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湿包常见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室湿包常见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
许艳,陈星(江苏省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 212002)
【摘要】【摘要】目的对供应室造成湿包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以便找出控制方法。
方法根据物品的放置不同(平放、竖下、竖上)、冷却时间与湿包数的关系进行比较。
结果竖上放置的湿布包形成率与平放、竖下放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放、竖下放置随冷却时间延长湿包数减少。
结论湿包与灭菌器冷却时间、蒸汽压力及干燥时间有直接关系。
物品的干燥程度与炉内冷却时间成正比,不应随意缩短炉内冷却时间。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
【年(卷),期】2011(008)011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供应室; 湿包; 医院感染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需要,供应室已从以往辅助科室逐步转变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科室,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工作中,任何一个工作环节的疏忽均可影响医疗护理的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为了保证高压蒸汽灭菌物品的质量,除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合格外,还必须使消毒包保持“干燥”状态,按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消毒包裹含水量小于3%,如含水量超过6%为湿包[1],湿包应视为灭菌失败,必须重新包装灭菌。
根据美国卡尔和赖安提出的“评定湿包原因”的标准,作者从2009年7~12月随机调查了5 000个灭菌包裹,并将造成湿包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以便找出控制方法。
现报道如下。
1 常见的原因分析
导致湿包原因主要有干燥、冷却方法不当,包装不规范及物品装载不规范,消毒包裹灭菌前就是潮湿状态等因素[2]。
1.1 蒸汽质量差锅炉房供给的蒸汽,从蒸汽压力表上显示压力小于3.0 kg/cm2,甚至低至1.0 kg/cm2,不能满足预真空灭菌器工作条件。
压力蒸汽灭菌时必须保持蒸汽的质量,即饱和蒸汽。
蒸汽不饱和,含水分过多,灭菌时容易产生湿包;蒸汽过饱和,含水分过少,释放潜热小,不利于蒸汽穿透。
供气管道过长,锅炉房水面距离送气口太近,都可导致蒸汽不饱和,产生湿包。
1.2 排水管道原因灭菌前管道内冷凝水未彻底排空,排出冷凝水不畅,如输水阀、排水阀故障,未及时清除过滤网中的纤维和沉淀物,使排气孔滤网堵塞,影响冷凝水和真空速率,排水管道安装不合理。
1.3 灭菌器性能原因灭菌器使用年限长,性能有所改变,如灭菌器压力表指针恢复不到“零”,灭菌器柜门密封圈老化。
灭菌器未预热或物品干燥时间短。
灭菌器夹层内有水。
1.4 干燥系统原因干燥系统出现故障或干燥时间不足。
1.5 包装前准备不当待灭菌的物品在包装前准备不当、过分潮湿。
金属器械重叠包装时,没有使用吸水巾加以分隔,导致灭菌后物品干燥效果差。
1.6 消毒员装载错误如包裹放置过密、包裹之间没有空隙,灭菌包过大、过重。
1.6.1 包外潮湿可由以下情况造成:(1)消毒车架或栏杆上滴下的冷凝水或灭菌物品紧贴着锅壁,被锅壁冷凝水沾湿;(2)排出蒸汽管道有歪曲或阻塞。
1.6.2 包内潮湿可由以下情况造成:(1)器械件数多,产生的冷凝水多,不易汽化;(2)器械和盆、盘没有单包装;(3)物件装炉或卸物时操作不当,使湿气不能脱离包装;(4)棉制品包装过紧,纸塑包装装载未按要求。
1.7 物品灭菌后存放方法不正确存放环境未能达到相应的温度、湿度,环境温度、湿度变化过大,可使棉布包装的包表面产生湿气的凝结,造成污染。
无菌物品存储架离墙壁距离未能达到5~10 cm,墙面材料宜受湿度和温度的影响,从而产生真菌等。
1.8 突然停水、突然停电灭菌器柜内蒸汽不能及时排除,导致灭菌器柜内温度下降,蒸汽转变为水滴将灭菌包打湿。
2 干燥度的验证方法
验证时选最大(最重)的成套器械,如骨科手术器械进行灭菌。
将灭菌后的器械包冷却30 min,打开器械包检查器械是否有水分,内包布是否潮湿。
器械托盘内拐角处是否有可见的水珠。
若有湿气或水珠,器械包需要延长烘干时间的参数。
金属容器冷凝水会在容器内外表面聚集,冷凝水不易再蒸发。
根据情况需要延长烘干时间。
若进行20 min的烘干后还有冷凝水,通常是里面的器械太多,或者是里面的器械太重,放得太密。
3 控制措施
3.1 供应稳定的蒸汽 (1)将蒸汽管道埋入地下1.5 m,外管道直径达800 mm,减少管道弯曲,并用5 cm厚的石棉毯进行包裹,解决了因供气管道因素而造成的供气难度。
(2)及时与医院总务部门联系,加强对锅炉房工作人员的培养,认识蒸汽质量与灭菌效果的关系,规范化操作,保证蒸气质量。
3.2 充分排除管道内的冷凝水(1)每日消毒前至少要排汽10 min以上,消毒的过程中,经常检查输水阀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每日清洗过滤网,每台灭菌器安装一条专用排水管,保持一定的倾斜度,保证冷凝水排除通畅。
(2)建议使用水汽分离器,先将管道内残留的冷凝水快速分离出去,确保锅底夹层内部不受水
汽的影响,提高蒸汽饱和度。
保证入柜室内蒸汽的质量,满足灭菌器工作条件。
3.3 灭菌器的正确使用灭菌前要充分预热,预热时间15 min,而冬季预热时间不少于20 min,柜室内温度达到40~60℃时才开始进行灭菌。
消毒员持证上岗,必须两证齐全,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定期检查灭菌器的性能,发现问题及时与厂方联系,平常注意维护和保养。
