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21-202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21-202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 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华文明中,足以担当精神价值之任的是中、和、乐三种价值。

也就是说,中华道术、道德及艺术所体现的对人的精神生命最具关切性和重要性的属性分别是:道术中,道德和,艺术乐。

在中华文明中,道术主要表现为对人道的探索,而“中”便是中国人人道真理观的最高体现。

“中”即不偏不倚、适中、中庸。

从《论语·尧日》篇看,早在尧舜禹时代,“中”就被当作核心价值与最重要的政治智慧代代相传。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论语·尧日》对尧、舜、禹传道过程的记述,已经充分表明儒家对“中”的重视,其提出“中庸”“中和”等观念绝非偶然。

至于老子的“守中”、庄子的“养中”等学说,无疑也是对早期“中”思想的继承与弘扬。

还有,佛家以中道为最高真理,大大丰富了中华中道观。

“和”即和合、协同、合作、亲和,是中华文明中的最高道德理念。

在先秦早期,“和”的价值是在与“同”的比较中凸显出来的。

“和”即不同事物和美整合,“同”是同一事物简单积累。

后来,孔子进而将“和”“同”引申为道德范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所谓“和”,是指不同的事物、观念结合,又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所谓“同”,是指同一种事物或观念的相加,显得十分单调。

因而,和而不同又意味着兼容并包与追求平和。

《周易》乾卦《彖》更是将“和”提升为宇宙法则,提出“太和”这个重要概念。

“和”也是道家和佛家的基本价值范畴。

老子一方面以“和”为宇宙法则,“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另一方面又以之为常道,即最高道德法则,“和日常,知和日明”。

“六和”观念,则体现了佛法的基本道德原则。

至迟在夏、商、周三代时期,中国人就赋予了音乐以道德意义和教化功能,甚至将其与
“礼”并称,因而中国早期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在音乐之中,而音乐之“乐”与快乐之“乐”又是密不可分的。

音乐的功用是让人快乐,正如《礼记》所说“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

鉴于音乐之“乐”与快乐之“乐”的这种密切关系,对音乐的重视必然带来对快乐的追求,这从早期典籍中大量出现的“乐”字可以窥见端倪。

以《诗经》为例,如“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等等。

由此可见,“乐”为中华最高艺术价值。

“乐”也是儒家、道家、佛家的共同价值。

见于《论语》的“孔颜乐处”一直为后儒所称颂,《庄子·至乐》中的“至乐”“天乐”则是一种与道冥合的超然之“乐”,更不用说佛教所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了。

(摘编自光明网郭沂《中和乐: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和、乐集中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对于人的生命最具关切性和重要性。

B.早在尧舜禹时代,儒家的“中”就被当做核心价值与最重要的政治智慧代代相传。

C.“和”意味着和谐,“同”意味着单调,“和而不同”意味着和谐与单调应兼容并包。

D.音乐之“乐”和快乐之“乐”密不可分,所以对音乐的重视必然带来对快乐的追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中心论点,然后进行论证,采用了“先总后分”的论证思路。

B.文章写先秦早期“和”“同”的比较以及孔子对二者的论述,旨在论证两者截然不同。

C.文章从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等三个角度,论证了“和”是中华文明的最高道德理念。

D.文章在论述“中、和、乐”是中华文明最高精神价值的体现时,都采用了引证的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文章内容看,儒家的“中庸”“中和”思想,是对尧舜禹关于“中”的思想的继承发展。

B.若早期音乐未被赋予道德意义和教化功能,早期的艺术精神就不会主要体现在音乐中。

C.“中”侧重人道观,“和”侧重道德理念,“乐”侧重教化,由此可知三者功能各不相同。

D.由对“道术中,道德和,艺术乐”的阐释可知,儒、道、佛三家的价值观有相同之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关系
[德]海因里希·伯尔我妻子认识了一位给部长女儿修剪指甲的姑娘的母亲。

