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1.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篇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学习化学的特点(三个关注):(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2、科学探究的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猜想或假设;(3)制定计划;(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分析解释及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3、吸入的空气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多;二氧化碳的含量少;水蒸气的含量少。
4、现在的化学实验室的前生是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作坊。
2.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篇二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CO2高温2CO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H2O=H2CO312、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O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点燃2NaCl3.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篇三1、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2、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3、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4、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5、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第一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相同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 混合物:由不同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包括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而得出,包括颜色、硬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燃烧性、腐蚀性等。
3.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无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
4. 分子和分子式:-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单个化学实体。
- 分子式:用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和其原子数量的比例关系。
5. 原子和原子序数:- 原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原子序数:元素的标识,表示元素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
6. 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位于方程式的左侧。
- 生成物: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物质,位于方程式的右侧。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系数表示。
7. 元素的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表格,包括周期和族的划分。
8. 分子和化学键:-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享或交换电子形成。
- 化学键:连接原子的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9. 原子结构:- 电子:位于原子中的负电荷微粒,分布在能级和轨道中。
-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的带正电荷的粒子,决定了原子的元素性质。
- 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的中性粒子,决定了原子的质量。
以上仅为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的部分知识点总结,具体还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和复习。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2 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
3 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4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注意:(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
(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 实验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实验数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2 ◆检验燃烧后是否有H2O生成的方法: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有水珠产生,则有水生成。
3 检验物质燃烧后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将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CO2生成4 蜡烛燃烧石蜡 + O2 H2O + CO2由蜡烛燃烧生成物可确定蜡烛的组成中有氢元素和碳元素,但不能确定氧元素。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1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见教材P151-152。
2 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用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必备知识点大全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必备知识点大全要想学好一门科目一定要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初三化学有哪些知识点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初三化学第一单元必备知识点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初三化学第一单元必备知识点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变化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3.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还常伴随能量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4.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的可燃性、稳定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5.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6.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
→③设计出实验方案→④进行实验→⑤观察现象→⑥分析得出结论→⑦反思与评价。
7.不用手接触药品,不直接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8.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为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9.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为防止塞子上残留的试剂腐蚀桌面,同时也避免塞子接触到桌子上的污染物,以免污染瓶中的试剂。
所以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于桌面②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是防止液体流到试管外或洒落。
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物质的分类1.同素异形体:由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如:金刚石和石墨、白磷(P4)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2.分类方法(1)树状分类: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单质:O2、Fe、He等纯净物有机化合物:CH4、葡萄糖、酒精(乙醇)等。
化合物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无机化合物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
物质盐:由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离子结合。
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溶液:NaCl溶液、稀硫酸等。
混合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胶体等。
浊液:泥水。
①酸的分类:一元酸:HCl、HNO3、CH3COOH等。
含氧酸:HNO3、H2SO4等。
酸二元酸:H2CO3、H2SO4等。
酸多元酸:H3PO4等。
无氧酸:HCl、H2S等。
强酸:HCl、H2SO4、HNO3、HClO4、HBr、HI等。
酸弱酸:H2CO3、CH3COOH、HClO、HF、H2SO3等。
②碱的分类:一元碱:NaOH、NH3·H2O 等。
可溶性碱:NaOH、Ba(OH)2等。
碱二元碱:Mg(OH)2、Cu(OH)2 等。
碱多元碱:Fe(OH)3、Al(OH)3 等。
难溶性碱:Mg(OH)2、Cu(OH)2 等。
强碱:KOH、NaOH、Ca(OH)2、Ba(OH)2;碱弱碱:NH3·H2O、Cu(OH)2、Mg(OH)2等。
③盐的分类正盐:既不能电离出H+,也不能电离出OH-的盐,如Na2CO3、CuSO4 等。
盐酸式盐:酸根能电离出H+的盐,如NaHCO3、NaHSO4 等。
碱式盐:能电离出OH-的盐,如Cu2(OH)2CO3等。
④氧化物的分类:依据氧化物的性质,可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及不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O2、SO2、SiO2等。
碱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精简版
1、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2、___________的原子论和________________的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俄国的化学家_________________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判断变化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是化学变化。
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5.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来的性质。
6.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a.火焰分为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产物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____________________的烧杯(有水雾出现)7.药品的取用规则(1)“三不准”原则: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2)最少量原则:液体取_________,固体_____________即可。
(3)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8.试管给物质加热时,试管外壁应 __________.试管夹应从 ________套入,夹在离试管口的________处;加热固体时,试管口___________,防止 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试管与桌面约成________的角度,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__________,再用酒精灯_________固定加热3、液体一般保存在__________瓶中。
倾倒液体时,瓶塞__________,标签朝向 ___________.4.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要 _________,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必用水冲冼。
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的主要特点:基于实验,通过实验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化学实验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帮助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3. 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安全、规范、严谨* 常用实验操作:取用、称量、研磨、溶解、过滤、蒸发等4.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化学符号:表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周围数字的意义:表示微粒的数目、化合价等二、重要知识点1. 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可被压缩、有一定体积等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 氧气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不易溶于水等* 二氧化碳的性质: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溶于水等* 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等3. 水的性质与净化*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液体等* 水的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主要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有害物质4.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概念及区别* 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乙醇等* 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水、硫酸等* 区别:有机物大多能燃烧,无机物大多不能燃烧且比较稳定5.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写在等号的左右两边,反应条件写在等号的上边,还应注意选用适当的化学式和配平反应方程式。
