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五年级上册2单元光与色彩研究透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研究透镜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观察法认识光的折射现象、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二、科学知识:
1、知道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体时会改变行进的方向。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
3、了解透镜的多种用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融入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的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知道光行进过程中遇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时会改变行进路线。
教学准备
1、教师材料:课件。
2、学生材料:透明纸、滴管、水、烧杯、铅笔、凸透镜、凹透镜、手电筒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演示,导入新课
(一)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1、师:出示一根彩色吸管和一杯水,问:这根吸管是弯的还是直的?如果老师把它的一端放入水中,会怎样呢?(生猜测)
2、师:要想知道正确的答案,可以怎么做?(生:做实验)
3、师:出示实验表,要求学生从杯子的上面、侧面观察水中的吸管,记录。
生:实验。
4、课件:把吸管的一端放入水中折射图。
5、质疑: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生尝试解释原因,小组实验并交流。
6、师小结: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空气)射到另一种透明的物体(水)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的地方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二)研究透镜
1、两种透镜的形状特点、
2、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观察、比较出这两块镜片的不同。
揭题:(研究透镜)提示:
(1)用哪些观察的方法?(板书:摸、看)
(2)保护透镜的教育:光学镜头不能用手摸。
(3)(出示凸凹透镜特点观察记录表)观察两块透镜,并记录它们的不同点。
3、归纳小结: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4、透镜的作用
(1)放大、缩小。
①师:当光从空气射入到透镜后,会出现什么奇妙的现象呢?把凸透镜放在字的上方,你发现字有什么变化?(生:变大)师板书:(放大)提问:凹透镜能放大物体吗?请同学们试一试?生:缩小。
师板书:(缩小)
(2)聚光、
①师:平时有些同学玩过放大镜,说说你是怎样玩的?生:用放大镜玩火柴。
②师:课件播放凸透镜聚光现象并提问:火柴为什么会燃烧?生尝试解释原因。
③师:(光穿过了透镜,不沿直线行进了。
凸透镜能让透过它的阳光改变方向,变成一个温度很高的亮点,点燃火柴,这就是凸透镜的聚光作用。
现在我们知道凸透镜能聚光,千万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以免灼伤眼睛。
)
④师:凹透镜能聚光吗?(课件播放凸透镜聚光、凹透镜散光图示)板书:散光
⑤师小结:因为凸透镜有放大的功能,所以在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它叫着放大镜。
而凹透镜没有放大功能,只有缩小的功能。
(板书:放大缩小)
(3)一滴水有没有放大的功能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玻璃片滴水实验)
总结(一滴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4)成像
①师:凸透镜除了能放大物体、聚光外,还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实验: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调节凸透镜和白纸的距离,使窗户的影像最清晰。
再用凹透镜试一试。
生:分组实验汇报交流(成倒立的像)。
②师:我们把凸透镜的这种作用叫成像。
二、透镜的应用
生活中的透镜:老花镜、近视镜、潜望镜、光学镜头、放大镜等。
三、总结
今天你们玩得高兴?为什么?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大胆、积极地探索吧!
四、板书设计
3、研究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光
放大的缩小
聚光折散光
屏上能成像射屏上不能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