是脚趾甲。

我们家现在沸沸扬扬,乱成一团:过去我们没有什么关系,如今我们可有了关系,了不起的关系!我妻子向这个姑娘的母亲赠送鲜花和糖果,她尽管冷淡,但却是感谢地接受了。

自从认识这个女人以后,我们冥思苦想,等到我们认识这个姑娘本人时应当为我谋求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我们至今没有见到她,她很少待在家里,当然只同政府官员交往。

她在波恩有一套漂亮的住宅:两间住房,外带厨房、浴室、阳台。

我的心情迫不及待,急于同她见面。

我们和政府界人士有关系一事传开以后,我们的身价便提高了。

我听见一个女人在大街上对另一个女人说:“B先生来了,他同A有关系。

”她的声音很轻,但故意让我能听见。

过去我们的杂货铺老板只是勉强同意赊账,脸上露出不信任的神情。

如今我们一去,他就满面春风,向我们推荐我们早已不知其味的美味食品:黄油、奶酪和咖啡。

他会说:“啊,您就尽管拿吧。

”不管怎样,我们吃上面包抹黄油加干酪,喝上优质咖啡了。

与此同时,我们忐忑不安地等待那位给部长女儿修剪指甲的姑娘出现。

是脚趾甲。

姑娘还未露面,我已急不可待,因为我们的赊欠越来越多了。

由这位年轻小姐负责修剪脚趾甲的女儿是部长的掌上明珠,听说部长女儿对部长的影响和修脚工对这位千金的影响非常之大。

我查阅百科词典和手头所有的生物教科书,了解脚趾甲的自然生长情况,发现它长得很慢。

看来不可能仅仅是这位部长女儿,很有可能,年轻的修脚工把波恩上流社会的脚趾一个接着一个捏在她可爱的手中,消除坏死细胞可能损害尼龙丝袜和部长短袜的麻烦。

修脚工的母亲拐弯抹角地说,她的女儿曾给她认识的一个年轻男人搞到一个位置,给某一位政府部门的科长当文书。

科长这个词提示了我,这对我挺合适。

在此期间,年轻小姐的母亲以同样亲切的态度接受鲜花和糖果。

我们心甘情愿,同时又提心吊胆,因为我们欠的账越来越多。

而且人们在窃窃私语,说我是A的私生子。

我们终于接到通知:波恩的年轻小姐来了!她真的来了!她是乘一位国务秘书的汽车来的,据说她曾给这位国务秘书挖掉过一只乌黑的鸡眼。

那么瞧:她出现了!
星期日下午,年轻小姐邀请我们喝咖啡,作为对十二束鲜花和五盒糖果的回报。

她母亲向我们保证,我至少会有八分钟时间跟她单独待在一起。

八分钟。

我买了二十四株肥硕的玫瑰红丁香——每分钟三株:上等丁香,娇艳欲滴,肥硕红润,看上去像是一群漂亮女士。

我还买了一盒令人心醉的糖果。

年轻小姐风度迷人,落落大方,一副政府修脚工的派头,不过倒也和蔼可亲,虽然有点
冷淡。

她正襟危坐在桌子中间。

使我吃惊的是,桌旁有七人,三个年轻混蛋和他们的妻子,还有一位人很正派的老先生。

介绍时我听到母亲对女儿说:“B先生和太太。

”年轻小姐向我送来意味深长的一瞥,点一点头,莞尔一笑,我感到自己脸色变白了,我感觉到自己是个红人!
聚会的气氛很拘束,一直到年轻小姐开始抽烟。

她抽的是十芬尼的香烟,我们五个男人一跃而起,给她点火,但她只让我给她点火。

我得意洋洋,开始在脑海中描绘我在波恩的办公室的样子:红皮沙发,肉桂色窗帘,漂亮的文件柜……
年轻小姐的母亲示意我出去,年轻小姐在客厅里接见我,看了看手表,我就明白那八分钟已早就开始了——大概已过去一半。