3.4 及时查找灭菌器干燥系统故障原因并及时维修灭菌器干燥时间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适当延长3~5 min,湿包与灭菌器蒸汽压力及干燥时间有直接关系。
物品的干燥程度与炉内冷却时间成正比,不应随意缩短炉内冷却时间。
见表1。
由表1可见,竖上放置的湿布包形成率与平放、竖下放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放、竖下放置随冷却时间延长湿包数减少。
3.5 加强灭菌前物品的准备(1)改进物品的包装,选择正确的机械盒,对灭菌效果和干燥极为重要。
要用有多侧孔或金属网络底的外科器械盒,同时放一层吸水纸,灭菌时可吸收潮气,使物品保持干燥。
(2)盆盘类物品灭菌准备,盆、盘、碗等器皿类物品,要尽量单个包装,同时要盆、盘、碗等属于竖立位置;玻璃瓶、玻璃管等,要开口向下或侧放[3]。
一切参与盆、盘类消毒准备的人员,要遵守相同的操作原则,这一点尤为重要。
(3)加强消毒员工作监督和专业知识培训,明确正确的包裹规格、密度、重量和装载方法,对物品的干燥十分重要。
灭菌器柜室内装放物品大小适宜,包与包之间有大于2.5 cm的间隙,保证蒸汽的穿透与排出,纺织品的灭菌准备,纤维织物要使折叠的方向与水平面成垂直状态;织物包的体积不超过30 cm×30 cm×50 cm,重量不超过5 kg;金属包小于7 kg,装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的90%,装放时,敷料包放在上层,金属类放在下层,避免蒸汽接触金属类物品时产生的冷凝水打湿布包。
一般距顶部7~8
cm,侧壁和门盖4~5 cm,注意不要将敷料等怕湿物品包,靠近灭菌器壁等容易出现冷凝水的位置。
(4)按规定使用全棉双层平纹细布,并用蒸汽热水洗涤,注意包扎勿太紧。
(5)纸塑包装的装载,边沿朝下侧放,一个袋子的纸面与另一个袋子的塑料膜面相对。
3.6 待灭菌物品的装放(1)各类物品穿透的难易程度以及所需灭菌温度、作用时间不同,故应尽量将同类物品装放一起。
如做不到分锅灭菌,则应把敷料包放在最上层,金属器械放在下层。
防止冷凝水从硬质物体中滴落到下层的敷料包上使之受潮。
(2)灭菌器的内部要设有分层的钢托架,并能上下移动,便于放置不同高度的灭菌物品,敷料包要求竖放,不重叠,包与包的上、下、左、右和前后之间要有空隙,便于排出空气、蒸汽穿透和干燥。
(3)凡是小件物品要装在金属筐内进行灭菌。
(4)物品尤其是纤维织物,在放置时要避免与灭菌柜室四壁接触,以防吸入较多的冷凝水,增加灭菌后不易干燥的困难。
3.7 灭菌后的卸物要求(1)灭菌结束后要让物件在推车上彻底冷却30 min后方可卸下。
(2)不能把发烫的物件放在冷金属的表面或逐一重叠,因为冷凝水可在物件内部或两物件之间产生。
(3)正确的冷却方法也是保证减少湿包的重要因素。
每锅灭菌完成后应把炉门打开5~10 cm,待温度降至80℃以下再打开炉门取物。
(4)储存灭菌物品的周围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35%~70%,因为环境温度和湿度对湿包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5)推车不能放在排气口或风扇旁边。
(6)进行灭菌质量确认,检查监测结果:如化学指示带颜色变化、植入物应检查第5代爬行卡变色、生物监测和包装的完整性。
3.8 启动紧急预案遇突然停电停水的状况,此时多启动应急预案。
如停电停水超过20~30 min,应及时采用手动装置尽快排出炉腔内的蒸汽。
总之,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室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疗安全,关系到医院感染控制,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供应室护士要加强对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的学习,掌握各项管理的标准及要求,提高对供应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养成慎独工作的意识和行为。
自觉遵守医德准则,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积极主动地为临床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同时,加强检查工作,保证蒸汽质量等,要成立专门技术监测部门,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测蒸汽管道及灭菌炉的安全性能,加强灭菌前物品的准备工作;物品的包装改进、物品包的大小、重量、松紧度;消毒员熟练掌握消毒柜的操作规程;按《消毒技术规范》规定,进行待灭菌物品的装放;物品的干燥程度与炉内冷却时间成正比,不应随意缩短炉内冷却时间;采取适合的摆放方式;灭菌后卸物按要求执行;建立湿包登记制度。
通过实施以上措施,可有效地控制湿包的发生。
同时,现代化的消毒供应室护士必须积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使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达到100%,确保临床无菌物品放心安全的使用跟上医学发展的需要,保质保量完成工作,成为临床服务保障单位。
参考文献
[1] 钟秀玲,郭燕红.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68.
[2] 刘春华.消毒供应室蒸汽灭菌巾湿包问题分析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09,7(4):905-907.
[3] 刘玉宇,窦宇红,练冬兰,等.新型包装材料的灭菌效果成本效益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1):1-3.
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1.11.068
【文献来源】https:///academic-journal-cn_laboratory-medicine-clinic_thesis/0201238874157.html。