因。
C.未来学术圈的研究方向就是要用科技手段保护方言。
D.建议各中小学校推广方言教学和适当安排方言教育。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材料一中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阿里巴巴旗下AI Labs对保护方言的投入。
B.材料二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由于全民普通话的推广,方言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
”其中“逐渐”不能删去,说明“方言”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突然远离,而是慢慢远离我们的生活。
C.材料三中“其中,城市比农村严重,大中城市比小城市严重,小的方言区比大的方言区严重,南方方言区比官话方言区严重。
”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当下年轻一代”方言退化非常明显。
D.材料四中“‘搞陀不清’用来形容弄不明白;‘灵泛’形容聪明机灵;‘不带爱相’形容讨厌;‘七里八里’表示啰嗦”,这是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长沙方言的生动丰富。
16.就读于实验中学的小雅,她的妈妈生了二胎宝宝,奶奶(长沙本地人)搬过来一起带宝宝。
奶奶看到全家人都在使用普通话跟宝宝交流,于是,也费力地用一口“彩色普通话”跟宝宝说话,语音非常怪异。
看了这篇文章,你会对奶奶说些什么?注意语言要得体。
(4分)
(三)文学作品阅读(共14分)
小区闹贼
①石师傅的女儿在城市买了套商品房,把石师傅老两口接了过去。
②这天,石师傅看见楼门外有个男青年在焦急地走来走去。
石师傅热心地问:“要进门吗?”男青年说:“师傅真是好人。
”石师傅叹了口气说:“一看见小青年,我就想念我的徒弟!”男青年笑笑:“就当我是你的徒弟吧。
”正说着,老张过来了,对石师傅说:“来客人啦?”男青年说:“我是他徒弟呢。
”石师傅没说话,只是笑了笑。
③没过两天,小区发生了盗窃案。
民警查看监控视频,最大的嫌疑锁定在一个男青年身上。
老张一看照片,惊讶得眉毛都竖了起来,说:“不用找了,就问住户老石,这个人是他的徒弟。
”民警来到石师傅女儿家里一问,巧了,石师傅刚回老家去了!这节骨眼上,老石恰恰走了,民警有点生疑。
母女俩急忙给石师傅打电话,要他迅速回来。
④慢慢地,小区流传开一种说法。
据说,在小区作案的窃贼可不一般,这窃贼拜得一位名师,学了一手开锁技术。
不管是密码锁还是指纹锁,10秒钟内他就能打开。
他师傅更神奇,两个指头轻轻一摸,锁就掉了,江湖人称“无影锁神”。
据说,这师傅就屈居在小区里!业主们听了,脊背上都凉飕飕的。
“无影锁神”在小区成了恐惧的代名词。
石师傅到家,女儿哭诉道:“就因为你喜欢管闲事,你被说成强盗头子了!”石师傅这才知道小区最近发生的事情。
女儿叮嘱:“小区里的人把你当赋头了,你回来后千万不要在小区露面!”石师傅沉默了片刻,答应了。
⑤几天后,风和日丽。
突然,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急匆匆向楼门口跑来,二话不说,
伸手就使劲拉厚重的大楼玻璃门,门却纹丝不动。
一个大妈拿着门卡走过来,姑娘像见了救星,一边比画一边哇啦哇啦地说着,可说的方言,很难听懂。
大妈没理她,低头刷了卡,姑娘就要跟进去,不料被大妈一把拦住,说了句“我不认识你”,就毫不客气地推开姑娘。
姑娘正着急,刚好又有一个大叔走来。
大叔去开门,姑娘赶紧跟在他后面,谁知大叔用手指了指门上贴的字条:“谨防尾随”。
姑娘人没进去,身子却差点被门撞了。
姑娘向四周投去求助的目光,没有一个人回应。
姑娘突然双手抓住门把,头抵在门上,发疯似的摇晃着,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
⑥就在这时,一个身影像燕子般从邻居们眼前闪过,他一把拉住姑娘的胳膊,急促地说:“跟我来!邻居们被这个飞快掠过的人影吸引了,都往楼门口看去。
有人叫起来:“他就是姓石的!无影锁神!”只见石师傅拉着姑娘冲向大门旁,接着,石师傅蹲下身子对姑娘说:“踩上我的肩膀!”然后他站起来托住姑娘:“抓住空调底座栏杆,上二楼阳台!”姑娘十分敏捷,照他说的,站上了二楼阳台。
石师傅一伸手也上去了,双臂又托住姑娘,“上三楼!”姑娘抓住三楼栏杆,一个翻身站到三楼阳台。
整个过程,不过十多秒钟!