为了小心起见,我以“对不起”开始,讲得有点语无伦次。

尽管如此,她仍面露笑容,接过我送上的厚厚的一沓纸币,最后说:“请不要过高估计我的影响——我只是试试看,因为我深信您的能力。

大约三个月后给您回音”她又看了看手表,这表示我得走了。

我极其恭顺地轻声表达了感激之情,踉踉跄跄走出来。

我回到咖啡间,看见那三个年轻混蛋的脸上流露出妒忌的神色。

一会儿,年轻小姐的母亲向我们宣告,波恩来电话召她女儿去为部长除掉脚上的老茧。

他的高尔夫球赛在九点开始,现在已是五点钟,而带着老茧是打不好球的。

年轻小姐拎着一个漂亮的小箱子和一个公文包走了。

回到家里,仔细观察了全过程的妻子告诉我,我是唯一同“她”单独在一起的人。

我们商量如何继续对她献殷勤。

我们决定寄给她一辆轻便摩托车,她本人如能摩托化,带着她那漂亮的小盒,从一家骑到另一家去,这对她是很实惠的。

她要是能治好部长的脚病,我那难熬的三个月等待时间也许就会缩短了。

我可等不了三个月,我们不可能赊欠这么长的时间——我希望我将用期票去购买的轻便摩托车成为画龙点睛的一笔,一个月后我就能坐上红皮沙发。

(选自《伯尔短篇小说选》,高年生译,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所谓的“关系”只是“我”妻子结识了一位给部长女儿修脚趾甲的姑娘的母亲,小说以此为标题,其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B.小说通过一位做修脚工的“年轻小姐”受到世人众星捧月般的追捧,从侧面揭露了以部长为代表的波恩上流社会的腐化和贪婪。

C.在得知我们和政界人士有关系后,杂货铺老板对我们的态度与从前大不一样,小说中这类情节揭示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势利和投机心理。

D.在“年轻小姐”家里,“我”受到她的另眼相看,是唯一同她单独在一起谈话的人,这是
因为“年轻小姐”深信“我”的能力。

5.小说多次通过“是脚趾甲”“挖掉过一只乌黑的鸡眼”等情节强调年轻小姐修脚工的职业特征,有何作用? (6分)
6.小说语言以讽刺和幽默见长,这一特点常常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来。

请从文中找出三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当前,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改革的热点和受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全面地规划。

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

任何一个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实行新高考以后,学生学会选择是其在高中阶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最基本的要求。

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材料二:
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对自己的潜能和职业有个大致了解,但还要意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

学生在设计职业发展时,不应该只是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自己是否有适合某种工作的能力。

因为未来是多变的,能够适应这个变化很重要。

这一方面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职业生涯规划测试,参照老师、家长和朋友对学生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找到想从事的职业和能从事的职业两者的最佳
结合点。

以往,高中生在进行学科选择和填报志愿时往往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实用主义影响,关注
最多的不是未来的发展,而是薪酬、升职等利益问题,最终选择一些热门专业。

但这些热门
专业未必是热门职业,而且等学生毕业的时候,这些专业是否依然热门都是未知数。

因此,
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和职业生涯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义感,避免学生因盲从利益
趋向而做出的并不明智的专业选择。

据调查和统计,在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是否是独生子女
等变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年级、学校性质、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职业生
涯规划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年级越高,成绩越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职业
生涯规划的发展水平越高。

(节选自搜狐网《新高考背景下的高
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材料三: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统计图
[注]每种情况三条柱形图依次为个性、兴趣、能力。

高中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很强较强一般不具备没有考虑合作意识19.7 32.4 45.8 1.2 0.9
[注]以上数据均为百分比。

(摘编自《重庆市某重点中学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材料四:
“一到每年的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变成了热线,其中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

”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高考考试生报志愿时会感到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

”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 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 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如是说。

“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

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

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7.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

B.高中生要充分认识到想从事的职业未必是能从事的职业,在设计职业发展时要认真思考自己是否有适合该种工作的能力。

C.生涯规划教育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认知到自身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认
知到自身不具备创新意识的学生数量多于不具备合作意识的学生数量。

D.超过70%的大学生由于他们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因此进入大学后想重新选择专业。

8.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自身能力、性格、优劣势、身处环境等的认知是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其要求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的生涯。

