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职业病报告的漏报及控制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减少职业病报告的漏报及控制对策
职业病报告是收集、分析和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危害情况的重要途径,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和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以来,职业病报告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尤其在2006年6月中国疾控中心组
建国家级信息平台以来,职业病报告方式由纸质卡片改变为网络直报,职业病报
告更加及时、方便、高效。

但是,笔者在职业病报告督导时,依然发现有重报、
错报和漏报现象。

针对目前职业病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
高职业病报告质量,使职业病报告更加规范,更具有时效性、准确性、规范性和
全面性。

1.
职业病报告的基本情况
职业病报告信息包括各类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不含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职业病鉴定、职业健康检查以及农药中毒等内容。

医疗卫生机构和职业病诊
断与鉴定机构是职业病报告单位,负责职业病报告资料的采集和报告。

中国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国职业病报告的技术指导工作,负责职业病报告国家级信息
平台的建设和维护,以及职业病报告信息的数据管理、统计分析、质量控制、业
务督导和评估等工作。

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职业病防治院所负责本行政
区域内职业病报告信息的数据管理、统计分析、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考核评估等工作。

笔者所在的县级行政区33家医疗卫生机构开通农药中毒报告权限,4家医疗
卫生机构开通职业健康检查报告权限,1家机构开通职业病鉴定报告权限。

2020
年农药中毒“本地填报”347人,报告单位以三级医院为主;“上报至本地”95
人(其中重报3人,有效报告92人)。

职业健康检查“本地填报”9318人,报
告单位以宜宾川北医院为主,新备案的宜宾体检医院和宜宾利民医院有少量报告,宜宾二医院未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上报至本地”3414人。

疑似职业病“本
地填报”10人,“上报至本地”2人;职业病0人。

1.
职业病报告漏报原因分析
1.报告卡片漏项、错项。

农药中毒一般发生较急,患者紧急就医时往往忘记携带居民身份证,不清楚农药的品名、种类等原因,导致报告卡信息不全、逻辑错误。

新备案的体检机构在体检时收集资料不全、危害因素辨识能力有所欠缺、职业病报告人员对网报流程不熟悉等是造成职业健康检查迟报、漏项、错项的主要原因。

2.报告卡重复。

首诊医生是农药中毒的法定报告人,首诊和转诊医院均进行了报告是农药中毒重复报告的主要原因。

工作疏忽和不仔细也是造成农药中毒、职业健康检查重复报告的原因之一。

3.报告卡漏报。

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新备案的体检机构对职业病报告重视程度不够、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数据量较大、有的报告人员责任心不强等是导致职业病漏报的重要原因。

三、职业病报告漏报控制对策
通过近二十年宣贯《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二甲及三级以上医院,均建立登记、报告、培训、质量控制等制度,制定职业病报告工作程序,提供了职业病报告必要的保障条件,职业病报告质量较高。

今后应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新备案体检机构的职业病报告指导和违法查处力度,减少职业病报告的漏报、重报、漏项、错项等现象发生,提高全区职业病报告工作质量。

1.加强监督力度,明确职业病报告主体责任。

《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职业病报告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医疗卫生机构、职业健康体检机构、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机构是职业病报告单位,负责职业病报告资料的采集和报告。

加强职业病报告的监督力度,促使职业病报告单位建立健全登记、报告、培训、质量控制等制度,制定职业病报告工作程序,提供职业病报告必要的保障条件,切实履行职业病报告法定义务。

2.加强培训与指导,提高职业病报告质量。

针对职业病报告机构的分管领导、主检医师、职业病报告人等特定人群,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职业病报告培训班,努
力提高报告人员业务素质。

除了培训法规标准以外,重点培训职业病报告工作程序、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注意事项等,明确哪些应该报告、怎么报告、漏报错
报额补救措施等等。

报告人与审核人之间的互动、报告人与其他单位报告人之间
交流探讨,能够及时解决职业病网报出现的问题。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新备
案体检机构的指导,树立职业病报告意识,强化迟报胜过不报的意识,把职业病
网报工作先开展起来,杜绝漏报,再逐步提高报告质量。

3.稳定职业病报告队伍。

建立完整的职业病报告单位、报告人员档案,尽量
保持报告人员的稳定性。

如有更换,必须做好交接工作,确保各级职业病报告、
审核人员信息畅通,为职业病报告提供人员保障。

4.健全职业病报告数据交换能力建设。

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数据量较大,是
造成职业健康检查漏报、迟报、错报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职业健康体检系统数
据导入到“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将会大大减少职业病报告人
员工作量,减轻报告人员工作压力,提高职业病报告质量。

5.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经费需要。

目前,职业健康检查实行备案制,市场竞
争激烈,利润率低。

充足的投入是做好职业病报告的重要保障,卫生健康行政部
门应设立专项经费,对职业病报告机构给予适当补助和奖励,表彰在工作中表现
突出的先进集体与个人,调动职业病报告工作积极性,确保职业病报告工作高质
量运行。

四、小结
部分报告机构不够重视,有的报告人员的报告意识薄弱、工作过于繁忙、素
质不一、责任性不强等因素导致职业病报告漏报、迟报、错报现象时有发生。


强监督、培训与指导,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网报系统建设,表彰先进,从而进一
步明确职业病报告单位的主体责任,增强报告人员的报告意识、业务素质和敬业
精神,提高职业病报告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