例如:C+H2O=H2+CO2。
这个反应方程式表示1个碳原子和1个水分子在高温下反应生成1个氢分子和1个二氧化碳分子。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练习来巩固。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复习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复习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的定义、化学元素、化学符号、原子结构、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表等知识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复习:一、化学的定义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2.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位,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性质。
3.化学变化是物质的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两种形式。
二、化学元素1.化学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2.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元素,其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
3.元素由拉丁文名称或者拉丁文首字母组成的符号表示,例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
三、化学符号1.化学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简写形式,由元素的拉丁文名称或者拉丁文首字母组成。
2.原子量是一个元素的原子质量,用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表示。
3.分子量是一个分子中各个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和,用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表示。
四、原子结构1.原子是最小的化学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3.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带有负电荷,位于不同的能级上。
五、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是指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也等于元素中电子数目。
2.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的,具有周期性的特点。
3.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数代表了能级的个数,周期数越大,元素的能级越多。
4.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数和组数横列,分别对应着元素的能级和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
5.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按照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三大类。
六、重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1.氢元素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具有轻、易燃的性质,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等领域。
2.氧元素是支持燃烧的气体,常用于制备氧气和用作燃料。
3.氮元素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用于制备氨和硝酸等化学品。
4.碳元素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元素,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
5.铁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具有高强度和导电性,广泛应用于制造业。
2019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腐蚀性、毒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1(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第一单元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初中化学1-12单元知识点总结,中考生务必掌握!初中化学1-12单元知识点总结,全部都是重点,考点一定要吃透。
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纯净是相对的,不纯是绝对的。
2.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一定是混合物,纯净水是混合物,食盐是混合物。
3.干冰不是冰,水银不是银。
4.燃烧和爆炸都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5.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导电导热是物理变化,生锈和腐烂是化学变化,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气体是物理变化。
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通常情况下氮气不活泼,但那是通常情况,氮元素很活泼。
2.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3.氧气性质“较活泼”,不是“很活泼”。
4.稀有气体也是有化合物的。
5.氧气不可燃但可助燃,CO不可助燃但可燃。
6.三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7.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是越高越好,不是任何时候大量呼吸纯氧气都有利于健康。
8.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9.氧在地壳中不止以单质存在。
10.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动态平衡的,而不是一直不变的。
三、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以为0。
2.相对原子量和分子量都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
3.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为1,而是比1稍大。
4.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没有分子量,部分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碳化硅没有分子量,其化学式的意义仅仅说明了原子的个数比。
5.C02、S02、Ti02中均没有02分子。
6.食品和饮料的标签中标有X(元素符号)的含量,这个X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单质。
7.大部分金属单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但汞是液态,铯、镓熔点接近室温且容易处于过冷状态。
8.地壳中氧的含量位于首位,但空气中不是。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铁,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钙而不是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钠而不是钾。
10.注意区分粒子、离子、分子和原子,粒子是后三者的合集,如:有两个电子层,外层8电子的粒子不一定就是Ne原子,也可能是02-、F-、Na+或Mg2+等等。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形状、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但出现上述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必须根据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来判断。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看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5、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
6、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7、化学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性、非金属性、稳定性、热稳定性、酸性、碱性等8、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方法:用手在盛气体的容器口部轻轻扇动,使少量的气体飘入自已的鼻孔。
9、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三层,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水(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二氧化碳(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10、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⑴通过比较两种气体分别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得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含量大。
⑵通过比较燃着的木条在两种气体中燃烧的剧烈程度,得出呼出气体中的氧气比空气中含量小。
⑶通过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与已用口吹过气的玻璃片上水雾的多少,得出呼出气体中的水分比空气中含量大。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O2)的量减少,二氧化碳(CO2)和水(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走进化学实验室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要求: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知识点二】物质的性质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知识点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知识点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蓝色)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知识点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都说初中的化学是为将来的高中化学学习奠定基础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好每个单元的知识内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重要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初中化学第一单元知识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常伴随一些现象①颜色改变:如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石蕊试液遇碱变蓝。
②放出气体:2KMnO4△K2MnO4+MnO2+O2↑③生成沉淀:Ba(OH)2+H2SO4=BaSO4 +2H2O④吸热、放热、发光:多数可燃物的燃烧C+O2点燃CO2 S+ O2点燃SO2但有这些现象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①颜色改变:氧气由无色气体变成蓝色液体是物理变化。
②放出气体:加热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③生成沉淀:饱和的石灰水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晶体析出(可说成有沉淀,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④放热、发光:灯泡发光放热。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初中化学常考知识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归纳由于化学是我们初中才开始接触的学科,学习第一单元的知识时,很多同学都感到非常有兴趣,觉得化学的世界很奇妙有趣。
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必备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走进化学世界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品的取用原则1、使用*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品的味道。
2、取用*品注意节约:取用*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品用*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1、少量液体*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液滴入接受*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
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初三化学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的提出下,迎来了新的春天。
以下本人收集整理了:2019初中化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2019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如下: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
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
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
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
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
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
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
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
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
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
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
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
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
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