⑦邻居们惊呆了,一个说:“好快的身手!”另一个说:“没看出来吗?那女娃就是‘无影锁神’的徒弟师徒俩练飞檐走壁呢!”有人说:“要不要通知保安啊?”有人回答“先不要惊动他们!”邻居们举起手机,一时间咔嚓声响个不停。
⑧就在咔嚓声中,姑娘闪电般拉开客厅落地门,冲进一间卧室。
这间卧室的飘窗上,一个孩子的脑袋已经伸到窗外,膝盖也搭上了半敞的窗沿……姑娘一把扯住孩子的腿,抱住他,放声大哭起来。
原来,三楼住的是一个年轻妈妈,她有个不足两岁的孩子,丈夫在边陲当兵,姑娘是她刚从家乡请来的小保姆。
孩子妈妈上班去了,姑娘哄小孩睡觉后,就抽空下楼买点东西。
谁知忘了带门卡,姑娘担心时间长了小宝宝可能有危险,却进不了门。
果然,孩子醒了后,抓住窗台上半截栏杆,踩着杂物使劲往上爬……如果晚来一步,孩子就堕落下去了!
⑨时间只差几秒钟!当姑娘哇啦乱叫的时候,石师傅刚进小区,他戴了一顶帽子,打算悄悄回女儿家。
走到这里,他看到了姑娘焦急的样子。
石师傅顺着姑娘的目光看去,看到了三楼的孩子。
他没有丝毫犹豫就跑了过去……
⑩真相大白后,邻居们很内疚。
赶过来的民警还带来一个消息:上回盗窃案的嫌疑人被捕了,他交代说,自己假装石师傅的徒弟,是为了方便作案。
于是,邻居们相约去看望石师傅。
到了石师傅女儿家,却不见了石师傅,只听得他女儿说:“我爸一辈子爱管闲事,我们怕他惹出大麻烦,让他回老家去了,再也不来了!”
⑪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沉默着说不出话来……
17.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4分)
18.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只见石师傅拉着姑娘冲向大门旁,接着,石师傅蹲下身子对姑娘说:“踩上我的肩膀!”然后他站起来托住姑娘:“抓住空调底座栏杆,上二楼阳台!”