B.对于重庆市某重点中学被采样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总体上有较好的自我认知意识,对自身的个性、兴趣和能力都有较为清晰的自我认识。

C.职业生涯受学业成绩、学校性质、父母受教育程度等维度的影响,因此,学业成绩优异、名校毕业、家庭环境良好的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强于普通学生。

D.在张惠英看来,只要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能获得幸福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新高考背景下对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
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0.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罟不入洿池数:细,密
B.谨庠序之教谨:认真从事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节俭
D.王无罪岁罪:怪罪,归罪于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即为寡德之人。

和“孤”“不谷”一样,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B.河东,即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河内,黄河以内,指黄河以南的地区。

C.庠序,古代地方上的学校,后泛指学校。

商代的学校叫“序”,周代的学校叫“庠”。

D.孝悌,中国传统的重要道德规范之一,“孝”指孝敬父母,“悌”指敬爱兄长。

1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

B.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的问题。

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归罪于荒年,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

D.本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4-15题。

(9分)
闻邻船吹笛
(元末明初)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分:料,料想。

14.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是杨基创作的七言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15.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表现了诗人闻笛的多种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6分)
(三).情景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调动听觉、视觉来描写乐声由婉转流畅变为冷涩。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语言运用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番茄一开始作为观赏植物传入中国,中国人发现它的食用价值之后,对它的热爱之情便__________。

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适合它生长,尤其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红彤彤、圆溜溜的番茄挂满枝头,像年节时分挂满的灯笼,惹人喜爱。

于是红得像柿子一样的番茄,收获了北方人民赠予的爱称——西红柿。

可是在西方,番茄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才在餐桌上_____________。

大约公元前500年,阿兹特克人在丛林中发现了这种可爱的果实。

后来欧洲人被这种美丽的果实吸引,将其带回欧洲。

不过,番茄在欧洲人心中并不是“好果子”。

( )。

欧洲人甚至还认为,
吃掉这种神秘的红果实会变成可怕的狼人,于是把番茄叫作“狼桃”。

但最终总会出现
________ _的人。

相传,法国有位画番茄的画家,经常面对着这美丽而“有毒”的浆果。

有一天,他____ 吃下了一颗番茄,之后他躺在床上回味着番茄酸中有甜的味道等待去见上帝。

结果他不仅没死,反而食欲大增。

番茄无毒可食用的消息不胫而走。

现在,无论中餐、西餐,番茄都成了菜肴中的经典角色。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与时俱进崭露头角敢作敢为鬼使神差
B.与日俱增崭露头角敢为人先阴差阳错
C.与日俱增初露头角敢为人先鬼使神差
D.与时俱进初露头角敢作敢为阴差阳错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很适合生长在中国的环境中,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B.虽然番茄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C.番茄虽然是外来植物,但中国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D.虽然番茄是外来植物,但很适合生长在中国的环境中,尤其在凉爽的北方地区,长势更旺。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摸过番茄植株后手上留下的难闻的味道,使欧洲人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对它敬而远之
B.番茄植株会在手上留下难闻的味道,这使欧洲人对它敬而远之,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
C.番茄植株会在手上留下难闻的味道,这使欧洲人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对它敬而远之
D.摸过番茄植株后手上留下的难闻的味道,使欧洲人对它敬而远之,仅把它当作观赏植物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段话,不少于150字。

(6分)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有自己的朋友圈。

请从《红楼梦》《边城》《巴黎圣母院》中任选一个人物,并指出他(她)的朋友圈中的一个重要朋友,说说这个朋友对他(她)的影响。

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

21.阅读下面的文段,找出五处不得体的地方并改正。

(5分)
桃花岛附近,郭靖把黄蓉送到她父亲黄药师的面前,说道:“老前辈,初次见面,久违久违。

蓉儿今日惠顾我家,令堂觉得与她非常投缘,刚才留她在府上用餐,故而回来得迟了。

晚辈知道桃花岛不许外人进入,晚辈在此留步。

”黄药师盯着郭靖,心里想:“这个傻小子,他知道什么叫语言得体吗?”
郭靖的话里有哪些表述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并改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