19.请你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6分)
【链接材料】
浙江金华的腾先生因扶起骑电动车拌倒的曹先生,被路人误认为撞人,并因曹先生报警被怀疑为肇事者,从而卷入交通事故调查。
最终,交警找到监控视频,确认曹先生的摔倒与腾先生无关。
真相大白后,先生决定起诉曹先生及指责他的路人。
他说起诉并非为了赔偿,而是希望为自己讨个公道,也借此提醒社会不要寒了助人者的心。
(1)文章结尾大家“面面相觑,沉默着说不出话来”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如何做才能让社会“不要寒了助人者的心”?(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名著阅读(共6分)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20—21题。
【片段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
伸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片段二】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片段三】
严监生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
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
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片段二”《盼望》一诗体现了艾青诗歌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对话,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真切感和表现力。
B.“片段三”中作者通过对严监生的最富特征的细节,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的夸张描写,刻画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C.在艾青第一个创作高峰期,诗歌意象丰富,“土地”和“太阳”尤其常见,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而太阳则其中体现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D.在经历了“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事件后,《水浒传》中的林冲由最初的委曲求全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21.古人云“歌以言志”、“文以载道”,历代文人总是在特定背景下,通过诗歌来表达特定的情感。
请阅读【片段一】并结合《艾青诗选》,分析艾青为什么会创作《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4分)
三、表达与写作(共56分)
22.疫情期问,网友根据现实中奋战在一线的人们形象,创作了许多名为“最美逆行者”的
绘画作品,作品的主人公有些是穿着防护服的“大白们”,有些是穿着红马褂的志愿者们,还有穿着黄背心的环卫工人,穿着制服的警察……以下是其中的两幅优秀作品,结合本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联系此次疫情期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人们形象(可任选其中一个或两个你熟悉的形象),谈谈你对“打扮与美”的新理解。
(150字左右)(6分)
23.写作(50分)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
——居里夫人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你有哪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字数600字以上;①文体不限;①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022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湖南长沙卷)
语文·全解全析
1.B
【解析】
B.诘.(jí)责——jié,黝.(yòu)黑——yǒu;
故选B。
2.A
【解析】
第一空,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
追本溯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
根据前面的“历史”可知应用“源远流长”。
第二空,融会贯通:把多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理解。
豁然贯通: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根据前面的“多种艺术”可知应用“融会贯通”。
第三空,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根据前面的“绣品”可知应用“栩栩如生”。
故选A。
3.D
【解析】
D.关联词使用不当,将“而且”改为“而是”。
故选D。
4. B
【解析】
根据已有信息,语段开头是古代对“匠”的认识,②句写今天对“匠”的认识,应放在第一位。
④句紧承②句进一步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性,③句写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①句写国家崇尚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且根据③①句的内容分析,“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与“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存在由小到大的递进关系,故③句在前,①句在后。
最终排序为:②④③①。
故选B。
5.B
【解析】
B.“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开幕即在春分之日”表述有误,“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第四个节气。
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
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开幕在2月4日,对应节气应是“立春”,“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
故选B。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本题中的“拂士、奈何、燕”等字词容易写错。
7.(1)A
(2)青春,如一朵寒梅,我们只有经历风雪的考验,它才能散发最沁人的芬芳。
(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
)
(3)此图标图画为一艘扬帆起航的船,旁有文字“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寓意同学们毕业后志向远大,奋发向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解析】
(1)赠言一笔画清晰,并无连绵之意,排除B项;
赠言一字体端正,平和典雅,不符合隶书“蚕头雁尾”的特点,排除C项;
“整体空灵飘逸”是行书的特点,排除D项;
赠言一笔画丰厚饱满,应为颜体楷书;
故选A。
(2)考查仿写。
开放类试题,与赠言二格式相同,语义相关即可。
示例:青春,如一只飞鸟,我们只有不断振翅,它才能飞向美好的未来。
(3)考查图文转换。
看图可知,图中画面是一只扬帆起航的船,正迎着风浪奋力向前;帆船上方有四个小字“乘风破浪”,有四个大字“扬帆远航”。
寓意着同学们毕业以后的人生不如同画面中的帆船一样,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一直驶向梦想的远方。
8.C
9.从“兴”到“忧”。
①兴(高兴)的是结束了外放生活,一路平安归来,乘兴醉游白鹭洲。
②忧(忧虑)的是登亭遥望,眼前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想当年事,不禁担忧再陈迁都之策被拒,恢复中原无望。
【解析】
8.
C.“写出眼前其壮美的秋色”说法错误,颈联的意思为:远眺瓜步雨云黯黯,回看金陵落叶萧萧。
“黯黯”“萧萧”及整首诗歌造的意境来看,没有“壮美”,更多的是衰败与萧瑟。
故选C。
9.
本题考查作者的情感变化。
首联的意思是:八年陕川生涯匆匆过了,顺流而东我的兴致特好。
据此分析,“兴”字体现了诗人的情感。
结合注释①“此诗写于陆游奉诏回临安面陈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